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文辉
唉
澜沧江水流不尽
金鸡银鸡下白银
千年盐井深又深
背筒盐水晒成盐
一筒一筒又一筒
一坎一坎又一坎
浅浅盐田成盐池
太阳蒸发池中水
女人劳来女人累
晒出白盐心生辉
感谢上苍多眷顾
生活有盐有滋味
汉子赶马驮袋盐
行走远方换成钱
赶马归来唱声调
媳妇欢喜门口迎
家中小狗伴小儿
小屋顿生千般情
赶马调(七)
文/李文辉
唉
脚下石滑头碰顶
下面就是万丈崖
马驮擦边刚刚过
头顶老鹰把人吓
老婆孩子在家盼
赶马卖货无闲暇
早上出门许个愿
晚上歇驮心放下
平心静气轻轻过
长呼大气已过崖
男人不是家中凳
走南闯北去养家
赶马调(八)
文/李文辉
唉
叶落草黄已深秋
清早霜白把心揪
唉
霜白果熟又一年
阿妹荷包挂腰间
唉
荷包香来荷包艳
阿妹温柔放枕边
唉
枕边枕头空又冷
阿妹想哥泪连连
唉
哥当月亮挂天上
阿妹想哥看月亮
唉
月亮放假在休息
哥变成星守窗前
唉
窗外忽飘一阵雪
哥烤火炉又想你
唉
长吼一声催马蹄
快入拉萨不过月
唉
拉萨油茶牦牛肉
围着火塘喝美酒
唉
酒饱饭足喂喂马
它乡再好不如家
唉
想来想去又想她
明年一年赖在家
唉
三步不离拉裤脚
骗吃骗喝像个娃
唉
马铃声声经幡飘
拉萨马店转眼到
赶马调(九)
文/李文辉
唉
十月忽来一场雪
鹅毛纷纷急切切
马儿停蹄不敢行
回望主人响声铃
暂借路边一破屋
歇马烧饭过一夜
半夜大雪仍在下
揪心何时能回家
家里老婆快生娃
雪呀雪呀请停下
赶马调(十)
文/李文辉
大雪封路鸟难过
多个马帮都歇下
多亏藏族好兄弟
送来青稞和藏粑
牦牛驮来青稞酒
火塘又飘酥油茶
山堵路断近无望
幸有藏胞好人家
此生愿做慈善事
为把善缘来报答
作者简介
李文辉,云南诗人,文学作品纯朴、深厚、有磁性、有穿透力!
点评词:
《李文辉<赶马调>系列诗歌点评》
点评词作者/柴永红
李文辉先生的《赶马调》系列诗歌,宛如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卷,将赶马人的生活、情感、艰辛与希望细腻而深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一系列作品纯朴、深厚,具有强大的磁性和穿透力,犹如一首首来自灵魂深处的歌谣,让人沉醉其中,感慨万千。
诗歌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艰辛与挑战,但又饱含温暖与希望的赶马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一个细节都被作者精心雕琢,每一种情感都流淌得自然而深沉。
《赶马调(六)》开篇以“澜沧江水流不尽,金鸡银鸡下白银,千年盐井深又深”这样的诗句,营造出一种宏大而神秘的氛围。澜沧江的奔腾不息,盐井的深邃古老,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接着,“背筒盐水晒成盐,一筒一筒又一筒,一坎一坎又一坎”,通过对晒盐过程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劳动的艰辛与不易。“女人劳来女人累,晒出白盐心生辉”,则体现了女性在劳动中的付出以及收获成果时的喜悦,这种对女性劳动的赞美,充满了尊重与温情。而“汉子赶马驮袋盐,行走远方换成钱,赶马归来唱声调,媳妇欢喜门口迎”,生动地刻画了赶马汉子的勤劳与家庭的温馨和睦,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烟火气息和浓浓的亲情。最后“家中小狗伴小儿,小屋顿生千般情”,以小狗和小儿为点缀,进一步烘托出家庭的温暖与幸福,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赶马调(七)》中,“脚下石滑头碰顶,下面就是万丈崖”,仅这一句,便让读者的心瞬间揪紧,仿佛能够切身感受到赶马路上的艰险。“马驮擦边刚刚过,头顶老鹰把人吓”,进一步强调了路途的惊险与不确定性。然而,即便在如此艰难的情境下,赶马人心中依然牵挂着家中的妻儿,“老婆孩子在家盼,赶马卖货无闲暇”,这种责任与担当令人动容。“早上出门许个愿,晚上歇驮心放下”,简单的话语却蕴含着赶马人对平安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期许。“平心静气轻轻过,长呼大气已过崖,男人不是家中凳,走南闯北去养家”,表现了赶马人在面对困难时的沉着冷静和勇敢坚毅,以及他们为了家庭甘愿承受一切的伟大精神。
《赶马调(八)》以“叶落草黄已深秋,清早霜白把心揪”为起始,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氛围。“霜白果熟又一年,阿妹荷包挂腰间”,通过阿妹的荷包,传递出了阿妹对赶马阿哥的思念之情。“荷包香来荷包艳,阿妹温柔放枕边,枕边枕头空又冷,阿妹想哥泪连连”,细腻地描绘了阿妹的孤独与思念,让人不禁为这份深情所感动。“哥当月亮挂天上,阿妹想哥看月亮,月亮放假在休息,哥变成星守窗前”,运用浪漫的想象,将阿哥与阿妹的相思之情化作天上的星月,充满了诗意与温情。“窗外忽飘一阵雪,哥烤火炉又想你,长吼一声催马蹄,快入拉萨不过月”,描绘了阿哥在远方对阿妹的思念以及急切归家的心情。“拉萨油茶牦牛肉,围着火塘喝美酒,酒饱饭足喂喂马,它乡再好不如家,想来想去又想她,明年一年赖在家,三步不离拉裤脚,骗吃骗喝像个娃,马铃声声经幡飘,拉萨马店转眼到”,这一段既展现了拉萨的风情,又表达了阿哥对家的眷恋和对阿妹的深情,让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爱情的力量。
《赶马调(九)》中,“十月忽来一场雪,鹅毛纷纷急切切,马儿停蹄不敢行,回望主人响声铃”,生动地描绘了雪的突然降临以及马儿的惊恐,营造出紧张的氛围。“暂借路边一破屋,歇马烧饭过一夜,半夜大雪仍在下,揪心何时能回家,家里老婆快生娃,雪呀雪呀请停下”,则深刻地表达了赶马人在恶劣天气下的无奈和对家中待产妻子的牵挂,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内心的焦虑与急切。
《赶马调(十)》中,“大雪封路鸟难过,多个马帮都歇下”,展现了大雪造成的困境和马帮的无奈。“多亏藏族好兄弟,送来青稞和藏粑,牦牛驮来青稞酒,火塘又飘酥油茶”,描绘了藏族同胞的热情与善良,在困境中传递出了温暖和希望。“山堵路断近无望,幸有藏胞好人家,此生愿做慈善事,为把善缘来报答”,表达了赶马人对藏族同胞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善缘的珍视和回报的决心。
从整体上看,李文辉先生的这组《赶马调》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首先,诗歌语言质朴而生动。作者运用了大量贴近生活的词汇和形象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艺术的魅力。例如,“澜沧江水流不尽”“千年盐井深又深”“鹅毛纷纷急切切”等诗句,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了自然景象和环境氛围。同时,“女人劳来女人累,晒出白盐心生辉”“阿妹想哥泪连连”等语句,直白地表达了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让人感同身受。
其次,情感真挚而深沉。这组诗歌中,无论是赶马人的艰辛劳作、对家人的思念牵挂,还是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每一种情感都表达得淋漓尽致。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赶马人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一一展现,让读者能够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们的情感波动。这种真挚的情感表达,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共鸣力。
再者,主题鲜明且富有内涵。《赶马调》系列诗歌以赶马人的生活为主题,不仅展现了他们的劳动场景和生活状况,还反映了他们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在诗歌中,我们看到了赶马人对家庭的责任、对爱情的坚守、对困难的勇敢面对以及对善良和感恩的珍视。这些主题的呈现,使诗歌具有了一定的思想深度和社会价值,让我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够对生活、对人性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此外,诗歌的结构严谨而富有变化。每一首诗歌都有其独特的起承转合,节奏明快,韵律和谐。有的以景开篇,引人入胜;有的以情为主线,贯穿始终;有的则在结尾处留下悬念或升华主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结构上的精心安排,使得诗歌在形式上更加完美,在内容上更加丰富。
总的来说,李文辉先生的《赶马调》系列诗歌是一组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的作品。它让我们领略到了赶马人的风采,感受到了他们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生活的希望。这组诗歌不仅是对赶马人生活的赞美和纪念,更是对人类坚韧精神和美好情感的讴歌,为更多的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