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月光下的枣树》
江苏/张传浩
《月光下的枣树》一诗在一定范围里遭到冷遇。在我看来,其实这是一首不错的诗。之所以不被诗友们看好,我以为主要原因是这首诗不太符合大众的审美习惯,与传统的表现手法大相径庭。大家面对这样的诗有些困惑,天然地有所排斥,这并不奇怪。然而,只要细细解读,可能并不难理会。作者无非是用月光下的枣与枣树同女人类比。说女人是枣,说的是女人的个体,说女人的前世是枣树,这是在说女人的群体。月光作为一种背景,一种铺垫,让女人出场。女人一出场,风就吹动月亮(说得何等好),黑夜就有了红光。这红光是女人的色彩,也是枣的特色。女人如枣,枣似女人,枣有特色,女人有特质!天人合一,人与物融为一体了!
诗的结尾跳出的两句,似乎有点莫名其妙,与天堂地狱联系起来。其实,也不难理解,无论枣树般的女人还是女人般的枣,她们的命运的结局是一样的,要么是天堂,要么是地狱,这是一种宿命吧!

这种诗的题材的艺术处理,与现实的题材处理不太一样,没有让人一看就很清晰的主题思想,往往包蕴较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然而,反讽的意味十分明显。有点超现实主义的味道。
这类诗,打破了我们的思维惯性,需要克服的是我们的审美惰性,拓展的是我们的想象空间,这是一种痛苦中获得的审美快感!
读诗,我们应当有一种海纳百川的胸襟,允许这种有些"异端"的诗的存在,给它一席之地,不要轻易地予以否定!她也是诗歌百花园里的一朵别具特色的小花!不妨聊备一格,给她们一片需要的土地与蓝天!
小注:原诗找不到了,文中所引系原诗大意。
2020.12.21于仪征
2022.5.28修改于扬州西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