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裕禄回兰考
整理/王雪昌
诵读/王雪昌

当年焦裕禄去世以后,一开始葬在郑州,后来呢,河南省委就考虑要尊重焦裕禄的遗愿,把他迁到兰考,那一天,是1966年2月26号,那天对于兰考人民来说,是一个泪水浸泡的日子,当天是个阴天。苍空寒带,大河呜咽,多灾多难的兰考人民赢回了他们最优秀的儿子。已故的县委书记焦裕禄。
这一天,一大清早,上万群众伫立在寒风中。胸配白花。街道两边挂满晚联焦裕禄的棺木,出现在街头的时候,百姓像潮水一样涌向他的棺木。齐刷刷跪倒在地,失声痛哭,说,焦书记,您是为我们累死的。

朋友们,那么多兰考人民不舍得他到这种程度,我问你,焦裕禄精神不会在这些人心里吗?后来从火车站到兰考的墓地,1.5公里的路程。整整走了两个半小时,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在场的群众,棺木往前走一步,群众往后退一步,退一步磕一个头,棺木两边的群众。手扶棺木,失声痛哭,就这么短短的路程,两个半小时才走到。
走到之后,焦裕禄的棺木是怎么掩埋的,大家知道吗?不是用铁锹,是老百姓虔诚的用双手捧着一捧一捧的黄土把棺木掩埋。后来很多年之后,在兰考不能提焦裕禄三个字,为什么一提人民心里就难受,一提人民就想哭?有一位老大爷曾经说,我们不能提到他,为什么说?你看人家焦裕禄,人家是县委书记,人家放着好日子不过,人家跑来跟我们一起吃苦,可是他种下的树苗。却没能自己亲眼看着他长大,他治理的沙丘,他没能亲眼看着他一片翠绿,
他种下的小麦,他没能亲口喝一碗面汤,所以我们现在只要一看见泡桐树就难受,吃一口馒头都想哭。朋友们,一个人,他只在兰考待了一年多的时间,他能让人民铭记到如此程度,为什么?他的魅力难道不值得我们去考虑吗?这是一个共产党员信仰的体现,这就是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