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头条总编审 王 在 军 (中国)
海外头条副编审 Wendy温迪(英国)
海 外 头 条总 编 火 凤 凰 (海外)
图片选自百度
《中华女诗人》云上首发式新闻通稿
《中华女诗人》由中书协青年才俊贾徽先生题写书名,诗人沈阳主编,近日已由天马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豪华精装,大16K,16.5印张,内页采用105克铜版纸彩印,设计大气精美、内容高贵典雅。这是一部以海内外知名女诗人们的诗书画印元素为载体的“文化女使"之雅集。这是中国新诗百年以来,第一部华语诗人以新诗、书法、绘画相结合的诗意创造。这是“她们的灵魂”,在路上求索的必然结果。打开心灵,与时空对话,这是她们赠与这个世界的最大礼物。
《中华女诗人》,由著名女诗人荣荣《误入》和张烨《梦》开卷,王秀云《 我已经不想写我做不到的事情》和李南《呼唤》压轴。入选《中华女诗人》的诗书画印作品,由117位女诗人和金薇冬、任冉、萧楠等13位女书法家、女画家联袂完成。从所选诗歌的成色上审视,堪称是诗歌国度里的神来之笔。正如主编沈阳先生所言:“凝眸这些中华女诗人们,凝眸这道有可能成为人类文学史上的诗歌风景线,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必须郑重地悦赏并传播这些女诗人们的自选代表作,并且关注读者对她们的赞美。她们或是诗坛名宿,或是网红诗人,或许也正因为她们作品的可确定和不确定的美感,甚至是稚嫩的羞涩,我们才能在不经意之间捕捉到了其诗歌美学上的纵深。她们,自身获得新时代诗歌观照的同时,想必这也是可与日月进行对话的内驱力使然……”。
张烨教授照片
《中华女诗人》回音壁
沈阳小兄好,《中华女诗人》熟悉。一看就是高规格诗选,笼诗书画于一体,大气、精美、纯正。谢谢小兄抬爱,深感荣幸!
一一著名诗人、上海大学教授张烨
荣荣老师照片
《中华女诗人》,很漂亮,很大气。赏心悦目。诗歌,书法,绘画都很耐读,耐看。
一一著名诗人、《文学港》主编荣荣
李南老师照片
月光所照,皆是故乡;双脚所踏,皆是生活。谢谢沈阳,书收到了,装帧高端大气上档次。主要是女书法家,女画家太给力了,也谢谢你为中国新诗的辛苦付出。
一一著名诗人、河北石家庄李南
著名编剧戴俊卿
《中华女诗人》是孕育中华扫眉才子的芳草地。在这块沃土上,她们用大美之心和纯净的灵感,写出了一首首难得的好诗,像春天的百花,姹紫嫣红,魅力无穷。
一一著名编剧、电视连续剧《打狗棍》作者戴俊卿
石钟山老师照片
《中华女诗人》这一诗书画传奇巨制,通透、灵动、有光。通过诗人的眼睛可以看到所有世间事物的源泉。《中华女诗人》,如诗如花如画,其本身就是最妙的诗篇。
一一电视连续剧《激情燃烧的岁月》、《幸福像花儿一样》编剧,著名作家 石钟山
苗雨时教授照片
《中华女诗人》,情、意、智一体,诗、书、画互映,打开女性生命灵魂的翅膀,在天宇与大地间,做五彩绚烂的翱翔!
一一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当代诗评家苗雨时
诗策沈阳,乘物以游心。
一一著名艺术家、京城“百变鬼才"萧宽
她们:
滑翔于灵魂高地的花朵、果实及其光影
一一《中华女诗人》絮语
□ 沈 阳
地势坤,女子以明月载诗。几乎是用了一年多一点儿的时光,我在与海内外的中华女诗人们进行着一种灵性诗写的对话。这些中华籍女诗人们的诗书画印,由荣荣《误入》和张烨《梦》开卷,王秀云《 我已经不想写我做不到的事情》和李南《呼唤》压轴,足以佐鉴这些是诗歌国度里的神来之笔。
忽然记起有位诗人曾说过,人心是不待风吹而自落的花。那些抱着从容恬淡的心态过日子,一年都显得漫长无尽;那些抱着贪婪执着的心态过日子,纵有千年也短暂如一夜之梦。这些入选的女诗人们,大多是我仰慕多年的诗友。在诗歌写作过程中,她们有某些热切的诘问与回忆,有竣砺的思索与反思,亦有幽深的嗟叹与祝愿。最为质感的是,金薇冬、任冉等13位著名女书法家,又在诗作者对自然万物的认知与审美上,进行了更深刻的书法创造。她们把对生命、命运以及自然万物的哲思,全部赋予了各具迥异的色彩和味道。“能宣彼妙音,传其灵觉,以美善吾人之性情,崇大吾人之思理者”(鲁迅《摩罗诗力说》)。在诗力这一语境上看,所入选的中华女诗人们的情致,是极其茂盛的,她们更有着一双一般意义上的女诗人所不具备的高雅而纯粹的羽翼。
诗歌的语言,和绘画的语言是共通的。尽管它不能代替一切,但它能刻画一切。她们,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的那一类女人。从她们心灵里流淌出来的歌唱,带有其醇香的体温,是一种血肉与心跳,更带有其生命的灵性,回归到一颗纯净的女儿心。当今社会,诗意地生活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心灵纯净,精神丰富的人,必然饱蕴并浸淫于其丰富的内涵和大爱之中。真正意义上的女诗人,她们是与美并肩的,诗歌和文字就是她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心灵在诗意熏陶下开始接近清澈与宁静,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阳光,用一颗善良平和的心去热爱生活,赞美生活,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诗歌,究竟是不是人世间的一种最能给生命寻找到光明的载体? 站在精神的高度,感悟生活享受生活,我坚信,这是永远都不会枯萎的一种载体。 传播美和美的,挞弃丑和丑的,中国新诗历经百年,"中华女诗人"这一称谓,日后肯定会真正成为这个蔚蓝色的星球上最美的心灵芳草地。
她们,在世俗生活的诗意提升中,与大自然的景象高度亲和,她们一直在用新鲜而灵动的语言在书写。她们,写的皆是人间烟火中最值得记住的一些美的传奇。谁说中国女诗人普遍缺失一种宗教思维?宽容和悯悲,这些因素几乎贯穿了女诗人们的诗歌创造的时代背景。鲜润而丰盈,并不是什么不经意的捕捉,而是女诗人们内心世界的某种必然呈示,是秘而不宣、含而不露、不言尽而意远,是情感和生命的合一体验。一种追逑大美信仰的抵达,改变了她们诗歌的质地,这让诗者与读者可以在一瞬间看见神喻的福祉。女诗人们的孤独与男诗人不同,她们更趋向于无声与沉默,趋向于一种高贵的自我清赏。我把这看作是女诗人们作品中的一种极高的境界。
观察这些置身于中国新时代背景下的女性诗歌,应该说是一个谜一样,几乎被延误了的诗意命题。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舒婷之后,言及中国新时代的当下,这无疑是颇有意思的选项。这也是我提出“中华女诗人”这一概念化的源泉。应该说有一部分入选的女诗人,尽管很少在大型的诗歌刊物上见到她们的名字,但是她们在新媒体时代,无疑是给当下诗歌的蓬勃发展注入了不可多得的色彩。从多种意义上讲,母性写作总是充盈了多维度的诱惑,这诱惑,不是某种"误入"。私认为,这是海内外“女性主义诗歌”这一范畴中最不应被忽略的一种靓丽的诗歌影像风景线。这奇妙莫测的女性诗歌的精神世界,与通常我们熟悉的民间小女子的情感意识世界,有着多种绝然不同的经络。她们的不同之处,在于这是黑夜对月光的意识上的觉醒。她们对这世界最初的关注,势必会带着自己个人属性的可触及的情绪和不可触及的知觉,甚或是女性诗歌经验。诗歌,是她们自己的房间。她们在诗歌中独立,是在追逐某种悲悯情怀观照下,对"柔和美"之于新时代诗歌意志的影响这一精神世界的救赎。她们努力在一种精神上进行诗意地重生。那些生活当中的影子若隐若现,如此寂寞、幽深。不在寂寥中毁灭,她们让词语进行着诗歌语言之内的运算,抑或变化,她们的自我,就在她们自身与语言的关系上。
如果说写诗的女人比别的女人更容易被男神们青睐,那么这令我倏然想起她们在文字中的感伤。她们需要不间断地接近并创造许多另一个自我,藉以从中体验激情的高涨,寻找“置于死地而后生”的解放感。这是写作的女性颇具飞行质感的优雅之姿。
不在微妙中节制,就在内敛中舒展。有时,理性内涵与感性外延,这一“现代性”的诗歌经络,并不是盲从于泛泛化的某些先锋性。女诗人们在逐渐渗透,又在渗透中疏离。这也应是一个心灵进入动态化飞翔的进程。当然,随着现代性成为诗歌写作所要求的常态,这导致不少女诗人在此诉求下热衷于体现先锋的底色。而先锋并不是极致,极致是女人精神世界中趋向崇高的美。在宏大精神的消解中,她们绝不停泊于婉拒什么激进式的书写,她们则更愿意看重这些极致的“天性自我”。
从女性诗色的向度上审视,我更看重入选《中华女诗人》的作者,新时代所赋予她们的鲜明个性。她们中一大部分遭遇了几个时代的裂变,尤其是接受了中国新时代洗礼的女诗人们。她们一直行走在诗歌的大路上,这是让我们异常钦佩的一些中国新诗歌的赶路人。她们甘于自我恬静地进行自燃式写照,不拘泥于自身封闭的空间里自赏,而是放眼于遥远的未来。殊不知,她们遍布海内外的诗歌的脚步声,不仅仅来自现实的生活与其自身所沉浸其中的光荣与骄傲、孤独与虚无之间的对峙,又何尝不是其作品本身对她们内部精神世界与外面现实世界的双重赋予。女诗人们的“自我”,都好像要归纳为女诗人对语言的使用强度和驾驭惯性。她们,不一味地自我复制,却是继续强调作品的原创性、独特性,更着重于发掘自身创造的诗意机能的潜蕴力。
凝眸这些中华女诗人们,凝眸这道有可能成为人类文学史上的诗歌风景线,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必须郑重地悦赏并传播这些女诗人们的自选代表作,并且关注读者对她们的赞美。入选本期《中华女诗人》的诗书画印作品,由117位女诗人和13位女书画家联袂完成。之于女子,《易》中对"1"和"7"这两个数序有着别致的考究:"11",可表天地;而"7",神喻为上。这种象征和意味,是一种神妙,可以言说我们这是率真而为。她们或是诗坛名宿,或是网红诗人,或许也正因为她们作品的并不确定和可以确定的美感,甚至是稚嫩的羞涩,我们才能在不经意之间捕捉到了其诗歌美学上的纵深。她们,自身获得新时代诗歌观照的同时,想必这也是可与日月进行对话的内驱力使然。
行文至此,已是辛丑年母亲节的清晨。一束崭新的阳光,从“误入”的“梦”中苏醒。“我已经不想写我做不到的事情”。站在21世纪中国新诗经的琴弦上,她们在“呼唤”。她们滑翔于灵魂高地的花朵、果实及其光影,在呼唤~~
(辛丑年母亲节,中国●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