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江月-中美高层卢森堡会晤初显缓和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6月14日新华社消息,当地时间6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卢森堡举行会晤。会谈进行了四个半小时,双方相互亮明观点,同意采取行动,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确轨道。由于双方事先没有宣布,这个消息让国际舆论感到有些“突然”,也增添了对中美关系自中美高层,2020年3月18日在美阿拉加斯州安克雷奇“2+2”会晤“严重互怼”,2021年10月6日在瑞士苏黎世会晤“激烈交锋”后,到此次卢森堡“坦诚、深入、建设性”会晤,中美双方倾向缓和向好的期待。

综合国内外各大媒体消息,当地时间6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卢森堡举行会晤。
中方新华社新闻稿用“坦诚、深入、建设性”三个词来总结这次沟通和交流。白宫简短的通稿也用了意思相近的三个词:“坦诚、实质性、富有成效”。双方都强调了中美保持沟通渠道顺畅是必要和有益的。美方还透露未来几个月可能有“更多潜在的会晤”。舆论迅速地注意到,这些信息都是比较积极的。世界各大媒体普遍希望看到,美国能用更多实际行动来兑现、证明它对中国做出的表态和承诺,而不是再像之前那样常常言行不一,令人失望。

媒体注意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在会晤中指出,美方应端正对华战略认知,作出正确抉择,把拜登总统的“四不一无意”表态转化为实际行动,同中方相向而行,切实落实两国元首重要共识。近一段时间的几乎所有中美高层会谈,中方都重申了这一态度。这正是当前中美关系陷入僵局的关键之所在。媒体普遍认为,什么时候,中方不需要再说这段话了,那中美关系大概就真的转圜了。

媒体关注到,在此次“杨沙卢森堡会”之前,中美防长6月10日,刚在新加坡举行了面对面的会晤。有美媒就此评论称,从最新迹象来看,“中美竞争的烈度降了几档”。笔者认为,的确,中美关系不能再恶化下去了,必须尽快止跌回稳。美国“以台制华”的操弄,使得中美走向摊牌的风险客观增加,减少误解误判、妥善管控分歧成为两国迫切的现实需要。但这仅仅是中美和平共处要守住的底线。

各国媒体普遍认为,中美关系的持续紧张,对整个国际格局的外溢负面影响已经日益凸显出来,引发了越来越普遍的担忧。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日前警告,中美经济“脱钩”对世界经济的破坏将甚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基辛格、尼尔·弗格森等美西方知名人士近期也都呼吁美国政府“缓和对华关系”。更多的美国人认识到,对华全方位遏制打压,并没有给美国带来什么好处,更不可能压服中国。美国国内的问题一样也没有缓解,反而变得更严重。这些情况都值得华盛顿深思。

据白宫方面所公布的消息可知,本次会晤是双方5月18日通话的延续,两人就中美关键议题以及全球性安全问题,展开了长达五个小时的对话。
会谈中,中方主任再次提及美方“四不一无意”承诺,并罗列美方近来一系列消极举动,指出美方执意加大对华遏制打压的事实。中方主任指出,美方的举措不仅难以解决美国自身所面临的问题,反而导致中美关系陷入僵局,有害于双边交流合作,既不符合中美利益,亦不符合全球利益。

中方主任阐述中美相处的三大原则,即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这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望。
此前,布林肯公布对华政策演讲,将中美关系以“竞争、投资、结盟”高度概括,并成立“中国专项室”(china house)的团队,统筹协调跨区域的对华政策。

对此,中方主任指出,中方坚决反对以“竞争”定义中美关系,美方应该端正对华战略认知,将拜登总统“四不一无意”的承诺转化为行动,同中方相向而行。
最后,中方主任谈及台海局势时表示,对于捍卫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问题上,中方立场毫不含糊,坚定不移。台湾问题关乎两国政治基础,处理不好将产生颠覆性影响,美方对此不要抱有任何误判或幻想,必须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及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慎重处理涉台问题。

沙利文认同中美两国维持沟通渠道,管控竞争的重要性,同时也重申美方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并将基于所谓的“与台湾关系法”、“六项保证”,密切关注大陆在台海的动向。
据美方资深官员会后转述,双方深入探讨了东欧冲突,沙利文传达了美方对于“中俄结盟”的忧虑,并“预告”了中方“援俄”可能面临的后果。
据悉,双方在会后发布的声明中均肯定了此次会晤的成效,白宫方面称这是一场“坦率、实质且富有成效的讨论”。有消息人士透露,在会议期间,双方均同意在未来择机举行会谈,但目前尚无法对外公布具体内容。

有评论人士指出,中美高层最近频繁会晤,或有意为彼此紧张的关系“降温”。回顾此前中美防长会晤,也基本保持了相同的基调。《华盛顿邮报》撰文评论称,尽管中美双方依旧是彼此主要战略竞争对手,但从会谈的种种迹象来看,两国竞争的烈度较之此前呈下滑趋势。
应该说,拜登从上任之初就有调整对华政策、改善两国关系的权力和资源,但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机会一再地被挥霍。尽管如此,中方始终认为,稳定的、建设性的中美关系,不仅有利于中美,而且有利于世界。美国改善对华政策的最大阻碍之一,是美国一些政治精英放不下傲慢与偏见。笔者认为,在中方看来,中美关系要“缓和”,必须建立在对彼此核心利益尊重的基础之上,不可能是美方一再表现出来的那样,一边疯狂打压中国、一边指望中国“配合”。美方这种极端自利的想法过去没有实现过,未来也不可能实现。

当然,笔者认为,在任何情况下,中美对话总比中美对抗好,中美双交流总比相互封闭强。但经验也告诉我们,对美国既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换句话说,用一些漂亮话对中国搞“战略迷惑”,除了会被中国人列入诚信“黑名单”外,是不会起什么好作用的。处理好中美关系,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中国从来言出必行;而落实“四不一无意”表态,也希望美方说到做到。特赋《西江月》为评为观。
中美交锋大梦,
杨沙三度冲量。
阿斯瑞士见刀光。
今日卢森免撞。
重话警禁明示,
坦诚交换公堂。
言行一致看担当。
和缓避峰观望。
——2022年6月15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