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3月25日深夜综合新华网与美欧媒消息。根据白宫稍早前公布的行程表,年届79岁的美国总统拜登这趟欧洲之旅可谓是忙到不可开交:当地时间3月24日,拜登将在12小时之内出席北约、七国集团和欧盟三场重要峰会商讨“乌俄之战”;3月25日,拜登前往与乌克兰相邻的波兰,并于3月26日与波兰总统杜达举行会晤。

众所周知,3月25日(欧洲时间3月24日),一边,由美国煽风拱火而起的“乌俄之战”进入相持期;一边,最新公布的美国中期选举民意测试结果:拜登信任度已跌至40%!

那么拜登此次奔波欧洲之行,尤其是3月24日一日三会博命,这是为了尽早结束战争才这么殚精竭虑的吗?
不幸的是,在拜登出发之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杰克·沙利文就已经言明:不要以为战争会很快结束或莫斯科会作出让步。沙利文称,加强西方的团结,对“入侵”乌克兰、试图打破冷战后力量平衡的俄罗斯施加前所未有的制裁,这才是总统此次欧洲之行的主要目的,“在周四,总统将与我们的盟友一道推出新的一揽子计划。这不仅将侧重于增加新的制裁,而且将确保共同努力打击规避制裁的行为”。

更不幸的是,此前拜登政府软硬兼施,美国/北约/欧盟/G7联手频频对俄罗斯施加制裁,对俄罗斯、对美国、对北约、对欧盟、对G7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对乌克兰更是惨不忍睹。对此,各方心知肚明。各有算盘,亦有苦难言。

现在看来,拜登3月24日在布鲁塞尔参加北约、G7和欧盟的三场峰会,这三场峰会,似乎巩固了西方针对乌克兰战争的策略,它们主要包括:继续对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加强北约部队在东欧的部署,全面加强对俄罗斯的制裁等等。针对中国一贯的“促和促谈”中立立场,北约峰会的声明没有超过美国官员对中国的指责,G7的声明则在谈及相关内容时隐去了中国的名字。

这三场峰会给人的印象是,不仅乌克兰战场局势进入了相持阶段,美西方与俄罗斯的全面战略对抗也进入了某种相持状态。美西方的狠招在一个一个出台,西方的武器正逐渐流入乌克兰,俄罗斯到底有多大力量支持其一边取得战场进展、一边抵御西方制裁,莫斯科将面临考验。

表面上看,由于三场会议,北约准备在东欧增加部署四个战斗群,并警告俄罗斯切勿动用核武器。西方的鼎力支持加上乌克兰的抵抗意志似乎形成了乌军目前在战场上可与俄军匹敌的能力,三个会议使得西方的对乌支持和对俄制裁将进一步发力变得十分确定,这预示了乌克兰的士气有可能越来越高。它还意味着,俄罗斯需要形成乌克兰战场上更强的战力,以及形成国内对西方制裁更强的承受力,才能赢得克里姆林宫所宣布“特别军事行动”的胜利。而做到这一切,俄罗斯恐怕需要开展范围更广、更全面的战争动员。

再看,迄今俄罗斯为这场战争投入的资源,似乎还是俄罗期常备机制范围内的,它们所要支持的似乎就是一场“特别军事行动”。但这场冲突已经变成一场持久战,任何一方要取得胜利都需付出比一开始预想大得多的代价。

也就是说,普京将不得不告诉人民:这是一场真正的战争,需要有更多俄罗斯青年走上战场,并且牺牲生命。俄罗斯人需要承受更多经济代价,把赢得战争胜利置于国家和公众目标的首位。如果普京能够做到这一点,作为核大国的俄罗斯将释放出无穷无尽的力量,西方无论怎么支持乌克兰,都不会有战场上翻盘的机会。
然而这样的战争动员也将是普京政府的最大挑战,克里姆林宫之前一直在淡化赢得乌克兰战场胜利的难度以及西方制裁对俄经济和民生的损害。如何让人民一起参与一场决定性的搏斗,并建立起必胜的信心,克里姆林宫面临艰苦的再动员。

由此,笔者认为,老年拜登此次欧洲之行,一日三会,有搏命的成份。“乌俄之战”由于美俄欧的各自盘算,前景有待观察。但,乌克兰的惨状、“乌俄之战”对拜登心中念念慈慈的“印太战略”分心及对其在美国中选的处境,似乎又是不言而喻的。输赢胜负、朽马北熊谁擒?好戏,依旧待观。特赋(上行杯)为评为纪。
乱世西行登马,
奔远道、汗浸衣襟。
连日三场忙会里。*
蒙欧饮醉。
杀声开,
熊血湿。
中立。
乌泣。
赢负谁擒?
注*指,3月25日(当地时间3月24日)由美国拱火而起的“乌俄之战”进入相持阶段。民意跌至40%,又面临即将到来的美国中选,老迈拜登搏命,不远万里赴欧,一日召集北约、欧盟、G7三场峰会,软硬兼施,纠集合力屠熊。又奈何不了东方中立,只是苦了乌鸦戏子;更不知最后胜负归谁?
——2022年3月26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