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达摩石匣
黎明前的少林寺笼罩在诡异光芒中。凌无尘与白芷赶到时,正看见拜火教徒围攻达摩洞。为首黄金轿辇珠帘微动,露出一只戴着青玉镯的手——手腕内侧,赫然是青莲印记!
"那是..."白芷突然按住太阳穴,她额角浮现出与凌无尘相似的符印,"娘亲...没死?"
凌无尘体内剑气突然暴走。轿中人也似有所感,珠帘无风自动。刹那间,姐弟俩与轿中人形成三角对峙,三股剑气在空中交织成网。
"原来如此。"凌无尘握紧金刚经,"青莲宗主就是拜火教主,我们的...母亲。"
白芷厉声道:"不可能!娘亲是被少林害死的!"
"那你解释这个。"凌无尘指向她额角符印,"我们的记忆都被修改过。"
达摩洞突然传出轰鸣,一道金光冲破洞顶——是慧明所说的石匣!匣开处,一串佛珠飞入剑气网,正好落在三角中心。
轿中传来尖锐笑声:"达摩老秃的破珠子!"青玉镯一挥,数百拜火教徒同时放箭,箭雨全数射向佛珠!
凌无尘与白芷不约而同纵身跃起。两柄透明剑气在空中合璧,将箭雨尽数搅碎。佛珠被剑气激荡,突然散开,每颗珠子都投射出一段影像——
三十年前,青莲宗主夫妇发现剑冢秘密:所谓"天魔剑气"实为达摩所创的"无相禅剑",因威力过大而自封。拜火教想夺取这股力量,便策反了当时怀有身孕的宗主夫人...
"不!"轿中人终于冲出,果然是幻象中的妇人!她面目狰狞地抓向佛珠,"这些都是假的!"
第十四章 无住布施
佛珠影像继续播放:宗主夫妇为保全剑气不落邪道,将之分封于双胎儿女体内。夫人后来被拜火教救走并洗脑,成了如今的教主...
"娘亲..."白芷泪流满面,"我们一直被蒙骗..."
教主厉喝:"闭嘴!这力量本就该属于西域!"她双臂一振,袖中飞出两条火龙,直扑姐弟俩。
凌无尘却不躲不闪,反而盘坐在地:"姐姐,记得慧明大师的话吗?布施连剑气也能布施。"
白芷愣住:"你要..."
"把剑气还回去。"凌无尘指向开始崩塌的剑冢,"这才是真正的'无相剑诀'。"
火龙临身的刹那,姐弟俩同时闭目。眉间符印大亮,两股剑气透体而出,却不是攻击,而是化作光桥连接剑冢!
教主惨叫一声,她体内也有剑气被强行抽出——原来当年她也封存了一部分。
三道剑气汇入剑冢,天地骤然寂静。崩塌停止,裂痕弥合,佛珠重新聚合成串,轻轻落在凌无尘掌心。
教主瘫坐在地,青玉镯碎裂,露出底下被剑气灼伤的皮肤:"我的力量..."
白芷扶起凌无尘:"你怎么样?"
"从未如此轻松。"凌无尘微笑。他眉间疤痕已消,只余淡淡印记。
达摩洞前,幸存的少林僧人齐齐跪拜:"恭迎无相剑主!"
凌无尘摇头:"世上已无无相剑。"他转向白芷,"姐姐,我们回家吧。"
白芷看着失魂落魄的教主,轻声道:"她毕竟..."
"是娘亲。"凌无尘点头,"带她一起走。"
三个月后,大觉寺山门前多了个扫地的老妇人。她总对着后山一处新坟发呆——那是慧明大师的衣冠冢,碑上刻着:
"应无所住
而行布施
剑气也好
妄念也罢
放下即是"
凌无尘与白芷常来上香。姐弟俩手中再无剑,心中再无恨。唯有山风拂过时,墓碑会微微发亮,仿佛回应着什么...
[全文完]
---
后记:剑落无痕
写完《无相剑诀》最后一个字时,窗外正飘着今冬第一场雪。我望着屏幕上凌无尘与白芷远去的背影,忽然想起多年前在五台山见过的一位老僧。他手持扫帚,在千年银杏树下清扫落叶,当时对我说过一句话:"世人总以为拿起最难,其实放下才是真功夫。"
这部作品始于一个佛学概念——金刚经中"无住布施"的智慧。最初只想写个武侠版的"放下屠刀",没想到人物自己走出了更深的轨迹。凌无尘从复仇到悟道,白芷从偏执到觉醒,甚至慧明大师以身补封印的设定,都是随着创作自然浮现的。这让我想起禅宗所谓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有些道理本就不能直说,只能通过故事显现。
武侠与佛学的结合是个有趣的尝试。传统武侠强调快意恩仇,而佛学讲究放下执着,二者看似矛盾,实则都指向同一个命题:如何面对内心的力量?凌无尘的"无相剑气"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的天赋与执念,用得好可以护佑苍生,沉溺其中反而会成为囚笼。
特别要感谢金庸先生的作品给我的启发。不同于传统武侠的"武功越高越好",《无相剑诀》试图探讨力量的边界与代价。正如少林寺那串佛珠揭示的:最强大的力量不是征服,而是守护;不是索取,而是布施。
最后,希望读者能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些许清凉。在这个鼓励"获取"的时代,或许我们都需要一点"放下"的勇气。就像凌无尘最终明白的:真正的剑法不在招式,而在收鞘的刹那;真正的解脱不在远方,就在放下的瞬间。
雪还在下,覆盖了窗外的一切痕迹。这大概就是最好的结局——如剑落雪中,无痕无相。
甲辰年冬 记于听雪斋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