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小品文(四)
书法是一生的修行
文/侯振宇
人类文明,首先是对火的使用。其次是穿衣,不仅仅是为了取暖,而是为了遮身护体。三是训化动物为我所用,耕织作物,可以食,可以用。四是语言文字,语言是为了交流,文字不仅为了交流,还为了记录以及跨越时空的交流。最早的象形文字,有埃及印度中国等。埃及象形字后人不认识,印度的象形文字已失传。只有中国的象形文字经过演变不间断,形成五体字,篆隶楷行草。书有六艺,即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汉字不仅表达最准确,最丰富,最深刻;汉字书法,观之有形,自古就有字如其人之说;汉字书法,读之有意,更为重要的是能表达书写者情感,三大行书,淋漓尽致的表达了三种感情,故此让后人爱不释手,心追手摹,忘记了寒暑,忘记了辛苦。
自从有了文字,人类真正走进了文明。能够传承至今,仍有旺盛的生命力只有汉字,汉字与书法互为表里,共生共存,而且书法成为四大国粹之首。

书法的工具就是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代代相传。传说蒙恬为笔祖,就一支笔,蕴含着哲学,笔杆长笔头短,笔杆硬,笔毫软。
过去把识文断字叫作提得起笔。就是一边认字,一边用文房四宝写字。有描红,临擵,作文赋诗,写信寄情。呈文请示报告。


那个时候没有硬笔,更没有电子化。从童蒙学习至老弱病死,一生都离不开毛笔。
最有震撼力的诗句“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最有名的豪言壮语,毛主席“我要用文房四宝,打败国民党的八百万军队”。
硬笔传入中国,电子化兴盛,毛笔退出实用性,转入艺术性,回归传统,书法进学校,离退休人员重新拿起毛笔,修身养性,其乐无穷。学习书法,是中国有知识有文化人的一生的修行。


一是明白写字的规矩和做人的道理。一阴一阳谓之道,知白守黑,有收有放,有轻有重,有提有按,有疾有涩,有曲有直,有避有让。
二是明白汉字的产生发展演变,书法史的延续发展,名家的艺术特色。书法的起源是易经画爻,到画符驱魔,到仓颉造字,到李斯的秦小篆,到陈邈的隶书,到蔡邕张芝,到书圣王羲之,到欧颜柳赵四大楷书家,历时几千年,形成固定的笔法字法,创造了无数个能品妙品神品,如同北斗七星,光耀古今。特别是历代帝王的参与,如李世民崇王,将王羲之的书法翻刻赏赐给皇亲国戚,王公大臣,并以行书刻碑第一人,还以“身言书判”取士,推动了书法的普及。文人墨客的精益求精,坚持不懈的努力,使书法如星汉灿烂,长河不断。



三是文史哲的丰富滋养。书法虽为文余之事,离不开文史哲的学习充盈,丰富滋养,才能焕发光茫。欧阳中石先生“文以载道,书以焕彩”。书法以汉字为载体,脱离了汉字,不能称谓书法。我曾总结的“书法情理法,汉字形音意”。一件好的书法作品,书法有法则,有道理,有感情;汉字有形状,有声音,有意思。书法为汉字丰富了书体,焕发了光彩,汉字为书法注入了意义。二者相得益彰,使得历代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废寑忘食,乐此不疲。
四是书法是毅志力磨练的最好办法。因为笔是软的,墨是粘的,纸是洇的,精力不集中,不但写不好,甚至是墨猪。气定神闲,指实掌虚,精力集中,日积月累,依照起行收提按转折,才能写的象。



五是书法可以强身健体。练习书法,最好是站立书写,两脚分开同肩宽,有人曾言“两脚间可卧一只狗”,脚踏实地,悬肘悬腕,大笔书写,腿力臂力背力通身之力运到指尖笔尖,我曾总结为“练字是练气练意练筋骨”,写不了几个字便浑身发热,切记不可大汗淋漓。古人把练字叫日课,名家有单日应酬,双日练字。有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两日不练师傅知道,三日不练观者知道。练字,也叫临摹,练的是功夫,找的是感觉,寻的是自己的书法语言或者是风格。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善学习会思考,才会进步。
六是静以修心。古人讲,散怀抱,就是专心致志,丢掉一切私心杂念,认真的读帖,仔细的分析,反复的临摹,不断的修正。静能生慧,宁静致远。古人说“伐树不倒码口小”,斧头砍伐的口子小了。学艺不精是心不专。字写不好是因为心浮气躁,或者十曝九寒,或者是选帖不准,或者是路子不对。



七是继承传统,发扬光大。现在学习的人,要么小的,要么是老的。小的学书法,因为书法进课堂,而且要考级,是必须学习的。作为老的,是指离退休人员,把练习书法作为退休生活的一部分,固定一个帖,每天固定一段时间,学习书法,有的达到了废寝忘食,如同鲑鱼一般,从小溪到江河到大海,是一次成长之旅,老了又不知疲倦回归传统,这种责任感使命感让他忘掉了一切,老年人学习书法也有如此的责任感使命感,要把国粹传承下去。



八是学书不在迟早,贵在坚持,传承创新,青春不老。孙过庭“若思通楷则,少不如老;学成规矩,老不如少”。各有优劣,贵在扬长避短。贵在专精一体,博涉多家。贵在理论指导下学习书法。现在有人讥讽老干部书体,实为无知者的表演。熟读书法史,有几个人是靠书法吃饭的,有几个是纯粹的文人,试看三大行书,那个不是有文名有官职有书名。孙过庭“是以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毛主席进入北京之后,从故宫借阅张旭怀素法帖,形成毛体。其实,一个人的书法,反映出你读的书,临的帖,走的路,干的事,交的人,故曰字如其人。毛主席的书法胜在章法,大气魄,大胸怀,大手笔。而有学习毛体,很难很难,如其学养,经历,胸怀,眼光,气魄,自信,豪迈等等。不说全面学,就某一点都很难达到。因此,学习书法,选帖很重要,不适合自己,会误一生。白樵“选衣服一次,选老婆一世”,选帖如同选老婆,当慎之又慎。不说老干部要想成为书法家,但就这种学习精神,勇于传承书法艺术的责任感使命感都值得肯定和鼓励后。
学习书法的好处多多,是每个中国人一生的修行,这种学习继承不会立竿见影,而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正如中医讲的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气对生命无处不在。书法作为国粹之首,道理就在这里。也有人说,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言轻言重自己体悟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