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头条号
标签
下载APP
所在区域:
区
取消
提交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标签
首页
\
资讯
\ 河南禹州:专注制作钧瓷茶台和干泡台的周龙川
河南禹州:专注制作钧瓷茶台和干泡台的周龙川
精华
热点
2022-11-20 11:39:22
35028
阅读
关注
【钧瓷人物】
周龙川
从神垕镇杨岭社区的外杜沟村口,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道步行,向西盘旋而上,穿过里杜沟,大约十多分钟的脚程,就到了从神垕镇杨岭社区的外杜沟村口,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道步行,向西盘旋而上,穿过里杜沟,大约十多分钟的脚程,就到了小山头村。在连绵成片、摇曳婆说的竹林旁,紧挨山路有一栋白墙黛瓦的小楼,在一众山村建筑中显得与众不同,颇有皖浙建筑的一些风格,这里就是龙川钧瓷坊所在地。
周龙川作品:《龙凤呈祥》
今年国庆节期间,我从北京回到神垕小住,早上爬山,折返路上,每次路过这座显眼的建筑,都会不由自主地看一眼紧贴着落地玻璃窗的陈列架,上面摆着式样釉色不一的钧瓷茶壶和杯子。有一次下山路过,看门口有两个小姑娘在玩,随口一问,才知道他们家也是做钧瓷的。听到外面的说话声,里屋走出一个不高不低的憨厚文静年轻人。我问,您贵姓大名,做钧瓷多少年了?年轻人笑笑说,免贵,我姓周,叫我龙川就行,进屋来坐会儿吧。
山里人实诚热情,我喜欢钧瓷,就冒昧的走进去,做了一番自我介绍,在龙川的带领下参观了一圈,龙川说老师是大学教授、文化人,欢迎今后常来指导,加个微信吧。我说最近不走,过两天我专门前来拜访和学习。
周龙川作品:《龙腾盛世》
十一月五日,周六,天清气爽,秋风荡漾。我如约来到龙川家。在龙川陪同下,认真欣赏了他烧制的茶盘和干泡台等作品。交谈中了解,他本名叫周森森,但周边的人打小一直叫他龙川,叫着叫着就成了他的大名,本名反倒渐渐淡忘了。1989年生于神垕镇的他,自小对钧瓷十分熟悉,像当时镇上的许多孩子一样,2005年初中一毕业就直接下学进了附近的光大瓷厂,学习陶瓷模具设计与制作,同时跟随舅舅韩根华学习手拉坯技艺。四年不长不短的岁月里,周龙川看到儿时的玩伴,后来大都进入如火如荼的钧瓷行业搞起了高大上的钧瓷艺术,他不甘心一辈子做个普普通通的炻瓷工人。2009年春节过后,他辞职来到当地知名的尹家钧窑,跟随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许昌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尹建中先生学习钧瓷的制作和煤窑烧制工艺。
周龙川作品:《马到成功》
四年的工作和学艺生涯里,为了尽快掌握钧瓷烧制技艺,周龙川不怕吃苦受累,勤奋学习,潜心钻研,很快完成了从一个钧瓷门外汉到钧瓷匠人的华丽转变。有了金刚钻,自然想大干。2012年,在舅舅韩根华的帮助下,年仅23岁的周龙川创立龙川钧瓷坊,尝试煤烧钧瓷。
这期间,他烧过钧瓷传统器型,也制作钧瓷茶具和茶杯,还有文房四宝等产品。创业难,独立创业更难。周龙川尝尽了失败的痛苦、受挫的难过,但也品味了成功的喜悦,通过不断试错和市场闯荡,周龙川汲取了许多教训,取得了宝贵经验,在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局限后,周龙川瞅准钧瓷茶具市场里的空隙,从2018年开始,开始专注于设计和烧制钧瓷茶盘和干泡台。
周龙川作品:《花开富贵》
钧瓷茶盘、干泡台的烧制并不容易,成品率相对比较低,很多窑口因为成本问题,在多次尝试后放弃烧制。为了解决钧瓷茶盘和干泡台烧制过程中出现的炸、裂、变形、釉面缩釉、开裂等诸多工艺和质量问题,周龙川虚心请教业内高手,废寝忘食查看文献,成年累月研究成型与烧制的关系,不厌其烦调整器型的尺寸厚度和浮雕图案的高低,反复实验火温,苦苦探寻成型烧成的内在规律。苦心人,天不负,经历了几十次失败后,终于烧出了令人满意的钧瓷茶盘和干泡台。周龙川乘胜前进,反复试验,逐渐提高了成品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推出了一系列深受广大顾客喜欢的物美价廉的茶盘和干泡台。
周龙川烧制的钧瓷茶盘和干泡台,非常注重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和创造性转化,他从中华传统文化宝库里寻找设计灵感,捕捉思维的火花,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特色和强烈的民族艺术风格。
周龙川烧制的《龙凤呈祥》《马到成功》《花开富贵》《卿云呈祥》《龙腾盛世》等茶盘和干泡台,造型优美,图案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线条飘逸,筋脉有力,釉色多样,窑变丰富,栩栩如生,妙趣横生,充满了诗情画意,形成了精致、细腻、飘逸、谐美、古雅的艺术风格。
周龙川作品:《祥云瑞气》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神垕镇钧瓷行业窑口众多,大师云集,人才济济。作为一个后来者,要想在钧瓷行业拥有一席之地,必须善于学习,用优秀文化武装自己的头脑,增强文化自信;必须勇于创新,以时代新作扩大自身的影响,提高窑口知名度。
欣逢盛世,面向未来,周龙川说,钧瓷界高手如林,竞争激烈,一个没有文化底蕴、没有创新能力、没有独门绝技的钧瓷工匠,很难站稳脚跟,更谈不上脱颖而出。作为一个从业十多年的钧瓷人,很幸运能够将自己的爱好当成自己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很幸运能够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和正确的道路。
道阻且行,行之将至。衷心祝愿周龙川在钧瓷茶盘和干泡台这片小天地里,以更加主动的钻研劲头和创造精神为钧瓷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奋力开拓出钧瓷百花园里的一片新天地。
作者简介:郑永彪,河南许昌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产业经济博士,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文化和旅游部交互技术与体验系统重点实验室(北京邮电大学)研究员,北京邮电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文创中心副主任,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文创中心主任,兼任中国钧瓷文化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北京信用学会副秘书长、艺术品市场信用专委会副主任,是国内以钧瓷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获得博士学位第一人,钧瓷学首倡者和研究体系构建者,文人雅瓷“天钧”品牌主理人,许昌英才计划高层次人才。擅长钧瓷创意设计、钧瓷艺术鉴赏和古典诗词创作。
编辑:韩丽
查看全文
最新评论
https://www.zdwx.com/news/show_2892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