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清明遐思
文/刘正双(湖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又是一年清明节,又是一个断肠日。
站在白河堤上,望着故人躲平的地方,百感交集,情不能已。泪水混和雨水,顺脸颊滚滚而下……
望着来来去去的老少,恭敬地祭祖扫墓,或倾述衷肠,或沉默不语,皆戚戚也。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别离处。触景生情,追忆思今,怎不叫人肝肠寸断!这种沿袭千年的中华民族的固定风俗,己经根植于华夏儿女的血液之中。
静静地,凝视着杂草覆盖的坟茔,你在里面,我在外面,我站着望你,你躺着望我,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愿天上人间共安好。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行走天地间,匆匆如过客。不管你贫穷或富有,位卑或高贵……,到最后都是黄土一抔,正所谓: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什么名,什么利,什么权,什么贵……皆如天地间之白驹过隙。这样一想,心胸就豁然开朗,许多事情一下子都看淡了,释然了!

中国人历来讲究树高千尺,叶落归根。不管远隔万山千山,还是远在天南地北,心,总被一根无形的丝线牵连着。清明祭祖,就是寻根,就是究源。这种起源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彰显出一种血脉的传承和责任,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精神文化的延续。作为华夏儿女,尊崇祖先遗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鄙视那些数典忘祖,舔美哈日的败类,他们忘记了自己的根,忘记了自己的祖先,忘记了自己是黄皮肤黑眼晴黑头发,这些人,必将成为历史的罪人,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我点上一缕香,再斟上一壶酒。随风飘散的纸钱哟,是我无尽的思念!
风习习,泪纷纷,仰天啸,恨不归!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尽孝须尽早,莫待人走后!
今日清明,我们怀念逝者,今日清明,我们更愿生者,"清″白做人,"明″白做事。上,不愧祖先,下,不负儿孙。认知了"清明″,便懂得了人生。这,或许就是清明节带给我们的真正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