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帝乡-亚速废墟惊现《孙子兵法》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5月20日据塔斯社通报,自5月16日以来,被困在马里乌波尔钢铁厂地下城堡近二个月,已弹缺粮尽的鸦军亚速纳粹营,已共有1730名亚速武装分子向熊军投降,其中包括80名伤员。
另据塔斯社报道,顿涅茨克地区领导人普希林称,亚速钢铁厂内超过半数的乌克兰武装人员已放下武器,举白旗走出,这一进程目前仍在继续。

此前,在熊军方完全控制马里乌波尔的伊里奇冶金厂后,熊方国防部下属媒体“星星”电视台当地时间18日发布一段视频,展示了曾长期被乌军控制的伊里奇冶金厂,以及一个“亚速营”基地废墟的内貌。
该媒体记者库斯托夫在视频中展示了伊里奇冶金厂中很多鸦军使用过的物品,其中包括一本中国古代兵书《孙子兵法》。
视频中,库斯托夫还展示了“亚速营”的一个基地内貌,结合熊方《消息报》,基地建筑废墟内,否能看到一些民族主义标志和口号。“星星”电视台的视频显示,该基地的一面墙上挂着“亚速营”标志,一名荷兰女记者对库斯托夫说:“这个标志与纳粹万字符标志比较像。”
此外,记者在基地内还发现了一本希特勒自传——《我的奋斗》。
随后,镜头切换到伊里奇冶金厂地下室。视频中,记者展示了一些乌军使用过的物品,镜头随即给到地面,现场一片狼藉,但一本书跃入眼帘,俄记者向观众解说:这是著名的《孙子兵法》——一本封面写有中文的中国古代兵书《孙子兵法》。

战况很惨烈,地下室已几乎不存在平整的地面,但这本书却几乎完好无损,封面上还有四个中文毛笔字,所以,哪怕不懂外文,我们中国人也一眼能认出。
相信很多朋友会很惊奇,原来戏子总统麾下的鸦军军队也读《孙子兵法》啊!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与我们中国有关,更准确地说,与我们中国软实力有关。
现在看,鸦军不仅是认真读,而且在战斗激烈中,还在反复研究《孙子兵法》。虽然,从此《孙子兵法》保存完好看,相信是鸦军“临时抱佛脚”,刚刚在看!

这就对了。这本2000年前中国最伟大的兵书,应该也是中国影响世界最大的一本书籍。因为在西方,它有时直译成《孙子兵法》,但更多的时候,它有另一个更传奇的书名——《战争的艺术》。
享受这样高规格译名的中国书籍,《孙子兵法》是唯一。
笔者记得20多年前,在美国考察时的时候,就曾在华盛顿、洛杉矶等城市的书店,以及西点军校的图书馆里,看到过多10多个版本的《孙子兵法》,也有改名《战争的艺术》的《孙子兵法》。有意思的是10多个不同的《孙子兵法》或《战争的艺术》英文版本的各种封面很有意思,有简单中文字封面,有兵马俑封面,有传统门神的封面,甚至还有日本武士的封面。但翻开,都是如法一致的“孙子曰”……
请注意,这还只是英文版本,这个世界,并不仅仅只有英语。今天,你只要国际互联网上只要简单一搜,就可以搜索到更多大量的不同语言的版本。
虽然从中国人的角度看,儒家学说《论语》《孟子》等影响更深远,甚至深刻改变了日本、朝鲜、越南等很多周边国家,但从多个美国书店的发现看,就全世界而言,还是中国的《孙子兵法》版本更多、阅读者更广。

现在看来《孙子兵法》美国人读,鸦国人读,熊国人也读。世界各国人都在读。
记得东欧冲突爆发后,熊国前总统梅德韦杰夫在解释俄军行动时,就引用了一段《孙子兵法》中的名言: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什么意思?意思很简单:打仗的原则在于,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来,而要依靠自己有充分准备,严 阵 以待;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进攻,而要依靠自己有敌人不可攻破的条件。
所以,小梅的理由也很明确:熊军发动进攻,就是你们北约和鸦国戏子总统太咄咄逼人,我们必须先发制人。
笔者深信,在当代,几乎每个战争光临的地方,你都可以找到《孙子兵法》这本中国兵书的身影。
印象中,阿富汗塔利班也读,但今天早上,来不及找材料了。塔利班的老对手,则肯定读过。

记得去年美国仓皇撤军后,北方联盟领袖萨利赫还试图力挽狂澜,自封阿富汗总统,在潘杰希尔山谷与塔利班对抗。萨利赫的推特介绍中,有一段话,就是《孙子兵法》中最著名的八个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可见,《孙子兵法》是不少军事发烧友的爱好。虎狼之地,更要讲究博弈之道。现在执掌沙特大权的王储萨勒曼,就曾向媒体透露,他平时喜欢看《孙子兵法》等书籍,视之为获得启发的源泉,从而懂得在逆境中如何化危为机。
战争不止,人们从《孙子兵法》中寻找制胜的东方智慧;但孙子的智慧,也不仅仅在战场。事实上,很多人喜欢《孙子兵法》,还因为这种高度的总结历练,尤其适用于职场。

记得有一本英文《战争的艺术》中,有一句推荐语就是:一书在手,你可以立刻扔掉当代所有管理领导力的书籍。
这就是《孙子兵法》的魔力。外国人越看越觉得深刻,越看越觉得受益无穷,中国人玩谋略,厉害啊!
毕竟,在炮火连天的东欧战场,连戏子总统麾下亚速营将领,都要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粗浅三点吧。
第一,中国古人的智慧,我们不得不服。

别忘了,我们叫《孙子兵法》,外国人则说这是《战争的艺术》,这应该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本兵书了。
背后,则是中国的软实力。5000年延绵不绝的中华文明,是先人在软实力领域馈赠给我们的绝好礼物,《孙子兵法》则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在日本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我们熟悉的汉字;在韩国和越南名胜,触目可领略中华建筑的风采;当各国军事学院要学习《战争的艺术》,当乌克兰士兵在废墟中还在研读《孙子兵法》……这就是中华文明的魅力所在。
在这个世界,只有无知的人,才会诋毁中华文明的地位和价值。
第二,我们更要警醒,我们创造了什么新的智慧。

换一个角度,当外国人谈论中国文化,如果还总是谈2000年前的《孙子兵法》,谈孔孟儒家文化,我们就应该羞愧,我们当代人做了什么?
我们要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我们要让世界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毕竟,今天的中国,应该没有一个国家敢小觑她的硬实力;但中国要能成为一个伟大国家,软实力尤为关键,尤其是当代的软实力。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智慧。必须努力在2000多年前的老子、孔子、孙子基础上,发扬光大。
第三,世界都还要认真学习《孙子兵法》。
看到一些朋友打趣,戏子的鸦军“临时抱佛脚”认真学习《孙子兵法》,最后终算学到了一计,走为上计。
这当然是调侃。但《孙子兵法》讲的是兵法,“走为上计”则是后人的应用,属于“三十六计”。两者不是一个概念,我们要认真阅读,不然都可能比不上乌克兰士兵了。

此外,看来北极熊更要认真研读。“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北极熊你怎么搞的,还没进攻,就被西方情报全部发现了。还有,“兵贵胜,不贵久”,熊军和鸦军,你们都要注意啊。
更别忘了,《孙子兵法》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简单翻译: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民众的生死,决定国家的存亡,不可不察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因为战端一开,生灵涂炭,而且战争进程,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了。国虽大,好战必亡。古今中外,多少国家、多少民族、多少猛将,最后都败于这一条!
看来美国,尤其拜登的民主党与特朗普共和党团队也该认真听一听孙子的警告吧!

为此,笔者特赋《思帝乡》为评为观。
兵佳。
智谋天地涯。
今古往来征战,
敬孙家。
不朽千年术语,
运筹数夏华。
亚速火烟灰烬,
剩书嘉。*
注*指,5月20日,熊军在清理马里乌波尔钢铁厂鸦军亚速营战败的地堡时,从一遍火烟灰烬的废墟中,惊奇发一本精装的《孙子兵法》竟然完好无损!现场照片见诸网络后,引发中外网民无穷联想。其中,最多倾向观点:一是,《孙子兵法》乃中华千年胜典瑰宝,古往今来中外兵家必备;二是,亚速营兵败地堡废墟,唯剩《孙子兵法》毫发无损,足见鸦军戏子统帅麾下亚速营莽将“临时抱佛脚”,为时已晚唉!
——2022年5月21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