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讶摇如杏雨坠,轰然化作椿萱浮。
依稀踢鬼二彭苦,仿佛欢歌三姐犹。
我自陶陶仰在眼,还须细细听从头。
初心报国赴疆塞,万种离情飞戍楼。
白发全凭六子悦,苍颜不待孤鸿休。
曾期脱孝且难见,亦盼添坟终未酬。
抗疫封停亘古羡,回乡祭祀经年谋。
儿孙健节父无憾,蜀道平安娘忘忧。
梦醒悲催失宠泪,千般哽噎撞深喉。
注:经年,这里特指几年。添坟,给坟茔添土。
二零二二年清明

文/丁学文
一路上,我避开所有的检疫站,跋千山,涉万水,走栈道,越平原,终于回到柳杭头。穿过鲜花盛开的杏林,直奔父母的坟茔。扑通,我双膝跪在坟前,情不自禁的说了句:“大大,娘,儿孩回来啦”!霎时,眼前的一幕令我讶异:好像天堂摇晃着杏林,一派天花乱坠。接着,“轰”的一声似闪电一般,空中的花瓣化作流光,瞬间凝成父母年轻时的模样。年轻的父亲显得机敏干练,好像擒龙缚虎不在话下,千钧巨石也能一拳轰个粉碎!顿时,父亲“踢鬼”的往事瞬间从我脑海闪过:一个初秋的夜晚,忽然电闪雷鸣,母亲焦急的喊我帮她收拾院子里晾晒的白薯干。我们正忙活着,突然一声恐怖的惨叫声从房西头传来!母亲悄悄说:“不怕,装作没听见”!我心里明白,我的那位同学在那里被电死,于是就时常闹鬼……!接着,父亲从林业队提着马灯匆匆归来。收拾完白薯干我们坐下喘息,父亲说:“传言不得不信,以后天黑了不要路过房西头,那里不干净”!我说刚才那里不知是什么叫唤,太吓人了!父亲喝了口水说:“已经被我踢跑了,我的右脚现在还疼呢”!第二天清晨,人们发现林业队那条号称牛犊子的大黑狗死了,死在了老八路彭二的家门口。彭大彭二心疼的直掉泪。打开腹腔后发现都是血,两根肋骨断开,肝胆俱裂……。原来,大黑狗是发现老熟人来了,它欢欣跳跃着迎了上去,结果悲剧发生了!联系父亲曾在北山套深夜打死一条蟒蛇的壮举,父亲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和偶像!……现在的他正是当年的模样,怎叫我不激动呢?父亲讳存良,名如其人,一生诸恶不为,众善奉行,为我们兄妹七人树立了光辉典范。再看我的妈妈,还是那身装束,合身的蓝士林衣服显得青春靓丽,黑发流海,美眸顾盼,比电影里的明星漂亮多了。妈妈刘春兰,排行老三,在姥姥村里经常听到三姑、三姐、刘三姐的称呼。妈妈不仅长得漂亮,更有一副清泉般的好嗓子。她的柳琴戏不亚于名角张金兰,她的《民间小调》恐怕就是“刘三姐”也会自叹不如,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面对远道而来的儿子,威严的父亲透出少有的温柔。这温柔,在我小姑坐上花轿的时候我曾见过。我想,我的三个妹妹依次坐上花轿的那一刻,父亲的温柔肯定重现过!面对父母栩栩如生的旧影,我感到无比欣慰,就像个乖宝宝一样聆听着双亲的心声:
自送你参军那天起,不舍之情一直煎熬着我们,梦里时常飞到塞外的瞭望楼,楼下停着你开的军车……;后来又时常飞向荒芜的贺兰山里看你挖煤……。五十年了,你可知道想儿子是什么滋味吗?
几十年和你聚少离多,真的没亲够啊!值得欣慰的是,你的六个弟弟妹妹一个比一个孝顺,我们老俩在儿孙绕膝中度过晚年,可谓其乐融融。遗憾的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你不能时常守在我们身旁;我们也等不到你叶落归根后的天伦之乐啦……

你强撑着多病的身躯赶回来话别,送我们入土为安,但你的身体伤损严重,甚至跪不下,起不来,更不能参加所有的仪式。天上的我们看的清楚,脱孝时,你远在宁夏,添坟土,你远在成都……,很无奈,娘身上掉下的肉啊,也已年近古稀!
中国人民的抗疫成果世界第一,令古代的皇帝和外国的政府望尘莫及,他们的羡慕嫉妒在所难免。两年多的抗疫严防死守,从而挽救了无数的生命和家庭,但也给你回乡祭祀带来许多不便。心到神知,能在梦中相见就该知足。只要儿孙们都能健健康康的,为父就没有任何遗憾;只要我儿能循规蹈矩,决不犯险出行,妈妈就没有任何忧愁!
梦醒的我忽然悲从中来,没有了父母,也失去了宠爱。赤子情怀伴随着热泪喷涌而出,满腔的不舍之情,化作如涛的哽咽接踵而至,猛烈的撞击着酸涩的喉咙,任何力量也不可阻挡……。怕惊醒熟睡的家人,拉起被子把头捂得严严实实。颤抖的抽泣还是把老伴惊醒了,她轻轻叹息:你也做梦啦?……我刚走进大刘寨,就被你惊醒了,真是的!
二零二二年清明
我相信会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比如:清明、中元节、过年时),因为大脑对周围信息的摄入和提取,会对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暗示和相趋作用,好多时候也沒刻意,但晚上却会做梦,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感受。在接下来赏析的这首七言排律中,作者便是从梦境说起,向读者展示了其别样而又真切的梦中所见所闻。
首联:正讶摇如杏雨坠,轰然化作椿萱浮。上来就起笔不凡,以先声夺人之势吸引了读者的眼眸。并用“正讶”两字导出梦境。眼前的一幕令“我”讶异:天上好像摇晃着杏林,一派天花乱坠,忽然,“轰”的一声似闪电,无数的花瓣化作流光,瞬间凝成父母年轻时的模样。梦里的“我”能见到年轻时的父母,自然感到无比开心。“椿萱”是指父母,如“堂上椿萱雪满头”,这里用了借代的手法。
第二联:依稀踢鬼二彭苦,仿佛欢歌三姐犹。这一联是作者见到年轻时的父母之后,对父母往事的追忆。据作者白话文扩写得知,父亲无愧于草根英雄,相当英武,不仅有踢鬼的胆魄,更有遭遇蟒蛇英勇搏斗,终于击中七寸要害并将其击杀的壮举。而看到母亲年轻时貌美如花的容颜时,更让作者回忆起母亲那动听的歌谣。这一联将一个顶天立地的父亲形象和充满母爱的母亲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苦,苦闷也;犹,犹如也。
第三联:我自陶陶仰在眼,还须细细听从头。作者仰望着父母年轻时的“影像”,心中着实陶醉不已,更像乖宝宝一样虔诚的聆听父母的心声。这一联把作者的憨态可掬和赤子对父母的依恋之情赤裸裸的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感同身受。是啊,在父母面前,谁都成了永远长不大的乖宝宝!
第四联:初心报国赴疆塞,万种离情飞戍楼。这一联是说,自从送你参军以后,父母的心无时无刻不在牵挂,起初在梦中飞向遥远的边关瞭望楼看你站岗,后来又时常飞向贺兰山深处看你挖煤,恨不与你同在!这一联中,用“初心报国”和“万种离情”来表达父母对儿子的缕缕惦念和寸寸相思之情。你可知道想儿子是什么滋味?此联用了“赴”和“飞”,表达了飞梦看儿子时的迫不急待的心情。

第五联:白发全凭六子悦,苍颜不待孤鸿休。这一联表达了一家人聚少离多,但值得欣慰的是,你的六个弟妹都很孝顺,我们老俩的晚年儿孙绕膝,其乐融融。遗憾的是,由于客观条件限制,你不能时常守在我们跟前,我们也等不到你叶落归根同享天伦之乐的那一天了。这一联既有欣慰又有点儿责怪的味道,但却愈发显出父母那和蔼可亲的样子。孤鸿,离群的鸿雁,这里指漂泊在外的作者。
第六联:曾期脱孝仍难见,亦盼添坟终未酬。我们知道你是忠孝两全的孩子,你强撑多病的身躯回来话别,送我们入土为安。但你的身体被严重损伤,已不能参加所有的丧葬仪式。天上的我们看的清楚,脱孝时,你远在宁夏;添坟时,你远在四川⋯⋯。(很无奈啊,娘身上掉下的肉,也已年近古稀)。此联中包涵着父母对“我”无尽的疼惜和理解。
第七联:抗疫封停亘古羡,回乡祭祀经年谋。是说中国的抗疫成果亘古少有,为防止疫情扩散蔓延,釆取了严格的道路交通管控措施,但同时也给回乡祭祀的人们带来了许多不便。一个“谋”字,折射出经营了多少次回家祭祀的途程,可最终又沒去成的不得已。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作者对父母的思念程度,但却是通过父母的口吻表达出来,令思维换位达到一个完美的统一。
第八联:儿孙健节父无憾,蜀道平安娘忘忧。是说只要儿孙们都健健康康,父母就没有什么任何遗憾,只要我儿能循规蹈矩,决不冒险出行,做父母的就没有任何忧愁。此时,父母朴素、善良、通情达理的高贵形象已直达人心。这一联是父母陈述中的重中之重,充分表达了只有父爱母爱才是人间的大爱之情。
尾联:梦醒悲催失宠泪,千般哽咽撞深喉。“我”从梦中醒来,没有了父母,也永远失去了父母的宠爱。赤子情怀伴随着热泪喷涌而出,满腔的不舍之情,化作如涛的哽咽撞击着酸涩的喉咙⋯⋯
诗词之道贵在创新。这首诗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用“梦境”开启全篇,以“仰梦”为承,以“听梦”为转,以“醒梦”结束,遵循诗词起承转合的谋篇要求。并用明暗两条线索贯穿全文。明的一条线索是父母的陈述,是以时间次序逐渐展开的(从第四联到第八联)。这部分内容是虚境中的“写实”,把父母的光辉形象和相关生活片段一一呈现。暗的一条线索是作者倾听时的心情,越往后,程度越深。这条线索自始至终贯穿全文,这部分内容由虚转实。其中在“听梦”部分,这条线索以暗藏形式“潜伏”。到尾联时,明线戛然而止,而暗线由梦境切换到现实,并通过“醒梦”、“催悲”、“淌泪”、“撞喉”一连串动作的高密度传递,使“我”对父母的思念和怀恋之情达到巅峰状态。全诗在高潮中结束。正是在明暗两条线索的双重叠加下,再加上虚实、借代、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才使全文蕴情饱满,张驰有度,沉郁回荡,读之令人动容,能引起读者深刻的共鸣。写的奇,写的深,情真意切,是一首表现清明题材的不可多得的佳作。
2022.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