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诗歌联合会《修竹留云》第2190期

森严的“故事”之三十九
——也说 “隶书”

我自幼喜欢书法,尤其是“隶书”。多年来在研习“隶书”的过程中,发现该书体“学问”不少。今天我就给大家说说这“隶书”的“前世今生”。
大家知道,中国的汉字历史悠久,它是从公元前1300多年的商朝出现的甲骨文、金文、籀文,以及周朝的大篆、秦朝的小篆(秦篆)、隶书、楷书这样一个过程逐渐演变而来的。“隶书”作为汉字的一种书体,它对中国汉字的影响可谓是划时代的,因为有了它,我们的汉字才从象形步入象意,从图形变成符号,从古汉字成为了今汉字。这其中的故事,生动传奇。
相传秦朝有一个叫程邈的专司公文抄写的狱吏,因性情耿直经常在一些事关皇令国策的大事上直言不讳,触怒皇威被关进了当时的云阳监狱。身陷牢狱的程邈却不甘寂寞,想到平时自己曾天天面对过的小篆是那样的费时费力、复杂难写,于是乎就萌生了改变字体写法的念头,他开始把流传于民间的各种书体搜集在一起,潜心研究起字体新的书写方法,把小篆的圆转改为方折,同时删繁就简,去粗取精,经过十年时间在狱中反复的试验与应用,终于使书写繁杂的小篆从根本上得到简化,创造出书写便利、又易于辨认的三千余个隶书字体来。
本文所要介绍的这个程邈,今陕西人,他在下狱之前曾是秦朝一个县里的狱吏,拿现在的话说是在监狱专门负责往来文书抄抄写写的秘书,自己虽地位卑微,却很有抱负。入狱后非但没有因环境与身份的变化而沉沦,相反还想着做些大事,以图争取改变命运对自己的不公。秦时,纸张尚未发明出来,文字的记录只能在竹简上。小篆又称秦篆,是秦统一六国后首推的文字,书写上当时有一定的要求,字体的工整不说,写时必须做到横平竖直,该圆则圆,且字与字之间不能相连。如果一篇200来字的短文,放在今天几分钟就可抄完,但用小篆书写恐怕两个小时都难以抄完。程邈在狱中发明了新的书体后,就把这个成果第一时间呈报给了秦始皇。始皇看到后,惊讶的同时甚是喜欢,大加赞赏。这个新字体的出现,对于做事干练,要求事不过夜的秦始皇来说,那就是福音。不久,程邈就被秦始皇从狱中放了出来,并得到重用,提任御史,专司替皇上处理公文之职。
程邈创造的这个新字体为什么要叫“隶书”?据查,主要是因为发明者的身份与“隶”字相关。这个“隶”有两种含义:一说因为程邈在入狱前是一个县里的狱吏,官职很小,系隶属或部下;二说因为程邈入狱后身为犯人,而犯人在当时相当于奴隶,所以人们把他发明的这种字体也就称之为了“隶书”。“隶书”后来又有发展,书界将程邈发明的隶体称“秦隶”,汉代出现的称“汉隶”。
“隶书”作为一种书体,根据出土的简牍,“隶书”始创于秦朝,东汉时达到顶峰,它上承篆书传统,下开魏晋、南北朝,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说。
“隶书”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特点十分明显:一是“方劲古拙,如龟如鳖”。隶书字形较扁,笔画走向趋横,用扁形动物龟、鳖比喻隶书字身的形状最恰当不过;二是“蚕头雁尾,笔必三折”。蚕头雁尾是指运笔过程中形成的笔画外形,起笔形状就像蚕虫的头,而落笔犹如雁的尾羽,高挑且尖尖的;三是“雁不双飞、蚕无二至”。意思是说一个隶体字里,笔画的挑脚不能重复;四是“重浊轻清,斩钉截铁”。隶书变化多端,粗细不一,重的笔画要写的饱满,轻的笔画则要写的秀气,运笔时,要显示出较好的力量和自然的节奏,从微小的动作把笔意流露出来。
“隶书”是我国汉字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也是古汉字与今汉字的分水岭,在我国书法史上有着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它是先人智慧的体现,学习它、研究它,更重要的是要写好它、传承好它。
2022年1月27日

作者简介:森严,男,甘肃白银平川区人,国家机关公务员。中华诗歌联合会主席团成员,甘肃丝绸之路协会国辉书画院秘书长。一个酷爱文学艺术的业余”选手”。从业四十余年来,无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业余喜欢舞文弄墨,喜欢书法摄影,其书法与摄影作品多次在行业举办的各类比赛中获奖。近两年开始学写诗歌与散文,诗作以自由体见长,很多作品被自媒体文学刊物登载,个别散文亦被地方纸质刊物刊用,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中华诗歌联合会组织机构
主席兼总编:梦如诗
首席顾问:吕兴福
特邀顾问:火凤凰(海外)
顾问:孺子牛、红雨随心、芝山石、东方武鸣、晨曦、吥咻
秘书长:蓝儿
总诗评:芝山石
古典诗词研究院院长:怕瓦落地
副总编:蓝儿、追梦天涯
主席助理兼主播部部长:艳阳天
南方文学社社长:蓝儿
北方文学社社长:李希勇
中原文学社社长:追梦天涯
西部文学社社长:何兰青
东部文学社社长:司汉朝
儿童文学社总社长:追梦天涯
少儿语文培训部部长:秋竹

中华诗歌联合会总编辑部
审编:梦如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