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行走的路上,我们不怕走到年华沧桑;
在自然的怀抱,我们美丽的身影在四处放浪;
生命如此短暂,我们怀着激情走向有诗意的远方;
任它山高路远,我们在滚滚红尘上意气风发行者无疆。

昭通山野徒步群第607期行走计划分为A、B两线。A线由山野率领17人去行走巧家,B线由行云带队去行走头行梁子。
B线途经沟边、钻家沟、头行梁子、松林坡、放羊冲水库、水井边,到火车站徒步结束。

8:30分,我们在大龙洞集合完毕就出发了。今天的公里数虽然只有23公里,但却面临着艰巨的挑战。那就是要在气候十分寒冷的情况下,连续攀登几座陡峭、连绵,而且是结着冰、铺着雪的山梁。

我们沿着一条土路走了一个多小时后,就来到了山脚。我抬头一看,只见重重叠叠的山野以一种优美、洒脱的姿势,次第向着天涯尽处延伸而去。虽然雾霭茫茫,但依然可见山野逶迤、飘逸、洒脱的走向。

一见到山野,我总会有灵感闪现,有激情涌荡。
千里山野,你是我人生的温柔与雄壮;
谁解相思,你是我最优美的风景与缠绵的乐章;
青山隐隐,你在春夏里弥漫着一缕缕醉人的芬芳;
流水迢迢,你将那澹静与清纯的风韵流进我的心房。

正当我冥思时,只见不远处的山野一派苍茫。白得耀眼,白得令人神怡、心旷。
那些被冰雪覆盖的山梁,一座比一座高,一座比一座险。远远望去,一座座山野仿佛屹立在空中,欲与天公试比高低,要与江河一同激情奔放。

雪山重重叠叠,绵绵长长;
在寒风吹拂中,仿佛有袅袅颤音在响;
危峰耸立嶙峋,雾霭飘逸如水在滚滚流淌;
皓首苍穹寂寥,亘古高寒的气流涌荡在大地上。

多美的景色呀!我赞叹不已。于是,群员们纷纷拍照留影。行云说:“更美的风景还在前头,我们快点赶路吧”!我们收起手机,又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前走去。
有两座山野在不远处遥相对望,那模样有点儿像一对痴情的恋人在相爱,怎奈中间有一道过不去的沟壑,只好你看着我,我望着你,互诉衷肠。

这真是:
野外相望,到底望不到地老天荒;
命中注定,听那三千痴缠终成过往;
倾世温柔,只叹在守望中最终成了离殇;
世事难料,今后山水邂逅只怕成了此生的空茫。

到了钻家沟,雪更厚,冰更亮。在雾霭笼罩中,只见天地飘渺,浩气长贯于苍穹,那寒光如水倾泻在地;那山野的峥嵘更显大地的辽阔与空旷。
行走在白雪皑皑的丛山峻岭中,我又浮想联翩:

雪山高,摘下浮云做衣裳;
雪山娇,撷来雾霭作水去流淌;
雪山雄,行走丛林只感幽深秘境长;
雪山深,空幽引得红尘过客来此踏雪阅苍茫。

今天爬的山,不得不说很高很陡。加之有雪和冰,因此,行走起来十分困难。但再大的困难,都难以阻止山野人的步伐。几个新来的体验者见到如此美丽的雪景,心情异常激动。他们一边欣赏,一边拍照留念。我带的一个体验者,是一个小姑娘。她是第二次来参加徒步,但她非常顽强、勇敢。在第一次的体验中,山野也特别大,而且在穿越灌木丛、竹林、刺蓬的过程中,难度相当大。大概用了近四个小时,才走出灌木丛。而且这一次也是非常的艰难,但她说:“很有意义,只有这样,才能锻炼人,才会使人变得坚强”。

当我们抵达头行梁子时,我举目四眺,景色果然十分迷人。虽然山势陡峭、险峻,但却洋溢着一种磅礴、气势;一种雄奇、壮阔;一种诗韵、粗犷。
气候虽然寒冷,但群员们个个心情振奋、舒畅,没有一个叫苦叫累,也没有一个人后退。我们艰难地攀爬在陡峭的山梁上,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

你山再野,也没有我人野;
你山再高,也没有我的志高;
你山再雄,也没有我的心更雄;
你山再大,也没有我的胆更大更狂。
无论再大的山,我们也要攀登而上,我一边走一边想:

山野纵横,演绎出千古沧桑;
万峰戴雪,空濛中裸露出万世苍茫;
晶莹耀眼,冰雪辉映出天地皎洁的清朗;
造化超绝,鬼斧神工开凿出世间的万千气象。

不一会儿,就到松林坡了。我抬头望去,只见远山依然是白雪皑皑,山山银白。树上是雪,雪压青松;草上是雪,雪盖长藤;石上是雪,雪覆沟壑。这时,太阳出来了,映照着苍茫的大地,一派阳光万丈。

没有了雪,就可以看到山野的真面目了。其实,那些山野各有特色,仪态丰盈。想着今天爬上的山,走过的路,我不禁想到了人生。

人生一世,白云苍狗,对错无凭;
人生一世,恩怨难断,终抵不过日月恒静;
人生一世,三千繁华,依然敌不过百年后的苍凉;
人生一世,岁月流失,最后只能把青丝熬成白发苍苍。

当我们下山时,我再回头看看我们爬过的山野,不禁心中有些激动。心想:山野人真是野啊,那么大的山,那么长的路,我们都走过来了。十几年的风风雨雨,我们一次又一次行走长途,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我们一次又一次参加马拉松赛,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我们一次又一次向世人展示了山野人的实力、体魄、坚忍、顽强。
做个山野人,不困于情,行走在红尘陌上;
做个山野人,不乱于心,一身胆气自由放浪;
做个山野人,不谈亏欠,不愿服输勇敢地走向前方;
做个山野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活出人生的精彩与坦荡。


铁裕,云南人。笔名:一荒玄,系《散文悦读》专栏作者,《作家前线》、《世界作家》、《霖阅诗刊》等多个平台的特邀作家。96年开始散文创作,先后在《柳江文学》、《华商时报》、《合肥日报》、《中央文献出版社》、《清远日报》、《边疆文学》、《昭通作家》、《昭通文学》、《昭通日报》、《鹤壁文艺》、《文苑》、《乌蒙山》、《中国青年报》、《作家驿站》、《作家前线》、《世界作家》、《世界作家园林》《网易》、《凤凰新闻》、《首都文学》、《作家》、《江西作家文坛》、《湖南写作》、《当代作家联盟》、《中国人民诗刊》及各文学公众号发过诗、文近四千篇、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