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铜系金红釉是当代钧窑匠师对于陶瓷史最具创造性的科技贡献之一,是钧窑史乃至陶瓷史上继铁系青蓝釉、铜红釉、铜系青蓝釉之后的又一次釉质、釉色的革命性创造,将中国陶瓷美学带到历史新高度。从色彩体系上看,钧窑铜系金红釉分为彩虹金、满红金、玫瑰金、麻点金、红金绿彩、红金粉彩、红金蓝彩、红金银彩多类色系,釉色青蓝相间,幽雅饱满,带有金属质感,开创自然主义的陶瓷意象美学新空间。
铜在陶瓷烧成工艺中是非常活跃的金属元素。汉唐釉陶甚至更早时期,铜元素在氧化气氛下可以呈现蓝绿色,其中唐三彩的铜绿、铜蓝色就是氧化火烧制的。传统陶瓷科技认为,铜在高温还原状态下呈现红色。
2011年铜系青蓝釉创烧成功并稳定烧成后,孔相卿团队开始钧瓷釉质釉色研制的新征程。从陶瓷典籍和父亲孔铁山那里,孔相卿了解到"陶瓷釉色都可以呈现一种金色",于是开始尝试在传统钧瓷釉质釉色基础上探索金色钧瓷工艺的研制。
表一 铜系金红釉原料化学组成表( % )
⬇️
名称 | SiO2 | Al2 O3 | Fe2 O3 | Ti O2 | CaO | MgO | K2 O |
铜矿石 | 2.21 | 0.34 | 3.36 | 0.55 | 31.90 | 17.20 | 0.33 |
黄长石 | 76.93 | 11.64 | 0.34 | 0.12 | 0.30 | 0.11 | 9.26 |
石英 | 98.68 | 0.18 |
| 0.48 |
|
|
|
石英 | 98.17 | 0.18 | 0.01 |
| 0.48 | 0.78 |
|
方解石 | 1.22 | 0.59 | 0.07 |
| 53.90 | 0.60 |
|
本药 | 63.73 | 10.69 |
| 1.00 | 0.06 | 11.80 | 2.48 |
资料来源:铜系金红釉创始人孔相卿提供
孔相卿研制的铜系金红釉,创造性地用铜的氧化物替代黄金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系下烧制成功铜系青蓝釉,继铁系青蓝釉、铜系红釉、铜系青蓝釉之后,革命性地将钧瓷色彩推进到陶瓷工艺美学新境界。铜系金红釉作品色彩饱满,金光灿灿,厚重贵气,视觉冲击力强,给人一种高贵富丽的美学愉悦感。
特别地,钧窑铜系金红釉光泽、色彩体系非常宽广,主要包括彩虹金、满红金、玫瑰金、麻点金、红金绿彩、红金粉彩、红金蓝彩、红金银彩几大类。成功烧制的铜系金红釉钧瓷器物,釉色饱满,光泽度好,金光灿灿,高贵典雅,艺术观赏性高,而且钧瓷金红釉的釉面硬度高,适合于多样化的钧瓷器型,具有极其广阔的市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