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 帖 三 境 界
一是象:找径。临摹是训练功夫,眼力,观察能力,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一方面临擵,二是读帖;心力,记忆力;手力,手对笔的控制力。“心不厌精,手不忘熟”。重点是找到前人书法的路径,即方法和道理。为什么蔡邕、张芝由质朴到王羲之的妍美?欧、颜、柳、赵为什么不同,为什么这样写?!他们的方法道理在那里?区别在那里,相同在何处?

二是神:入境。遥想前人书写的状神,由形到神,抓住最具特色的神采,理解和掌握之。临帖,临的一点一画是形;读帖,重在观神。犹如看人,远观其形,高低胖瘦;近看其神,那就是他的眼睛。由形到神,是一个飞跃,就像人交往由生到熟,由熟到朋友,由朋友到亲人,深入到骨髓里,融化到血液里,不用看出处,便知是某某人写的。

三是人:化境。把学习的功夫,理解掌握的神,变成自己的东西,正如吃牛肉喝牛奶不是为了变成牛,而是为了长自己身体精神。试看大德先贤,都是饮水思源,即有传统,而又有自己的面貌,方能立住脚。有传统的理法,有自己的理论,有自己的创新,方可为大家。写成王羲之、颜真卿,那只是个匠人。丢弃传统创新,那是个蠢人。有传统有创新,那是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富有时代气息和青春活力的新人。
学书三境界,一步一层天,功凝日久练,入木三分间,挥毫万钧力,龙凤落纸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