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诗人夏牧周刊

秋,就这样别去
文‖夏牧
记得你走进我的视野,是在那个金色的黄昏。晚霞红遍天际,夕阳耗尽最后一丝热量。沧水流金,远山沉默,只有风微微吹过荡边芦苇,发出窸窸私语。
回望那时,随风而摆的柳枝,拂乱我的思绪。看柳枝摇曳晚风的泛黄,我曾喟叹夏日的葳蕤已萎靡,收尾的晚夏就这样凄然吗?
路过的斑鸠,一声啼咕告诉我,上午已立秋。哦,这才想起秋的脚步走近我的视野了。


记得那位斗酒三百篇的大诗仙,也曾迎着秋风看山水:“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我不知道这唐时大诗仙在哪座江城看山水,但他眼中的初秋竟和我所面对的景象是如此的相似。
一个寒颤打过,不觉秋已走过两月余。再回看那汪沧水,竟已寒波粼粼静无声,一水倒映孤鸦鸣,秋深了吗?


忽然想到,这秋是不是诗人用杏花老酒和着浓研笔墨书写出来的?你看那最古老的诗经《国风·秦风》中就写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国风·郑风》写有“箨兮箨兮,风其吹女”;《小雅·四月》写有“秋日凄凄,百卉具腓”;《小雅·十月》写有“十月之交,朔月辛卯”等等。秋风飘芦花,秋露凝为霜,所有的花儿都已枯萎,只有枯叶随风飘逝,这是伤感呢,还是咏景?
遍读《诗经》无数次,遥想《诗经》是如此的古老和博大。但《诗经》的历史有多长?据说《诗经》系西周时的尹吉甫收集撰写和完善。尹吉甫系何人?资料云:尹吉甫(公元前852—公元前775),西周房陵人(今湖北房县),黄帝之后伯儵族裔,尹国的国君。尹吉甫本姓姞,因被封于尹(今山西隰县),所以又称尹吉甫。尹吉甫仕于西周,征战于山西平遥、河北沧州南皮等地。文武皆精的尹吉甫,采风编纂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因此被尊称为中华诗祖。


据云《诗经》中收入最早的诗歌出自西周,例如《小雅》的“白华菅兮,白茅束兮;英英白云,露彼菅兮”作者便系早期周时无名氏。周朝距今已3100多年,那时的无名诗人便留意到白茅、白云和秋露的景象而入诗。再向前溯,便无从考证了。或许更遥远的史前时代,人们只知日出日落,只知有暖有冷,并无春夏秋冬的季节概念,当然也无文字记录这一切,自然无秋的诗话。
自从文字诞生并成为描述景物和记录手段后,无数的文人骚客便把日月星辰、春秋转换的观象,吟咏成所谓的诗歌。先前的诗歌多系言简意赅的四言诗为主打,直到战国屈原时代,才丰富到多言或长句诗。随着时代变迁发展,文字的表达呈现丰富性多样化,有关秋的诗歌也现异彩纷呈和繁荣。唐诗写秋可谓鼎盛时。纵观诗歌长卷,唐时诗人没有不写秋的,写秋多的如李白、杜甫、王维、杜牧、温庭筠、孟浩然等等,不仅诗作众多,更兼诗意唯美。当我们读到“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等等唯美佳作,焉能不觉这秋是在诗人的眺望中偶得,是在酒的快意中吟成?若舍秋意的唐诗宋词,恐如我们西乡一餐盛宴少了螃蟹这样一道大菜而缺憾。


秋天,当然也在有情诗人的遥想遐思中。回望曾经,三晋大地乃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唐宋名人辈出的地方,最著名者如白居易、孟浩然、王维、王勃、杜牧等,都是名噪古今的诗赋大家。打开史诗黄卷,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等等,让读诗人感佩不已竞折腰,千年传承而不衰。
千年之后的晋人有多少传承古老诗话的,我孤陋寡闻,但一红衣文友写秋的诗一样的文字,总教我心向神往。这滨水作家文思泉涌信手拈来,不仅写秋的枫色唯美,也写秋的多愁善感,更有秋的瞩望怀想:这秋的灵长,为什么让人匆匆忙忙的来,又匆匆忙忙的去那抹艳红的枫色,总在我寂寞的视野里呈现这秋扫去的绿,原来不是落叶的无情,而是一种生消轮回,是季节太爱我们众生/生命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季节会让生的欲望适时停止/追逐飘飘落叶的小鸟,正飞往秋夕余晖中的家园……如此等等,惆怅中尽显秋的冥冥遐想。我想象,她一定在这秋的早晨或黄昏,寄望一种深沉中的潜意识。或遥想远方友人把酒言秋,或思念久已未逢的亲人,恰如“一片冰心在玉壶”。


一年秋季终将去,眼下已是深秋时。从遥远塞北赶路回南方的大雁,正嘎嘎振翅路过我们的滩涂湿地。它们与迁栖此地的丹顶鹤是一条路线,但它们的出发点在比丹顶鹤所在的松嫩湿地更遥远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是跨越国界的南归。但在并不遥远的八国联军入侵并瓜分中国之前,它的乳名叫大清国的海参崴。那时的北雁南下不叫入境,而是内归南方。现在,我们就当它是跨国归雁吧。归雁把北方的秋风带到我们这江淮海滨,很快又带往诗意中的岭南,那是苏东坡被流放海南所逗留的地方。所以秋的告别与秋雁相关,秋雁又与诗人生生与扯:“长风万里送秋雁,十二楼中月自明”“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从雁初南下绝声去,差不多秋已尽冬将来,相距北风吹寒雪纷纷为时不远了。那么,楼上亭台备上薄酒,边听呼斯楞苍凉的《鸿雁》,边与这远道而来的灵雁搓一壶,待到你们再北上已是来年春归时了。
读诗望上天,晌午阳光正南方。相较夏日和初秋,阳光在顶上晃荡,阳台无日照。而现在坐欹藤椅,阳光已探入门厅,充沛着整个阳台了。这意味一季之秋已渐行渐远,但它把温暖的阳光送给宽敞阳台,送给无所事事的宅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