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响应党的号召,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激发高校学子勇担时代责任的先进觉悟,发扬实事求是“自找苦吃”的精神,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落实科学文化知识,助力乡村教育与发展,鲁东大学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一米阳光”实践团队于7月19日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以“赓续红色,推科助农”为主题,与沂水县委、沂水县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积极对接,走访红色景点,体会红色精神,以及社区劳动奉献。
鲁东大学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一米阳光”实践队于7月19日一行拜访了桃棵子村村支部书记张在表,得知当地居民正执村容整改,义无反顾的加入乡亲们的行列中,帮助乡亲们一块打扫街道。
随后实践队一行跟随张书记的脚步来到村民的养殖基地,对养殖基地里的羊、蜜蜂、难的是地方特色的普及、宣传、推广;难的是知识分子是否利用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通过劳动实干兴邦。
两战圣地,红色沂蒙;齐鲁名邑,亦不失滚滚热血;人世蓬莱,钟灵毓秀;儒雅田园,犹未忘筚路蓝缕;这就是山东沂蒙;是“红色基因”再度扬帆之地。
我们与沂蒙山的相遇,是云朵正好投进天空里,盛满历史的土地原来如此炙热而包容,明确时代担当,纪念奉献精神。7月20日团队成员在桃棵子村张书记带领下参观沂蒙红嫂纪念馆,在参观过程中,通过聆听红嫂事迹,感受红嫂的大公大义,无私奉献的精神;亲身体验织布,烙饼等活动,体会沂蒙红嫂支援前线的不易与艰辛。
跟随张书记的脚步,实践团成员自发准备鲜花,整齐着装,庄严肃穆,以敬仰的姿态来到了沂蒙红嫂墓前献花。
激扬时代精神,领悟红色思想。同学浏览当地红色历史馆,成员跟随讲解员领略红色历史,通过了解故事,观看展品等形式,同学们深刻意识到敢为人先,不怕吃苦,勇于奋斗,舍身为民的红色精神,并通过“再走来时路”的活动,切身体悟到先辈的辛苦而更加珍惜当下,自觉成为红色精神的传递着与号召者。
第三排左起 谢侍霖 李志昊 李博琛 孟资翔
第二排左起 袁正 李双林 张在表 李冠志 马永恒
第一排左起 徐喆 赵若彤
对此,同学们内心产生极大共鸣。同学们在当地党支部成员的带领下,重温入团誓词和入党誓词,宣誓坚定不移跟随党的领导,积极进取成长为对党和国家有用的人,弘扬红色精神,勇担时代责任。
旭日衔青嶂,晴云洗绿潭;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天边渐渐亮起,红色的云层下隐藏着无数道金光,忽然间好像听到一声响声,第一声鸡鸣,第一只鸟儿飞向天空,于是,一群大学生踏上一条“来时路”。7月21日,伴随第一道朝阳,鲁东大学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一米阳光”实践队沿环山公路步行前往山上的一个小村庄西墙峪。从民宿到西墙峪大约7公里的路程。实践队一行人背上行囊结伴而行,一路上我们看到晨起劳作的老爷爷老奶奶,他们热情的给我们打招呼,在交谈过程中我们体会到战争年代八路军战士们驰骋沙场,命丧他乡的悲壮。太阳渐渐升高,阳光洒在我们脸上,这一刻我们每个人都是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因为我们坚定我们正在爬着的山路是共产党八路军曾经战胜侵略者的道路,是红色革命的道路。
此刻,树枝上已经没有了水珠,只有我们身上的汗水开始直流。这条山路像极了当年长征的路途,大家亲身体验了长征精神;在山路上大家互帮互助,切身体会到团队意识的重要性。路途过半,我们在半山腰找到一位在树下乘凉的老奶奶,我们一行人围在树下陪老奶奶聊天,聊天中我们得知老奶奶的丈夫曾经就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他跟我们讲述起抗日的故事,一枪一炮都那么栩栩如生,大家都感觉当下的幸福来之不易切更需要我们珍惜。问到老奶奶近些年西墙峪村的发展时,老奶奶跟我们说:“当年山里没有修路,每到丰收的季节就会下暴雨,山路就会变得泥泞,那个时候交通工具不像现在这样发达,村民们辛辛苦苦栽培一年的庄稼、水果、蔬菜最终都烂在家里没法拿出去卖,村里的经济一直很差。但现在不一样了,政府支持乡村振兴,推课助农,更是在几年前提出了‘路路通’的重要决策,村里家家户户门口都修上了柏油路,村里出山进城的路修成了大马路,农民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发愁,现在天天在村里跳广场舞,还有干部来到家里看望慰问老年人。”老奶奶挺起腰来跟我们讲:“青年嘞,你们的好生活来之不易啊,一定要听党的话跟党走,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啊!”听到这里,每个队员都意气昂扬,宣誓坚定不移跟随党的领导,积极进取成长为对党和国家有用的人,弘扬红色精神,勇担时代责任。
要写西墙峪就不能只写西墙峪,要写绿树参天,高山陡峭,要写藏英洞屹立不倒,见证沧桑,登峰造极,村支书记王成成带我们寻觅红色的记忆。跟着王书记的步伐我们一路来到藏英洞,书记给我们讲述藏英洞的故事,这个洞是天然形成的一个洞,洞深3-4米洞口不大,但在抗日的时候曾救过八路军战士的命,当年日军进行大扫荡,八路军战士紧急撤离几名医务女战士跟大部队走散,被村民救下,藏到了这个洞穴理这才逃过一劫。在王书记的带领下,我们追寻到了红色的足迹——藏英洞,让我们青年大学生上更好的将自己和现实相结合,发扬实事求是“自找苦吃”的精神,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路虽远行则将至!“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我们不能忘记先人前辈走过的路,更不能忘记自己加入共产党的初心,我们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勇于担当重任,磨砺意志品质,银炼过硬本领。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要从榜样中吸收奋进力量之光,自觉扛起历史使命,挑起时代担当,以“不忘初心”的坚守、“逢山开路”的毅力,披荆斩辣,谱写新时代青年党员之歌,为平安、标杆酒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尊老、敬老是传承美德。为努力营造尊老、敬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尚,“一米阳光”志愿者用实行动奉献爱心、传承文明、回报社会。7月22日上午,鲁东大学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一米阳光”志愿者来到沂水县院东头镇西墙峪村开展关心老人,尊老敬老主题教育活动,在短暂收拾之后,我们一同前往西墙峪村关心服务老人。
今天,老人们知道志愿者要来,早早地坐在家门口,等待志愿者的到来,老人们一见到志愿者,都眉开眼笑以礼相待,那种笑发自内心充满了喜悦,马上拉紧着志愿者的手高兴的像个孩子似的。志愿者立即进入服务状态,他们分工合作,相互联手,有帮忙扫地拖地搞卫生的,有帮忙摆放工具整理家务的,细致的为老人服务。现场一片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志愿者用心、用真情实感去做事,对倡导孝敬老人的文明风尚,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赢得了西墙峪老人的一片赞扬之声。
我们知道西墙峪村是有名革命红村,于是我们边干活边听着老人讲述西墙峪村的红色故事。在他们讲述的故事中,让我们影响最深刻的是一位老人,他的父亲为了帮助抗日,将自己的房屋给八路军作为指挥所,并与开国将军胡奇才成为挚友,解放后,胡奇才带着三个孩子来探望老人的父亲时大哭说:“我的三个孩子都是在沂蒙山出生的,对于人民的情谊是感激不尽的!”听完这个故事,我们都无不为之动容,看着这位略微驼背,满脸皱纹的老人,我们都肃然起敬,深刻感受到“军民情深”的伟大沂蒙精神。
“伸手摘红叶,我取红透底”,每村每户最起码有一位的党员先辈,这是沂蒙山村曾经的辉煌战绩。走进他们时,是质朴民风更是一撇一捺的民族脊梁!年轻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毅然决然投身于战争之中,抛头颅,洒热血。年老时“山河已无恙,英雄归故乡。”山河安宁,荣归故里,置身沂蒙,缄默无闻。红色基因或许从未长眠 ... ...
鲁东大学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一米阳光”实践团于7月23日参观了沂蒙山革命根据地——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旨在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
沂蒙山根据地是中国四大根据地之一,山东省省委前身,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所在地,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旧址,大众日报创刊地,八路军山东纵队旧址,孟良崮战役陈毅指挥所旧址。革命老区夏令营,是国防教育基地,爱国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区。旅游区南北长约12.7公里,东西长约5.7公里,总面积32.6平方公里。由夏蔚、双山、王庄、大战地、云头峪五大景区构成。景区内东、西方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迹众多:中共山东分局旧址、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旧址、大众日报创刊地及孟良崮战役陈毅指挥所旧址、百年天主教堂、圣母山圣母堂、沂蒙红嫂园、民俗支前村、沂蒙山纪念馆及根据地广场等景点融教育、爱国、休闲、参与于一体。
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参观红色遗址,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中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参观游览之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旅游传输给广大人民群众,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给人们以知识的汲取、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从而更加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
关于本次“三下乡”活动,鲁东大学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一米阳光”暑期实践队以“赓续红色,推科助农”为主题,在临沂市沂水县桃棵村开展为期五天的帮扶红村老人,宣传红色精神的调研活动。活动期间,团队组织进行了帮助留村老人整理家务,走访村庄宣传防诈骗知识,亲身体验长征路领悟长征精神,参观红色景点聆听红色故事等活动,以青年学生立场,体会先烈的辛苦与大义,更是坚定了自身对红色精神的传承义务。本次活动是对学生走出校园,丰富自我的有效锻炼,更是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有力响应,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本次活动贴合时代主题,弘扬红色精神,引导学生领悟红色文化,厚植学生爱国精神,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与组织意义。红色之旅结束,“一米阳光”实践团队成员深受红色文化熏陶,定当学习无私奉献,以民为本的红色精神,担当时代责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作为青年学子,我们深知自己肩负着社会责任和使命。我们将坚持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在鲁东大学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领导老师的关心和鼓励下,鲁东大学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一米阳光”社会实践队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相信,时代号召知识青年扬起理想的风帆,顺境成就知识青年迈出笃行的步伐。只有脚踏实地,步履维艰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继而全面响应“科教兴国”、“实干兴邦”时代口号,激活红色血脉吾辈当奋楫笃行,薪火相传,方不负先辈英魂,红色基因赓续,时代风帆远航。
(李冠志、李双林、谢侍霖、李志昊、李博琛、孟资翔、袁正 、马永恒、徐喆、赵若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