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晨话》阅读有奖征文012:
举国上下话节约
——读《泉城晨话》第61期有感
付朝兰
关于《泉城晨话》专栏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表,我还是在认识杨延斌老师之后才知道的。我必须向杨延斌老师和《都市头条·济南头条》的主编宋俊忠老师说声抱歉!实际上我和杨延斌老师是文友,在一个群里长达一年之久,却因为我个人原因,对这位名人一无所知。假如不是参加《大家风范文库·拾贝集》新书分享会,我有可能还不会与这位作家朋友真正意义上相识。
自《大家风范文库·拾贝集》新书分享会后,我给杨延斌老师发申请加上微信好友,让他给我分享他的大作。我好吸取一下来自这位作家的正能量精神食粮。其实,朋友们也可以到《都市头条·济南头条》专栏去阅读。总之怎么方便怎么来。
我阅读《泉城晨话》没有按顺序来。而是找到第61期《闲说节约》,认真阅读起来。这一期是杨延斌老师在2022年10月14号写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小时候三姐为了给他拿回来半个馒头而饿晕过去的故事。
文章开头从习近平总书记发出节约粮食号召引出节约话题,到回忆儿时姐姐给他的半个馒头的故事,让我感动颇深的是三姐宁可饿肚子步行百余里路,也要给弟弟留一半馒头尝尝。以至于自己回到家就晕死过去,她的所作所为让人心疼和感动。
记得我公司在2005年去德州市下属各县线路施工,其中就有平原县这一段。我开箱货带同事们拉着铁路标志沿着铁路线路埋设。有些地方因为狭小汽车无法靠近,同事他们就步行抬着标志去安装。回来时会抱怨路程远,累。这跟杨延斌老师写的三姐,从德州市到平原县王凤楼镇水务街一百华里左右的路程相比,真是天壤之别。特别是现在的孩子,出门不是开车就是打车,坐公交、地铁、骑共享单车如此方便,有时一步路都不想走。作者姐姐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文中写“三姐实在舍不得吃掉那两个馒头,她想把馒头带回家给作者弟弟解解馋。她强忍着饥肠辘辘走到晌午,约摸走出了一半的路,实在饿得身上直打突突,不得不找到路边一个人家讨要了一碗热水,心疼而不舍地咽下一个半馒头。三姐把留下的半个馒头用手绢儿包起来装进兜里,心里发誓一定要让弟弟吃到嘴里。”这种精神值得我们人人学习。现在物质丰富大人孩子什么都不缺,可不少偏远山区的居民,食物依旧单调,粮食依旧匮乏,人们真的需要拒绝“舌尖上的浪费,把节约下来的食物送出去也是响应国家号召。
作者写三姐只吃下三两馒头,却走了五十多里路,”剩下的一半路,对三姐来说是挑战。俗话说行百里半九十,意思是说,最后十里路因为体能下降,要比前九十里走起来更艰难,甚至要用走九十里的力气走完最后十里路。作者回忆三姐说大概走到八十里左右的时候,两脚掌都磨出血疱,连累带饿,加上太阳就要落山,心里产生莫名恐惧,她说已经累得一步都不想走了。三姐说她能走回家的唯一动力,就是想让弟弟吃到半个馒头。”我们现在一日三餐,有各种蔬菜、蛋,肉,馒头、米饭、面条,包子,偶尔还有海鲜。但是却缺乏三姐的那种精神。
作者为了突出姐姐走完百十里路的精神,文章中介绍“水务街会吹打弹拉的人不少,当时村里正在排练现代京剧样板戏《沙家浜》,村里的男青年不够,三姐便出演了十八个伤病员之一。用姐姐当演员来写那年三姐能坚持到天黑走到家,也是郭建光指导员那句经典台词“胜利往往就在最后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鼓励着她往家走。最后十几里最艰难的路,三姐就像着了魔一样,边背诵郭指导员那句台词边倔强地向前挪动沉重的脚步。”从这件事体会到了号召的力量。想当年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不就是凭借一颗克敌制胜、勇往直前的精神,可谓是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作者用非常形象的手法写,“天大黑下来了,连累带饿至精疲力竭的三姐用身体撞开了家门后,手里攥着半个馒头,一头扎在锅台旁昏死过去。苏醒后的三姐有气无力地说:“弟弟呀,俺只拿回半个馒头,你就当塞塞牙缝解解馋吧!”三姐苏醒过来想到的还是弟弟,多么让人感动,又心疼姐姐的身体。独生子女几代人,没有兄弟姐妹,也没有亲戚可走。你给他们讲如何照顾亲情,他们也不懂。他们只知道全家人围着他们转,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想找谁就找谁。他们才不会稀罕你为他留的任何东西。
就是因为作者心里有那半个馒头的情节,所以见不得任何人在任何场所浪费粮食。他写到:“有时在饭店吃饭,看到有些人随意地浪费饭菜,心里感觉好疼却又感到很无奈。我常常想到,老祖宗留下的那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永远不会过时吧?”
早在2013年“光盘行动”倡导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带动大家珍惜粮食、吃光盘子中的食物,就得到从中央到民众的支持,成为2013年十大新闻热词、网络热度词汇,最知名公益品牌之一。饥饿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而即便时至今日,珍惜粮食,节约粮食仍是需要遵守的古老美德之一。
2021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光盘行动的宗旨是:餐厅不多点、食堂不多打、厨房不多做。从而养成生活中珍惜粮食、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习惯。通过“光盘行动”我们不只是在餐厅吃饭要打包,还要按需点菜,在食堂也要按需打饭,在家更要按需做饭。相信大家也都会将这样的优良传统一直传承下去。
希望《泉城晨话》打造一个不一样的话题专栏。犹如我们儿时对袁阔成,单田芳说的评书那样,百听不厌,百看不厌。每次看都有新收获。
附:
《泉城晨话》阅读有奖征文启事
《泉城晨话》是《都市头条·济南头条》首位签约专栏作家、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杨延斌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开设的散文杂文专栏。作者依托雄厚丰富曲折的人生经历,以普通百姓视角,饱满的感情关注百姓日常生活,深深扎根于大地,讴歌美好,鞭挞丑恶,文风朴实,风格独到,逐渐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喜爱。有不少生活经验、点子为许多读者带来意想不到的奇特感受和益处。从2022年1月22日开始,到2023年底即将刊发200期。
自《泉城晨话》刊发以来,作者杨延斌以打造文学名片为目标,勤奋写作,精益求精,力争每一篇作品都成为精品佳作,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和欢迎,阅读《泉城晨话》已经成为部分读者的生活必须。几乎每一篇作品都荣登《都市红榜》,还有相当部分作品喜登人气榜。
为了把《都市头条·济南头条》《泉城晨话》这一金牌专栏进一步办好,让作者写出更多、更好的适应贴近广大读者口味的晨话作品,经《都市头条·济南头条》编辑部研究确定,从即日起开展《泉城晨话》阅读有奖征文活动,现启事如下:
主办: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协办:竹庐书院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时间:2023年9月1日——2023年11月30日
征文对象:《泉城晨话》阅读爱好者
征文内容:所有征文要围绕阅读《泉城晨话》,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悟所感,或提出意见建议,字数不限。
征文投稿:
1、13325115197(微信同号)
3,请关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的各期《泉城晨话》,亦可同时关注杨延斌公众号,获取各期《泉城晨话》。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将开设有奖征文专栏,陆续刊发符合要求的征文作品。
征文结束后,将组成由作家、专家、教授、学者、编辑、记者组成的评委会,无记名投票,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优秀奖,并根据文章影响力和阅读点赞量等条件,选出最高的前二名作者为人气奖。(评委作品不参与评奖,作者杨延斌不作为评委)。
一等奖一名:奖金3000元,并颁发荣誉证书
二等奖五名:每人奖金1000元,并颁发荣誉证书
三等奖十名:每人奖金500元,并颁发荣誉证书
优秀奖若干:颁发价值200元的白酒,并颁发荣誉证书
人气奖二名:选取征文中阅读浏览量最高的前两位每人奖金1000元,并颁发荣誉证书
所有获奖者,将在适当时机,应邀参加在泉城济南举行的颁奖及《泉城晨话》200期盛典。时间届时通知。
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2023年8月30日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