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歌联合会《修竹留云》第2638期
《学“诗”笔记》(续上·三十一)
作者:梦如诗
3、曲调的来源
曲调一经形成,就得有歌词与之配合,而且越是流行的曲调,越是需要大量的歌词。在当时,曲调不变,而歌词是可以变化的。
唐代的燕乐歌词,大多都是“声诗”,虽然长短句曲词已经形成气候,但五、七言诗入乐还仍然存在。
随着乐曲流传越来越甚,词调也越来越丰富。由唐至宋,词调的来源大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来自民间
民间文学通常是文学新形式孕育的温床,对于词也不例外。一些优秀的诗人,往往会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创作出根据优秀的诗篇。
如:
《山鹧鸪》也是民间曲子,李白《秋浦青溪雪夜对酒客有唱鹧鸪者》:
披君貂襜褕,对君白玉壶。
雪花酒上灭,顿觉夜寒无。
客有桂阳至,能吟山鹧鸪。
许浑《听歌鹧鸪辞诗许》说:“余过陕州,夜宴将罢,妓人善歌《鹧鸪》者,词调清怨,往往在耳,因题是诗。”
南国多情多艳词,鹧鸪清怨绕梁飞。
甘棠城上客先醉,苦竹岭头人未归。
响转碧霄云驻影,曲终清漏月沈晖。
山行水宿不知远,犹梦玉钗金缕衣。
敦煌曲子词《竹枝子》,为长短句体,也是当时民间歌词:
高卷珠帘垂玉牖,公子王孙女。颜容二八小娘,满头珠翠影争光,百步惟闻兰麝香。
口含红豆相思语,几度遥相许。修书传与萧娘,倘若有意嫁潘郎,休遣潘郎争断肠。
和凝《麦秀两歧》:
凉簟铺斑竹,鸳枕并红玉。
脸莲红,眉柳绿,胸雪宜新浴。
淡黄衫子裁春縠,异香芬馥。
羞道交回烛,未惯双双宿。
树连枝,鱼比目,掌上腰如束。
娇娆不争人拳跼,黛眉微蹙。
(2)来自外域或边地少数民族地区
唐时外域和边地少数民族的音乐大量传入,当时被称为“胡曲”。开始按照胡人的叫法仍然叫原名,后来改为汉名。南桌《羯鼓录》录有一百三十一曲,七、八成属“胡曲”,“胡曲”给“唐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如:《婆罗门》,其名为梵语音译,是“净行”、“净裔”之义,原是天竺乐曲。
郑嵎《津阳门诗》注:“叶法善引上入月宫,时秋已深,上苦凄冷,不能久留,归。于天半尚闻仙乐,及上归,且记忆其半,遂以笛中写之。会西凉都督杨敬述进曲作其腔,而名《霓裳羽衣法曲》。”
这一凄美的故事给《婆罗门》改为《霓裳羽衣曲》创造了一个神话的过度。
《霓裳羽衣曲》在开元、天宝年间曾盛行一时,天宝乱后,宫廷就没有再演出了。由于《霓裳羽衣曲》乐调优美,构思精妙,以后各藩镇也纷纷排演此曲,因此唐代文人都有歌咏或笔录。据说唐玄宗非常推崇此曲,在宫廷非常火红,还被李白编成军歌演唱。
以后,随着唐王朝的衰落崩溃,一代名曲《霓裳曲》竟然“寂不传矣”。其实到中唐,此曲已被许多人淡忘。五代时,南唐后主李煜得残谱,昭惠后周娥皇与乐师曹生按谱寻声,补缀成曲,并曾一度整理排演,但已非原味了。
南宋丙午(1186年)年间,姜白石旅居长沙,一次登祝融峰在乐工故书中偶然发现了商调《霓裳曲》的乐谱十八段,他为“中序”第一段填了一首新词,即《霓裳中序第一》,连同乐谱一起被保留了下来,词如下:
词序:
“丙午岁,留长沙,登祝融,因得其祠神之曲,曰黄帝盐、苏合香。又于乐工故书中得商调霓裳曲十八阕,皆虚谱无词。按沈氏乐律“霓裳道调”,此乃商调;乐天诗云“散序六阕”,此特两阕。未知孰是?然音节闲雅,不类今曲。予不暇尽作,作中序一阕传于世。予方羁游,感此古音,不自知其词之怨抑也。”
词文:
“亭皋正望极,乱落江莲归未得,多病却无气力。况纨扇渐疏,罗衣初索,流光过隙。叹杏梁、双燕如客。人何在,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
幽寂,乱蛩吟壁。动庾信、清愁似织。沈思年少浪迹。笛里关山,柳下坊陌,坠红无信息。漫暗水,涓涓溜碧。漂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
由上可见,白石记谱填词的《霓裳中序第一》分上下片,歌词为长短句,结构上显然已受到词乐的影响。但歌曲音调古朴,出现唐代燕乐侧商调的典型风格,情调闲雅而沉郁,特别是“人何在”、“飘零久”两处取音,深沉、低扬,更加深了感慨的色彩。
唐·鲍溶《霓裳羽衣歌》
玉烟生窗午轻凝,晨华左耀鲜相凌。
人言天孙机上亲手迹, 有时怨别无所惜。
遂令武帝厌云韶,金针天丝缀飘飘。
五声写出心中见,拊石喧金柏梁殿。
此衣春日赐何人, 秦女腰肢轻若燕。
香风间旋众彩随,联联珍珠贯长丝。
眼前意是三清客,星宿离离绕身白。
鸾凤有声不见身, 出宫入徵随伶人。
神仙如月只可望,瑶华池头几惆怅。
乔山一闭曲未终,鼎湖秋惊白头浪。
唐·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
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
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舞时寒食春风天,玉钩栏下香案前。
案前舞者颜如玉,不著人间俗衣服。
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纍纍佩珊珊。
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
磬箫筝笛递相搀,击恹弹吹声逦迤。
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
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坼。
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
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裙时云欲生。
螾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
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
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
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谛听殊未足。
一落人间八九年,耳冷不曾闻此曲。
湓城但听山魈语,巴峡唯闻杜鹃哭。
移领钱塘第二年,始有心情问丝竹。
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觱栗沈平笙。
清弦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
虚白亭前湖水畔,前后祇应三度按。
便除庶子抛却来,闻道如今各星散。
今年五月至苏州,朝钟暮角催白头。
贪看案牍常侵夜,不听笙歌直到秋。
秋来无事多闲闷,忽忆霓裳无处问。
闻君部内多乐徒,问有霓裳舞者无?
答云七县十万户,无人知有霓裳舞。
唯寄长歌与我来,题作霓裳羽衣谱。
四幅花笺碧间红,霓裳实录在其中。
千姿万状分明见,恰与昭阳舞者同。
眼前仿佛覩形质,昔日今朝想如一。
疑从魂梦呼召来,似著丹青图写出。
我爱霓裳君合知,发于歌咏形于诗。
君不见我歌云“惊破霓裳羽衣曲”,
又不见我诗云“曲爱霓裳未拍时”。
由来能事皆有主,杨氏创声君造谱。
君言此舞难得人,须是倾城可怜女。
吴妖小玉飞作烟,越艳西施化为土。
娇花巧笑久寂寥,娃馆苎萝空处所。
如君所言诚有是,君试从容听我语。
若求国色始翻传,但恐人间废此舞。
妍媸优劣宁相远,大都只在人抬举。
李娟张态君莫嫌,亦拟随宜且教取
宋·柳永有《婆罗门令》:
昨宵里、恁和衣睡。
今宵里、又恁和衣睡。
小饮归来,初更过、醺醺醉。
中夜後、何事还惊起。
霜天冷,风细细。
触疏窗、闪闪灯摇曳。
空床展转重追想,云雨梦、任敧枕难继。
寸心万绪,咫尺千里。
好景良天,彼此空有相怜意。
未有相怜计。
宋·吴文英有《婆罗门引》:
风涟乱翠,酒霏飘汗洗新妆。幽情暗寄莲房。弄雪调冰重会,临水暮追凉。正碧云不破,素月微行。
双成夜笙,断旧曲、解明珰。别有红娇粉润,初试霓裳。分莲调郎。又拈惹、花茸碧唾香。波晕切、一盼秋光。
到了宋代,词调基本定型,外来音乐没有唐代之盛。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梦如诗、本名李世崇。甘肃省诗词学会会员,惠川文学社文学顾问,中华诗歌联合会主席兼总编辑。原胡杨林《古风雅韵》编辑,新浪签约作家。《你辜负我今生一片情》《你还等个啥》《我的爱情黑了天》歌曲词作者。
中华诗歌联合会组织机构
主席兼总编:梦如诗
首席顾问:吕兴福
特邀顾问:火凤凰(海外)、钱文昌
顾问:孺子牛、红雨随心、芝山石、晨曦、吥咻
秘书长:蓝儿
总诗评:芝山石
古典诗词研究院院长:怕瓦落地
现代诗歌研究院院长:钱文昌
副总编:蓝儿、追梦天涯
主席助理兼主播部部长:艳阳天
专职主席团成员:森严、聂子
编辑部办公室主任:荷塘月色
主播部古典诗词音频室主任:米兰
主播部现代诗歌音频室主任:刘世灵
南方文学社社长:蓝儿
北方文学社社长:李希勇
中原文学社社长:追梦天涯
西部文学社社长:梦如诗(兼)
东部文学社社长:梦如诗(兼)
儿童文学社总社长:追梦天涯
少儿语文培训部部长:秋竹
中华诗歌联合会总编辑部
审编:梦如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