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综合中国日报源自印度新德里报道,时值年终岁末,当今世界,如果要评选全球哪个国家的营商环境最差,有着“外企坟场”之称的印度绝对独占榜首,无可争议。“印度赚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这是全球网友们调侃印度营商环境的热梗。而现实中,很多企业遭遇的“印度特色”预设“杀猪盘”打击更是罄竹难书。
据12月26日,英文版的中国日报和印度斯坦报消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12月25日外交部发言人就有记者提问,“据报道,两名中国vivo公司印度分公司员工遭印度执法当局逮捕,将于26日出庭受审。vivo印度公司回应称对印方最新的逮捕行动“深感震惊”,最近的逮捕行动表明,(印方针对vivo的)骚扰行为仍在继续,这给整个行业带来不确定性,将坚决利用一切法律途径来解决和挑战这些指控。此前,也有消息称中兴印度公司中方员工由于无法获得签证或者签证延期许可,即将全部被迫离开印度。中方对此有何评论?”时,表示,我们正密切关注上述情况。中国政府坚定支持中国企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我们敦促印方充分认识中印经贸合作互利共赢的本质,为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经营提供公平、公正、透明、非歧视的营商环境。中国驻印度使领馆将继续依法依规为所涉中国公民提供领事保护与协助。
笔者综合印度媒体消获知,被称作“外企坟墓”的印度,最近又在找咱们中国企业的麻烦,而这次倒霉的是vivo。近期,已经多次遭受的印度政府刁难的中国手机企业vivo再度惹上了“飞来横祸”。根据印度观察者网报道,印度政府以所谓的“金融犯罪”为由,强行逮捕了vivo印度分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莫须有”罪名的背后,是印度政府精心布下的“杀猪盘”。
可以说,在薅中国企业“羊毛”方面,印度政府是信手拈来。以擅自增加关 税为例,只要有利可图,印度政府完全不顾国际法原则。早在2018年,眼看着中国手机企业掌控了印度手机组装产业的市场主导权,印度政府果断对进口设备征收20%关税,既让本国企业有了喘息余地,又让政府有了“创收”。这还不算,随着近两年中印在边境等问题上矛盾激化,印度政府开始加大对在印中国企业的打压,维护“国家安全”就成了屡试不爽的理由。
自2020年以来,印度毫不掩饰地针对中国企业和投资,比如,以威胁“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封禁了TikTok和数十款中国APP。再比如,以涉嫌逃 税为由调查华为,以非法向外国实体转移资金为由扣押小米7.25亿美元资金。事实证明,这些行动毫无根据。
至于中国企业有没有逃 税?印度的税 收政策是否合理?对于这些合理质疑,印度政府从不给予正面回答,也拿不出具有说服力的证据。总而言之,印度所谓的税收政策以及对外企实施的管理监督政策,完全就是“废纸”的存在。只要动了杀心,印度政府随时可以施加政治干预,甚至还能随意推翻自己制定的法律。
令笔者匪夷所思的是,这些年来,随着国内民 粹主义崛起,在印度遭到随意执法伤害的不只中国企业。近几年,印度“一视同仁”地大力捏造罪名勒索全球各大跨国企业,谷歌、亚马逊、诺基亚和三星都遭到数十亿美元罚款。难怪,印度被称为“外企坟场”。
据印度政府披露的数据,2014年至2021年,在印度注册的外企中,近2800家关闭业务,占总数的六分之一。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则将印度列为全球最难做生意的国家之一。
笔者认同,事实上,在最初吸引外国企业进入印度投资时,印度莫迪政府是摆出了一幅“诚意满满”的嘴脸。靠着吸引外国企业,印度本土产业得到发展,就业问题得到缓解,外国企业依法纳税,印度政府也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这本就是合作多赢的效果。然而,印度莫迪政府屡屡布下“杀猪盘”,从没有想过做长久生意。除了针对中国企业之外,即便是面对微软、宝马、三星、亚马逊、谷歌、富士康等中西方巨头企业,印度政府同样是黑手不断,羊毛一薅到底。由此,包括中企在内的全球投资企业应清醒认识到,印度是“唯利是图”、“不择手段”、“不顾颜面”、“无赖预设”“杀猪盘”的“外资坟场”!中外各大投资企业,不应贪图印度市场而放弃各自国内市场,而是应寻找其他方式进入印度!为此,特赋《遐方怨》为评为纪。
埋陷井,
杀猪盘。
印度流氓,
断商唯利宁毁颜。
不知投入几时还。
等同中外企,
葬坟滩。
一一2023年12月27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顾问;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2023年《古钧新吟》执行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