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奶奶送粽子
文/邓华俊
我五岁时给奶奶送粽子的那-幕至今还记忆犹新。
-九五O年麦收前,老姑生下了表妹,奶奶去服侍月子。我家有个老传统:有了象样的吃食先要让老人尝鲜。端午节的粽子更要先送给老人了。

母亲起大早就开始忙碌,蒸苇叶,拧草绳,绞绊沙,腌制馅,包啊,煮啊,第-锅熟了,母亲先给家中的“关老爷”,“灶王爷”上供,然后端着棕子到村东头的“三关庙”上供。母亲让我看着灶火煮第二锅,等母亲回来第二锅也煮好了。母亲给左邻右舍送了一些,又挑选了十六个用竹蓝装好,让我给奶奶及姑姑家送去,我一看还只剩下三个了,母亲剥开-个舔了舔让我吃掉,那两个给在地里拔麦子的父亲和大哥送去。
去姑姑家抄近走只有二里多路,但有个小河叉,河叉里有腿肚深的水。我自然抄近走。脱下鞋蹚着水,早晨水很清亮,有点儿水柏草,还有少许的三棱草,稀稀拉拉的黄禾拉苗。一条小长虫惊恐地摆动着漂去。顺它凫水的方向看见-条傻黑鱼头藏在黄禾苗的圆叶下似乎在睡觉,尾巴却清晰可见。我把手中的鞋别在腰带上,把装粽子的小篮套在脖子上,轻手轻脚移到鱼前下手就抓。鱼没抓到,篮子倾斜,掉出了两个粽子,我忙从水里捞起。心想:这两个脏了给奶奶吃不合适。扔,我是绝对舍不得,索性我把它吃了算了。我上了岸洗脚穿鞋,然后享受起两个棕子的美味。

说实在的,在家吃第-个时,只知特别好吃,还真不会品尝什么味。这次我吃得慢,还真吃出点香甜味来,黏米加枣还有肉味。当我要吃第二个时,我忽的想起母亲只是舔了舔,还没吃-个完整的粽子。想到这,我把解开的草绳又系上了,我把它装在裤兜里,准备带回去让母亲也吃个完整的。
按照春节跟着大哥来拜年的路线,我很顺利的到了姑姑家。
奶奶接过我的篮子十分高兴。她边数边放在托盘里,我似乎看见她的笑容消失了,我疑心奶奶发现了什么,我的心沉了一下。我吃了一个兜里还有一个,我是不敢说的。

奶奶拿出了-个红色五香荷包给我套在脖子上。我看了看快满月的妹妹,她的脖子下也有-个同样的荷包。我亲了亲妹妹,姑姑顺势把我抱了起来,说我长高了。这-抱,发现了我兜里的粽子。姑姑笑着说:“你给奶奶、老姑送粽子怎么还偷税呀?”我觉得脸刷的红了,心里嗵嗵跳。当时我不知道“偷税”是什么意思,但一个“偷”字就叫我特别难受。奶奶从我兜里掏出粽子问我怎么回事。我从小跟着爷爷睡觉,爷爷常讲二十四孝的故事,我听了总想做个好孩子。奶奶更是疼爱我,我能给奶奶说瞎话吗?我一五一十的把抓鱼的过程学说了一遍,连母亲舔-舔只啃了一小口的事也说了,并打算带回一个去让母亲也很好的尝尝。奶奶和姑姑听了都心疼起母亲来。奶奶说“你娘是个十分通情达理的人,干在前头吃在后头,老理儿她什么都懂,我说她不会送十四个来,这个‘四’是犯忌的。

啊!我明白了,奶奶为什么数了数粽子笑容不见了,是我险些给奶奶母亲之间制造一场误会,增添一些麻烦,真不该,真不该。
儿时的这件事一直珍藏在我的脑海里,母亲有我永远也报答不完的情。又到端午节了,我虽知道在老家侍奉母亲的大嫂,会像母亲侍奉奶奶一样包好粽子。但我还是在“大润发”超市挑了又挑,选了又选,起码是八个风味的粽子。因明天儿子就要开车拉我们回老家,回到母亲身边过端午。
注明:文章写于端午节前一天,2022年五月初四傍晚。

作者简介
邓华俊,安新县龙化乡北佛堂村人,从事教育工作,退休时任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任职期间以论文为主,两篇文章载入省编民师课本。三篇论文载入《全国中小学优秀教改经验论文集》并聘为编委。现为高阳县作协、诗协、安新县作协、诗协,保定作协、诗协会员,“白洋淀历史研究院”研究员,《大连文学》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