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恶意炒作他国反显自身惜败尴尬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
10月23日新华网、新民网综合外媒消息,当地美东时间10月21日,由美国国防部在阿拉斯加科迪亚克太平洋航天中心,进行的一次高超声速导 弹试验,终告失败。根据路透社第一时间发出的消息,此次试验失败的原因是因为该导 弹的助推器发生爆炸。这是美国高超声速武器在10月20日刚刚取得一次测试成功后遭遇的又一次挫折。

美国防务新闻网站当地时间10月22日消息称,在此次实验中,高超声速导 弹已经“成功”地脱离了发射架,但是在之后的阶段中助推器发生了意外爆炸。五角大楼发言人蒂莫西·格尔曼针对此次试验失败表示,在实验中发生爆炸的助推器并不是高超声速计划的一部分,与项目核心的高超声速滑翔体无关。同时他指出,此次爆炸的导 弹助推器仅是用于测试目的;目前该项目的参与人员已经开始针对助推器爆炸的原因进行调查。针对实验的失败他还表示,向美军交付高超声速导 弹仍然是目前的重中之重,五角大楼迫切地希望能够尽快开始部署进攻性高超声速导 弹。

阿拉斯加科迪亚克太平洋航天中心是美军重要的导 弹试验场所,[玫瑰]图1,为2014年进行某导弹测试时发生爆炸之后的尴尬场景。
本周四,美国陆军和海军曾联合高调宣布,他们于本周三10月20日在位于弗吉尼亚州的美国宇航局沃洛普斯飞行基地对高超声速武器部件进行了三项新测试,这些被测试的组件将会在2022年投入美国高超声速导 弹系统的使用中。

[玫瑰]图2,是美国国防部展示的目前美军正在进行的七个高超声速项目图片。
目前五角大楼尚未透露此次试验属于哪个项目。但是观察者网军事观察员认为,由于陆军和海军于周三在弗吉尼亚宣告其项目取得部分成功,因此此次在阿拉斯加进行的试验属于陆军或者海军的可能性并不大;空军的高超声速项目则普遍是在空基平台上进行发射测试,因此和阿拉斯加的陆基导 弹试验台产生联系的可能性也不大。因此此次试验大概率是五角大楼直接负责开发的项目。


在五角大楼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直接负责的项目中,TBG和HAWC都是与空军合作的项目,因此在阿拉斯加的陆基导 弹发射台进行试验的可能性也并不大。在排除了其他六个可能性之后,观察家们可以推断此次失败的试验大概率是由DARPA亲自负责的陆基中长程高超声速导 弹项目OPfires。

OPfires是美国陆军和DARPA在2017年开始联合研发的一种射程在500-5500公里之间的高超声速武器,该项目预计在2030年之前投入使用并进入部署状态。

笔者认为,在本周美军密集进行高超声速导弹试验之前,英美媒体曾大肆炒作我国在今年八月份进行了一次“偏离目标几十英里”的高超声速导 弹试验。虽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已经否认了该说法,但是这并不妨碍英美媒体继续进行炒作。而美军如果能在此时连续进行成功的高超声速导 弹试验,则可以营造出一种“美国胜利”的幻觉。不过很可惜,美国近期进行的高超声速导 弹试验似乎中了某种诅咒,总是在一些设计到基础工业的问题上出现事故,比如之前的空军在进行其空基高超声速导 弹AGM-183A试射在中就曾出现过由于导弹发射挂架出现问题而失败的记录。





另外,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国防部10月4日宣布,“俄核潜艇当天首次成功试射“锆石”(Zircon)高超音速导 弹,时速高达每小时6670英里,击中巴伦支海的一个目标。俄国防部表示,时速高达9马赫(9倍音速)的该导 弹可以穿透所有西方国家的防御体系”的报导,也显示了酸溜溜的尴尬。


笔者认为,近期世界大国围绕“高超音速武器”竞争白日化,既是不争事实,也是美国特朗普时代高调退出《美俄中导条约》的必然后果。毕竟,谁在“高超音速武器”项目上领先,谁就使对方在中低大气层“反导”系统的长年布局化为烟云。故特赋《捣练子》为评为观。
树欲静,
续生风。
音速超高互竞中。
无奈美军忙不寐,
胜先后败暂为虫。
——2021年10月24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新上海诗社副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