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塞北明珠诗神木
(组诗六首)
作者/王应泾
神木(平起中华通韵)
三棵松树佑麟州①,
枝杈交织傲长空。
树径三人相抱搂,
翠青百代宝藏隆。
碳煤油气资源盛,
豆米羊牛大枣彤。
神木盛名扬世间,
要塞屏翰育鸥鸿。
注释:据道光《神木县志》记载:“县东北杨家城,即古麟州城,相传城外东南约四十步,有松树三株,大可两三人合抱,为唐代旧物,后人们则称之为神木。
驼峰笔架亭阁殿,
攀立天梯彩云间。
峭壁楼邡兴庙宇,
悬崖石洞奉佛仙。
层岩叠垒多奇峻,
翠柏茵林秀水环。
扬善惩恶身正气,
真君杨戬佑民安。
作者注释:①二郎山位于陕西神木县城西一公里处,海拔为1028米,俗称“西山”,文人墨客视其貌似驼峰,亦叫“驼峰山”。 明武宗朱厚照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巡行驻跸,观其形似笔架,赐名“笔架山”。二郎山庙群建于明代以前,后经历代续建修葺,在蜿蜒跌宕的1000多米的呈南北走向的山脊上,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地建成集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各类建筑三十余处,庙内遗存的壁画、雕塑、石刻、题词丰富多彩,均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
石峁古堡(仄起中华通韵)
城堡先民岩砌建,
悬崖峭壁廓巅攀。
两包凸起驼峰酷,
四面凹型越蹑艰。
楼阁壕沟规落致,
窑廊檐宇序行间。
琢磨垒筑雕工细,
龙首猪形远古还①。
作者注释:①玉猪龙形器是红山文化、龙山文化出土的典型的岫岩玉雕琢器型。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玉器的代表作,白色蛇纹叶岩,肥首大耳,圆睛、吻部前突,口微张,獠牙外露,体蜷曲如环,扁圆厚重,背部有一穿孔。其用途尚不明确,多认为是宗教礼器。
石峁遗址(平起中华新韵)
中华文化溯源本,
石峁遗承史远深①。
玉壁石墙藏智慧,
分层规整势弘痕。
制陶壁画颜光美,
启示龙山人类根②。
填补史篇稀少据,
先民奇迹世间存。
作者注释:① 石峁遗址,是中国已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早期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高家堡镇石峁村的秃尾河北侧山峁上,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北部边缘。2006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初步判断其文化命名为石峁类型,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遗存。
②龙山文化首次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今属济南市章丘区)而得名。经放射性碳素断代并校正,年代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距今4000年前)。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石峁遗址是探寻龙山中华文明起源的窗口,是夏早期中国北方的中心。是龙山文化时期相当于文献记载的夏代之前或与夏初的交错时代。
高家堡(平起平水韵)
明城墙厚戍边防①,
固土坚碉御敌强。
商贾聚拢繁丽景,
贸交兴盛秀华章。
四通八达市街畅,
五谷六畜售买忙。
大作路遥上影地②,
高家堡内宝蕴藏。
作者注释:①走进高家堡一座砖砌明代古城墙映入眼帘,进入城门就是瓮城,仰目观看高耸的城楼保存完美!
②路遥(1949年12月2日—1992年11月17日),男,本名王卫国,出生于陕北榆林清涧县,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平凡的世界》《人生》等书。《平凡的世界》改编自路遥同名小说,后由华视娱乐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剧合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制作,SMG尚世影业、华视影视、上海源存影业、陕文投集团、乐视网、榆林文旅等联合出品在高家堡拍摄成电视连续剧。
红碱淖(平起平水韵)
昭君出塞安邦长,①
汇泪神湖岸翠杨。
黄漠澈湖州郁绿,
柳柔林立阻尘扬。
涛澜碱淖碧波涌,②
鸥鸟随帆舷起浪。
烟水浩粼风景盛,
蔚蓝晴空映霞光。
作者注释:①公元前54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北匈奴郅支单于打败,向汉朝称臣归附,曾三次进长安朝觐天子,并向汉元帝自请为婿。元帝遂选宫女赐予他。昭君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由此汉室疆边得以兴安。
②红碱淖,也称红碱淖尔、红碱淖海子,陕西、内蒙古边界湖泊。位于陕西省神木市与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之间,处于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过渡地带、毛乌素沙漠与鄂尔多斯盆地交汇处。总面积54平方公里,湖面大致呈三角形状,沿岸有七条季节性河流注入,红碱淖是中国最大沙漠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