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叮叮车
作者 卓成
朗诵 磊明

素有“东方之珠”美称的香港,是一个美丽又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它的交通阡陌纵横、四通八达,连接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联系着香港丰富多彩的历史和现代文化,联通了香港内外,也联通了整个世界。她的交通方式更是形形色色,多种多样,有的士(出租车)、公共巴士(有大巴、小巴和观光巴士等),有地铁,轮渡船(各种各样的渡轮和船、还有天星小轮渡),还有飞机和多样化的快速轨道交通,这些都是我们熟知的也是香港最基本的交通方式。

最亮人眼球的、香港最古老而又最具传统、最有特色的交通方式,要数山顶缆车、天星小轮渡和叮叮车了。这些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交通工具,其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可谓无所不有,一直受到香港市民青睐和中外游客的追捧,成为人们便捷出行的不二选择,也成为人们走进香港,了解香港的不二选择。

叮叮车(学名“香港電車“,英語名Hong Kong Tramways,老百姓也叫它Ding Ding Car),其实就是有轨双层电车。因它在拐弯或停车时,司机踩到踏脚板车子会发出“叮叮、叮叮...”的声音以提示人们注意安全,人们便给它以美称“叮叮车”。它自1904年在香港港岛投入使用,是香港目前历史最悠久的公共交通工具之一,仅次于1888年投入使用的山顶缆车和1898年投入使用的天星小轮渡。

叮叮车很像一个长方形的大盒子,正面看去,瘦高挑的身上穿着风格各异、绚丽多姿的外衣,各种各样的色彩和各种各样的广告绘满整个车身。商业广告无处不在,这对于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体香港而言,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车上的广告有香港传统商品和金融保险产品的宣传,也有现代气息浓厚的影视剧照、楼盘售卖,有蕴含传统思想的正能量格言标语,也有“一国两制”、庆祝回归祖国的口号横幅,正如它古朴、简洁的内部机械构造和操控设备与极富现代功能、特点的刷卡器,又如极富古老、传统的内部设计和极具现代文化特点的车身广告,这二者既有历史与现代的鲜明区分,又使二者浑然一体、和谐兼容地披挂在每一辆“叮叮车”上,形成了全港岛近200辆叮叮车却千车千面,各不相同的外观设计,每辆车都有自己的面孔,通过这一个个移动的风景,让你感受到香港既现代又传统的深厚内涵。

叮叮车是香港独有的一种交通工具,六条线路横贯港岛东西(特别是港岛北部),它的路线与地铁港岛线基本一致,途经西环、上环、中环、铜锣湾、湾仔、筲箕[shāo jī]湾及维多利亚港沿岸几个重要区域。最长的一条线路有15公里,往返于筲箕湾——坚尼地城。乘上叮叮车,沿途的城市风光尽收眼底,你还可以到沿途的公园、博物馆、纪念馆或海滩等地参观游览、玩耍娱乐,甚至可以到很多网红打卡处下车参观游览,比如网红拍照地。
所有的叮叮车,它的车速都很慢,均不超过40英里,人们在车厢里随着这样慢节奏的摇晃穿越着香港的古今。这与飞快的社会节奏、与风驰电掣的其它陆上交通工具形成了反差,倒像极了步履蹒跚的老者,休闲自得地穿梭于闹市,穿行于并不宽阔的道路上,它和宽敞高大的大巴士,灵活的小巴士、随处可见的的士和海上、空中、地上地下的其它公共交通工具一起同那些忙碌的、休闲的人们,共同奏响了这座大都市的一首交响曲。

记得在小孙女不满两岁的2018年,那个夏天,我做了生命至暗时刻的一次亲子之旅。我和爱人来到香港,来到日益惦念的小孙女身边。一个周末的上午,我们一家人兴高采烈地登上了坚尼地城——筲箕湾的叮叮车。上车后,好奇的我,左右两侧来回看着,还不时地拍照,以记录那些一晃而过但吸引我眼球的景致。那疾驰穿梭的各种交通工具和一幢幢高耸入云的大厦从我眼前快速略过,更令人眼花缭乱。我环视着路上的行人,发现有很多步履匆匆但面部或严肃或凝重的人们,那些西装革履、肤色各异的人们,多半是上班族出来去办公事,还有些人衣着休闲、步态从容,这些大概是属于不上班的“闲人”吧,偶然看见一位衣着陈旧、佝偻着身子的老者,手里还吃力地拉着一个小滑轮车,车上装了不少拆了的纸箱子,我想这些老者应该就是香港生活在社会底层最普通最辛劳的人们。看着一辆辆闪亮的豪车和富丽堂皇的繁华街市,一声叹息从我内心涌起。
我随着儿子儿媳踏着只能供一个人通过的窄小又有些陡的旋转踏步 登上了叮叮车的二层。哇,二层果然有不一样的观瞻、不一样的感觉。我坐在最前面,上下前后地打量着这闻名中外又令我饶有兴趣的叮叮车。它木制的车顶和巧妙又人性化的窗户支架,老式的铭牌,再加上车辆内壁浅紫檀色的涂层和那显得有些古老的旋梯,深深地吸引着我,我想,这种老旧的颜色和老旧的设施所充满的有些沧桑感的历史韵味或许正是叮叮车的独特所在。悠闲地坐在叮叮车的二层,游走在繁华都市的中心,街道上林林总总、各色类别的商铺,接踵摩肩、如潮的人群,食品店、饭店里散发的诱人香气,使我感受到香港这个东方之珠世界名城的灵动和鲜活气息。

叮叮车,每天早6点至晚12点不停地为市民服务,繁忙时间平均每1分30秒就有一班电车到达车站,它日载客量平均24万人次。而无论你坐多远,上车只需2.6元港币(曾有2元和2.3元时代经历了很久很久),而且小童和长者只收1港元。

我惬意地坐在木质的座位上,手握着这古老交通车上锃亮的电镀握杆,不时地观赏着窗外的花花世界,有时脑子里还不由得产生遐想,忽然又被眼前的景象吸引而拉回到这繁华的都市街头,吹着遥远的海风,闻着随风飘来的海腥味,漫无目的地再低头看看涌动的人潮,抬头看看那些让人目不暇接、头目眩晕的高楼,恍然有一种坐上了时间列车、穿越时空的感觉。也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搭乘叮叮车不仅可以代步,也是细品香港社会、生活百态的好机会。
叮叮车如此便民的服务,如此低廉的价格,真的让我们羡慕不已,特别是你就身处在出行和日常消费都昂贵得惊人的香港当下。因为便捷又便宜实惠,叮叮车深受香港民众喜爱,既是港岛居民首选的出行方式,也是许多中外游客必选的打卡项目。100多年来,它一直是香港特别亮眼的一张名片,一道流动的风景线,更是香港一重要的文化符号。这长长的铁轨,不仅是香港文化和历史的轨迹,承载着香港的这段百年历史,也一直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承载着人们的生活和欢乐。眼前的风景或繁华或古旧,随着电车哐当哐当的行驶声和独有而怀旧的叮叮叮的声音,见证着港人日常生活的点滴,领略着穿越古今的港岛风情。

对于香港市民,叮叮车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了,更是许多老年人和不赶时间的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对于外地游客,叮叮车既是一种交通工具,流动的风景,也是流动的课堂和流动的博物馆,它流动着香港的历史,流动着古今文明,流动着中西交融的文化也流动着香港市民的生活。如果有人问我,初次去香港旅游,怎样才能快速了解它,走进它,我一定会不假思索的告诉他:去乘坐一次香港岛的叮叮车吧,它会让你得到满意的答案。可以说,到了香港,你如不乘坐一次“叮叮车”游游港岛,都不能算真正来过香港。

诵读者简介
磊明,山西广播电视台主任播音员,山西综合广播业务指导,山西省朗诵艺术协会副会长,山西省戏剧职业学院话剧影视系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最美声音“全民悦读”全国朗诵公益大使,中华文化促进会朗读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文化促进会朗读专业委员会全国朗读考级高级专业级示范专家。采编播的广播电视作品曾获1998年度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播音主持作品一等奖第一名,多篇作品获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

作者简介
卓成,原名侯荣臻,汉族。1960年出生于太原。太原师范学校原教师,现于太原育英中学退休。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太原市作家协会会员,太原市诗词学会会员,太原市《光线诗社》会员,山西省朗诵协会会员。百度网《百度健康》专栏作家,《海洋文艺》副总编,《卓成家园》创办者。北师大毕业,中教高级职称。
曾在太原师范学校任教20多年,曾任太原师范学校教师,教工团支部书记,办公室主任,工会副主席,副校长等职。曾任太原市教委师训处副处长,太原市“双五”工程领导组办公室负责人,太原市第二十中学校长、太原市育英中学校长。
曾发表省级、国家级教育教学论文及管理文章10余篇。近年有20余篇散文、诗歌、随笔等文学作品,发表在《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政协报》《太原日报》《太原晚报》《山西青年报》《山西妇女报》《山西健康生活报》《山西科技报》等主流报纸,以及《都市》《名家名作》《并州诗汇》《生活潮》《健康生活指导》《诗路》《朔风》《山西乡村振兴》等10多家省级及以上主流媒体的杂志。
代表著作有《涅槃重生》《教苑撷萃》等,更多作品在相关报纸网络客户端、百度、网易、山西广播电台、锦绣太原、北京头条、香港头条、凤凰资讯和都市头条等发表或被转载、转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