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一记乡宁县云丘山景区五龙宫管理员翟三蛋
文/刘奇康
在国家五A级景区乡宁县云丘山,有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他高大清瘦的身材,花白的头发,慈祥的面容,走起路来虽略向前倾却铿锵有力。数十年来,无论春夏秋冬还是风雨雪天,不论严寒还是酷暑,但凡进入五龙宫的香客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受到他热情的接待。这位老人就是五龙宫的守护人,现任景区宗教部五龙宫管理员翟三蛋先生。

今年七十一岁的翟老先生,本名翟宫喜(因从小信奉道教,立志一生守护五龙宫而取其名),老先生1951年12月岀生在千年古村塔尔坡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幼小的时候常听父母和乡邻讲起山下五龙宫的繁荣与兴衰,幼小的心灵里便有了人们传言的"五龙宫金銮殿,八宝宫少半边”的歌谣,也是命运使然,一个偶然的机会,翟三蛋便随家人入住五龙宫,日夜陪伴在道家先祖眼前,无论岁月的沧桑,还是时局的动荡,他始终不忘初心,坚定的守护着,一守竟然守了六十多年,由一个翩翩少年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至今还在初心不改的守护着五龙宫。

古老的塔尔坡村古树茂密,山泉清冽,绿树成荫,背风向阳,鸟语花香,空气清新,千百年来勤劳朴实的一代代农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元明时期饱受道家庇护,该村的人对道教有着极深的感情,受父母的影响,少年翟三蛋便信奉道家,对山下的道家圣地五龙宫更是崇拜有加,常常同小伙伴们嘻玩于五龙宫,那宏伟的建筑、威严的真武大帝塑像,更是幼小的三蛋多了几分敬仰。凑巧,他的姥姥是一位道行颇深的农村仙姑,有一年,少年三蛋走亲到几十里远的山外姥姥家,姥姥便嘱托他应守在五龙宫,可保一生平安,三蛋记住了姥姥的话,便携父母兄弟一同下山住进了五龙宫,那时他还不到十岁。

入住到五龙宫下的三孔窑洞里,翟三蛋自觉的担负起守护殿堂的责任,他一方面潜心学习道教文化礼议和道教知识,一方面向往来的香客讲解五龙宫的建筑渊源,极力弘扬道教文化,但看到被侵华日军和国家非常期间遭到严重破坏的古迹,说不尽的心酸,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农村青年,虽然是普通的道教信徒,但翟三蛋的心却在颤抖,他暗暗发誓,一定要保护好残缺的古迹,宫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不能再丢失,宫里的碑也要保护好,不能有丝毫的损伤。
他除了在农忙季节完成庄稼地里的农活外,每天吃住在五龙宫,整理古迹、打扫卫生、清理树叶、扶植花草树木。为了使昔日的殿堂重见天日,昔日的辉煌重现,翟三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苦的努力着,凭一己之力修复着。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十多年的打理,五龙宫的院落殿堂初具雏形,慢慢的引来了四面八方的香客朝拜,翟三蛋信心十足,他极力向游客宣传五龙宫,宣传真武大帝,使更多的人了解了真武大帝是北方的守护神,他能给人带来好运,能够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邻近县市的信士纷纷前来祈福,尤其是每年的二、三月间,更是游客聚集,非常热闹,五龙宫的香火越来越旺。
五龙宫的兴旺引起了县上有关部门的重视,1998年,乡宁县旅游局,文管所,当地乡政府领导多次到五龙宫考察调研,终于,县上部门同当地政府通力合作,岀资重建了五龙宫正殿真武顶,恢复了昔日的辉煌,各地前来祈福的香客络绎不绝,五龙宫又初显出昔日的繁荣,至此,翟三蛋才享受到一个月300元的待遇,但他从不计较,依然无怨无悔守护着五龙宫。翟三蛋打心底里高兴,已近花甲之年的他信念更坚定,信心更足了。但他多么希望整个五龙宫的建筑恢复呀,这可需要一笔巨资,翟三蛋在焦虑的等待着。
但时光进入新世纪的岁月后,当地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云丘山和他的五龙宫引来的新的春天。
2003年,乡宁县知名企业家张连水先生实地考察云丘山,随后在乡上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掀起来旅游开发热潮,人影浮动,机声隆隆,云丘山慢慢的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风景旅游景区。五龙宫也得以焕发出昔日的光芒。

2007年,五龙宫在张连水董事长的精心规划下,再现了昔日的风貌,翟三蛋也正式成为云丘山景区的员工。
重修后的五龙宫依山而建,共为五层,入山门为灵官殿,供奉的是道教护法神将王灵官。正殿一层为主殿真武顶,供奉着真武大帝,是北方的平安神。二层为财神殿和关帝殿,供奉的文、武、义三财神。三层为五龙捧圣殿。四层为吕祖殿,供奉的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五层为三清殿,供奉着道教最高的神三清四御。

云丘山景区的开发和五龙宫的重修,更使翟三蛋先生英雄有了用武之地,他受聘担任云丘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宗教部五龙宫管理员,更加精心地守护着五龙宫。
翟三蛋先生心愿得成,虽然现在已七十一岁高龄,但他仍然以饱满的热情践行着他的诺言。
做一辈子的五龙宫守护者,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2021年10月

作者简介
刘奇康 男 1968年生,山西洪洞人,中共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洪洞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巜作家前线》系列公众平台签约作家,《世界汉语文学》金牌作家榜入选作家。
散文作品散见于《生活晨报》《新农村商报》《市场信息报》《山西工人报》《临汾日报》《平阳文艺》《东方诗韵》《河流》《关东美文》巜大槐树文化》《槐花》《槐乡大地》《同根》等省内外文学报刊和国内多家知名文学网站,入选多种文学丛书。著有散文集巜杏儿黄了》,主编文学综合文集《永乐颂》、参与主编民俗风情集《云丘山民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