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天迷雾沟壑深
长征路上山野人
作者 铁裕(云南)
在自然中放浪,没有忧伤;
远离尘世喧嚣,行走在红尘路上;
释放心灵烦忧,到野外去领略美丽风光;
人生需要远游,山一程水一程走到岁月沧桑。
昭通山野徒步群第605期的行走计划,可以说是分为两线进行。

第一线由昭通山野徒步群创建人马师率领16人到寻甸参加云南省举办的重走红军路,第三届“曙光之路”,AA百公里山地越野赛。两天时间。每天50公里,共计一百公里,关门时间是12小时。

第二线,也就是短途行走24公里,参加人数为17人。8:40在青岗岭街上集合出发,从东边向北闸方向行走。翻越几座山梁后,在海子村补充能量,然后向瓦房沟、阿巴鲁挺进。最后顺道去看过山洞,再行走到北闸街上。

我只因无缘去挑战100公里山地越野赛,只好去走短途。心中充满着遗憾,甚至有些怅惘。
我怀着闷闷不乐的心境上了公交车,默然无语。车走了,不一会儿就到了野外。我从车窗看时,只见雾气腾腾,天地一片朦胧。几乎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地;哪是山,哪是水;那是路,哪是房。

由于天气寒冷,路上早已结冰,车轮随时在打滑。当我们乘坐的公交车行驶到一山湾时,雾更大了,路也更滑了。因为能见度太低,有许多的车辆不敢再往前开,只好调头返回。说真的,几次车轮打滑,心中确实有些恐慌。

车在行驶,雾在涌荡。我感到,那雾似有形而又无形,似朦胧而又透明。在飘渺之中,似有隐隐约约的诗章。
那一抹雾霭,如水一般千里浩荡;
那雾里雾外,有着空灵的意境与禅意;
那洒脱飘逸,有着朴素迷离的悠然与空茫;
那集聚簇拥,有着雾里看花与水中望月的清爽。

大约一个小时后,就到了青岗岭街上。当我们下车时,一股刺骨的寒风呼呼吹佛着,使人感到空气是那样的冷涩,仿佛凝固了一样。
集合完毕,我们就开始行走。只见那些群山弥漫着浓浓的白雾,随着山势的起伏、纵横,迤逦而去。
有的雾动荡不定,向上翻滚;
有的雾从山顶上倾泻而来,激起惊涛骇浪;
有的雾在沟壑中,如江河水一样滚滚向前流淌。

只因路上结冰,我们行走十分困难。有许多群员摔倒在地,但又顽强地爬了起来,继续走向前方。
此时,冷风嗖嗖,寒气逼人,冷到心灵,凉到骨子。我深深感动,什么是冬天的况味,什么是真正的寒凉。

满山遍野皆是白茫茫的冰与雾,树上、草丛、岩石,都结了冰。那冰如花如莲,如银如浪,十分壮观。山迷雾茫,冰闪寒光。
树上冰花,含露欲滴;
草丛冰雕,玲珑剔透清亮;
岩石结冰,光滑如璃奇异怪状;
灌木冰条,耀眼迷人仿佛荡着幽香。

到了一座山野上,雾滚涌而来,铺天盖地。我们仿佛从云雾中来的仙人,在云中行走,在雾中飘荡。
雾渐自散去,只见山野中那弯弯的路,以一种淡然、优雅、无为的心境,默然伸向远方。

我们沿着一条小路向上攀登,走着走着,路没有了。于是,我们就攀援而上。山势陡峭,十分险峻。我一边走,一边看着,只感山野从远处恒贯而来,又逶迤而去,在天地间裸露出它的博大与雄壮。恍惚中,只感到心境豁然开朗。

那些苍青色的群山,连绵起伏,重叠相连。一座座山野不断地向前延伸而去,气势磅礴,十分壮观。
这些山野虽然不像华山那样深邃、惊险,但也巍峨、险峻;虽然不像黄山那样雄奇、秀美,但也影清色秀;虽然没有泰山的帝王之气,但也裸露出它的宽厚安祥。

远山朦胧,轻纱飘荡;
云雾缭绕,峰恋危耸叠嶂;
挺拨天地,千古垂范四野苍茫;
仪态万千,启迪万物寓意卓然体象。
在不远处,有一泓清幽的水静汪着。造化真是伟大啊,它造化了水,才使得山野因水而雄浑;它造化了山,才使得水因山而有了形状;它造化了天地,才使得万物能够生长。

山高但其静止,水低但其流淌;
山雄但其无语,水清但其将万物滋养;
山美但其巍峨,水丽但其晶莹而又甘甜清亮;
山野但其内敛,水秀但其澄净如练涌着朵朵波浪。

我想:大自然真是神奇而又美丽,它不但玄奥、深远,而且赋予了人生命。投入到大自然的怀中,我们看到了天地间的奇异风光。
一缕清风,尽将心中尘埃荡;
一袭微雨,润得山野草木翠;
一声鸟啼,淡化心中离别殇;
一川云水,映照千年世态苍。

我一边走,一边想:人生在世,何必只是去想着那浮名与权势?不如在山野中修身、养性,淡看世间繁华。只因为繁华落尽后,不过是山水永寂,幽梦一场。
以淡泊心处世,无忧无伤;
以欢喜心生活,一切平平常常;
以平常心待人,相互之间少点过往;
以慈悲心行善,架起人间温暖的桥梁。
如山野那样,任凭岁月流逝,它却不慌不忙;任凭落叶飘飞,它却不急不躁;任凭时光辗转如歌,它却不思不想。
中午1点左右,我们抵达海子村小学,在那里补充能量。校内有一颗一千三百多年的古树,默然伫立。那苍劲的虬枝向着四处伸展,如一把巨大的伞,也像一个老人在沉思。从那树干上龟裂的条纹,可以看出,老树历经了多少岁月的沧桑。群员们想进去看,与古树合影,遗憾的是,大门关着,无法进去。只能在大门外照相留作纪念。我虽然照了相,但依然有些失望。
我们又开始行走了,那些山野又涌现在眼前。要么洒脱、飘逸;要么静默、仰望。
我们爬山,何不像山那样,缄默却韵深情长;
我们看山,当有山的坚质,静心将浩气怡养;
我们学山,当学山的宽厚,以及内敛和安详;
我们爱山,当知山的境界,以及山野的度量。
正当我冥想时,不知不觉已走到过山洞。于是,我们就进去做一次探幽、观赏。
过山洞是在一座山野下边,洞口比较宽,有阶梯、岩石;有长藤、枯草;有雕塑、蚊香。但不知什么原因,就是没有灯火,导致里面一片昏黑。由于没有灯光,我们只能小心翼翼的进去。这时,只觉有冷风迎面扑来,有些阴森、寒凉。洞内怪石嶙峋,阴森可怖。有的地方比较狭窄,只能弓腰而行,但洞内还是比较干净的。那些摆放的佛教经书,有的被翻开,有对斜放着,有的已经破烂,而有的已经发黄。
洞内虽然漆黑,但却“别有洞天”。曲径通幽,水石相分,奇妙异常。
几经周折,我们终于走出洞口,又见天光。
在行走中,我一直在想着去走红军路的群员们。我想:他们一定不负众望,取得了好的成绩;他们一定在弯曲、坎坷的山路奔跑得激情奔放;他们一定以红军的精神激励着,奔跑得如飞一样。
想着想着,我为填补没有去参赛的遗憾,自行的在山野中来回奔跑,也跑上50公里。
到了下午,徒步顺利结束。而就在这时,传来捷报,山野徒步群的16位群员,经过奋战,赢得了辉煌的成绩,勇夺第二名。
在19日,又传捷报。16位强悍、勇敢的队员全部完赛。成绩最佳的是游民2队,完赛时间是六小时40分。也就是提前五小时20分完赛。不得不说,战绩十分辉煌。
他们是山野群的骄傲、自豪;
他们是山野群的飞毛腿、神行太保;
他们是山野群的佼佼者、宣传员、中流砥柱;
他们敢于挑战极限,身先神显、吃苦耐劳、英勇顽强。

铁裕,云南人。笔名:一荒玄,系《散文悦读》专栏作者,《作家前线》、《世界作家》、《霖阅诗刊》等多个平台的特邀作家。96年开始散文创作,先后在《柳江文学》、《华商时报》、《合肥日报》、《中央文献出版社》、《清远日报》、《边疆文学》、《昭通作家》、《昭通文学》、《昭通日报》、《鹤壁文艺》、《文苑》、《乌蒙山》、《中国青年报》、《作家驿站》、《作家前线》、《世界作家》、《世界作家园林》《网易》、《凤凰新闻》、《首都文学》、《作家》、《江西作家文坛》、《湖南写作》、《当代作家联盟》、《中国人民诗刊》及各文学公众号发过诗、文近四千篇、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