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林都工匠‘’王纪元先生
作者 戴传义
今天上午在《伊春炎黄在线》群里惊悉王纪元先生病逝的消息,我心悲凉。沉痛地将这不幸的消息转告了多位南岔木材水解厂的老同志。每发一条微信,王先生的音容笑貌和我熟悉的往事,都如影片一样浮现在眼前——
初识王纪元先生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水解厂的体育运动会上。我那时高中即将毕业,他那时在水解厂文化宫当美工。我在全厂运动会上当通讯员,他在运动会上是铅球运动员。下午时分,突然有人说铅球项目可能要破记录了!我急忙向铅球比赛场地赶去。挤进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墙,只见一个穿着白色挎篮背心的壮汉,旋转了身体,奋力一掷,将铅球投出好远。这是我对王纪元先生的第一个印象!那次尽管没破记录,但原来的记录就是王纪元先生创造的!在水解厂壮汉林立,抬原木的大力士成群的环境中王先生能脱颖而出,必定有深层原因。后来我俩交谈时王先生说:在部队练过,还是有些技巧的,另外那时年轻力壮正处在最佳运动期。
王纪元先生给我的第二个印象是在水解厂搞的一次摄影作品展览上。在众多作品中有一幅叫《木峡龙门》的作品令我心爱。原木堆积如山的夹空中,有一座巨大的龙门吊车正把铁路车箱里成垛的原木吊出来!那力度,那气势,那明暗对比,那构图意境,完全表达了水解厂人的拼搏精神,作品深深震撼了我。作者王纪元的名字在我头脑中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跟王纪元先生近距离接触是在南岔木材水解厂党校。他是后备干部培训班学员,我是党校教师给他们讲中国近代史同时兼任副班主任。课余时间出墙报,王先生充分发挥了他的特长,挥毫泼墨,流光溢彩,使教室棚壁生辉,受到全校领导师生员工的好评。课间我们漫步在永翠河岸边,谈他的故乡望奎和老一辈革命家林枫,是王先生告诉我林枫本姓郑。谈他的儿子小王,我在水解厂技工学校任教时给小王讲过课。谈水解厂文化宫的电影预告和门头上那几个大字,也谈铅球和游泳,也谈美术首先是线条艺术等等等等!
十几年前我在外地提前离岗返回南岔居住,春天,积雪还未化净,温暖的微风吹拂着我的身心,在东方红小学门前,王先生从自行车上跳下来,我俩握手寒暄。他正忙着参与南岔仙翁山诗社成立的事,他热情地邀请我参加诗社和成立大会,说我的老领导刘洪增书记会参加成立大会。我因工作单位在外地,只能算半个南岔人了,再者对以格律诗写作为主的诗社不感兴趣,就委婉地拒绝了。王先生要了我的手机号,我俩还加了微信。成立大会没参加,过后不久我高中同班同学辛文波硬让我加入诗社,为此特意在饺子馆摆了一桌盛宴,请了诗社领导刘安民等一众诗人们,刘安民会长又是我同学的大姐夫,我是十分敬重的,我也就算宴后入诗社了。为此我感觉有点对不起王先生,总感觉好像差点啥事儿。后来王先生发表声明退出诗社,专心从事石刻艺术,我云游各地也和诗社脱钩了。现在王先生已驾鹤西去,我不由得想起诗和远方,从内心里深深地怀念他!
王纪元先生最令我敬佩的是他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深情。有一年冬天,我从外地返回南岔,闲暇时间到图书馆阅览。我突然发现图书馆的书库里,有一整排的书架上摆满了石刻作品,大约有一百多件。走近一看都是王先生的作品,各式各样的石头上,毛主席各个时期的头像,各个方面的题词书法作品,神采奕奕,气韵飞扬!我惊喜赞叹王先生鬼斧神工,对每件作品都爱不释手。我到我妹妹家吃饭时,发现我妹妹家的书架上居然也有一尊王先生的作品,石头上镌刻的毛主席头像庄重大方,栩栩如生!我妹妹说这是传家宝,是镇宅的神仙。几天后我又去图书馆时,看见几个人在制作木质包装箱,说是把王先生的石刻作品寄发到韶山去。我一回头,看见王先生向我走来,我迎上去。他说:韶山纪念馆同意收藏我的作品我很光荣!我说:这是您这些作品最该去的地方!毛主席的乳名就叫石三伢子!他说:我怎么忘了这层意思了呢,你给我们讲课时讲过啊!我问:韶山纪念馆给钱给证书吗?王先生说:钱不谈,谈钱就污损了主席形象!证书指定能给。我说:今后去韶山参观的人都会见证您对主席的一片深情!他和我紧紧地握手,我俩的眼睛都湿润了。我问有什么事需要我干吗,王先生忙说没有。我真想向他求一尊作品,可是没好意思说出口。话别。从那以后再也没见到王纪元先生。后来听说他被伊春市授予‘’林都工匠‘’的荣誉称号,我替他高兴!他——匠心独运敬领袖,精雕细琢铸灵魂,鬼斧神工出佳作,誉满民间证志贞!‘’林都工匠‘’对于他名符其实,他值!他当之无愧!!
2024年6月23日下午于乌鲁木齐
作品照片由伊春市美协荣誉主席崔正植提供
作者简介
戴传义, 祖籍山东潍县,1957年出生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南岔区黎明街一组2号。小兴安岭山民,长白山赤子,俄罗斯过客,东海观潮人,珠江流浪汉,天山攀登者,爱好文史哲,偶尔能写作,有作品千余篇散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