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各位文友去本文最下端酌情打赏,表达对朋友文章的喜爱,对平台建设的支持。感谢!!
李匀浩(1978-)
文学爱好者。籍贯四川,目前工作在上海。学生时代即喜欢写一些小文章,并爱好阅读一些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被民国时代的作家笔法所影响。2001年从重庆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常利用闲暇时间写一些游记,从游记中抒发个人的情感,记叙看见的景,遇见的人,从而做到旅行与文章两不误,仿佛在践行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目前已完成《骑行沪浙皖》、《旅居加勒比》等系列文章若干,尚在小范围流转,待时机成熟,准备陆续公开发表。
《冷湖养路工》
冷湖是一座小镇,名字中的湖可能并不存在,我也没去求证,无暇,也并不重要。
穿越海西几百公里的无人区,满眼的戈壁与荒漠,植物没有,动物没有,人影也没有,有的只是乱石与风化了的土丘,一片死寂。视觉生出了疲惫,浅浅地打个盹儿再睁眼,看车窗外的景色,没有任何的变化,要么是上一段路的复制,要么是汽车就在原地空跑。一路走,一路打盹儿,直到太阳快西沉的时候,被一座小镇唤醒。
远远望见几处厂区,接着是宽敞干净的主干道,两边的旅社和店铺并排有序,多数却并未营业,扎堆的几家小饭店,门前人影斑杂,终于有了点生气。我们的汽车,仿佛突然驶入了一处现代文明,这一刻,竟有了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安顿好住处,天还没黑,去找小店吃饭,路上人和车都很少,我甚至站到了主干道马路的中心,借着天边的一道残阳,慢悠悠地拍几张空旷的照片,镜头所取,唯有冷清。我在想,冷湖的冷,是不是冷清的冷呢?
路边,有几张小木桌,摆放着一些乱石,孩子们已围在那里,挑来挑去。红的、绿的、透明的、含矿的,都是从附近戈壁滩上拣来的,只消几块钱,就可以随手挑几个。摊主是位五十来岁的男子,一米六几的个头,皮肤黝黑,圆圆的鼻头,略有些松弛的脸颊,额头上逃不过的几道刻痕,一望便是经历岁月、写满故事的人。衣服被撑起的轮廓,下面该是有过往身体健硕的本钱。看孩子们挑得兴奋,他拣出一块巴掌大小的绿色石头塞过来,说是免费赠送,我一时盛情难却,赶紧陪孩子另外再挑了几块,一并付钱给他。
侧后方紧挨着一家小面馆,向门前的凉棚下坐去,昏黄的灯光已经亮起。我们人多,面自然上得慢,等面的工夫,见那卖石头的摊主也从他的摊位上,慢慢摇了过来,一脚深一脚浅,貌似有些早年落下的腿伤。
他拣旁边一桌坐下,那里有他的熟识,和着一两杯小酒,彼此拉扯几句。更多的是向着我们,同我们的一问一答中,讲起了他的故事。他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本地人,生在冷湖,长在冷湖,从小没有认真念书,长大后接了父亲的班,成为了一名养路工。作为事业单位的职员,在大西北的荒漠里,自此不愁吃不愁穿,日子过得还算舒坦。说到这里,他自带几分得意,一旁几位跑长途的货车司机,似也被他看低。混在冷湖多年,也有了些人脉,加之又是个热心肠,免不了帮帮这帮帮那,前两天还替一位素不相识的自驾游女司机,抹掉了一张违停的罚单。
他的工作也很简单,每日坐养路车,去到方圆百里以内的所有的公路,清理路边的垃圾,顺便也就拣些各式各样的石头,连送带卖,混个乐子。我这才意识到,沿路的戈壁滩虽然荒凉,倒也干净,原来是有这样的一帮人,在每日地打理。明天一早,他们将去往敦煌方向的当金山口,那也是我们明天将要路过的地方,说不准会碰到他。他的父母退休之后,搬去了敦煌,他读初三的女儿也在敦煌,而在我不经意的一句过问下,得知他的妻子已在多年前不幸离世,现今就他一人,独自守候在冷湖。
他有些微醺,言语开始前后不搭,与旁边的货车司机时不时来几句冷嘲,作为一名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人,这种优越感,要么在他的骨子里,要么在下了肚的几杯小酒里。
他也给我们讲起了冷湖的过去,特殊年代石油的发现,造就了小镇的盛极一时,短暂的沸腾之后,又是人去城空的悲凉。几公里外,曾经几万人的生活区,成了一片废墟。所有这一切,他都是见证者,也是亲历者,小镇的历史,也是他的历史。
吃完了面,天色早黑,高海拔的夜晚透着凉意,准备起身离开,养路工也简单收拾了他的石头小摊,跟我们话别。走回宾馆的路上,仰望满天的繁星,我原以为,他和我们的交集,或许正如某一颗不起眼的小星星,过了今晚,就再也找不到了。那么,他停留在我们眼里的形象,将永远定格在热心、骄傲和洒脱等等词语上,更如大西北的刚强。但是,第二天一早,一切都颠覆了。
我们赶到店里吃早饭的时候,又碰到了他,一身红色的工作服,永远也洗不掉的星星点点的泥土块,可能刚刚几个包子下肚,正要赶往路边停靠着的养路车。我们彼此打了个招呼,开始慢慢地用餐,他却没有离开,而是守在一边,闲拉几句之后,意味深长地说出下面几句话来,“还是读书好啊,我们单位的领导,是清华大学毕业过来的,每天基本不干事,却可以拿最多的钱。不像我,我一辈子困在这里,见的人也少,风沙大,空气也不好,啥也没有,出也出不去,好多时候,我只有一个人偷偷地哭……真的,我不骗你,我哭了好多次,好多次……”
大漠的清晨,钻来一丝冷风,抄了我一阵哆嗦,昨晚还笑看风云的西北汉子,今朝酒醒,已是另一副无处话凄凉,这个男人,昨夜该是一夜未眠吧。几十年来,他该是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黯然泣下。他每天满眼的大漠黄沙,仿佛世界就在他的脚下,转过身来,独向一隅时,他明白,自己只不过是茫茫大漠中,一颗小小的石头,一粒随风卷起的黄沙。
出冷湖几公里,我见到了已成废墟的石油小镇,一座名副其实的死城,现代版的庞贝。破砖、败瓦、断壁、残墙,每一处光影斑驳,每一片粉尘跌落,都在诉说着,昔日那片繁华与嘈杂,今日这般萧条与落寞。或许,在其中的某一个转角处,我仿佛看到那个养路工年少时,追逐打闹的影子。
翻越当金山口的路上,有那么好几处,都出现了穿着同样红色工作服的,正在作业的养路工,汽车飞快地掠过,让我不可能分辨出哪一个是他,对我来说,他或许只是西北养路工的一个符号,或是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被气流吹起来,又甩在身后的一粒黄沙……
四部文学大典同时征稿,欢迎投稿!
会长、主编尹长磊投稿热线:zhizuozuihao123321
一、四部大典是:
1、《走向世界:国际名人名作汇编》
2、《时代曙光:国人应该记住的百位文学工匠》
3、《上下五千年历代诗歌精华》
4、《中国梦的实现:大国诗文选粹》
二、投稿事宜:
1、诗歌(古体诗、现代诗、散文诗)、短小说、杂文、书画,均可投稿。
2、投稿资料请直接发编辑微信。需作者简介50-500字,作品3首(篇、幅)以上,本人电子照片1张,姓名、电话号码、详细通讯地址。
3、作品入选时,按照页码安排稿件。出版日期:计划2023年春。
大赛进行中!2022大国文豪杯经典文学艺术大赛
大赛日期:2022年11月1日--12月31日会长、主编尹长磊投稿微信:zhizuozuihao123321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响应高层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文艺复兴的宏伟目标。世界汉语作家协会、国际文学研究院、国际艺术研究院、中外文化交流研究院隆重发起“2022大国文豪杯经典文学艺术大赛”。
一、报名步骤:
1、提交作品:古体诗、现代诗、小说、散文、歌词、书画等,均可投稿。
2、投稿请发微信(为提高沟通效率,本大赛不接受邮箱投稿)。附作者简介300字内,照片一张,详细联系方式、姓名、通讯地址、电话号码。
3、投稿数量:诗歌1--5首;小说、散文、杂文限3000字内;书画投稿,限照片5张。
二、计划奖项设置:
1、冠军1--2名。
2、亚军2名;季军2名。
3、2022世界华人大国文豪若干。
4、世界华语金奖若干;世界优秀文学家若干、世界优秀艺术家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