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意的春天(四章)
天随子
用桃花擦亮春天
春风,面对每一朵桃花。
从南到北,或是从西到东。脚步轻轻,轻得可以听到心跳,轻到可以从一声鸟鸣,辨出村庄的方向。
有一瞬间的冲动,就是把桃花摘下,像太阳点亮大地,擦亮父亲锄头下,挥汗如雨的春天。
但我终于看见,某一天,莫名的春风,吹遍了整个村庄,吹绿了大地。我分明看见,父亲像一朵桃花,在枝头上举起了春天。
那天,是我成家立业的日子!

坐在草地上
这一刻刻意宁静,足以让我警惕每一次风吹草动。
坐在草地上,压下青草,之后,不时地东瞧西瞥,小心翼翼。
风过枝桠,吱嘎吱嘎的声响,在枝头绽放。
如果能种下一个自己该多好,那么,以笔为犁或是以笔为梦,让每一滴汗每一个瑰丽的梦,长出成千上万的树、草、河水与鸟。
之后,我把它们送给每一个村庄,每一个人。

当春风吹过村庄
春风卷起窗帘的声音,想起了村庄,想起那个,瘦瘦的村庄。
我想起小溪。从村头流到村尾,流过了无数沧桑和村庄的岁月。多少年了,如今还在流,她将流过我的生死,不留痕迹。
一朵桃花被惊醒,村庄又老了一岁。
当春风再次吹过村庄,这一点小小的宁静,是否会被打破?
不是风动,不是云动,是心在动。
站在枝头的那朵桃花,是否会和心一起零落?又是否会在下一个季节,在村庄的眼皮底下,
破土而出?

把自己高高举起
必须把自己高高举起,像举起一张纸一样。
必须用一支笔,在天空重重地划上一笔。把太阳砸下来,让所有星辰都黯然失色。
有时候还得让自己像草一样活着,伏着或站着,都显得那么从容。
有时候也会想,一支笔下的世界究竟有多大?有棺材大吗?能容下自己吗?有桃花吗?能让自己的爱春暖花开吗?
是不是也会像一片广阔的海,波涛汹涌或是风平浪静,仅仅在一念之间。
把自己高高举起,在云与月间呼吸或者窒息。或是在八千里路之外,把自己的骨头轻轻种下。
再画上一座青山一条绿水,让自己的骨头睡得安心。
把自己高高举起时,耳边听到的风更凛冽,眼睛看到的大地更辽阔,但总要担心着,千万别一不小心,重重地摔下来。

捉春风(组诗)
天随子
◎黄昏记
一朵云在睡觉。我也是
在一座山坡上,一片水声里
在一个日益消瘦的村庄
我看见一只鸟,在睡觉。此时
一把面容枯槁的沙子
被清风扬了起来,轻盈地洒落在
一片青葱的菜地上。我看见一只鸟
在捉虫子,另一只鸟
在啄菜。我看见菜地间的缝隙
越来越小了,小到几乎
连一枚绣花针,也插不进去
我看见垒起的石头上布满了
苍苔,其中一块,带着不快
轻轻滑落,发泄着心中
那场郁积已久的
不小的风波。有个人在睡觉
我看到了,他睡在云朵之上
一双紧闭的眼睛,定然如村南
那口清澈的古井。井水漾出来
浸透了一个,云淡风轻的黄昏

◎捉春风
捉住一绺春风
便心满意足了
小心翼翼地装进行囊里
让它随我一起
从这个小小的村庄
迁徙到另一个
陌生的城市。捉春风
在一个人的夜晚
将它放出来
它会陪我唱歌、跳舞、做游戏
会发出一绺绺
乡土的气息
让一颗浮躁的心
静下来。捉春风
捉住了便不会放开
就让我自私一回吧
不为了别的,仅仅是因为
春风承载着
太多岁月与往事。有时候
把春风放出来
仿佛自己乘风而去了
在故乡的山山水水
来兮归去
归去来兮

◎一粒马鸣
呼啸而来的风
呼啸而过。一声尖叫,刺破了这个夜晚的宁静
我听到了
一粒马鸣,如一粒石子,落进一口
波澜不惊的古井里。我看到了
病毒一样扩散的涟漪
在井边,拎桶,打水
转轴一再转动,一根麻绳由上而下
连接着
井外的世界,与井底的风光。马厩之外
草木深沉,马厩之内,群马低吟
呼啸而过的风,带来了温润的马鸣
并沿着月色
将马鸣
倾泻下去。我不知道打上来的那桶水里
是否掺杂着,马鸣的余温。我只知道
这桶水,即将倒进马厩里的
水槽里
一群马一饮而下
一群马卧草而眠

◎夜雨记
一个夜晚在一场雨中沦陷
在一场雨中支离破碎的
同时还有一片云朵,以及
一场迟来的风。目尽处
一座远山若隐若现,目之所及
我看见一垄芳草,此起彼伏的身影
看到一盏灯吐尽了最后一滴精血
最后在路之尽头,没入黑暗
不见踪影。看见一张报纸破了、碎了
紧紧地粘贴在,泥泞不堪的
马路上。在马路一隅,在那个
偏僻的屋檐下,另一张报纸没湿
却看见雨中漫步的人
渐行渐远,看见一滴雨
拍在青石板上,花开的刹那
雨未停歇,风声渐紧
一道诗意的闪电,划过天际
惊动了几家灯火。唯有那个幽人
与一把伞并肩在无人的巷陌
不知来自哪里,不知去往何方

◎与一朵花对视
曾经走过的地方
现在杂草丛生
在那片土坡上
埋葬着一些时光、一些幻想
种下的誓言
也在云淡风轻的天空下
摧枯拉朽。一朵花开了
一场清风里
轻轻地,静静地开
在一丸落日的注视下
冷静地,看着我。如看一位陌生人
确实是陌生人
我来时花未开
甚至尚未被种下
若干年后花开了
物是人非,谁也不认识谁
只是在一场静默无声的
对视中,揣摩着
彼此,不曾泄露的心事

曾入龙,曾用笔名天随子,1994年生,布依族,贵州安顺人,鲁迅文学院第二十四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学员,贵州省作协会员。有作品被译为德文、韩文。
作品散见《诗刊》《星星》《山花》《民族文学》《青年文学》《美文》《诗潮》《绿风》《诗选刊》《诗歌》《诗歌月刊》《诗词》《山东文学》《特区文学》《时代文学》《延河》《牡丹》《草堂》《散文诗》《散文诗世界》《南风》《椰城》《贵州作家》《陕西文学》等百余种刊物及《恋恋风》系列杂志,入选《情感读本》《当代诗词库•甲午卷》《华语诗歌年鉴•2013卷》《爱情宣言——情诗精典·1314卷》《散文诗·2013卷》《2013年高校文学作品排行榜·诗歌卷》《散文诗人·2014卷》《洛杉矶·诗会·2014卷(美国)》《诗歌精选300首》《散文诗人·2015卷》《历年获奖对联大观(2003-2014)》《2017诗词日历》《2017年度最佳散文诗选》《散文诗一百年大系》《贵州诗人四十年》《我听见了时间:崛起的90后诗人》《散文诗2017—2018》《2018青年诗人作品选》《诗咏新——历年作品选》《90后诗词选(诗刊社编)》《2020天天诗历》等多种选本。
出版书籍:《何曾吹落北风中:从宋诗里开出花来》(2016年,随笔集,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一寸相思一寸灰:古诗词中的情与美》(2017年,随笔集,江西出版社);《放牧云朵的风》(2018年,诗集,作家出版社);《当徐志摩遇见纳兰容若》(2020年,随笔集,武汉大学出版社)。
诗集《放牧云朵的风》,入选作家协会2016年度少数民族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入选鲁迅文学院“多民族文学丛书(第五辑)”。
在全国各种征文中获奖百余次,2015年参加诗词学会“青春诗会”,获2015年度“谭克平杯”青年诗词提名奖。“青山书院杯”第五届校园“双十佳”诗歌奖之十佳诗歌奖。2018年获第三届尹珍诗歌奖新锐奖、安顺市第六届“黔中文艺新人奖”。
毕业于贵州大学科技学院新闻学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