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顺 ” 也是元朝时期天顺帝的年号。天顺帝孛儿只斤 · 阿速吉八是元泰定帝孛儿只斤 · 也孙铁木儿与八不罕皇后所生之长子,泰定元年( 1324年 )三月获册封为皇太子,致和元年( 1328年 )九月在上都被权臣倒剌沙拥立为帝,与大都的元文宗图帖睦尔对抗,展开两都之战。一个月后上都一方战败,阿速吉八被杀。无汉文庙号、谥号与蒙古汗号。
天安门三重奏 22
秘密 天安门 重建
国家 中华民族 人民
1 1969年天安门为何被秘密拆除后重建 ?
对每个人中国人而言,说起北京,头脑中第一个冒出来的便是天安门。外地人来北京,第一要奔向的景点也是天安门。在中国人眼中,天安门的意义已经非比寻常。然而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这座巍峨雄壮和金碧辉煌的城楼,在半个世纪以前曾经历过一次秘密而彻底的翻新。
1969年,之所以要进行彻底地翻新重建,根本因素还是城楼的安全问题。而且,历史上天安门也经历了多次被毁和重建。
2 天安门是朱棣迁都北京后修建的,根据历史记载,当时修建的时候,是完全仿照南京的承天门修建的。永乐十五年即1417年动工修建,1420年修建而成。最初修建的时候,它是一座三层五间式样的木结构牌楼,起名承天门,是紫禁城的正门。
但是到了天顺元年即1457年,因为当年夏天的一场雷火,木质结构的承天门遭到了大火的焚毁。于是,在八年后的1465年,重建为了面阔九间、进深五间的重檐歇山式城楼。这次重建后,承天门一直屹立到崇祯十七年即1644年。彼时的大明王朝风雨飘摇,李自成攻入北京,建立了大顺政权。然而仅仅40天,因为山海关失败,他不得不匆匆撤出紫禁城。撤退之前,或许带着某种怨愤,承天门连同紫禁城内的众多宫殿和城楼,都被一并焚毁。
3 清朝入关后,在原有的废墟上再次重修城楼,并将名字正式更改为天安门。这之后三百多年,天安门历经风雨剥蚀、地震等自然损坏和灾害之外,在八国联军入侵的时候,还曾遭到过炮击。
民国年间又几经战乱,等到1949年开国大典前,天安门城楼的主体结构还保存完好,只是表面看起来破败不堪。
在开国大典之前,北京市政府对城楼进行了一定的修缮。当时由于时间紧急,只是清除了屋面楼顶的杂草杂物,破损的瓦块进行了修补,城楼上的门窗进行了修补和刷漆。
直到1952年,市政府才对城楼进行了全面的修缮。查看了整体的结构是否坚固,更换了很多年代久远已经腐朽的木质构件。

4 上世纪五十年代,因为每年的五一劳动节和十一国庆节,都会在天安门城楼举行活动,因此每年两个节日之前,都会对天安门进行检查。
哪些地方坏掉了,就更换新的部件;哪些地方不安全就进行必要的加固。因为城楼的东北角出现了损坏,1956年的时候,曾对这个区域进行过大规模的修缮。
总的来说,因为主体结构没有受损,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十几年,对天安门整体的维护方案是,日常的体检维修不断,但大的主体结构不动。而情况的转变是在1966年,那年的3月份,河北邢台发生了大地震,地震也波及到了北京,天安门未能幸免。
事后经过勘测,城楼的主体结构已经严重损坏和变形,有些地方还发生了下沉。彼时,对城楼内的五架梁,西山花踏脚木,花架柱进行了加固,其中一些发生了倾斜的梁柱,还增加了铁箍。
虽然修缮之后城楼的稳定性可以保证,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相关古建筑领域保护的专家都认为,天安门城楼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其主体结构从客观上来说,不会有很严重的问题。只要采取妥善的维修措施,再坚持两三百年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天安门不是一般的文物古迹,它背负着重大的政治使命。国家每年都要在城楼上举行庆祝活动,所以这是不能出任何差错的。
5 正是因为这个因素,三年之后的1969年,国务院正式做出决定,拆除旧的天安门城楼,然后在原址上按照原先的规模和原先的建筑形式进行重修,所有建筑材料要更换为新的。
在正式的重建方案批准之前,北京市第二房屋修缮工程公司古建工程处木工班,预先按照1:10的比例,用榫卯法制作了一个天安门模型。
1968年春天,工人们就着手开始制作,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模型制作完毕。之所以要先做一个模型,是为了充分熟悉建筑的结构,同时也可以预先演练技术。在制作的过程中,一旦发现什么问题,就能预先采取解决办法。
1969年,重建天安门的方案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周总理并出任总指挥,因此这项工程在当时是绝对重大的。
1969年国庆节过后,天安门城楼被一个巨大的罩棚完全罩住,人们并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
6 天安门城楼长66米,宽37米,高33.7米,这么一座庞然大物,完全罩起来的难度很大。但施工队仅仅用了8天的时间,就用苇席将天安门遮盖得严严实实。之所以要罩起来,一方面是为了保密,确保施工期间不会有人围观。
另一方面则是客观的施工需要。因为年代久远,城楼边粱上积累的尘土达到了一公分甚至两公分厚,如果不罩起来,会造成很大的扬尘。再者,施工期间横跨整个冬季,为了之后采取保温措施,所以也要罩起来。
在施工方案审定过程中,曾有人提出重建要由外国人来承包,而且修建的时间需要三五年,最少也要两年。不过这一点首先就被周总理否定了。他对重建确定了两点,第一是要国内的建筑工程修建。第二时间短,确保来年五一劳动节的庆祝活动照常进行,因此一定要赶在五一之前完工。之后,周总理亲自指定,北京市建筑工程局作为主要的承建单位,与总参谋部、北京卫戍区、北京市革委会其他部门,共同组成天安门城楼重建领导小组。
7 为了确保任务的万无一失,北京市第五建筑工程公司,在施工人员上进行了严格的筛选。不但要技术过硬,关键还要政治可靠。施工队员选拔之后,按照军事编制进行军事化的管理。分别组成了木工连、瓦工连、架子工连以及混合连一共五个施工队。所有施工队员,不能对外透露工程情况,就连家人也不能说。
开工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拆城楼。因为要保证其后新建的城楼和原来的城楼规模一样,在拆除之前,先对城楼进行了详细的测量。由木工连连长姚来泉配合测量局的人,对城楼的斗、拱、声、柱以及端门,进行了详细的测量。
在具体的拆除过程中,拆下来的每一个木构件,除了要画下图纸,还要拍成照片,并且按照顺序编号。之后,再全部交给北京市建筑设计院,由他们先画图纸,而后再按照新的图纸,进行木构件的加工。
当拆除到房屋脊的正中间时,施工人员发现了一个匣子。古代的建筑在正屋脊合拢的时候,会在正屋脊里面放上一个匣子,匣子里放的都是金银铜铁锡小元宝,以及五彩线五谷杂粮等,匣子的作用就是镇物。等到天安门城楼重新建好后,放匣子的位置,放置了一块汉白玉石,上面刻着1970年1——3月重建。
由于各个施工组配合得当,仅仅用了一周的时间,城楼就拆除完毕了。此后,所有的测量数据汇报给了毛泽东,毛泽东批示:原样不动,尺寸不变。
8 在接下来的建设过程中,为了保证温度,旁边的中山公园临时搭建了锅炉房。拆完之后,就是大木的安装。斗拱需要的木料来源于东直门城楼,而且所有的木构件都做了防腐、防虫、防火的处理。
而城楼上六十多根柱子,每根都12米长,重7吨以上。原先在海南岛和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里,找到了很多合适的树木。不过由于整体太大太沉,从森林里运输出来是个很大的问题。最后这些木头都是从加蓬和印尼进口的。因为那里的木材质地坚硬,看起来像红木,遇到火的时候不会燃烧只会冒烟。
所需要的木料都准备好了,接下来就是组装的问题,不过问题还是有一大堆。当时的吊车臂,最高只能到25米,高度不够。后来在施工的时候,采取了 “ 斜溜 ” 的办法。两个吊车吊一根柱子,先溜放到柱基石上,之后再一点点就位。组装完毕后,接下来就该上油彩绘画了。一些工序原本有13道,十分的耗时耗力,施工队经过研究,试验制作成了一种加工机,使得功效一下子提高了150倍。
9 在关于图案的描绘上,出现了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既然是古建筑,就应该按照传统的方式来修建。上面的金龙和玺彩画,以及大面积的描金,都不应该改动。
不过另外的一种意见是,这些东西都是四旧,属于封建的内容。天安门要具有革命的新时代意义,所以就有人希望用向日葵花以及延安宝塔等图案来代替。
最后因为意见不统一,便上报周恩来总理定夺。周总理看过大家的意见后表示,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主体部分不能改动。在彩绘上,整体可以用相对朴素的大丽花和玺来代替原来的一些内容。其余的一切照旧,任何结构不能改动。
彩绘之后,接下来就是贴金箔。城楼上一共用了六公斤黄金,而且这些金箔全部是进口的,非常薄,施工的时候,工人们要用夹子一张张夹起来,贴敷在油漆上,而后再用细小的毛笔一点点捋平。
到此,天安门城楼整个上半身的主体结构就算完工了,而天安门的基座,却没有进行重建。事实上,不但这次没有重建,历史上天安门多次毁坏,也只是上半部分木结构城楼的毁坏,底座基本都是保留得相对完好的。
彼时,给天安门新安装了两部电梯,因此是从最底层动土施工的。工人们发现,虽然底座只是砖混结构,但是历史上在修建的时候,全部用了糯米汤浇铸了混合土制成的砖。所以,即便从最初的修建到现在六百多年了,它也十分的坚固,拆起来也十分费力。
10 因此到最后,只是在底座的墙镶嵌了一层砖,在外墙上又打了50厘米厚的水泥。这就使得天安门城楼,比原来高出了87厘米。不过因为年代久远,地基不断下沉,新增的高度正好抵消了下沉的高度,所以整体看起来不会有区别。
而且在施工的过程中,屋檐吸收了明朝的建筑手法,加高了斗拱的斗头部位,所以整体看起来飞檐更加上翘。这样看起来,天安门就显得更加高大而宏伟。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把国徽挂上去。彼时的国徽是由北京雕刻厂完成的,直径1.7米。虽然整体的材质是三合板,但是需要8个人来抬。为了保证国徽能够挂正,最后由木工连长姚来泉来把关。
在挂国徽之前,周总理亲自叮嘱他们,必须要把国徽挂正,而且不能出现丝毫的差错。在挂之前,姚来泉做了最后一遍检查,发现背面有用铅笔写的抬国徽的人名和日期。他于是用细砂纸,一点点把字迹打磨掉。在挂的过程中,用左右两组滑轮慢慢吊到固定的位置,然后再进行位置的校正。
国徽要对准北京的中轴线,不能出现一丝一毫的偏差。工人们在城楼上挂,测量局的同志则在广场上,用经纬仪进行测量,对位置进行一点点校正。经纬仪上的中线,要和国徽上的中心线重合。为此,姚来泉根据测量人员左右手黄旗的示意,不断校正着位置。整整用了三个小时,才把国徽挂在了北京中轴线的位置上。截至到1970年3月7日的晚上,施工已经接近尾声。城楼上的避雷网以及彩灯也都装设完毕。
最后,是将毛主席的画像,以及两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标语牌挂上去。此时的标语牌已经换成了玻璃钢材料,外面包了铁角。
11 又一个月后的4月7日,所有工程全部完工。经过验收,重建的天安门城楼合格。此刻,几万根竹篙以及3000立方米的席棚,一夜之间全部拆除。
到了第二天清晨,呈现在世人眼里的,是一座更加金碧辉煌的天安门。随后在1970年4月11日下午,周恩来总理到天安门城楼视察。从1969年12月正式开工,到1970年4月初竣工,整个重建时间只用了112天。
很快在一个月后的五一劳动节,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新建成的天安门城楼上,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仅琉璃瓦就制作了100种规格,10万余件。天安门城楼不但保留了原貌,而且是按九级抗震标准设防的。
除了重建的城楼之外,东西卷棚以及城台的加高,女儿墙也进行了减薄。此外,还增加了上下水、暖气、供电照明、电话、电视广播、新闻摄影等现代化设施。
12 据统计,在施工过程中,全国参与的部门涉及到21个省市共216个部门。在施工过程中,最高时施工人数达到了2700多人。经过此次重建翻新之后,通过日常的正常维护,天安门的寿命将可以延续数百甚至上千年。
作为新中国的象征,重建的天安门,焕发出的生机不但更加雄姿英发。而且,其代表的意义在北京乃至整个中华大地,也更加具备了非同一般的辉煌。
因为,天安门既属于又代表了国家、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

天安门三重奏 23
秘密 天安门 重建
1 52年前天安门重建,一切都是原规格,为何看着却跟以前不一样?
天安门是中国最具象征意义的建筑,但许多人翻阅老照片时,心中总会冒出一个问号:为什么以前的天安门看起来那么 “ 小气 ” ,不如现在威严庄重、气势恢宏,难道重新修建过 ?猜得没错,52年前天安门确实重建过,只不过当年是秘密重建,所以这段历史才不为世人所知。
2 永乐十八年( 1420年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仿照南京承天门的样式,在北京也建了一座承天门。1457年7月,这个象征皇权的大门在大火中焚毁,明朝建筑家蒯( kuai )祥重建此门,也就是天安门的前身。明朝末年,承天门毁于李自成,后来顺治皇帝下令重修,改名为 “ 天安门 ” ,从那时沿用至今。
新中国成立前,天安门城楼与北京城一样,伤痕累累,破旧不堪。600多年的风吹雨打,兵火战乱,使得建筑结构早已严重损坏变形,加上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主体严重下沉。雪上加霜的是,1966年邢台发生6.8级地震,波及北京,致使天安门的损伤更加严重。
解放后,国家对天安门进行过几次维修,可简单地修修补补,根本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考虑到中央领导经常要在这里检阅群众、部队,这让北京市委忧心不已,多次上书中央请求翻修天安门,但一直未得到明确回复。
3 1968年3月初,北京市政府组织专家小组对天安门进行了一次 “ 体检 ” 。不查不知道,这一查,结果让所有人倒吸了一口凉气 :8根载荷最大的承重梁,已有6根断裂;大厅中的顶柱,也有两根朽空,其他位置的变形、朽烂之处比比皆是。
事关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的安全,中央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1969年底,国务院终于作出决定,彻底拆除天安门城楼,在原址重新建造 。
由于结构复杂,重建难度极大,有人提议请外国人进行施工。但重建工作时间紧迫,外方提出需要3 —— 5年的时间,最快也得2年。周总理认为,不要搞崇洋媚外,老祖宗盖起来的城楼,我们自己也能翻修。于是,这项政治任务便交给了北京市第五建筑工程公司( 以下称 “ 五建 ” )。
“ 五建 ” 能担此大任,还要感谢一位木工师傅,他就是姚来泉。那个年代,木工也是分等级的,四五级的木工比较多,六级的很少见,七级就属于凤毛麟角了,而姚来泉是 “ 五建 ” 的八级木工。在此之前,每年国庆群众队伍中的彩车,都是姚师傅领衔制造的,最出名的当属 “ 祖国山河一片红 ” 彩车,后来还登上了邮票、日历。
4 为了保证任务圆满完成,“ 五建 ” 挑选了一批根正苗红的技术能手,组建了一支约500人的施工队,实行军事化管理。同时,北京卫戍区两个连的战士也加入施工队,参与施工,保证施工过程绝对安全,防止坏人暗中破坏。
然而,重建工作尚未开始,一个大难题就出现了。考虑到天安门的特殊意义,在当时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一旦拆除重建的消息传出,势必会引起诸多不必要的误解和猜测,因此重建工作只能秘密进行。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又处在人来人往的市中心,保密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工程完全保密,施工方决定把天安门罩起来,形成一个封闭的施工现场。如果按照以往用钢管搭架的方式,这项前期工程就需要一个月,面对工期紧、任务重的情况,工人们发挥聪明才智,另辟蹊径,仅用8天搭起了一个巨大的天棚,将整个天安门完全包裹了起来。
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都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家人也不知道他们每天去哪上工。由于保密工作搞得太好,不仅全国人民不知道,就连附近文化宫、天坛公园的工作人员,也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修缮工作。
5 围棚搭好了,接下来便是尺寸测量和拆除工作。姚来泉会使经纬仪,公司指派他配合测量局的同志工作。这一天,瓦工准备拆楼顶,领导突然把他喊了去,说是找城楼正脊中间的一块脊瓦。虽然不知何意,可领导既然发了话,他还是手脚麻利地爬上了楼顶,顺利找到了那块脊瓦,赶紧向领导汇报。
随后,领导、专家也陆续爬上楼顶,众人围着琉璃脊瓦观察一阵,然后对姚师傅说,砸开它。可别小看这琉璃脊瓦,一块瓦就有80厘米宽,60厘米厚,一个人根本抬不动,姚师傅撬了半天,费了一番力气才弄碎,没想到里面藏着一个楠木宝盒。
6 宝盒30厘米见方,早已失去了光泽,但上面精美的图案仍清晰可见。众人都好奇里面是什么宝贝,领导的脸色也变得严肃起来,示意姚师傅打开宝盒。因为年代久远,撬棍轻轻一撬,盒子就酥了。
旁观者紧盯着姚师傅的手臂,只见他伸手拿出来一块 “ 铜疙瘩 ” ,众人一瞧,竟是个金元宝。再一摸,又摸出来一块石头,是个硬币大小的红宝石。后面摸出来的东西,都是红色颗粒状的东西,手指轻轻一捻就化为齑粉,在场的专家闻了闻,说这是朱砂。
有一位古建专家由于年迈,没办法登楼,后来听说找到了百年朱砂,让姚师傅再辛苦一趟,把上面的粉末和周围的土全拿下来。遗憾的是,等姚来泉回去时,瓦工已经把脊瓦拆光了。
7 瓦工结束,木工上场。天安门城楼是中国传统重檐歇山式建筑,各种斗、拱、柱相互咬合、环环紧扣,结构复杂却严丝合缝,结构庞大却没用一颗钉子,堪称奇迹。面对如此精巧的工艺,姚来泉师傅看了都是直挠头。
为了防止拆了装不上去,施工队先将城楼的一个角整体吊起,拉到附近的中山公园,每拆一根,就在旁边按原样码好,可拆完了愣是没办法恢复原样。后来一研究,发现安装的顺序虽然是对的,但有的方向放错了。
大家只好采取 “ 最笨 ” 的办法,把每一根木材都编上序号,拍照片,写清上下左右内外,又反复按原样安装了几遍,才弄彻底明白是咋回事。城楼是对称结构,一边搞清楚了,另一边也就没难度了,后面的工程进度也就快了许多。
有一天晚上,大家正热火朝天的拆木料,突然 “ 咚 ” 的一声,从屋顶掉下来一枚铁疙瘩,定睛一看,竟是个大炮弹。姚来泉让大家别动,一路小跑报告给了指挥部。后来检查,又发现6枚炮弹。据说,这些炮弹都是八国联军打上去的。

8 天安门城楼总共有60根柱子,每根柱长12米,最轻的也有7吨重,一辆解放卡车只能拉一根。当时,曾在云南和海南找到不少质地较好的原木,但这么重的原木如何从原始森林里拉出来,又是一个难题。
修轨道吧,不太现实,一架直升机吊不起来,两架同时起吊又太危险。最后还是从加蓬和马来西亚进口的木料,这种木料质地坚硬,遇火不燃,只冒烟。姚来泉见了啧啧称赞,说:“ 我干了几十年的木工,从未见过这么好的木材。”
木工活完毕,便是油漆彩画。所有彩绘工作都要严格遵循 “ 一麻五灰 ” 十三道工序。其中,最后一道工序是贴金箔。金箔不能用手拿,因为太薄,碰手就粘上,而且很难去除。油漆工们只能使用特制的竹夹贴金,再用毛笔轻轻捋平。后来一算,总共用掉了12斤黄金。
9 天安门重建工程历时112天,在保留其原有形制的同时,增强了抗震能力。另外,在一些细节上也做了处理,比如原来城楼上的照明灯质量差、亮度不足,后来增加了碘钨灯;毛主席的休息室,原来安装的日光灯总是出毛病,后来也换成了更稳定的灯具;大厅内纵横交错的电线,全部改为暗装等。
有人好奇,既然天安门是按照原来的形制重建的,为什么看起来跟以前不一样呢?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由于木质建筑结构会因年久下沉,所以重建时按比例进行了调整,在两檐之间加高了87厘米,让天安门恢复了原有的高度。
如此一来,天安门的飞檐看起来更加上翘,整体更加雄伟高大,挂在重檐上的国徽得以昂头,看起来也更加庄重。所以,尽管天安门形制没有发
生变化,但给人的视觉感受却更加气势恢宏,原因就在此处。

天安门三重奏 24
秘密 天安门 重建
1 1969年,中央下令:立即拆掉天安门,并秘密重建,这是为何?
2 天安门作为首都最具特色的景点是很多人旅游打卡的必选地,1949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新中国的成立,这也注定了这座建筑的不平凡之处。这栋建筑建于明朝时期,时代的风云变幻也让这栋建筑的命运颇显坎坷,多次遭遇大火的吞噬,多次重复的修建让这栋建筑烙有各个时期的印记。
这栋建筑的多次修复假设直到1949年之际才有了更加宏伟的模样,然而到1969年,维持二十余年安稳状态的天安门城楼再次被拆除重建,这次重建一直是秘密进行的,其中的缘由也不为人们所知。不过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工程建设也是时隔许久之后才被人们所知晓,如今大气宏伟的天安门城楼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故事呢?
3 近代以来的中国经历了许多波折,外敌的入侵,领土的丧失,那令人耻辱的时期是华夏子女永远不能遗忘的,在外敌侵入中国领地的时候,中国的许多文物建筑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北平作为战略要地,常年遭受战祸的洗礼,平津战役时期,党中央为了能够尽可能保护文物建筑的完整性,因此力求和平解放北平。
当时和驻守在北平的国民党军队傅作义经过多次谈判之后,傅作义终于接受和平解放北平,这也让北平的许多文物古迹得以留存下来,不过当时的天安门城楼早已破败不堪。中共文化接管委员会的相关工作人员来到天门城楼时,他们说看到的天安门城楼杂草丛生,砖瓦被丢在各处,没有一点庄严宏伟的样子。
4 解放战争结束之后,党中央决定在天安门城楼上完成开国大典,然而当下天安门城楼上破败不堪的迹象绝对是不能用的,在这样重要的日子面前,相关人员立马对天安门城楼进行了紧急修复,确保在开国大典这一天天安门城楼能有一个崭新的面容。这一次的紧急修复取得了还不错的结果,留在人们记忆当中的天安门城楼还是很宏伟高大。
这一次修复天安门城楼只是为了应对开国大典的举行,因此对于相对非常精细的工艺并没有多加苛求,因为开国大典的举办,天安门城楼从那时起便成为无数人心中的非常神圣的地方,有各种重要的活动举办时,负责人第一时间都会想到天安门。然而那时的中国刚处在百废待兴之时,国内的经济还没有得到发展,紧随其后的就是朝鲜战争的爆发。
5 当时中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所以没有太多的资金去进行天安门的修缮,建国之前只是为了紧急任务而对天安门城楼做了修缮,这样的质量并不能够确保,因此对于天安门的小修小补是时常进行的工作。1966年河北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地震,周边地区更是受到了余波的威胁。
工作人员经过检查之后发现天安门的状况格外糟糕,基础架构已经变形,其中一跟柱子出现了10米的空洞,从前经过的修补也只是治标不治本,所以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根源处处理。当时是冬季,水泥等建筑材料的使用舒适度很差,党中央决定对天安门的修建工作进行细致的研究。
6 1969年党中央决定对天安门进行重建,这项工作对于工程进度的把握要求格外严格,因为次年要在这里举办重大的政治活动,所以留给工作人员的时间并不多。起先有人建议交给外国的公司去做以保证完成度,周总理表示天安门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是必须要由中国人修建完成的建筑,不能假他人之手。
当时修复天安门的任务交给了北京第五建筑工程公司,天安门是交通中枢要地,人们来往都可以看到的建筑,所以为了不引起太多舆论,重建天安门是秘密进行的。参与这次修建工程的工人们都被经过严格的审查,有两个连的解放军战士加入这次修建工程中,大家对待每一道工序都格外认真,并且严守这个秘密。

7 人们经过天安门的时候并没有察觉到异样,只是看到有工作人员在这里进行一些修补工作,不过在天安门城楼里面,完全是别有洞天,为了工程的完成进度,许多专家在这里汇合进行精细的测量。重建天安门最主要的工程其实是修复,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更加完善的修建,将所有的数字标注下来之后就开始了天安门的拆除工作。
因为是冬天,所以锅炉就是必不可少的,不仅保障工人们的工作空间舒适度,也会让建筑材料免受严寒天气的损坏。在拆除的过程中,工人们发现了许多有意思的东西,有最高脊瓦处的一个特制的小盒子,里面装满了珠宝等贵重物品,主要用来辟邪,专家们将此处重新放置了一块儿刻字的白玉石。
还有一些地方发现了未引爆的炮弹,索性没有造成什么危害,当时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木材的缺乏,天安门的主体以木材为主,这些木材都是非常特殊的材质,所以党中央在全国还是寻找合适的木材。为了不耽误工期,就从国外找到了一些合适的木材用于修建,重建工作并不是特别复杂。
8 从前天安门的建筑水准就已经非常高了,虽然工程队进行了大范围的拆除,但是曾经打下的地基非常夯实,也让这次的重建工作省了不少时间。不过在一些微小的方面还是经过了非常谨慎的考量,比如天安门中轴线的寻找,国徽的悬挂方位等都经过了精细的测量,这次修建也让天安门的容貌维持到现在。
对于天安门的地基,专家们经过商议之后决定对其地基整体加高一部分,这一改变并没有让外界看到异样,在一些灯光和楼梯的设计方面也都迅速有了决策,所以关于天安门的重建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这个历经112天,动用了近3000人参与的工程终于在次年投入了正常的使用,而这个秘密也经过很多年之后才为人们所知晓。
9 天安门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这里是新中国成立的开端,是中国人民不再饱受压迫的象征,是中国崛起的号角,带着人民的期盼屹立在世界东方。如今的天安门成为人们旅游的景点之一,每当在这里总有一种心潮澎湃的感觉,这栋建筑被人们赋予了生命力,见证着中国的发展,见证着人民的前进。

天安门三重奏 25
国家 天安门 象征
1 北京天安门为何成了中国国家象征 ?对于千年古城北京来说,闻名遐迩且有象征意味的建筑很多。其中天安门算是最突出的一个!很多人可能没去过北京,但有多少人不知道天安门 ?
事实上,城楼图案醒目出现在国徽里的天安门,不仅是北京的象征,也是中国国家的象征。
2 不过,当我们回望历史时,就会发现,在过去漫长的封建时代,天安门其实只是紫禁城的一个城门而已。
同时还有个常识是,中国社会从古代走向近代、现代的过程中,出于天灾、战乱等多种原因,历史上的许多城墙、城门都消失不见了。那么,为何天安门地位不降反升,最终成了中国国家象征?
北京是明清两代的都城,紫禁城( 现故宫 )就是当年的宫城。封建时代的北京,宫城外还有皇城,皇城外还有内城,内城南还有外城。
而天安门在明清时代,不过是皇城 “ 紫禁城 ” 的南门而已。
3 天安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 1417年 ),当时叫 “ 承天门 ”,寓意 “ 承天启运、受命于天 ” ,皇权意味明显。
永乐元年( 1403年 )正月,刚登上皇位的朱棣当时还身在南京。他决定把帝国都城迁到他的老根据地北平去。当年他就把 “ 北平 ” 改成了 “ 北京 ” 。
对于当 “ 首都 ” ,有3000年历史的北京等闲视之。早在公元前1045年,北京就成了蓟、燕等诸侯国的都城。公元938年后,北京先后成为辽陪都、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国都 ……
我们就从元代开始说。1264年元世祖诏令燕京作为中都,九年后改为大都。1267年开始在这里营建新都城。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的大将徐达攻克元大都,更名为北平。
4 1417年,意欲迁都的永乐帝从全国征调能工巧匠,开始大规模营建北京城。皇宫的设计者,是明代建筑家、后来官拜工部侍郎的蒯祥。受命设计承天门时他还不足20岁。他设计出的承天门是一座牌坊式建筑,黄瓦飞檐、朱漆金钉、气势非凡。永乐帝赞其为 “ 蒯鲁班 ” !
然而,承天门仅建成30多年后,就遭雷击起火焚毁。1465年,在工部尚书白圭主持下,66岁的蒯祥重新设计并领衔重建了承天门。这次,蒯祥将牌坊式改成了宫殿式,奠定了今天天安门的形制。
明末李自成起义中,多灾多难的承天门再次被毁。这也走完了它在明代的生命历程。虽然第二年又被重建,但名字已改为 “ 天安门 ” ,主人也换成了刚刚入主中原的大清王朝。
天安门,取 “ 受命于天、安邦治国 ” 之意,皇权意味依旧浓烈。到了晚清光绪年间,八国联军曾洗劫并炮轰天安门,给中华民族留下了悲惨耻辱的记忆。民国时期皇权成为历史,天安门在社会动荡中变得破败不堪。
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定都北京,天安门得以 “ 重生 ” ,其价值和功能被重新评估、定位。
5 1969年,年久失修的天安门迎来一次彻底修缮,旧城楼被拆除,按照原有形制和规模重建。重建后通高34.7米,比旧楼高了83厘米,抵消掉了因旧楼变形下沉耗损的高度。在1980年大修中,抗震能力也被提高到了9度。
而从1988年开始,天安门对公众开放。终于,皇城之门的神秘气息尽数褪去,普通民众也有了一睹其风采的机会。
在历史变迁中,多数城墙、城门毁于战火、雷击,或在城市建设中被人为拆除。但步入近现代的天安门,其地位却越来越突出。究其原因,自然与其自身的独特性有关。
首先就是它的位置特别。它位于明清皇城的中轴线上,是皇城的正门。并且,在古代它就被赋予很多政治功能。比如它是皇帝颁发诏令之地;遇到新皇帝登基、册立皇后等重大庆典活动才启用;皇帝只有每年去祭天、祭地、祭五谷时,才由此门出入;将领出征时祭旗、皇帝御驾亲征时祭路、刑部秋审等重大仪式也在此进行。
民国元年( 1912年 )二月十二日,隆裕太后在天安门城楼上以宣统皇帝( 溥仪 )名义发布退位诏书。这是天安门最后一次履行皇权使命。
其次,天安门的建筑艺术本身也可圈可点,是中国传统皇家建筑的典范之作。
6 天安门从上到下分为城楼和城台两部分。朱红色城台高13米,为砖石结构,四周环绕琉璃瓦封顶的矮墙。城台下有五个券门,中间的最高大,位于北京皇城的中轴线上,过去只有皇帝才能由此门出入。
城楼为木结构,是中国传统的重檐歇山顶建筑,大殿飞檐下是排列有序的斗拱和梁枋。大殿内有60根直径92厘米的红漆木柱,承受着屋顶建筑大部分重量。城楼东西面阔九楹,南北进深五间,取 “ 九五至尊 ” 之意。城楼所用木材多为楠木。
天安门城楼整体建筑稳健持重、造型典雅、气势宏大,结构布局巧妙、建筑工艺精湛,体现出高超的艺术水准,是难得一见的精品佳作。
另外,天安门的附属设施也深具文化底蕴。门前金水河上有一排汉白玉雕栏石桥,桥身如虹,曲线动人。中间那座石桥雕着蟠龙,过去是皇帝专用的,叫 “ 御路桥 ” 。左右两边的桥才是官员和兵丁走的,还按品级分为 “ 王公桥 ” 、“ 品级桥 ” 、“ 公生桥 ” ,讲究颇多。
金水桥南北各安置有一对高大的汉白玉石狮。石狮雕刻于明永乐年间,瞪眼咧嘴,威武雄壮,身披缨络,工艺精湛,头顶有鬣毛卷成的13个旋涡状疙瘩。按当时规制,属最高等级石狮。这是中国传统北方石狮的代表作。
天安门前后还有两对建造于明代的华表,高近10米,顶端蹲着神兽 “ 犼 ” 。天安门前华表上的犼脸朝宫外,被称为 “ 望天犼 ”、“ 望君归 ” 。天安门后面的犼脸朝宫内,被称为 “ 望君出 ” ,意为劝皇帝走出深宫了解民间疾苦。
7 天安门城台中间券门的上方,悬挂着毛主席的巨幅画像。将领袖画像挂上天安门城楼,这从民国时期就开始了。
民国十七年( 1928年 ),蒋介石北伐胜利后,孙中山画像就被挂上天安门城楼。这是天安门城楼上首次挂上伟人画像。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天安门是开国大典的核心舞台。当天下午3时,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布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并按动电钮,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接着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
天安门见证了历史,从此成了国人心中的圣地。此后每每举行国庆阅兵等重大庆典,都固定在天安门前举行。为此天安门前方东西两侧,还修建了能容纳万人的观礼台。也基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设计国徽时,天安门成了重要元素,城楼图案被安置在国徽中央。天安门形象成了中国国家的象征。
8 天安门政治象征意味的提升,也和天安门广场的扩建及周边建筑有关。
古代的天安门前只有一个狭小封闭的 “ T ” 形宫廷广场。民国三年( 1914年 )五月,北洋政府启动旧城改造计划,拆除了天安门前的一些旧建筑,将封闭的宫廷广场拓展成了可自由穿行与逗留的开放空间。民国初天安门前广场还很狭小。
1954年,天安门广场中修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1958年,为迎接十周年国庆,天安门广场开始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建设。东西两侧建起了人民大会堂和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9 1976年毛泽东主席逝世,天安门广场上原中华门位置修建起了毛主席纪念堂。
这些建筑,皆围绕天安门及天安门广场布局展开,这提升了天安门及天安门广场作为国家政治中心的地位,其象征意味进一步凸显。
天安门的身后,是巍峨壮丽的紫禁城,是辉煌灿烂的历史文明;其身前,是开阔的天安门广场,是一系列国家标志性建筑。居于连接点上的天安门,无可争议地成了首都的象征、国家的象征!
所以,如果你第一次去北京,并且只能去一个地方,那就去天安门看看吧 !
天安门吸引了全世界游人,作为中国国家象征的天安门已深入人心 。

天安门三重奏 26
望君出 犼 望君归
桓木 谏言 表木
1 天安门内外,华表上的神兽叫 “ 犼 ” ,99%的人都不知道什么意义 ?
第一次来北京的朋友,天安门是必去的地方。起个大早,来广场看升旗,很多来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可是,你注意过天安门城楼两侧的华表吗?
2 天安门内外的华表,高9.57米,直径0.98米,重达20吨,上有承露盘,顶端是一尊神兽,叫做 “ 犼 ” 。今天,咱们就聊聊这只犼的意义。
其实,在天安门城楼内外,各有一对华表。华表顶端都有一只怪兽 “ 犼 ” ,天安门里华表上的犼朝北,叫 “ 望君出 ” ,意思是皇帝应该经常外出,体察民情。天安门外华表上的犼朝南,叫 “ 望君归 ” ,是希望皇帝不要经常在外游乐,以免延误国事。
3 在明代,皇帝在天安门内外树立汉白玉的华表,主要是为了装饰,当然也有向古之贤君学习、听取民意的意思。说白了,既有了威严,还有象征意义。
相传华表既能作为道路的标志,又有方便路人 “ 谏言 ” 的作用,出现于原始社会的尧舜时代。当时,人们在交通要道设立一个木柱,作为识别道路的标志,后来的邮亭、传舍也用它作标识,它的名字叫作 “ 桓木 ” 或 “ 表木 ” ,后来统称为 “ 桓木 ” ,因为古代的 “ 桓 ” 与 “ 华 ” 音相近,因此后世人慢慢地读成了 “ 华表 ” 。
4 经过几百年的风吹雨打,华表上的纹路已经变得模糊了,可以说,华表是一种传统文化。

天安门三重奏 27
龙 周恩来 向阳花
1 1969年重建天安门城楼,有人欲将龙换成向阳花,周恩来:不能换。
2 在所有中国人民的心中,天安门城楼一直是一个权威而又伟大的建筑,也是我国首都的象征,然而在1969年天安门城楼却在一夜之间被大棚罩起来,所有人都以为这仅仅是天安门城楼的一次简单修缮。
这也是天安门城楼为数不多的被大棚围起来,有许多群众纷纷慕名前来与天安门城楼合影留念,想要用照片记录下这一个神圣的时刻,但是这次却不是一次简单的修缮,而是一次工程浩大的重建工作。
3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期,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对着全世界宣布新中国成立了,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国家领导人每年的十一国庆节和重大节日都会在天安门城楼上举报重大活动。因此天安门城楼的结构安全和稳定也成为国家建筑部门的重中之重,其实在早年间就已经发现天安门城楼的建筑有许多问题。
1965年国庆节前期,工作人员发现天安门城楼中的一个重要部位的柱子已经出现腐朽的问题,而且非常严重,因为马上就要举行相关活动,工作人员紧急调来了一根巨大的槽钢进行加固。
4 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发现天安门城楼中还有许多地方使用的檩条都是市场上质量最差的种类,据工作人员猜测这应该是在建造时资金不足,所以才会使用如此粗糙的原材料。再加上1966年河北发生的一次大地震,也让天安门城楼受到影响,于是工作人员不得不再次对天安门城楼进行修缮。
经过这样的反复修缮和维护,导致天安门城楼已经伤痕累累,如果继续使用很有可能出现坍塌的现象,于是中央领导人在经过商讨之后决定将原来的天安门城楼彻底拆除,按照原来的规格和大小,重新建造一座天安门城楼。
5 于是便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天安门城楼被一张巨大的大棚为主,之所以用大棚围住,一方面是为了保密,另一方面是为了避免扬尘污染。当时有人提议可以将天安门的修缮工作承包给外国的建筑公司,但是却遭到周总理的严厉批评,周总理说 “ 我们不能崇洋媚外,天安门如此权威的建筑,应该交给中国的建筑专家来做,我相信中国的建筑专家有能力做好 ” 。
最终在多家建筑公司中选中了北京第五建筑有限公司,因为第五建筑公司在这之前承担过许多古建筑的维护和修缮工作,再加上修缮天安门广场,需要动用许多大型的机械。这些条件第五建筑公司都有能力承担,第五建筑公司在接到这项任务后丝毫也不敢怠慢,提前就开始准备相关的材料和机器,有时候甚至会因为一个尺寸,召集大家半夜前来开会研究。

6 当时有人提议,想将天安门城楼的吻兽换成向阳花,他们认为龙是封建时期帝王的象征,如今已经是民主的时代,应该将龙换成太阳花。听到这些意见,周总理坚定地说 “ 不能更换,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 。
除此之外本次修缮工作还完善了许多不足的细节,原来的天安门广场灯光不足,导致许多中外记者在拍摄时无法采集到最真实的画面,于是工作人员便将现场的灯光更换成四万瓦的灯光。
7 直到1970年3月7日天安门城楼的所有结构和灯光等具体细节都重新安装完毕,此时仅仅剩下一个国徽未悬挂,国家领导人将悬挂国徽这一任务分配给姚来泉。当姚来泉拿起国徽时,发现国徽的背面写着几个人名,为了保持国徽表面干净无暇,姚来泉又开始拿起砂纸细细打磨,最终姚来泉通过高精度的经纬仪与同事一起将国徽端正的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之上。
8 当所有工作结束之后,周恩来第一个来到现场观看,在现场周总理对大家说 “ 感谢大家这么多天的辛苦付出,为我们展现出这样一个崭新的天安门城楼,你们都是国家的功臣,历史也会将你们铭记 ” 。
直到十年之后天安门城楼又进行了一次抗震检修,并且天安门城楼也达到九级抗震标准,天安门城楼在这之后也成为国内民众争先参观的地点,这个古老的建筑也象征着中国的历史,见证了一个朝代的兴衰成败,也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

太阳花 区别 向阳花
1 太阳花和向日葵有什么不一样?向阳花( 别名:向日葵 )
2 品种不同:太阳花是马齿苋科草本,株形低矮,向日葵是菊科向日葵属的,株形高大。
花朵不同:太阳花花色丰富,花朵小,向日葵花色单一,呈黄色,花型大。
花期不同:太阳花期在4 —— 11月之间,向日葵花期在7 —— 9月份。
作用不同:太阳花是草本花卉,用来观赏的,向日葵分为食用和观赏两大类。
3 一、品种不同
太阳花和向日葵只是名字比较像,其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植物。其中太阳花学名马齿牡丹,是马齿苋科的草本植物,株形低矮。而向日葵则是菊科向日葵属的一年生草本,它的株形高大,两者有明显的不同。
二、花朵不同
太阳花开花时和向日葵的花朵完全不同。其中太阳花的花朵较小,花色丰富多样,常见黄色、红色、白色、粉红色、橘红色等,开花期间观赏价值非常高。而向日葵的花朵比较大,属于舌状花,花色单一,呈金黄色,开花期间也极为美观。
三、花期不同
太阳花的花期长,能从4月前后陆陆续续开放到11月前后,非常喜欢光照,多是在上午有光照的时候开放,等到下午花朵就会闭合。向日葵则是在7到9月之间开花,花序随着太阳转动而转动。
四、作用不同
太阳花的生长速度快,观赏价值高,一般都是作花卉植物栽培的,用来观赏,适合盆栽或者栽培在花坛中。而向日葵主要分为两大类,可食用,也可观赏。食用向日葵种子是葵花籽,含油量高,食用价值高。
4 外观区别:太阳花的花盘小,颜色多,向日葵花盘大,颜色只有黄色;种子区别:太阳花种子不能食用,向日葵种子可食用;功效区别:太阳花可以治疗各种外伤,向日葵主要用于降压降脂;花期区别:太阳花只在六七月份开花,向日葵夏冬两季都可以开花。
1、外观不同太阳花花盘小,花朵颜色多样,除了常见的黄色,还有紫色,红色,橘色等颜色,整个植株的高度在三十厘米左右,它的花瓣占据整个花盘的面积比种子占据的面积大。而向日葵的颜色只有黄色,植株高度在一米五到三米,整个种盘占据花盘面积的三分之二。从这些外观上看,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植物。
2、种子不同太阳花它的种子很小,而且有的品种还没有种子,它的种子不能直接食用。向日葵它的种子就是我们经常吃的 “ 瓜子 ” ,种子比太阳花的种子大的多,而且可以直接食用,市面上的葵花籽油就是用它的种子提炼出来的。
3、功效不同太阳花除了观赏的作用,还有药理作用,大花马齿苋类的整株可入药,有清热消肿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烫伤,跌打损伤,多毛马齿苋类的可以治疗刀伤,古人就是把它捣碎,直接敷在伤口用来止血;而向日葵的主要作用是降压降脂,健胃利尿。
4、花期不同太阳花是在每年的六七月份开花,花期比较短暂;向日葵夏季和冬季都可以开花,而且它在生长期生长迅速,两个多月就会开花结子,花会开半个月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