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涛声依旧(上集)
作者/张振华
序: 献给四零、五零、乃自六零后出生开河、挑河泥的人们。
尽管事时已过境迀,但现在这条大河、仍依旧为人类的生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吃水思源,不忘勤奋付出,牢记当年流淌过的辛苦汗水、和用自己的双足一步一步反复丈量过这条河道的女士先生们,国人并沒有遗忘,你们辛苦了!你们现在好吗?
可记得,孩提时的清晨,我常常习惯性地端着饭碗,碗里盛的是"白粥菜团子"靜静地坐在大门的路坎上。一边吃一边瞅、目不转睛地凝视着东边河道,看着缓缓行驶而来桅杆上的白帆,碗里的白粥不知不觉地倒洒了一地……小舟数艘、正由西向东慢慢移动,与蓝天白云相互呼应融为一体,看上去既壮观又美丽。仿佛我隐隐约约地听到了河边纤夫的号子声划破了寂静的清晨。那号子声、一声低,一声高随风传来。倘若你不留心,蛮以为是一片低飞的晨云,伴随着辛苦在呼唤引起人们的注意力。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社会在流失的岁月中得到发展和进步。曾经那悦耳低沉铿锵有力的号子声,现早已离开了国人的视线,并已消声匿迹了。而今那一幕动人的场面,已被机械动力钢制铁壳船所带替。
我最熟悉、喧闹不息滚滚流淌的太平河,自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是为人类的生存默默无闻地奉献着、馈赠着……每天围里集市叫卖的水产品就出自于这条河。它仿佛像一条长长白色的玉带,又类似像一座食材仓库,并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水中食材。每隔几天江水来潮,河水上涨,鱼虾蟹等水产品蜂涌而至,并及时得以补充。
这条河有风时,河水像倔僵的孩子脾气那么急躁专横,使河水湍急暴躁,波浪撞击拍打着堤岸溅起一股股雪白色的浪花。那涛声,那风声,那河水的湍急声,和大个体鱼的跳跃声,声声悦耳使心灵感动。我想觉得似乎在呼喊着提示着人们 :要勤苦付出,要维护河水清洁。不许在河堤两岸乱挖、乱开荒种植,凿囗,或肆意排放工业废水或乱扔生活废弃物。禁止认何人,以认何理由在河道打井,钻探,爆破,开挖鱼塘取土。这样做才能更有效地发挥河中的水产品,持续稳定的产出。从而又能保证每逢佳节,大小筵席上的美味佳肴一年四季飘香在人们饭桌之中。大沟(注 : 太平河,丁岗古时邑人俗称"大沟)无风时,更像似溪水抖鱼一样那么安静,但你们也可听听河边蝉鸟啼鸣。它们叫的又是那样自然,那么安祥、那么愉悦轻松。有时它却安静的像熟睡的婴儿一样寂静无声、使水面却没有一丝波纹,犹如一条长长的巨镜平躺在地下,在凝望着万里蓝天。是啊,河水清激透明,确实有着人间仙境之感。

河的基本功能 : 水运远航,护城安民,防洪排涝,消除干早,农田灌溉,河中产出,净化空气,滋润植被生长。并且还是现代文明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所以国人送它一个美称一一一母亲河。
在我们的生活中,认何一种形式上的水利工程,那怕是水利发电站还是用于民生农业水利设施使用久了,若不及时得到维护修理,就会慢慢地退化,从而失去它应有的功能乃自自行消失。
可记得,那年是一九七零年的冬天。江南两县联合改造后巷太平河工程,在声势空前浩大声中启动了。那是国家规划行动。全区全市齐动员,参加这场特大工程人数高达近万人以上。他们的心底很纯洁善良没有私心杂念。上级一声令下他们亳不犹豫地离开了可爱的家乡。自带行李炉灶,挖河工具,一路风尘扑扑,精神抖擞地开进了修河挖河的建设工地。搭帐篷,架炉具,设置生活区安营扎寨。他们个个兴致勃勃,竭尽全力付出,不问劳动报酬多少?这要填饱肚子就可上阵干活。这是多么朴实而又实在的爱国主义行动啊!他们的心灵全装的是毛泽东思想"为人民服务“新理念,从不接受认何污浊瘴气的浸蚀。心灵纯洁的象冬天的瑞雪一样洁白,而又象春天的泉水那样透明,无半点瑕疵是无可挑剔的。
那个时代虽然科学不发达,没有什么大型挖掘工程机械,但人人有一颗热爱祖国、人定胜天的精神化为前行奋斗的动力,认何困难险阻都阻挡不住人民建设祖国的奋斗步伐。他们天天披星戴月,起的比鸡早,干的比牛多,吃的是简单粟米。一身汗,一身疲劳,一身泥土那股不服输的拼命精神和铿锵有力在劳动中创作出的劳动号子,在激励着他们勇敢向前。快乐在挖河中产生,团结友爱在帮扶协作中出现。工程进度也在时间消失中增加。小李小王一对小青年,也在劳动中培养出爱情的火花。这不过是由于工程任务紧,时间紧张,根本不会给一对恋人留有更多的时间,作深层次的感情联络。也就这能在吃饭时间,或稍占用一点睡眠时间进行情感联络聊上一会,其它更多的时间都用于回到那甜美的梦乡。说干活不累是假的,也这能利用睡眠去缓解,放松,恢复一天的体力消耗与疲劳。
太平河位于镇江东乡丁岗镇腹地,东西走向。由新竹河,古孩溪河,朱弯岗、纪庄地下引水河,团结河,六亩沟至河口四段河组成。

挑河泥的容器普遍采用,柳框,粪箕,铁掀,钉耙等。没有现代皮带输送机,卷扬机,和挖掘机。这有靠肩挑,人抬,掀挖,肩膀再搭一条擦汗用的白毛巾。一担河泥平均重量三十至四十斤重。从河底挑一担河泥上台阶,要上五六十节以上。累啊,喘气不止,心率加快,嘴干舌燥,嗓门冒烟。豆大的汗珠从头,从脖,从瘠背滚滚流下。背心被汗水浸透,活象刚从水里捞起似的、水淋淋的。广播大啦叭里,不间断地播诵着劳动小组競赛的动人事迹,和老模的通迅报道。鲜艳的党旗,团旗,少先队员队旗,在蓝天白云中高高飘扬,场面很震撼激励着大家永往直前的拼搏意志。少先队专给大家送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杂事。可是人们就是在这样的革命大熔炉中,以革命加拼命的环境中砥砺成长起来的,并且还是清一色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社会主义新思想,新思维,做社会主义新人的理念。尽管是这样辛苦,但是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或斤斤计较人个得失,一切行动都是围绕着"为人民服务"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思想,牢牢扎根在人民群众的心中。那时人们的共同信仰和精神支柱都是来自于毛泽东思想。每倘遇到困难苦和累时,大家互相鼓励, 便异口同声地说道 : 苦不苦,想想革命老前辈。累不累,看看长征二万伍。因此说,四零,五零,乃自六零后出生的国人是共和国历史上最能吃苦,最有大公无私,最有奋斗精神,并且还是付出的多,失到的少,最善于改造山河变良田的三代人。而且是舍小我,顾大我奉献他人,一心为国家,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把青春年华献给了党,献给了国家,可是唯独把衰老的身躯留给自己,把委屈和清贫留给了自己的小家庭。我们可以直言不讳地讲:我们要把天下最美的雪莲,最洁白的哈达献给他她们!以此表达我们的敬仰之情和爱国情怀。他们创造的奇迹,他们的功绩认何人,在认何时侯都是不可抹杀不掉的。凡是有良心的国人,一定不能忘记他们在共和国的土地上,也曾留下他们辛苦付出的人生轨迹。
那是一个红彤彤的年代,大家的思想都很单纯,无私无杂念,从没有为自己想过。既然一天劳动强度这么大,按现代人生价值观讲 : 干一小时发薪多少?奖金一月发多少?一年能捞金多少?一月又能领到几千元购物券呢?给交医疗养老金吗?有国家编制铁饭碗吗?没有,没有,什么都没有啊!但是,家家户户进门正墙面上都是挂着毛主席他老人家慈善的画像,作自己的心中最崇敬的伟人。大家搜破箱底,唯能找到的家中最视为宝贝的东西却是 : 一本本用红布包裹的,里三层,外三层,分别是县市省三级,在各个不同的时期发的用汗水和疲劳奖给的劳动模范红红彤彤的荣誉证书,可不是一张张银行定期存单啊。

这些就是辛苦的馈赠和上级精神奖赏……那时侯,人们物质条件差,吃穿住行都非常简单,但社会风气,社会道德,民风民情都非常纯真无邪。整个社会群体确实做到了认人为亲,人人为贤,处处献爱。夜不闭户,拾金不昧,鸡犬相闻。清晨,雄鸡高唱全体起床,尤其是领导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处处竖立先锋标杆作用。在实地工作中干着指挥,并不是坐在高楼大厦空调豪华办公室里,跷着二郎腿手上端着清茶听报告指挥……他们不仅自己做示范,而且还能在实地工作中发现问题和矛盾,可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决定。根本无需派专人回去请示回报,或者再研究几天再传达指示精神。
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做表率,做示范,广大群众在他们的带领下,同吃一锅饭,同住一个标准房。同干一个模式的工作。这里没有搞特殊化的,也没有人的等级划分,官兵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人与人之间没有贵贱之分,更无特供待遇。领导与群众亲密无间,畅所欲言,他们都是受党在各个时期,各种环境下,考验培养出来的名符其实百分之百的党员干部。他们其身很正,拒腐蚀永不沾的坚强意志和决心坚如磐石。在他们所干过,所做过的事中,经得起岁月的审查检验,根本找不出半点瑕疵,干干净净,一尘不染。革命革命、越革干都思想动机越纯洁。干部干部,先干一步、这是人民群众送给那个时期的党员干部美称。
在挖河工地中,没有一个党员干部充当花瓶和虚设,个个都是名正言顺是人民群众的勤务员带头人。那时群众思想觉悟普遍较高,大家凝心聚力,竭力勤苦付出,处处彰显更多更好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和创造力,为国家,为社会主义建设发挥更多的作用。同时大家心中始终蕴藏着一颗爱国之心,一种希望,以及一个精神寄托就是永远跟党走,盼望着党的纯洁光辉开象,毛泽东思想,永远照亮亿万人民群众生活之中永不退色。人民才能祥和安宁地在蓝天白云下,尽情地享受着党的阳光雨露愉快幸福进步成长。因此,疏通拓宽加固河道是人们生活生存中的百年大计,是民生的需求,也是进一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

在我们中华大地上,不管什么河,对人的要求并不高,也没有什么过分刻苛的条件。这是河水能正常蓄水,正常发挥潮起潮落,抗洪排涝浇灌运行就行。但是大沟河水运行久了,也难免会出现塌方,蚁穴溃堤,大水冲击,淤泥堵塞,树枝,农作物積杆堆积河道等。这些问题都能做到及时清障排除,河的功能就会持续不断发挥的。河无论从那个角度上讲,确实是人类相互依懒生存的母亲河啊。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间冬天转身而去。冰雪渐渐融化,迅期降雨,潮水随即可至。开河挖河工程进度必须如期按预设的方案完成,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工程已经历了五个多月的精心苦战,基本接近尾声。接下来是夯实土层固堤,石块垫底等工作是大家的主攻方向。工地运石車,一辆接一辆。远远望去,蜿蜒悠长尘土飞扬。汽車伺机手握方向盘汗流夹背,手脚配合默契在抓紧时间追赶按时完成运输任务。工程技术人员头戴太阳帽,眼挎防护镜天天忙前扑后,来回巡查指导严把工程质量关,不得懈怠马虎。女工们也在园林技术员的指挥下,按规划植树造林在大堤上大搞绿化。总之,一切确保工程一次性地验收成功为目标。
夯实土层工具有:石夯,木夯两种。每种夯栓4根绳索,4人一组齐心协力。用法: 将夯提起一定的高度抛落砸实土层。虽说此法过于原始但管用。就这样一夯又一夯挨着,依此类推反反复复向前推进……
AO?太平河总长约:35,18千米。面宽约:30米。底深约:9,5米。底宽约:6米。
太平河句镇江史记载:太平河古时,生成于丁岗丘陵坡段,邑人俗称叫"大沟"。大沟每当春夏,梅雨连连难见晴日,暴雨成灾,水漫四溢,冲垮民舍,毁坏良田,乡民们奋力抗灾防洪,兴修疏通大沟水患,引水入江归海,由于方法得当,措施得力,才使得一方平安。乡民们为了使大沟一方免受水患,便从河的取名上祈盼吉祥平安,所以把大沟河名,更改成现在的太平河名称的来由。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时任知府王仁堪,也曾倡导丹徒,丹阳两县共同开凿加宽大沟,但在实施中,由于各种因素,准备考虑有关事宜欠缺不足,导致失败告终。又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9月,当地政府官员又启动兴修太平河工程,也确实进行了一番实地勘测规划,上下忙的不亦乐乎,兴师动众,又是事出有因,由于资金,粮草后勤财力供济不足,力量单簿,又匆匆作罢不了了之。
初春的今晨,晨雾又给工地蒙上了簿簿的轻纱。远远望去,仿佛犹如一层又一层低飞白云在缓缓飘逸南去。给大沟又增加了几分神密的色彩。忽然,河堤东岸隐隐约约频繁地传来喧闹声,声音杂乱。倘若你定神细听,才恍然大悟是锣鼓喧天,人欢雀跃,鞭炮一路鸣响,红旗在天空飞舞。这这是怎么啦?为什么这么热闹呢?看、看看,有几个大腹便便,身穿中山装,头梳理的贼溜光,看摸样是上面下来的领导啊。哎,小山子!他们是在开大沟竣工庆典大会吗?难怪场面如此宏大。庆祝大会主会场设在西岸,广播大啦叭里不断传来上级领导,拖着长长的语气诵读着大会致词。那装作势的腔调听起来很肉麻传遍了大沟四面八方……
从此打那以后,大沟又一次地重新获得了新生一一一涛声依旧。那一声又一声风浪拍打着提岸的旋律,回荡在大自然的之中,回荡在劳动人民的心中。同时也在时时提示着两岸勤劳付出的劳动人民,有付出就有馈赠,人河合一共同生存。同时人们可以尽情地享用,来自长江流入大沟的各种江中的美味佳肴。
2022年7月16日
于江南东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