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文学大观》主编投稿微信:zhizuozuihao123321
刘大敏,笔名艾华、达明、鹤鸣春晓。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四川省南充市人。老三届,当过知青,在一大型国企工作三十多年,曾被多家报刊聘为特约记者。系自由撰稿人。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新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重庆市南岸区作协会员。从八十年代以来,已在《四川日报》《南充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纺织报》《中国改革》《中国工运》等200多家报刊媒体发表新闻、通讯、特写、散文、诗歌、论文、科普等各类文章120多万字,照片200多幅,有多篇文章获奖。系列散文入选《中国行走散文作家十强联展》。著有30万字的《艾华文集》。
2023年国庆荣获“小平您好!中华儿女文学书画大奖赛”冠军、全国十大爱国文学家、改革开放后诗歌界重点人物等称号。
《夔门雄风天下传》
年少时,从父辈们口中听到这样几句顺口溜:
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
剑门天下险,
夔门天下雄。
好家伙!天府美景似乎都成了天下之冠。
这是不是"谁不说咱家乡好"之类的自夸自赞呢?
然而,当我成年后亲眼看见瞿塘天险、夔门雄关时,还是生平第一次被那夺人心魄的气派惊悚了!
川江奔腾、壁立千仞,惊涛拍岸,吼声如雷。呼啸而来的长江被白盐、赤甲二山夹成了一股憋屈的急流,咆哮怒吼着向东而去。人立船舷,顿感天狭地暗,峡风袭人。激流翻滚的波涛,咄咄逼近的峭壁,霸道得使人快要窒息。还没等翘首仰望者喘过气来,轮船已随滔滔江流冲过了激流险滩。
这就是仰慕已久的夔门!
这就是天造地设赋于排山倒海之势的天险夔门!
这就是千年风雨难撼、万载雷霆难摧的巍巍雄关夔门!
峨眉青城三峡幽,巴山蜀水任我游。儿时听到的民谣变成了我畅游大好河山的执着追求。
于是乎,我一次又一次地穿越这举世闻名的三峡之门,在高山峡谷间感受这千年雄关的惊天气魄,在浩荡江流中细细把味长江母亲河的磅礴意志与中华民族历经劫难、生生不息的文明之精魂。
长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早在一亿四千多万年前就已经诞生了。但那时的古长江仅仅是三段互不相连的小小内陆河。若与今天的浩荡大江相比,那简直就是在神州古陆上流淌的山间小溪。
很难想象,在苍茫久远的古蜀盆地,在混沌蛮荒的巴蜀鄂西一带,长江小溪经历了多少由陆变海、由海升陆的千般折腾,遭遇了多少山崩地裂、惊心动魄的块板冲撞、地塌天翻。一直到距今二、三百万年前,历经劫难的长江才终于撞破夔门,穿透巫山,冲过西陵,浩浩荡荡地奔向大海。
当今之夔门,江流奔涌,天堑通途。可在早些年间,瞿塘口依然危机四伏,其险恶犹如挑战鬼门关!
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
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
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
滟滪大如鳖,瞿塘行舟绝。
流传已久的一首民谣,唱出了船工、纤夫的生离死别、千年血泪,万世辛酸。
滟滪到底有多大?用词海主编舒新城先生的话来讲,"我们于五时经滟滪堆,其大不知倍于几千几百头牛……"
滟滪堆是横挡在瞿塘峡口长约40米、宽15米的一块礁石。冬季水枯时,滟滪堆高出江面约26米。夏季洪水期有时冒出江面,有时又没入水中。急流撞礁,漩涡密布,令人防不胜防。
夏季洪水暴涨,一江怒水直冲滟滪堆,狂澜腾空而起,怪流百转千回。船到此时如离弦之箭,船工胆战心惊。如朝滟滪礁而去,可保安全无忧。但经验不足的船长往往早早避开,哪知乱七八槽的回流漩涡冲偏了船行方向,正好迎头撞上,船只顷刻间粉身碎骨……
千百年来,就在这瞿塘峡口,夔门滟滪堆下,不知有多少来往船只船客、船工纤夫葬身鱼腹,吞没了多少无辜冤魂!
1958年春天,开国伟人乘轮船途经此地,听到船长唱起的"滟滪歌",当即掷地发声:多少年来阻挡川江航运的如此怪物,何不炸掉?!
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督导下,有关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多次攀上滟滪堆测量,用了数千公斤炸药,终于在第二年枯水期将其炸除。消除了船工、纤夫的千年噩梦,使峡江航行畅通无阻。
夔门雄关巍峨险峻,但似乎也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巴蜀四面环山,"盆地意识"应运而生。川人要想有所作为,须打破地域狭小封闭的不良影响,放眼观世界,冲出夔门地阔天宽。
二十世纪初以来,军阀混战,内忧外患,中华民族灾难深重……朱德、刘伯承、邓小平、陈毅、聂荣臻等平民子弟,在乱世中闯出夔门,遨游神州、漂洋过海探求真理,练成了水中蛟龙,国之栋梁,为新中国的诞生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立下了光照日月的卓越功勋。
中国古代诗仙太白、居士东坡青年时代走出夔门,写下了《蜀道难》惊世佳作、"大江东去"的壮美诗篇。
现代郭沫若、巴金走出夔门,成就了一代文史专家、社会活动家,世人推崇的文学泰斗。
夔门雄关如铁。古炮台、锁江铁柱雄风犹在。"踏出夔巫、打走倭寇",八个苍劲有力的摩崖大字至今历历在目。
抗战艰苦岁月,三百五十万川军踏出夔门,奔赴抗日前线各个战场,与日寇拼死血战。有六十多万川军将士血洒疆场二十六万英烈魂归苍天。川军参战人员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各省之首。川军以低劣的武器,与倭寇血战到底,谱写了可歌可泣、无比悲壮的英雄史诗。
"男儿立志出夔关,不灭倭寇誓不还"。舍身报国斩敌寇,壮士热血洒江山。
夔门雄关、三峡天险,虽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日寇进犯川鄂的脚步,但阻止不了侵略者的狼子野心。他们在陪都重庆、省会成都等多处进行了长达五年的狂轰烂炸,造成了多少灭绝人寰的惊天大惨案;日寇铁蹄,践踏了祖国半壁河山。其所到之处,丧心病狂地推行"三光政策"、毒气和细菌战,屠村、屠乡、屠城……侵略者的血腥残暴,又岂能动摇中华儿女驱除日寇的壮志雄心和必胜信念!这才是真正的铁壁雄关。
中国军民同仇敌忾,终于把日本侵略者打出了国土江山。
大江依然东去,神州换了新天。三峡大坝修建,长江截流蓄水,山峰降低,江面抬升,夔门少了些险峻,多了些丰盈和大气。
夔,远古神兽也。相传大禹曾命夔治理水患。夔也是神圣英武的象征。巍巍夔门因此而得名。
大江浩荡,夔门英武。夔门与长江相依相存。长江因夔门而奋进,夔门因长江而壮美。长江冲出夔门,这可是百万个世纪艰难而痛苦的浩大工程,天地自然间震撼寰宇的鬼斧神工。也正因为如此,才形成了长江三峡险幽峻美、气象万千的惊世奇观。我们也才能唱响生生不息、回荡天外的长江之歌。
神奇伟岸的夔门,历经亘古以来的冲击与磨难,巍然屹立不倒。只因他满怀深情地守护了一条奔流不息、绵延千古的中华血脉。长江母亲河的博大胸怀,滋养蕴育了山川万物的生机勃发、万象更新。长江穿岩破壁、百折不回地奔流入海的壮举,已成为华夏儿女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精神象征。孕育于母亲河、光耀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在新的时代更为奇葩竞放、璀璨芬芳!
你从远古走来,
一路释放丰采。
高峡平湖惊世界,
夔门雄风万古传。
《古城,那一爿风景》
这是第三次来春城了。心里不免涌出些久别重逢故地重游的欣悦。
天还没亮,我们便乘车向心仪已久的“南诏古国”进发。殊不知一会儿工夫,无情的雨点竟噼噼啪啪地敲打着车窗,敲得人心里隐隐作疼。刚才还谈笑风生的旅友也变得脸挂乌云、静口默声了。一位活跃的小女生似乎在装酷,说什么云南十八怪,我看还有十九怪:西边下雨东边晒,行车十里不同天。若问今日阴暗雨,不听预报胡乱猜。
不知是不是小女生的牢骚惊动了上苍,玉帝格外开恩,把讨厌的雨神赶跑。当旅游大巴驶入大理地界时,天又放晴了。金色的阳光暖暖地洒进车窗,把游客脸上的愁容一扫而光。
一、古韵飘香
大理古城背靠莽莽苍山,面向茫茫洱海,气候温和,物产丰美,是一大块地理位置优越,环境舒适宜居,得益于上天格外眷顾的风水宝地。在《五朵金花》的故乡,“仙鹤拓大理”的传说家喻户晓。不过我更倾向于是白、彝等多民族的勤劳智慧开辟了这片神奇沃土,造就了千年古城的琦丽辉煌。大理是古滇文明的摇篮。远在四千多年前的蛮荒时代,白、彝等古族先民就在这一带筚路蓝缕,开疆拓土,繁衍生息,创造了闪耀于历史长河中瑰丽多姿的民族民俗远古文明,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唐朝年间,又先后建立了南诏、大理王国,延续五百余年,鼎盛时疆域包括四川西南部、贵州大部、缅甸北部、老挝、越南少数地区及云南全境。总面积为113万平方公里,为如今云南全省的2.9倍,几乎成为与大唐、吐蕃成鼎足之势的大国之一。
倘徉于斑驳嶙峋的青石路上,脚踏着悠悠岁月的沧桑,古道马蹄声似乎还在耳边回响。中原汉文化的厚重深远,南方民族文化的古朴清新,融汇成三庭四院、飞檐斗拱间的绚丽彩景。酷似棋盘格局的大理古城,略为东北、西南走向,整洁有序的街巷彰显大气,四座明代古城门保存完好。虽说是受了商业化的影响,门面店铺林立,珠宝玉石、灼灼银器、工艺扎染、五光十色的大理石……各类商品琳琅满目。但从那富有民族特色的华美街景之间,还是散发出一阵阵浓郁的古色古香之韵,经典雅致之风。
白族同胞以白为洁、以白为美,房舍民居以白壁青瓦为主色调,既可抵御紫外线的强烈照射,又能保持冬暖夏凉的特色。
随着金花(1)导游的脚步,我们步入了白族民居参观浏览。这是一种“三坊一照壁”的建筑模式。即以三间两层为一个单元(院落),各单元相交处有一个漏角天井。还有一种“四合五天井”格局,只是增加了一个院落和天井,建筑结构与三坊一照壁大致相同。人气兴旺的庭院里花团锦簇,莺啼燕语。一间小巧精致的婚房红艳喜庆、舒适温馨。而供奉有“神灵”的客厅,又显出一副肃穆端庄的气派。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他们房屋内部的装修。大多采用上等木料,做工考究,色彩华丽,雕刻精美。什么百鸟朝凤、白鹤登松,金刚罗汉、金童玉女,渔樵耕读、孔子授教,岁寒三友、山茶牡丹,狮滚绣球、二龙戏珠……各种人物山水、花卉鸟兽等装饰图案惊艳绝伦,栩栩如生,蕴含了白、汉民族文化高度融合而又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
出人意料的是,在房间阳台之外,竟然凌空悬吊着一个秋千似的圆形躺椅。先前在车上发牢骚的那位女生此时来了兴致,忙不迭地爬了上去。热情的金花导游接过手机频频闪动,让她在涓涓溪流之上、蓝天白云之间,留下了一张张美丽的倩影。
大理古城不只是景观怡人,各色带有南国风情的美食也让游客流连忘返。在这花木葱郁、流水潺潺、秋色溶溶的曼妙氛围中,你定会食欲大开,尽情地品尝美味佳肴一一什么砂锅鱼、木瓜鸡、火烧猪肉、喜洲粑粑、弥渡卷蹄、凉鸡米线……应有尽有。不过我更欣赏的,还是白族人家招待贵客的三道茶。第一道茶带苦,第二道茶稍甜,第三道茶回味。回味什么,品茗酸甜苦涩岁月,回味斑斓坎坷人生是也!
二、风花雪月
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简称风花雪月。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于世。这既是大自然的慷慨馈赠,或许也是成语风花雪月最早的原生态出处吧。
下关(镇)在洱海之南,是大理市府、州府所在地,亦为大理市繁华的新城区。这里是澜沧江河谷与洱海盆地南端交接处。由于沿河谷而上的印度洋暖流与苍山十八溪涧的冷空气在这里交汇,相互搏击、腾空而起;再加上季风入口处两山间距狭窄、中间成槽形,便形成了下关风既来势汹猛又上窜下跌、回旋往复的大自然奇观。
下关风的旺季在冬春时节,风力最盛时可将路上的行人掀倒。我们来时正值金秋,已过了下关十多里路。突如其来的一阵风,将一位游客的遮阳帽掀翻在地,像皮球一般骨碌碌地往前滚;片刻间,又将帽子滴溜溜地悬在空中。你若紧追上去,便可将帽子抓住。
若不是亲眼所见,这种迎风揭掉的遮阳帽,一直跌跌撞撞往前滚的奇妙景观还真的不敢相信。
下关风是有灵性的。素有风城之称的下关,在雾雨雷电等诸多自然景观中,唯有浩浩下关之风,才是大自然赋予大理的精灵。它似乎更接地气,更乐于与人为伴,时时在人们心灵深处弹拨生命萌动之歌。
元好问诗云:“树高风有态,苔滑水无声”。下关风不仅多姿多彩,而且掷地有声。它气势磅礴,旌旗猎猎,且又款款而来,温怡身心。它是滟滟洱海上鼓起的点点白帆,它是白族少女头饰上摇动的彩色缨穗,它还是金花姐妹腰间飘逸的艳丽红裙。这是下关风之态,下关风之美。
大理气候温和,四季鲜花盛开。不光下关有风,在古城、在上关,照样时时有风,只不过比下关风要温柔一些罢了。
漫游大理,可以从风的徐徐飘拂中嗅到鸟语花香、芳草萋萋的温馨气息,可以舒心惬意地感受风和日丽的微微暖意,还可以聆听风漾溪流的喃喃私语。这是下关风之味,下关风之韵。
大理的夜晚,风从树影中飘去,风在月光下闪烁,风从人们心扉中穿过。吹走的是屑粒私念;吹美的是怡人的环境,吹开的是宽阔而坦荡的心胸。这是下关风之情,下关风之歌。
有朋友感叹,漫漫人生风吹过。这话不假。但多情而又富有灵性的下关之风、和煦春风,也能吹开万物勃兴的大千世界,也能吹艳绚丽多姿的奇花异果。还有那些历代先哲、英烈们的浩然正气之风,不也常常在民众心目中熠熠生辉么?
民间口碑相传,古时候上关有一株“奇香树”,花大如莲,香飘十里,颜色粉红,香味胜似桂花,果实黑而坚硬,常用作朝珠。故又称“朝珠花树”。
据《大理府志》载,“……花树高六丈,其质似桂,其花白。每朵十二瓣,遇闰月则多一瓣,疑是仙人遗种……”朝珠花种于何时已不可考。只知在宋、元年间,此花年年月月迎风怒放,浓郁的花香飘溢百步之外。但因一些贪官污吏借赏花之名向当地百姓敲诈勒索,乡亲们不堪重负,无奈之下只好将朝珠花暗暗"养"死。“香飘十里”的奇花树从此失传。
人患坑人天佑人。大理有着气候温润、土地肥美、四季如春的优越环境。上关人爱花、种花,“户户流水、家家养花”,千百年来已成习俗和常态。“下关风吹上观花”,已成为大理繁花似锦的美丽象征。无论您何时来到大理,大街小巷、庭院内外,各种山茶、兰花、海棠、百合、映山红、报春花……一朵朵、一团团,鲜艳夺目,竞相绽放。定会让您大饱眼福,美不思归。
苍山与洱海犹如亲兄妹,相依相伴,血脉共生。苍山使大理凸显阳刚帅气。洱海让古城温润秀美。洱海之于大理,就像成都人离不开都江堰,中原人离不开黄河一样,她是养育百万白彝同胞的母亲。
令人遗憾的是,如今的苍山依然高峻巍峨,泱泱洱海却弱化了清柔秀姿。往日碧波荡漾的海水已呈深蓝,愈到海边颜色愈暗且漂有杂物,若闻之还散发出一缕鱼腥之气。
“苍山之巅,银装素裹,山顶积雪,四季不化”。文人妙笔生花的描写,不过是更甚于“飞流直下三千尺”之类的艺术夸张,与现实似乎对不上号。已经是十月中旬,苍山顶上只有湖水(2)滟滟、白云蓝天,何来冰雪的踪影?更不用说炎炎夏日了。倘若您要欣赏“苍山雪映洱海月”的美景,还请您十一月底或十二月冬季再来。
三、金梭飞舞
“太阳、太阳象一把金梭……”这是80年代广为传唱的一首流行歌曲。颇有风趣的是,如今我们轻吟着“苍山洱海好风光”之歌,还真的就踏上了摇曳于洱海之中的金梭岛。
金梭岛是洱海中最大的岛屿,住着二百多户白族渔民。领队的“文化代表”(3)并没有带我们再去观赏白族民居的飞檐斗拱、画栋雕梁,也没有容我们细细浏览炊烟袅袅,绿树掩映的乡村美景,而是让大家在一位金花家里短暂休息,养精蓄锐。这位金花姑娘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奉上了意味深长的三道普洱茶。她有些感慨地说,我父母都快六十了,但从来没离开过大理。哪象您们可以到处旅游呵!她还说要尽快抽时间,陪爸妈到北京天安门走走,到海南天涯海角看看。那才是真正的大海(4)。这是我们全家人的心愿。
从金花家出来,文化代表又带我们钻进了一个深邃莫测的“龙宫洞”中。
这是一片典型的喀斯特岩层地貌,经亿万年的风雨侵蚀而形成的溶洞。冬暖夏凉,曲径通幽,泉水滴滴,暗流涌动。据说还是南诏王的行宫,称为“玉龙宫”。这座“玉龙宫”与我们在贵州、广西等地多处看到的“龙宫洞”大同小异。洞内千奇百怪的钟乳石,如石芽、石笋、石柱、石像、石景,玲珑剔透、栩栩如生;在各色灯光辉映下尤显五彩斑斓,晶光耀眼。什么织女下凡、龙王神鞭、丝路花雨、蟠桃盛宴、玉兔招亲……说什么像什么,不由你不颔首赞同。明代大理诗人李元阳也曾畅游于此,他赋诗盛赞:“天生异石似金梭,欲织银苍水上波;一树珊瑚藏海底,清光夜接月中娥。”
穿过“九曲十八弯”,我们来到了一个帅大的“厅堂”,至少能容纳三、四百人吧。洞内地面很像是经过修整,已成阶梯形状。还设置了十五、六排沙发座椅。高高的洞壁,漂亮的舞台,这分明就是一座浑然天成的溶洞影剧院哟!
有舞台当然就有表演。随着大幕徐徐拉开,几位金花姐妹飘着淡绿的丝裙,在朝霞初露的晨曦中凌波微步,翩翩起舞,犹如九天仙女降临玉龙宫中。她们表演的是《海棠花》歌舞:
海棠花,海棠花(5),
亭亭玉立多潇洒。
海面漂漂天姿秀,
吸污扬美吐芳华……
美如天籁之音的歌声渐渐远去,一队阿鹏哥出来了。他们手持鱼斗(6)、鱼箩,跳起了欢快的捕鱼、舀鱼舞。一张张红扑扑的笑脸,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一曲曲古朴悠扬的渔歌,声声入耳,乐音绕梁。这些来自渔家生活、原汁原味的民族歌舞,是那么淳朴清新、英姿刚健。天蓝色的底幕上云蒸霞蔚,洱海漾波,舟行浆摇,鱼群欢奔。好一幅红红火火的渔业丰收景象!
婀娜动人的海棠之歌,活泼阳刚的阿鹏劲舞,使远道而来的观众入迷如醉,恍入世外桃源、瑶池仙境……
阿鹏哥刚进去,金花姐妹们又飘然而至。她们身披轻纱,在袅袅烟云中若隐若现,在风光如画的洱海边曼舞轻歌。这些青春溢芳、心灵手巧的白族少女,正在为心爱的阿鹏哥精心编织渔网。那位在台上领唱的演员,不就是刚才请我们喝“三道茶”的金花妹子吗?不错,的确是她!在金花家里,文化代表就已经作了介绍,这位金花不仅是玉龙宫歌舞队的领舞领唱演员,还是金梭岛上数一数二的名人呢。
正当我走神之时,舞台上又响起了一阵银铃般的织网歌:
天生溶洞歌表演,
远来客人请莫嫌。
阿哥捕鱼妹织网,
手握金梭万针穿。
网眼相扣扯不断,
阿哥阿妹心相连。
巧手织出好光景,
哥妹同心把梦圆。
2019年深秋
注释:
1、金花是白族人对青年女性的美称。对青壮年男子则称“阿鹏哥”。相当于汉族人称帅哥、美女。
2、苍山顶上有远古冰川融化形成的湖泊,称为“冰碛湖”。
3、文化代表,即白、傣等民族村中(导游免进),暂时接替导游的带队、讲解人员。
4、白族同胞认为,洱海太小,只是海的儿子。藏族同胞也同样如此,藏区那些大大小小的“海”,都只能是海的儿子。
5、这里说的海棠花,是经人工培育的新品种花卉。它适宜在水中生长,有净化水质、优美环境之功效,是洱海一带大力推广的科技新项目。
6、鱼斗,一种上大下小、成圆锥形的舀鱼工具。用竹篾编成。
《腾飞吗,伟大的祖国》
巍峨的华表,
披上节日的盛装。
雄伟的天安门,
迎来胜利的曙光。
鲜艳的五星红旗,
在广场中央,
在辽阔的神州大地,
冉冉升起,
高高飘扬!
历史的耳畔,
传来礼炮的回响;
一位巨人的声音,
响彻四面八方。
一座新的历史丰碑,
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新四大发明的星光 ,
撒在古老的土地上。
一代又一代先哲的英灵,
把华夏复兴之路照亮。
劈开一路荆棘,
铁流二万五千里奔波;
家国情仇
延续着远古神奇的传说;
民族血泪 ,
冲刷着沧桑岁月的碾磨。
祖国,我亲爱的祖国。
五千年风雨雷电,
你用自己的骨肉之躯,
荡平崎岖坎坷。
中华儿女的豪情壮志,
冲破了历史的桎梏,
装扮新世纪壮丽山河
地震的威胁,
洪水的泛滥,
阻挡不了奋进的脚步;
经济的制裁,
霸权的高压,
只当是风雨飘过。
经受了艰难险阻
战火劫难的中华民族,
更坚强,更勇敢,
更加锐不可挡
气势磅礴!
全民奔小康的春风,
吹绿了千山万水,
吹暖了冰城北国。
两个一百年的梦想,
激励着华夏儿女,
矢志不渝地奋力开拓。
高奏中华崛起的战歌!
美丽的首都之夜,
火树银花直冲九霄,
"天宫嫦娥”也拍手欢乐。
白胖胖的婴儿,
躺在幸福的搖篮中,
甜甜地吸吮着手指……
祖国每一寸土地,
到处都澎湃着生命的勃发,
到处都燃烧着激情的焰火
纵情飞舞吧
英姿娇健的中国龙!
放声歌唱吧
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
群英奋起吧
十四亿英雄的炎黄子孙!
勇敢腾飞吧
自强不息的伟大祖国!
原载《今日头条》《老付评书》,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文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