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理的人当不了领导
—— 一个值得商榷的观点
作者:韦民/陕西
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我们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讲理的人当不了领导。”这句话似乎成了一种普遍的观念,深入人心。然而,讲理与领导才能之间,是否真的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讲理的人,是否就注定无法在领导岗位上发光发热?
一度时期以来,社会上流传一句很有意思的话——讲理的人当不了领导,甚上成嚣。咋一听确实有道理,再联系到在日常生活中发生在身边的类似问题,就感觉这句话非常正确。
无独有偶,据朋友讲,11月8日是星期五,上午9:55 某中学学校大门外开来一辆白色广州本田小车,来人自称是某区教育局的,门卫师傅就打开电动门放车进来,准备引导他将车停在车位上后再按规定登记,但是此人既不按要求停车也不按规定登记,非要将车停院子,门卫师傅告诉他教育局和学校规定校园不能停车,再说马上10:00就下课,学生还要做课间操,让他停在车位上,好说歹说他总算将车倒出来,结果他倒车堵住学校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车棚狭窄的出口。再让他移车,他不愿移车,狠狠地骂道:你们这球保安球事多的很!并威胁说:你还想不想干了?和门卫师傅发生纠纷,后来在学校老师的劝说下才不情愿地让开了车棚路口。
如果他有修养讲理的话,按门卫师傅的引导把车直接停在车位上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吗?事后据说此人是某区教育局的总督学,到基层一贯狂妄自大、嚣张跋扈、无人敢惹,对教育局的规定也是明知故犯。
一个小小的劣迹斑斑的副科级干部为何如此胆大妄为、厚颜无耻、目中无人?如此看来,此人是蛮不讲理毫无修养的人当领导的典型代表!
不知道这样的人是如何做到总督学的? 是有靠山还是有保护伞吗?如果有,那么这个靠山和保护伞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恰恰相反的是,有一次该局另一位领导开车来该中学办事,门卫师傅让他临时在院子停车(学生正在上课),这位领导说校园不能停车,这个教育局有规定,他自觉的把车停在了车位上,如此,同一个局的两位领导的素质和人品显而易见。当然,完全不讲理的领导毕竟是少数!
下面我们接着讨论,在当今社会关于领导力的讨论层出不穷,其中有一种观点颇为引人注目,即“讲理的人当不了领导”。这一观点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种社会现象或人们对领导角色的某种认知,但若细加剖析,便会发现其存在诸多偏颇与不合理之处。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讲理”的含义。讲理,即遵循逻辑、注重事实、尊重他人意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沟通和决策。这是一种理性、公正、开放的态度,是现代社会所倡导的基本价值观之一。而领导,作为组织或团队中的核心人物,其职责在于引领方向、协调资源、激发潜力,以达成共同目标。从这个角度来看,讲理与领导并无本质冲突,反而应是领导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
那么,为何会有人认为“讲理的人当不了领导”呢?这可能与人们对领导角色的传统认知有关。在一些人看来,领导需要具备强势、决断、甚至有时需要采取一些非常规手段来推动工作。然而,这种认知忽略了领导力的多维度和复杂性。事实上,一个优秀的领导不仅需要具备决断力,更需要有宽广的胸怀、敏锐的洞察力、以及高超的沟通技巧。而这些,正是讲理的人所擅长的。
讲理的人在领导岗位上,往往能够更加客观地分析问题,更加公正地对待下属,更加有效地沟通协调。他们不会因为个人情感或偏见而做出错误的决策,也不会因为权力欲望而忽视团队的整体利益。相反,他们会以事实为依据,以逻辑为准则,以团队的共同目标为导向,制定出更加合理、可行的方案。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在某些特定情境下,讲理可能并不是最有效的领导方式。比如,在紧急情况下,需要迅速做出决策时,过多的讲理可能会延误时机。但这并不意味着讲理的人就无法成为优秀的领导。一个真正的领导者,应该具备多种领导风格,并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切换。
所以,讲理的人并非不能成为优秀的领导。相反,他们的理性、公正和原则性,正是领导岗位所亟需的品质。讲理的人能够以身作则,树立正气,带领团队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因此,我们应该摒弃“讲理的人当不了领导”的偏见,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发现和培养那些讲理而又有领导才能的人才。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进步和发展。
共1690字 2024年11月13日于宝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