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缅怀伟大领袖毛主席
文/伍昆山
题记:菊香书屋位于北京中南海丰泽园内,建于清康熙年间,因康熙题联“庭松不改青葱色,盆菊仍靠清净香”而得名。新中国成立后菊香书屋成为毛泽东主席寓所。从1949年入住至1966年8月搬走,毛主席的全部活动几乎就全在菊香书屋。

一颗明亮的星在闪烁
宁静而威严的中南海
一汪清水荡漾着碧波
丰泽园的古槐树
虬曲苍劲,布满皱纹
见证了历代王朝的兴衰
和岁月的蹉跎
庭前的几株皇柏
依然青翠浓郁,枝干挺拔
就像履职的士兵
满怀对领袖的忠诚和执着
庭院的花圃里覆盖着积雪
一盆盆金菊迎着清冷的
寒风向人们述说
啊,菊香书屋
多么熟悉的名字
多么亲切的称呼
你是我神久的向往
你是我心中的巍峨
七十三年前
这里迎来了一位新的主人
他从硝烟弥漫的战火中走来
伟岸身躯,风尘仆仆
他从万民夹道欢迎中走来
神采奕奕,步履沉着
菊香书屋从此
成为新中国的心脏
菊香书屋从此
被全世界关心瞩目

一盏不灭的灯
一座永恒的塔
指引着航行的方向
照亮着人类的前程
这里没有豪华的家具和陈设
这里没有名贵的字画和雕刻
只有简易的沙发和书桌
这里的藏书九万多册
毛主席的案头,床头
甚至卫生间都放着书
屋无贵物只有诗书
阅尽万卷运筹帷幄
毛主席在书海里徜徉
在庭院里漫步思索
在书桌上伏案著述
多少个日日夜夜
多少个春夏秋冬
思绪随五千年上下起伏
秦皇汉武, 唐宗宋祖
历朝历代兴亡盛衰
一幕幕从他眼前缓缓滤过
四书五经,楚辞离骚
华夏文明千年传承
一篇篇在他笔下诠释斟酌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构建出人类文明的先进思想
为中华民族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都向往那个菊香书屋
崇拜那个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的伟人
还有伟人的雄文与诗章
那山舞银蛇的书法
敢把旧世界宣判
那气吞山河的豪情
敢让旧貌换新装
时光飞逝逾半世纪
菊香书屋灯光依旧
毛主席亲手绘制的蓝图
已变成现实
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已传承给新时代的舵手
高峡筑起平湖
长虹飞跨江河
高铁纵横华夏
巨轮通达五洲
天宫遨游苍穹
航母辟浪犁波
兵强国泰民富
和平安定之邦
啊,菊香书屋之光
是历史的探索之光
学史明理,以史为鉴
真正的历史是由人民创造
菊香书屋之光
是华夏先哲的复兴之光
百年征程,初心不忘
我们的强国之梦充满了希望
菊香书屋之光
是全世界人民团结的曙光
独立自主,和平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之歌
将在全球唱响
菊香书屋之光啊
闪耀着毛泽东思想的光芒
照耀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护佑着中国新时代的巨轮
乘着党的二十大东风扬帆远航
2022.12.20

作者简介:伍昆山,古稀老翁,军旅出身,中共党员。退休前在某军区空军机关工作,业余喜好看书。偶有小作见诸报端及媒体平台。写作不为名利,自觉老来一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