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毛和王洛宾的爱情故事》
文字:来源于网络
诵读: 风雅诵文学社龙之梦
三毛(陈平),中国台湾当代女作家、旅行家 。
1990年春的一天,
她在《台湾日报》上读到一篇报道《在那遥远的地方》: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一位坚强而矍铄的老人过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
在黄沙漫漫的戈壁滩,
他用心底流淌出的歌声抵御27年牢狱之灾的苦难。
《在那遥远的地方》、《达坂城的姑娘》等
上百首脍炙人口的民歌,
每一首歌都打上了他生命的印迹。
他就是西部歌王——王洛宾。
三毛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被打动了。
仿佛冥冥之中一下子悟到了前生。
三毛放下报纸,立即收拾行囊,去寻找王洛宾。

当长发披肩,一身黑红格子毛呢外套,
亮晶晶大眼睛的三毛突然出现在王洛宾面前时,
王洛宾丝毫没有感到突然与惊讶。
他是那么热情仗义、幽默豪爽。
立马把三毛介绍给自己新疆的好朋友。
并带着三毛走马天山,领略大漠南北的异域风情。
三毛的心中泛起了阵阵涟漪,
这是荷西离开她之后的第一次感情际遇。
她被王洛宾不凡的人生和艺术才华所倾倒,
饱含着无尽的敬仰,爱慕与同情……
觉得心与这位老人连在了一起,息息相通。

三毛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王洛宾回到台湾,
但她的心却留在了大漠戈壁,
时刻惦念着远在天边的王洛宾,每个月给他写三封信。
那一年,三毛47岁,王洛宾77岁。
一辈子敏感而多情的王洛宾,感知到了三毛炽热的情感,
但他却犹豫了,写信委婉地回应三毛:
“萧伯纳有一柄破旧的阳伞,但早已失去了伞的作用,
他出门带着它,只能当做拐杖用”。
他自嘲而诚恳地说:“我就像萧伯纳那柄破旧的阳伞。”
但三毛却一往情深,她在信中责怪王洛宾:
“你好残忍,让我失去了生活的拐杖。”
五个月后,三毛带着沉甸甸的皮箱,
飞往乌鲁木齐,随君直到夜郎西。
三毛在心中认定,王洛宾那里有她的精神归宿。

三毛知道那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一位美丽俊俏的藏家女孩卓玛,
曾经在年轻的王洛宾身上轻轻地打了一鞭。
一鞭钟情,创作出世代名曲《在那遥远的地方》。
今天三毛穿起藏式衣裙,陪伴年近八旬的王洛宾,
唤醒那久远的记忆:艺术家的心,永远年轻。

但接下来的爱情故事,并不是三毛想象中那么浪漫。
三毛爱独处,王洛宾爱热闹。
三毛喜欢离群索居,王洛宾常常宾客盈门。
三毛感情外露敢做敢为,王洛宾的内心却在挣扎和犹豫:
他没有接过上帝赏赐的甘之如饴爱的礼物。
半个月后,三毛失落地离开了乌鲁木齐、
离开了大陆,离开了王洛宾。
三毛在荷西之后的唯一 一次为爱而心动,
就这样无疾而终。
第121天:1991年的1月5日,三毛在台北自缢身亡。
噩耗传来,王洛宾极度震惊,
他一瓶接一瓶地喝烈度白酒,希望在酒精中麻醉自己。

大悲大痛之中,王洛宾写下了他晚年最后一首情歌:
《等待---寄给死者的恋歌》
“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再等待
我却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再徘徊
人生本是一场迷藏的梦,且莫对我责怪
为把遗憾赎回来,我也去等待
每当月圆时
对着那橄榄树独自膜拜
你永远不再来,我永远在等待
等待等待
等待等待
越等待,我心中越爱!”
可惜三毛永远也听不到这凄婉的歌声了......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