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破土
银杏树下的泥土比想象中松软。
陈默的铲子刚下去就碰到了硬物。"有东西!"他跪下来用手扒开潮湿的土层,挖出个生锈的饼干盒。林夏立刻认出那是母亲最喜欢的丹麦曲奇盒,小时候用来装发卡。
盒子里有张泛黄的纸条和一卷草图。纸条上是母亲工整的字迹:"给小夏的未来之家——等你长大帮我完成它。1995.8.15"。
草图展开是一栋树屋的扩展设计:可升降的书架、折叠式小阳台、甚至还有简易的滑梯装置。陈默吹了声口哨:"你妈妈很有想法,这个滑轮系统..."
林夏的手指悬在图纸上方,不敢触碰。这是母亲离开听雨居前最后的创作,日期就在她们北上的前一天。
"要按这个建吗?"陈默问。
林夏望向银杏树粗壮的枝干,那里已经标好了外婆设计的树屋位置。"先完成外婆的版本,"她最终说,"然后...再加妈妈的设计。"
陈默若有所思地点头,将草图小心地夹进防水文件夹。阳光透过树叶在他肩头投下晃动的光斑,像一群跳舞的金色精灵。
第十二章 裂痕
"这根横梁必须加固!"陈默第三次强调,指着结构图上的红色标记,"原始设计没有考虑现在孩子的体重。"
林夏攥着外婆的图纸:"可这样会破坏整体美感。外婆用的悬臂结构本身就有弹性..."
"那是七十年前的工艺标准!"陈默罕见地提高了声音,"你想让树屋变成第二个比萨斜塔吗?"
争执从清晨持续到午后。当陈默脱口说出"你和你母亲一样固执"时,林夏猛地合上图纸:"我母亲怎么了?"
"日记里不是写了吗?"陈默推了推滑落的眼镜,"她宁可和全家决裂也要坚持自己的选择..."
"你根本不了解她!"林夏的声音在院子里炸开,惊飞了几只麻雀。她转身进屋,重重关上门。
黄昏时分,林夏透过窗帘缝看到陈默独自在银杏树下工作。他小心地比对着两份设计图——外婆的和母亲的,时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什么。月光渐渐爬上他的肩膀,而他浑然不觉。
第十三章 听雨
暴雨来得毫无预兆。
林夏正在书房整理母亲的素描本,突然听见陈默在院子里喊:"快来帮忙!"半成品的树屋在狂风中摇摇欲坠,帆布防水层已经被掀开一角。
他们刚把最后一块防水布固定好,豆大的雨点就砸了下来。下树的梯子被风吹倒,两人被困在不到五平米的平台上。
"至少...防水没问题。"陈默拧着T恤下摆的水说。他的眼镜片全是水珠,头发湿漉漉地贴在额头上,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小了好几岁。
林夏忍不住笑了:"这就是现代建筑师的保证?"
雨越下越大,敲打着他们头顶的临时防水层。陈默从工具包里掏出个皱巴巴的塑料袋,里面居然装着两块巧克力。"应急储备,"他掰开递给她,"我养父是登山向导。"
"养父?"林夏接过巧克力,有些意外。
"十五岁那年雪崩,"陈默的声音混在雨声里,"亲生父母没能走出来。后来遇见了现在的父亲,他教会我用图纸重建世界。"
林夏望着雨幕中的听雨居轮廓,突然说:"我妈临终前一直喊'妈妈'。我当时不明白...现在想来,她后悔了。"
一块防水布被风吹开,雨水浇在他们脚边。陈默突然伸手握住她沾了雨水的手:"也许不是后悔,只是想念。"
林夏没有抽回手。雨声淹没了心跳声。
第十四章 融合
"你看这个。"雨停后的早晨,林夏在书房叫住陈默。
她摊开的是外婆晚年的一本设计集,里面的建筑草图明显比早期作品多了曲线元素。"外婆年轻时喜欢直线和直角,"林夏指着对比图,"但六十岁后的作品开始出现大量弧形结构。"
陈默翻到最后一页,惊讶地挑眉:"这个凉亭设计...和你母亲的风格很像。"
林夏点头:"外婆在学母亲的画法。她们虽然不见面,但..."她的手指描摹着图纸上相似的笔触,"设计理念在互相影响。"
两人不约而同看向窗外半成品的树屋。阳光透过银杏叶,在草坪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我有个想法。"陈默突然拿出素描本,快速勾画起来。线条在纸上飞舞,渐渐成形——树屋主体保留外婆的榫卯结构,阳台采用母亲的折叠设计,而连接两者的楼梯被改造成兼具安全性和美感的螺旋式。
林夏屏住呼吸:"这是..."
"三代人的树屋。"陈默的铅笔停在纸面上,"你愿意试试吗?"
林夏拿起红笔,在草图上添了几处细节:"这里可以加个隐藏书架,像外婆的旋转机关..."
他们的手肘在图纸上轻轻相碰。
第十五章 年轮
树屋完工那天,老周带来了香槟。
"唐老师要是在,准得乐坏了。"他仰头望着银杏树上精巧的木屋,阳光透过玻璃窗在树皮上投下七彩光斑。
林夏和陈默并肩站在树下,验收这半个月的成果。树屋完美融合了三代人的设计:外婆的坚固结构,母亲的灵动空间,以及他们两人加入的现代元素。最妙的是那个可升降的书架——用老周找来的古董滑轮组装,能载着书本缓缓上升,宛如魔法。
"上去看看?"陈默伸出手。
林夏摇头:"再等等。"她走向银杏树粗壮的树干,手指抚过树皮上的一道旧伤疤——那是她五岁时刻的歪歪扭扭的"夏"字。树疤周围已经长出层层年轮,将那个幼稚的刻痕包裹进时光里。
"我总觉得..."她俯身检查树干底部,"还少了什么。"
一块松动的树皮引起她的注意。轻轻一碰,树皮脱落,露出个小小的树洞。里面静静躺着一卷用油纸包着的图纸。
外婆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给阿雯和小夏的树屋——等你们回来修改。1995.8"
展开图纸,是树屋的扩展设计:可加装的星空观测台、冬季保暖层、甚至还有个小型的雨水收集系统。每处设计旁都标注着:"可选""长大后决定""等你来完善"。
林夏的眼泪砸在图纸上。陈默轻轻揽住她的肩膀,远处传来张婶招呼大家吃点心的高嗓门。
一阵风吹过,银杏叶沙沙作响。树屋的玻璃窗反射着夕阳,像一只温柔注视他们的眼睛。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