《高阳台·金钗劫》
凤羽藏锋,珠胎噙恨,
扬州旧梦惊残。
铁骑掀帘,琼楼顿作牢垣。
章台柳色还如昨,
奈东风、换了人间。
更那堪,瘦马嘶霜,孤雁啼寒。
金钗暗锁龙蛇阵,
纵香埋血渍,气贯云天。
剑底山河,几番月缺月圆。
秦淮水冷秋声早,
但归来、玉玺重看。
算如今,鬓影钗光,都是江山。
-------
第一章 扬州梦断
暮春三月的扬州城,柳絮纷飞如雪。沈家后园的梨花树下,十五岁的沈青萝正踮着脚尖去够枝头那朵开得最盛的梨花。阳光透过花瓣在她脸上投下斑驳的影子,映得那张鹅蛋脸愈发晶莹剔透。
"小姐仔细摔着!"丫鬟碧痕抱着绣墩匆匆跑来,"老爷说了,今日是小姐的及笄礼,可千万不能磕着碰着。"
青萝轻巧地跳下来,绣鞋上缀着的珍珠在青石板上敲出清脆的声响。"怕什么,爹爹最疼我了。"她笑着转了个圈,石榴红的裙裾旋开一朵花,"你看这新裁的裙子可好看?"
碧痕还未来得及答话,远处忽然传来一阵嘈杂。主仆二人循声望去,只见前院方向升起滚滚浓烟。
"走水了?"青萝脸色骤变,提起裙角就往前院跑。刚穿过月洞门,她就撞见管家福伯跌跌撞撞地跑来。
"小姐快走!官府来抄家了!"福伯满脸是血,"老爷被按在堂上,说是勾结白莲教..."
青萝耳边嗡的一声。昨日父亲还笑着说要在这及笄礼上将祖传的金钗赠她,怎的一夜之间就...
"沈明德勾结邪教,奉旨查抄!"一声厉喝打断她的思绪。只见十余名衙役如狼似虎地冲进后院,为首的捕头一把揪住青萝的衣领,"这必是沈家小姐,一并拿下!"
碧痕扑上来要拦,被一脚踹中心口,当场吐出血来。青萝挣扎着回头,看见自己住了十五年的闺阁已燃起熊熊大火,她亲手绣的纱帐在火舌中化为灰烬。
第二章 风雨长亭
三日后,扬州城外十里长亭。
青萝戴着沉重的木枷,跟在二十余名沈家仆役身后蹒跚而行。春寒料峭,她身上单薄的素衣早已被晨露打湿。那双曾经抚琴作画的手,如今布满镣铐磨出的血痕。
"快走!磨蹭什么!"官差的鞭子抽在她背上,火辣辣的疼。青萝咬紧嘴唇不让自己哭出声。她记得父亲临行前的嘱咐:"青萝,记住金钗在你在。无论发生什么,都要活下去..."
那支本该在及笄礼上送给她的鎏金点翠凤钗,此刻正藏在她的发髻深处。这是沈家唯一未被抄没的物件,也是父亲拼死保下的。
"官爷行行好..."一个老婆婆颤巍巍地拦住队伍,捧着一碗粗茶,"给小姐喝口水吧..."
"滚开!"官差一脚踢翻茶碗,"朝廷钦犯也配喝水?"
青萝感激地望了老人一眼,认出是常来沈家送花的王婆婆。老人浑浊的眼中含泪,忽然压低声音道:"小姐,魏将军在前面驿站等您..."
话音未落,官差已举起鞭子。青萝来不及细想,队伍又被驱赶着向前。她心中惊疑不定:魏将军?父亲故交魏衡?他不是早在三年前就...
行至日落时分,前方果然出现一座破败驿站。官差吆喝着犯人就地休息,青萝被单独关进一间柴房。夜半时分,柴门吱呀一声轻响。
"沈小姐?"一个低沉男声在黑暗中响起。
青萝惊恐地往后缩,却见来人点燃火折子——是个四十余岁的男子,左脸一道刀疤从眉骨划至嘴角,在跳动的火光下显得格外狰狞。
"别怕,我是魏衡。"男子蹲下身,利落地打开她手脚镣铐,"你父亲对我有救命之恩。今夜我带你走。"
青萝迟疑道:"可我若逃走,其他下人..."
"他们明日会被押往矿场。"魏衡声音更沉,"而你...徐知府的儿子点名要买你为婢。"
青萝浑身发抖。她记得徐世贞,那个在诗会上对她言语轻浮的知府公子。若落入他手...
突然,驿站外传来马蹄声。魏衡一把捂住青萝的嘴,吹灭火折子。透过柴缝,只见十余骑官兵举着火把将驿站团团围住。
"搜!一个钦犯都不许放过!"为首的赫然是徐世贞。
第三章 章台柳色
三个月后,扬州最负盛名的"醉仙楼"前。
"听说了吗?蘅芜君今晚首次亮相!"一个绸缎商人兴奋地对同伴道,"据说是从江南买来的绝色,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二楼雅间内,青萝——如今化名"蘅芜"——正对镜梳妆。铜镜中的少女依旧眉目如画,只是眼底多了几分与年龄不符的沧桑。
"姑娘,这是妈妈让送来的衣裳。"小丫鬟捧着一袭轻纱襦裙怯生生道。
青萝指尖发颤。那衣裳薄如蝉翼,穿与不穿几无区别。自那夜被徐世贞的人抓获,魏衡生死未卜,而她被辗转卖入这秦楼楚馆。鸨母见她识文断字,决定培养她做清倌人,今日便是"出阁"之日。
"放着吧。"她轻声道,从枕下摸出那支金钗。三个月来,她日夜将它藏得极好。金钗在烛光下泛着冷芒,凤嘴里衔着的珍珠微微晃动,仿佛在无声诉说昔日的荣华。
楼下忽然传来一阵喝彩声。青萝深吸一口气,将金钗重新藏好,披上外衫走向琴台。
醉仙楼大厅挤满了人。青萝垂眸抚琴,一曲《阳关三叠》弹得如泣如诉。曲至半酣,忽听有人高声吟道:"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这声音...青萝心头一震,抬眼望去,只见角落坐着个青衫书生,虽衣着寒素,却掩不住一身清贵之气。四目相对间,书生明显也愣住了——他认出她了。
"杜...杜公子?"青萝险些失声。那是杜墨,扬州有名的才子,昔日在诗会上与她有过一面之缘。
鸨母见状立刻堆笑:"原来杜举人与我们家蘅芜相识?不如..."
"旧识罢了。"杜墨迅速恢复平静,从袖中取出一锭银子,"在下想单独听一曲《梅花三弄》。"
第四章 金钗密语
自此,杜墨成了醉仙楼常客。他总选最偏的雅座,点最便宜的茶,却每次都要青萝弹上整晚的琴。鸨母起初不满,后发现不少文人慕名而来,便也由得他去。
这夜暴雨倾盆,楼中客人稀少。杜墨照例坐在角落,待青萝弹完一曲,忽然低声道:"沈小姐,我找到魏将军了。"
青萝指尖一颤,琴音戛然而止。"他还活着?"
"重伤未愈,在我家别院养伤。"杜墨从怀中取出一封信,"他让我转交给你。"
青萝急急展开信笺,上面只有寥寥数字:"金钗凤目可旋,内有乾坤。勿信徐章。"
"徐章?"青萝疑惑道,"徐是指徐知府,章又是谁?"
杜墨摇头:"魏将军昏迷多日,只来得及说这些。"他犹豫片刻,"沈小姐,我父亲曾任扬州通判,去年暴毙而亡。临终前他告诉我,沈家灭门案另有隐情..."
突然,楼下传来一阵喧哗。两人警觉地停止交谈。只见鸨母满脸堆笑地引着几个官差模样的人上楼:"几位爷这边请!蘅芜就在..."
青萝迅速将信笺塞入琴匣,杜墨则挡在她身前。官差中为首的冷笑道:"杜公子好雅兴。徐大人有请沈小姐过府一叙。"
"这里没有沈小姐。"杜墨镇定道,"只有醉仙楼的蘅芜姑娘。"
"少装糊涂!"官差一把推开杜墨,"徐大人说了,活要见人死要见尸!那支金钗..."
话未说完,杜墨突然暴起,一拳击中官差面门。趁着众人愣神之际,他拉起青萝就往侧门跑:"快走!"
两人冒雨奔出醉仙楼,在暗巷中七拐八绕。青萝气喘吁吁:"去、去哪儿?"
"码头!我有船..."杜墨话音未落,一支羽箭破空而来,正中他后心。
"杜公子!"青萝惊骇地看着怀中书生嘴角溢出的鲜血。杜墨艰难地掏出一把钥匙:"别院...地窖..."又一支箭射来,擦过青萝鬓角,金钗应声而落。
"抓住她!"追兵已至。青萝绝望地看着地上的金钗,忽然发现凤目处果然有细微缝隙。她猛地拧开凤目——一粒蜡丸滚落掌心。
千钧一发之际,一辆马车疾驰而来。车帘掀起,露出章怀安那张不怒自威的脸:"上车!"
当朝宰相竟在此地?青萝来不及多想,抓起金钗跳上马车。身后箭如雨下,却都被车壁挡下。章怀安盯着她手中金钗,忽然老泪纵横:"二十年了...砚兄果然守信..."
青萝惊愕地看着这位权倾朝野的老者:"大人认识家父?"
章怀安长叹一声:"岂止认识...这支金钗,本是当年我赠予他的信物啊!"
马车驶入茫茫雨夜,而青萝不知道,她的命运之轮才刚刚开始转动...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