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田田出来了,如此甚好。
她出来后发了篇文章报平安,看完后我觉得她确实得了“精神病”,不然写出来的东西怎么会看起来什么都没说,又什么都说了。
特别是有句话写的感觉灵魂出窍,不知所云:
窗外阴风阵阵、呼啸不止;风稍停息,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又飘然而至;似乎想掩盖什么,又似乎想为这天地增加一丝明净。
但却有几百万人阅读,1万多人为她打赏,我横竖也是没看明白。
未来的路还很长,李田田和她肚里的孩子就自求多福吧。
写完引子,下面进入正文。
今天主要想聊聊山东两位基层干部的工作方法与作风问题,虽然破坏性不大,但示范性极强,尤其折射出来的镜像引人深思。
山东有个泗水县,泗水县有个杨柳村,村里有个孔书记。
因为泗水与曲阜比邻而居,所以我估计这位孔书记应为孔子之后,但做的事情却是有辱斯文,折煞先人。
村里为了规范管理,建了一个新集市,吆喝着小摊贩们到新址摆摊经营。但这些摊贩恁地不识好歹,仍赖在老地方不走。
总不能让新集市变成一个空架子,于是作为一把手的孔书记就亲自上阵。
但他的亲自上阵不是去讲政策做工作,而是爬上一辆正在作业的洒水车,抱起重压水枪就对着路边的摊贩扣动板机,顿时人仰马翻好不过瘾。
别说这一招还真有效,路边的摊贩们“如潮水般退去”。但大冷的天啊,寒风呼啸滴水成冰,如此给群众“送清凉”缺不缺德?
冰水落在老百姓身上,却寒在老百姓心里。
老百姓为什么不愿意去新集市,你们心里难道没点数吗?是不是一搬到新地方就要缴更高的摊位费,赚钱这么难,谁愿意去呢?
但孔书记显然着急了,更没什么耐心解释。他信奉的是摆平就是水平,粗暴就是高效,一支水枪比什么大道理都好使。
这一幕正好被人拍下来,因为边上碰巧停了一辆执法车,所以人们再一次把怒火发到了城管执法上。
引发舆论抨击后,当地迅速展开调查,才发现这次真没城管什么事,而是当地一名村书记所为,非常震怒,决定给予其撤职处理。
另一件事,同样也是在山东,发生在距泗水四百多公里的平度云山镇。
这段疯传数天的录音大家应该也都听过了,我就不放了。但虽然未见其人,但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受到阵阵寒意。
这种寒冷,比之泗水的水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录音里,这位镇书记为了对付辖区的上访户,什么威胁手段都用上了,真可谓是霸气侧漏杀气腾腾啊,只是可惜这侧漏有点大,把录音漏网上了。
古人云,不平则鸣。合法利益被侵害,当然可以根据信访渠道进行合理表达,这是我国做好群众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
信访作为一种权利救济,是利益协调的重要通道,对公民维护自身权益、缓解社会矛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怎么到了她这里,就水火不容了呢?
舆论发酵后,这名书记被停职,并被责令道歉。
但停职显然难以服众。此前某政法干部因回复上访人一个“滚”字,受到免职处理。而洒水的村书记,也是被撤除党内一切职务。
两相比较,这位女干部的影响显然更恶劣。
当然,这两起事件只是个别地方的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引发舆论强烈批评,更不会迅速受到处理。
这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不会被容忍。
但这背后,也折射出基层治理之粗之暴之难。
我相信无论是那位喷水驱赶摊贩的村书记,还是这位治访手段高明的镇书记,都不是什么大恶之人,有可能是出于工作压力,绝非仅仅是逞一时之快。
从疫情防控之一斑,我们都看到基层工作千头万绪,非常不容易。但正是这些不容易,才是老百姓评价我们工作的一个窗口。
我们也知道基层工作很难,但难不是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工作作风飞扬跋扈的理由,这样只会激化矛盾,影响干群关系,损害政府公信力。
正如央视评论所说,如此冰冷的“治理”往轻了说是懒政怠政,往重了说就是一种扭曲的权力观和治理观。
而人民日报也发表评论称,直面群众解决问题时要讲方法、有温度,多一些耐心,少一些任性。
如果我们的个别基层干部能多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从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所盼出发,体恤民情,与民共情,老百姓怎么会不满意呢?
为人民服务,谁是人民?不就是我们面前的每一个普通老百姓吗?他们或老或小,或高或矮,就是我们要服务的人民啊。
心中没有人民,怎么为人民服务?
莫道谁是人民,你我都是人民。
只为苍生说人话!
@关注和转发,就是最大的支持@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