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头步韵诗词例话
韩明华
诗词创作有很多形式,常见的有步韵和藏头。1980年6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藏头步韵。
藏头步韵就是诗词的创作既要藏头又要步韵。藏头《辞海》的定义是“将所言之事分藏于诗句之首”,步韵《辞源》的定义是“和他人诗词,韵脚及其先后次序皆与原作相同”。
藏头步韵的诗词,诗句的前后都要受到限制,创作的难度相当大,如同带着镣铐在牢笼里起舞。要将藏头步韵诗词写得流畅无痕,着实需要下点苦功夫,像卢延让那样“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怎样写藏头步韵诗词?
我梳理了三首我创作藏头步韵诗词的全过程,与大家共享。
西江月•何日清莹可见
1980年6月,我到颐和园西堤游览。西堤是昆明湖中一道自西北向东南逶迤的长堤,仿西湖的苏堤建造。西堤有界湖桥、豳风桥、玉带桥等六座桥和十九株古柳。
西堤比较幽静,微风习习,清新缕缕。我独自倘佯在湖边,心情怡悅,感觉很爽,很自由。游览西堤何以扯上了自由?因为自1979年4月起,我回到了人民的行列,不再当“反革命”了。
我伫立在玉带桥上,抚摩着玉石雕栏向北眺望。苍松翠柏环抱着耸立的金碧辉煌的佛香阁。波光荡漾的昆明湖上彩帆点点。我回忆起童年在山村曾看到的这张图片和那时炽烈的向往。
我想写一首游西堤的诗词。是时,我心头还有十年内乱的浓重的阴影,“深恐鬼魔重卷土,常忧黎庶被涂鸦。”我总觉得生活不是那么安定,说不好哪天又突然把我“隔离”了。我决定写一首《西江月》,藏头“人生如梦,无可奈何”,借以抒怀。
树上银灰色的山鹊欢快地跳跃着,在枝桠间啄食着什么,无忧无虑。看来我的到来并没有干扰它恬适宁静的生活。于是我有了《西江月》的第一句腹稿:人至未惊山鹊。
枝头的鸣蝉扯着嗓子知了知了地清唱不已。小时候,我特别喜欢捕蝉,而且是高手。我常用马尾或长鬃做个可以收缩的结系在长竿的顶端捕蝉。于是我有了《西江月》的第二句腹稿:生平独爱鸣蝉。
西堤外湖的莲花开得很漂亮。周敦颐把莲花比作高洁的雅士: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杜衍赞美莲花:晓开一朵烟波上,似画真妇出浴时;晏几道和张孝祥更是爱莲有加:欲向荷花语。
我把青春年华比作盛开的莲花。我的青春年华是在大牢里度过的,那是一场恶梦。于是我有了《西江月》的第三句和第四句腹稿:如斯菡萏比华年,梦里残荷一片。
远处传来几声布谷声。此情此景,颇有穿越时空的感觉。我想起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我的《西江月》腹稿的韵脚“蝉、年、片”,恰巧是辛弃疾上阕的韵脚。我心中窃喜,于是有了个大胆的想法:独辟蹊径,写一首既藏头又步韵的《西江月》。
《西江月》的下阕,第一句的藏头是“无”,句末不需要押韵,容易处理。第二句的藏头是“可”,韵脚是“前”。我思索了一会儿,很快两句都有了腹稿:无限风光桥上,可怜万寿山前。
下阕的第三句,藏头的文字是“奈”,韵脚是“边”,怎样链成诗句?我首先想到的词是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奈何”。“何”字是平声,符合其所在位置的平仄,问题是后面的词汇不好链接,而且第四句的第一个字也是“何”,前后两句两个“何”字,不好处理。
藏头的“奈”字把我难住了。后来,我想到了“奈客”。“奈客”的意思是对于事物没有办法,其符合我的现实生活,然而“客”字是仄声,出律,绝对不可用。
我一筹莫展,看来藏头步韵诗词不像想象的那么好写。勇气替代不了智慧。我沿着西堤往回走,脚下踏着小路上铺砌的青砖,脑子里寻觅着“奈”字未解的答案。临近界湖桥时,我听到一对情侣在商量说:后河挺清静的,去转转吧?
后河就是万寿山后面的那条河,也叫后湖和后溪河,西起单壁桥,向东蜿蜒至谐趣园。河水清澈,两岸幽静,是年青人谈情说爱的好去处。说到后河,我马上联想到奈河。
奈河是印度梵文“地狱”的译音,民间传说的地狱之河。《宣室志》记载:“其水皆血,而腥秽不可近。”奈河桥险窄光滑。恶人过桥时会被牛头马面推进血河池,遭铜蛇铁狗撕咬,善人过桥时则可简易通过。看来做了坏事,不管是在人间还是在地府都要受到惩罚。
我企盼着晴天朗日,清平世界。时下还有许多社会弊端须要改革,还有民主和法制须要健全。我心里还有十年内乱的余悸和未曾消逝的惆怅。
词怎么接着往下填?一阵微风吹来,清香扑鼻。我茅塞顿开,《西江月》的最后两句浮现在眼前:奈河依旧在身边,何日清莹可见?我期盼着美好的未来……
第一次创作藏头步韵诗词,上阕是无意而水到渠成,下阕是有意而多艰难曲折。好在我搜索枯肠,终于吟成。
西江月
何日清莹可见
(藏头步韵)
漫步西堤。玉带桥上远眺,风光如画。追忆鉄窗岁月,恍如隔世。
人至未惊山鹊,
生平独爱鸣蝉。
如斯菡萏比华年,
梦里残荷一片。
无限风光桥上,
可怜万寿山前。
奈河依旧在身边,
何日清莹可见?
一九八〇年六月
(藏头的文字)
人生如梦 无可奈何
(辛弃疾原韵)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这一首藏头步韵的《西江月》,步韵六个字,藏头八个字, 五十个字占了十四个字,创作的难度可想而知。
七律•追忆韵难收
1981年9月,我接到金永飞来京的电话。
金永飞是我的狱友。刑满后,在大墙外的员工队睡的是一个大通铺,紧挨着。我戴着“反革命”帽子,他也戴着“反革命”帽子;我喜欢捧着本书,他也喜欢捧着本书;我平反了,他也平反了。
金永飞1945年参加工作,毕业于东北航校,任空军九〇六部队机械师,1955年立过三等功。后来到石家庄动力机械厂工作,1956年被评为市级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他一直坚持业余创作,报刊上常有他的作品。
金永飞来京是去看望顺义的姐姐,约我见一面。我便邀请他在大红门的一栋小白楼楼下的饭馆坐一坐。他精神矍铄,从铁窗岁月聊到申诉的奔波路上,从恢复原职聊到对未来的畅想。
金永飞说话比较直率,还是军人的性格。他说,现在我们国家的文字狱太厉害。他的“太”字发音又重又长。因为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就被打成反革命,不仅毁了一个人的前程,也毁了一个人的家庭。真正有组织,有纲领,要推翻共产党的反革命分子有几个?
这个问题,我跟金永飞有共识。中共九大林彪有一个尴尬的镜头:站着,又坐下,坐下,又起来站着,弯着腰,胁着肩。一个直言快语的小伙子说:看他那个德行!因此被打成反革命,判刑四年。这个“反革命”劳改期间就在我所在的中队。
金永飞回到熟悉而又陌生的石家庄动力机械厂之后,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工作,学习和生活。业余时间还忙着搞创作,常常到夜深人静。他说已积习成常,放不下笔杆子,准备将来写本书。
我的笔也从来没闲着。此时,我酝酿着一首藏头步韵的《七律》,记述与金永飞这次北京的会面。我选定的藏头词语是:回首风雨,身心俱伤。韵脚,我从记忆里搜索到韩翃的《七律•同题仙游观》中的“楼、收、秋、幽、丘”。
酒逢知己千杯少。谈笑间,已是下午两点多了。走出饭馆,我骑上单车。回头看了一眼翠竹掩映的那栋小白楼,便有了《七律》的首联:回望修竹藏玉楼,首途追忆韵难收。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怎样把这首藏头步韵的《七律》写好。律诗的颔联和颈联要求对仗,出句与对句不可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这个不能含糊,不能给后人留下合掌的笑柄。
走到久敬庄时,狂风大作,弥漫的乌云像潮水一样滾滾而来,转瞬间把天遮得严严实实,伸手不见五指。汽车打开了前灯,单车拼命地摇着铃铛,路灯疑是黑夜,刷地全亮了。
我两脚紧蹬单车,仓皇赶路,唯恐被暴雨淋成落汤鸡。为了躲闪对面飞驰而来的电动三轮车我实实在在地摔了一跤,膝盖蹭破了皮,鲜血直流。我从口袋里掏出手帕擦了擦,便忍着疼痛翻身上车。
突然,一道闪电划破天空,一声惊心动魄的霹雳在眼前炸响,雨立刻哗哗地倾盆而下,马路瞬息成了河。我拿出百米冲刺的劲儿两脚飞快地转着单车的脚踏板。
转眼,雨停了,太阳钻出了云层又炙烤着广袤的大地,马路旁边的稻田一片金黄。老天给我送来了《七律》的颔联:风来天际云翻墨,雨去地垠草暵秋。
雨后,我想到了苏东坡贬谪黄州时写的《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我情不自禁地赞叹先哲对人生风雨的淡定、豁达和乐观。《七律》的颈联我有了:身有创痕除血碧,心无怨恚爱林幽。
金永飞对人生的遭遇有独到的见解。他说,人不能在温室里成长,要经风雨,见世面。艰难坎坷不必绕着走,那是上天赐予的财富,是锻炼人格的机会。
他说的有哲理,只是这“风雨”太暴虐,这“机会”太沉重。十年内乱期间刘少奇、贺龙、邓拓、吴晗、傅雷、老舍等三万四千七百多人被迫害致死。
我的《七律》的尾联也有了,是曾经的凄惋凝成的:俱瞻多是劫中客,伤逝今人成古丘。
金永飞已经离开人世多年,我的这段追忆的文字就算作遥祭的花环吧!
七 律
追忆韵难收
(藏头步韵)
狱友平反进京,相约小酌。归来,我单车急驰,赶超暴风骤雨,摔倒在路边……
回望修竹藏玉楼,
首途追忆韵难收。
风来天际云翻墨,
雨去地垠草暵秋。
身有创痕除血碧,
心无怨恚爱林幽。
俱瞻多是劫中客,
伤逝今人成古丘。
一九八一年九月
(藏头的文字)
回首风雨 身心俱伤
(韩翃原韵)
仙台初见五城楼,
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
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
细草香闲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
人间亦自有丹丘。
这首《七律》共五个韵脚,八个藏头,五十六个字占了十三个,还有对仗和粘对的要求,创作的难度很大。
念奴娇•登香炉峰
2018年3月,我到香山游览,爬上了峰顶,留下了彩照。归来,我想写一首藏头步韵的《念奴娇》。
《念奴娇》上下阕共二十句,要藏头二十个字,还有八个步韵。写好,谈何容易。之前,我从来没有填过藏头步韵的《念奴娇》,对我来说无疑是一次新的挑战。
藏头藏什么?藏头的词语一定要选好,否则有可能导致所写的诗词夭折。再三斟酌,我选定了“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的金句。
步韵步谁的韵?苏东坡的《念奴娇•大江东去》的韵脚是“物、壁、雪、杰……”我认为吟咏爬香山用不上。陈亮的《念奴娇•登多景楼》的韵脚是“会、界、势、计……”我认为也用不上。最终我选定了叶梦得的《念奴娇•洞庭波冷》。
香山是北京西山山岭之一,主峰香炉峰海拔575米,山势陡峭险峻,俗称鬼见愁。爬香山的,大多是年青人。举头仰望,人的链条忽隐忽现地从山下蜿蜒盘旋到山顶。我好羡慕游人的健步。
我爬不爬香山呢?我已是古稀之年,曾经的五载大牢,由于沉重的体力劳动和营养不良导致身体虚弱。我有了《念奴娇》的前三句:山坡陡峭,再三思量也,高迈疴沉……
香山,之前我曾四次登顶。那时身体健壮,腿脚轻捷,见了前面的人就想赶超。登上山顶,伫立云间……《念奴娇》的第四句和第五句我有了:往日身轻双腿劲,上摩穹落层阴。
第六句的藏头是“攀”。怎么用其开头呢?我思索了好长时间也没想起一个恰当的词汇。我放下手中的笔,无奈地喟叹:“我这是何苦!美其名曰创作!”
老伴在旁边发话了,笑谑道:“你高兴呀!你不是经常鼓励别人奋斗吗?你不是说奋斗中的痛苦也是幸福吗?”
是的,平时我总是把我的一句格言挂在嘴上:“在痛苦中奋斗是幸福,奋斗中的痛苦也是幸福。”聊天时,我常常举例某某人退休后生活得精彩,实现了人生价值。
我不知多少次拿美国的莱伯曼做论据:七十四岁退休后,去老年俱乐部下了六年棋。一次对手因病未到,八十岁的莱伯曼开始学画,一百〇一岁举办个人画展,成为美国著名画家。《念奴娇》的第六句、第七句、第八句我有了:攀话前程,总言奋斗,能者履艰深。
第九句、第十句藏头的文字是“登”和“顶”。这两句的答案我很快就作出来了。我爬香山的目的就是寻找创作灵感,充实诗囊:登时觅韵,顶针诗就长吟。
人生的路是漫长的,然而对于我来说已是日薄西山,风烛残年,岁月难卜。晚境如何渡过?我的回答便是《念奴娇》下阕的第一句、第二句和第三句:路遥珍爱余生,再搏十几载,长项中寻。
在现实生活中,社会的弊端个人左右不了,但是可以呐喊改革。呐喊改革如同走钢丝,是有风险的。《念奴娇》下阕的第四句和第五句我有了:走索一心除宿弊,下笔八俊光临。
2017年,我的《韩明华诗词》问世。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为我写的推荐词是《诗化人生激情澎湃》,北京大学教授张一南为我写的代序是《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让我很受感动。《念奴娇》下阕的第六句、第七句和第八句我有了:去岁书成,定评四页,能动鉄石心。
《韩明华诗词》的水平,我心知肚明,就那几滴墨水,存在这样和那样不少问题。我必须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我的《念奴娇》的最后两句是:到头功过,达聪华夏儒林。
念奴娇
登香炉峰
(藏头步韵)
香炉峰高峻陡峭,攀登不易,俗称鬼见愁。我七十有四,毅然登顶。
山坡陡峭,
再三思量也:
高迈疴沉……
往日身轻双腿劲,
上摩穹落层阴。
攀话前程,
总言奋斗,
能者履艰深。
登时觅韵,
顶针诗就长吟。
路遥珍爱余生,
再搏十几载,
长项中寻。
走索一心除宿弊,
下笔八俊光临。
去岁书成,
定评四页,
能动鉄石心。
到头功过,
达聪华夏儒林。
二〇一八年三月
(藏头的文字)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
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叶梦得原韵)
洞庭波冷,
望冰轮初转,
沧海沉沉。
万顷波光云阵卷,
长笛吹破层阴。
汹涌三江,
银涛无际,
遥带五湖深。
酒阑歌罢,
至今鼍怒龙吟。
回首江海平生,
漂流容易散,
佳会难寻。
缥缈高城风露爽,
独倚危楼重临。
醉倒清尊,
恒娥应笑,
犹有向来心。
广寒宫殿,
为予聊借琼林。
《念奴娇》的下阕,是我登上香炉峰的感慨:来日不多,莫负光阴,继续努力!
综 述
藏头步韵诗词的创作最大的难点是藏头的文字和韵脚的有机链接。这个需要悟性和灵感,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没有章法可循,没有捷径可走。
如何创作藏头步韵诗词?有四点需要注意。一是要恪守吟咏的主题。藏头的每一个字所组成的诗句都要与吟咏的主题息息相关。这样才能杜绝用藏头的文字造句拼盘。
二是认真选择藏头词语。要考虑藏头的文字是否能用于创作中,这个只能凭自己的感觉。藏头的词语要精炼,最好是名人名言。震人心扉的格言警语会使藏头步韵诗词更高雅,更有品位。
三是藏头的文字要符合其所在位置的平仄。名人名言可以不受其所在位置平仄的限制,因为我们没有资格修改前贤先哲的格言警语。如果自己撰写藏头词语,一定要严格遵守其所在位置的格律。
四是藏头词语的字数要与上下阕的句数匹配。下阕的藏头词语不可越位到上阕,上阕的藏头词语不可越位到下阕。否则会给人以断句失误,句读差错的感觉。
总而言之一切要顺其自然。
藏头步韵诗词中的步韵与平时所说的限韵没有区别,都是规定写诗填词的用韵,如果说有区别那就是藏头步韵诗词的步韵比限韵更宽泛,可以选择任何一首相同的诗词的韵脚。
创作就是锲而不舍地攻艰克难,追求完美,给人以欣赏的怡悦和震撼。1960年,我参观故宫博物院看到两副象牙上的“绘画”,作者用《资本论》的全文约二百三十万字密密麻麻地微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画像。这就是创作!
有人说藏头步韵诗词的创作难度大,束缚思想,写不出好诗词。此说不是没有道理,但是也不尽然。律诗的创作受句数、字数、平仄、对仗、粘对、韵脚的严格限制,“束缚思想,又不易学”,然而如今不是春笋蔚然,满山遍野吗?
能否创作出藏头步韵的好诗词,主要看是否掌握了丰富的词汇。词汇丰富才能运用自如,得心应手。否则写近体诗也免不了湊韵、出律、失粘、合掌,写古风也免不了牵强附会,词不达意。
词汇如同建筑材料。宏伟的蓝图如果没有千百种材料备用,没钢筋,无栋梁,缺锦砖,少碧瓦,总是寻找“替代”,建筑必然是苍白的豆腐渣工程。
写好藏头步韵诗词,更重要的是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高尚的思想境界,豁达坦荡的胸襟和与人民同甘共苦的情怀。陆游在《示子聿》中所说的“功夫在诗外”就是这个道理!
2019年,我在网上给《上海滩诗叶》投去了《念奴娇•登香炉峰》《临江仙•景山放歌》《临江仙•知友话三更》《临江仙•岳阳楼上》《虞美人•治装游衍齐眉笑》《蝶恋花•登佛香阁》。当时,我没有注明是藏头步韵,旨在鱼目混珠。
2020年《上海滩诗叶》问世,荣登吉尼斯世界纪录。我那六首藏头步韵诗词刊发在403页。我感到很荣幸!
有了激情,藏头步韵诗词也是可以创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