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说眼光
铁裕(云南)
每个人都有眼光,但眼光却不尽相同,只因不同,因而各自的眼里有不同的世态、不同的风景;也有不同的遭遇、不同的命运。
眼光有很多种,有真诚、忠厚的;有渴望、企盼的;有虚伪、奸诈的;有忧伤、愤怒的;有兴奋、愉悦的;有慈悲、善良的;有固执、偏见的;有猥琐、昏浊的;有凶恶、霸道的;有恐怖、阴森的……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有的人眼光深远、睿智,能正确预测到未来;有的人目光短浅,如井底之蛙,看不到远景,只能看到井沿的物体;有的人眼浑浊,分不清好人与坏人。
庄子云:“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面对人生的抉择,我们当登临送目,拨开眼前的云雾,才能看到美好的前程。
而眼光,是根据一个人的学识、修养、阅历,以及他生活的环境而定的,也跟其的心态、情绪、个性有关。爱在心头,不要随着别人的眼光走。也许,你看到她是一个如梦的丽人,但她会让你误入一道虚无缥缈的幻境。
王安石诗云: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人只因是肉眼凡胎,因此,不可能将前景、未来、命运都看得那么准确,那么完美,那么如木三分。
诸葛亮称得上神机妙算,但他只能看到三足鼎立的局面,却看不到三国归晋;
拿破仑只看得到奥斯特里茨的辉煌战绩,但戎马一生的他,纵然有着天才军事家的眼光,却看不到滑铁卢失败的悲惨命运;
袁世凯为了满足其膨胀的权欲,当了大总统还嫌不过瘾,又做起了皇帝梦。为了当皇帝,他不惜出卖国家主权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支持。但他看不到历史之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结果,仅当了83天皇帝,便在国人的一片咒骂声中断了性命;
李自成通过不断的南征北战,好不容易建立了政权,当了皇帝,但因他目光短浅、骄傲轻敌,最终导致失败。在短短的时间里,大顺政权变化为烟云;
吴三桂虽然是明朝一代名将,手握重兵镇守山海关。结果因为陈圆圆被李自成俘虏,因而“冲冠一恕为红颜”,头脑错乱、心情狂躁的他,不计后果,不看得失,不辩是非,悍然引清兵入关,做了一件让人耻笑的谎诞事。只因他短浅的目光,只看到陈圆圆那块娇美的脸,不知怎样面对错综复杂的局势,从而搅乱历史的进程;
西楚霸王项羽,力能拔山,气可盖世,算得上是乱世英雄。可悲的是,他目光短浅、优柔寡断、不善用人、刚愎自用,终造成了他被困核下、四面楚歌,自刎乌江的悲惨命运;
二战时期的英国首相张伯伦,为了求得一时之和平,竟向德国法西斯屈服,他幻想着德国不会入侵英国,但他欺骗了自己,同时也欺骗了世界人民;
中东地区的枭雄萨达姆,他在中东拥兵自重,自认为谁也惹不起他,就悍然入侵科威特,虽然暂时获得了胜利。但他却无法看到入侵之后的严重恶果。他做梦也想不到,在两伊战争时支持他的美国,竟然会率领一帮小兄弟“金戈铁马入阵来”,团团将小小的伊拉克围住,撕破了脸,残酷、无情、野蛮的与他交兵;
利比亚总统卡扎菲被称为非洲狂人,他执掌利比亚总统大权几十年。他错误地认为:江山是那么牢固,政权是这般稳定。他哪里看到,美英法等西方列强早已恨之入骨,虎视眈眈,早就想要他那条小命。

历史上的帝王将相如此,只因感情用事,只因目光短浅,从而造成了千古悲剧。那么,民间的草民百姓呢?同样因为情因为恨因为仇因为眼前的一点蝇头小利,而做出了错误、可笑、鲁莽的判断、决定。有的人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听别人的忠言,执迷不悟,反而认为自己聪明、能干,一意孤行。最终落得可悲的结局。真可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而误了卿卿性命”。
敢问世间情为何物?人只因有着七情六欲,也就时时受情困扰。有的人爱得死去活来,但却荒芜了自己的青春;有的人执迷不悟的爱,在爱情的泥潭里越陷越深;有的人不辩是非的爱,结果爱到头来又离婚;有的人稀里糊涂的爱,爱得苦了自己,误了子孙。
是呵,多少痴情人是聚了分,分了又聚,分分离离,离离分分。只因一时痴情的爱,只因她一时茫然的情,就演绎了多少凄美、悲壮的故事。只可惜那些生命的代价,却没有警醒无数的后人。

梁山伯与祝英台,只因痴情、傻爱,只因眼光短浅,除了他二人以外,似乎再也看不到还有第二个、第三个、第四,甚至更多的情人,才演绎出化蝶的千古悲剧悲情;
崔莺莺与张珙红相爱,约会于西厢,崔莺莺只看到张珙的帅气,却看不透张珙负情的心,就盲目的以身相许。后来张珙赴京应试,当了大官,狠心的张珙抛弃了幼稚的崔莺莺;
刘兰芝与焦仲卿之爱之有些古板,也有些生硬。那种爱不是忠贞,而是傻;并非不渝,而是昏;不是真诚,而是愚。你想:难道世上只有你们两人?难道你们以死就能感动后人?难道以生命的代价就能造就一个个忠诚的人?一颗颗赤诚的心?
许多人的悲剧就是自己太幼稚、平庸,眼光不够远,最终做错了事,找错了人。
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论是做人、处世、或是婚姻、爱情,眼光一定看远一些,切不可因一时的冲动而迷乱了方寸,一定要有预见性。
有一种眼光,只有等到最后,才知是昏庸;
有一种眼光,只有在离别之时,才知思念;
有一种眼光,只有在失败之时,之才会痛心;
一种眼光,只有在相亲之际,才知是缘份;
有一种眼光,到了无望之时,才知是梦镜。
心若能淡定,世界自然平稳;眼光放远,则无近忧;面对诸多问题,三思而后行。
如果生活的空间太狭小,动辄处处碰壁;如果目光不放远,则是非时时有。空间小,人受气;目光短,难成气候;只有“风物长宜放眼量”,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才有快乐的人生。

铁裕,云南人。笔名:一荒玄,系《散文悦读》专栏作者,《作家前线》、《世界作家》、《霖阅诗刊》等多个平台的特邀作家。96年开始散文创作,先后在《柳江文学》、《华商时报》、《合肥日报》、《中央文献出版社》、《清远日报》、《边疆文学》、《昭通作家》、《昭通文学》、《昭通日报》、《鹤壁文艺》、《文苑》、《乌蒙山》、《中国青年报》、《作家驿站》、《作家前线》、《世界作家》、《世界作家园林》《网易》、《凤凰新闻》、《首都文学》、《作家》、《江西作家文坛》、《湖南写作》、《当代作家联盟》、《中国人民诗刊》及各文学公众号发过诗、文近四千篇、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