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为人师
文/侯振宇
假若有来生,假若有选择,我愿作一名老师。
了解我的人会说,你不是曾当过几天所谓的校长吗,也曾走上讲台还授过课吗,怎么还上瘾了?!非也。
我认为老师有着职业光荣,事业伟大,使命艰巨。

古时候把老师或医生称为先生,一个医愚,一个医病。先生是指品德高洁,学问深厚,技高一筹,乐于奉献之人。如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扁鹊,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等。且先生不分男女,如宋庆龄先生,叶嘉莹先生,林巧稚先生。而非今天把是个男人都称为先生,此乃泊来之言辞也。
古时有官学,有国子监,皇帝亲自当老师授课,以示对教育的重视。还专门为太子请老师,名曰太子少保太子太保,享尽尊荣,要具有儒道释之学,还要有书家之艺,更担负着帝王之师的责任。
还有闻名遐迩的四大书院,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享誉世界。
我曾到过庐山的白鹿洞书院,在“天生一个仙人洞”前照过相。最向往的是“唯楚有才,于斯为盛”的岳麓书院,毛主席曾经在此读过书,“激扬文字,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 终因忙碌,未能如愿。我也曾到过五夷山朱熹教书的地方武夷精舍也叫紫阳书院,环境伏美,胜若天宫。名人留胜迹,我辈得观瞻。假若没有朱熹,没有武夷精舍,武夷山风景区就显得不厚重,大王山如虎蹲,美女峰似玉立,仍然觉得孤单。看起来有形体而没有文化支撑影响力穿透力是会受到限制的。
说起来,我家与教育很有缘。我的爷爷曾经建学校,当了一辈子理事长(后来叫贫下中农管理委会主任),我父亲是这个学校第一个大学生,后来在子弟学校断断续续当过老师,当过校长,我二叔父也当过党校的校长,我呢,也当过几天培训中心主任,也有称之为校长,退休之后,义务为离退休人员讲过书法。因此,对老师的称谓很有感情。

事业伟大
是不是读了那些赞美老师的诗文激动了。韩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干。”“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择天下英才而教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桃李满天下!这是何等的功业,以致于孔子被尊为素王。是否被这些赞美的光环所驱使呢?非也。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重视教育,汉朝司马迁的《史记》,不仅是史学,还是朴实优美的文学,有口头禅“唐词宋词汉文章”;到隋朝开科取士,“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为天下士人报效国家创造了机会。才有大唐昌盛,文化繁荣,遣唐使游学生云集长安,甚至入朝为官,只要你的品德才学够条件。到了宋朝,文学艺术达到了高峰,司马光,欧阳修,三苏父子,王安石,范仲淹等等。这都是教育的功德。
以前,我只知道杨振宁是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读了《杨振宁散文集》才知道,他的文学功底也很深厚,近读他与翁帆合著的《晨曦集》,最感人的是他写的悼念邓稼先的散文,催人泪下,感人至深,五十年的同学情谊跃然纸上。
《汪曾祺散文全编》,记述了很多西南联大的往事。特别是对老师沈从文文章不下几十篇,说不尽的感恩之情。一个没有上过正轨学校,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的人,闯荡北京,凭借自己的文章,成为联大教写作的教授,可以说是天下奇闻异事。批改学生作业的文字超过了原作,还将好作品推荐给报社,这老师当的,不但是引路人还是人梯。帮学生出书,为学生还债登报卖字,菩萨心肠,功德无量。朱自清没钱买衣服,穿了马帮的衣裳。闻一多先生讲授唐诗,教室挤满了人,穿的棉袍子是别人送的,日子过的清贫困苦,刻印章补贴家用。为了求学,汪曾祺一边读书一边还在昆明中学任教,有时没钱吃饭,不惜卖掉字典。更有一名学生为了求学,骑着毛驴到昆明。数学家华罗庚善写散曲体诗,地球物理学家赵九章的书法,有教授的教授陈寅恪等等。还组织了各种社团,学用结合,丰富多彩。

老师奇,学生亦奇。
西南联大,抗战开始后高校南迁设于昆明一所综合性大学。1937年11月1日,由北大,清华,南开组建长沙临时大学在长沙开学,长沙遭日机轰炸,分三路西迁昆明,1938年改称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校歌诉说了历史与艰辛,更舒发了教育救国的雄心。
西南联大,有八位“两弹一星”元勋,有171两院院士,诺贝尔奖两人。真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共产党更重视教育,农讲所,不仅讲革命的道理,还学习文化;建立抗大,鲁艺,夫妻识字具体形象生动,扫盲,战士一边打仗,一边生产劳动,一边学习文化,在行军中背包上都写的字,一边走一边学习。建国后,大专院校如雨后春笋,
恢复高考,为改革开放培养了大批人才。
那时候的先生,教师为国教书,学生为国读书,挽救民族危亡,为了国家繁荣富强;现在的一些教授为家而教,学生为家而学,甚至于只为自己的荣华富贵,为了车子票子为住上更大更宽敞的房。黄永玉先生曾说“教授多如狗”,而真正有德才有贡献有影响力的有几个人,与过去的教授比,差距太大了,不仅仅是学术,品德就差的更远了。

使命艰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有根有枝杆花果叶。根须深深的扎在泥土里,穿过一堵堵黑暗的墙,向深处扎,向远如伸展,支撑着树长大长高;树枝树叶,一年四季,叶长叶落,春花秋实。我认为根即为德也,枝杆叶花果即是才也。而人们往往只看到才而忽略德。没有了根,树何能生长茂盛?
十年树木,要培根铸魂,要疏枝防虫。百年树人,不仅时间长久,而且是更加费时费力费心!
需要坚韧,需要耐心耐心精心!需要枝杆花叶果与根须并重!

进业修德
李可染先生废弃画三千,为了自己的名声,对未来的责任,将之前画收购回来,或者以新换旧,这是何等气魄。他说“七十始无知”,一位国家画院院长,一代宗师,都是如此感叹,我等更无知,所以才说来生作老师。老师一是要学懂弄通自己所教的课程,否则会挂在讲台上,更难为情的是被学生问题答不上来;二是博览群书,丰富自己;三是学习书法绘画,陶冶情操。此为人师者的学养,此为学为人师。
好的老师一定能教出好学生,“桃李满天下”一个人的贡献,成倍的翻滚。老师,医生,都是积阴德的事业。德者,使他人有得。此为人师者进德,此为行为世范。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商品经济的今天是很难坚守。在国际化信息化今天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靠人才。人才那里来,靠教育。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育必须先行。仍然要树立“为中华腾飞而读书”,“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必桑梓地,人生处处有青山。”要建立一支有理想有抱负有专业水平的教师队伍;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爱国主义奉献精神的一代新人。
千秋大业,教育为先。“大学者,非大楼也,大师也”。
启功先生写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来生也,选择也,愿望当努力实现。
我还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称为师者寿命都比较长。百岁以上的医师有孙思邈,甄权,张元素。百岁以上的老师周有光,雷洁琼等等!
仁者寿,此言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