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永彪教授作品《不忘初心》
文图•许昌视野•韩丽
前言
2021年暑假,河南大学中国陶瓷研究院院长王洪伟老师大部分时间在各地做陶瓷调研,这天王老师留言说,已经到禹州神垕,可以来汇合,我们立马结束手边事出发赶往神垕。

神垕行第一日我们拜访了老朋友孔家钧窑掌门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孔相卿大师,当晚彻夜长谈,夜宿孔家宾馆。
一、老于家豆腐菜

第二天,一行人清晨出发,早饭王洪伟老师选择在老于家豆腐菜。作为禹州人,王老师此次神垕行既调研也是游子回乡,而老于家豆腐菜,对于禹州游子,就是乡愁的一部分。
老于家豆腐菜老板于红涛是一位老朋友,我们去的时间有点早,没见到于老板在店里,因为想品尝一下那个紫色宽粉豆腐菜,特意打电话询问,结果于老板闻言我们在店里,十分钟就速度赶过来。还特意带来一款老于家定制酒。

📸📸📸

老于家豆腐菜纯粮酿造定制酒,这个可以有,故友二三,对饮一杯,品尝乡愁……
📝📝📝
老于家豆腐菜背景
豆腐菜始于北宋,相传北宋真宗年间,禹州钧官窑督窑官御厨发现禹州石磨豆腐、手工粉条地道鲜美,配以熬制羊肉汤更是味道醇厚绵长,具有滋阴壮阳的功效,就运用宫廷的御厨技艺与当地食材相结合,秘制出豆腐粉条菜,既得到了钦差大人嘉奖,又可以对有功的窑工施以恩惠,就这样豆腐菜成为当地特色名吃。


后经于氏家族一代代传承、发展、改进,到第六代于国印、第七代于红涛,已经发展成远近闻名的地方特色食品--“老于家”豆腐菜,并且在传统技艺上又有了创新。于红涛现在用一锅羊肉汤可以做成不同口味、不同样式、不同肉品的豆腐菜,更加个性化,以客户要求保证食材、口感的多样化,众口难调他能调,并且达到了98%以上客人的满意,获得了一致好评。
“老于家”豆腐菜的发展至今虽然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为了保证天然纯正和营养成分不流失,其加工工艺始终延续古老的传统--纯手工制作,让这一古老工艺得以传承,成为大家一直所信赖和追捧的特色健康美食。2016年经过CCTV4《记住乡愁》节目秘密考察、层层选拔被定位为节目重点推荐美食;2017年登上CCTV4中文国际频道《记住乡愁》对全球播放,《记住乡愁》的播出对这一传统美食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宣传作用。

于红涛所开豆腐菜馆的位于禹州市神垕镇第一中学旧址对面,方圆几十公里人人皆知,延续祖上的名称为“老于家”,四面八方食客慕名而来,为的就是吃一碗香辣美味的“老于家”豆腐菜。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民谣:等“垕”千年为钧来,到此一尝豆腐菜。

这个豆腐菜的味道只有品尝过的才深知其中滋味,以至于念念不忘……

王洪伟老师和同行的许昌市《古今琴院》创始人李帅老师都是老于家豆腐菜的不二粉丝,这个在神垕的早餐,和老于家豆腐菜掌柜的于红涛边吃边聊,一碗豆腐菜抚慰乡愁……

边吃边聊中旁边进来个食客,细心看一下竟然是北京邮电大学郑永彪教授,王老师也开心的站起来握手寒暄,王洪伟老师介绍说郑教授他们是同学,家乡偶遇故交,两位教授聊起来分外亲切,我心想这神垕地邪,出门进门遇到的都是学者啊!

故乡遇故交

合影左起:王洪伟、韩丽、郑永彪、于红涛
二、郑永彪教授📝📝📝

郑永彪教授就职于北京邮电大学,中共党史专家,琴棋书画瓷都能拿得起 ,才华横溢,现在扎根神垕,研究钧瓷,也做钧瓷,有自己的钧瓷工作室。我和郑教授也是老朋友,一起参加过中非友好活动,在神垕清晨遇到老朋友也分外惊喜。吃饭结束,我们一行和郑教授一起来到他工作室参观叙旧……

郑教授自己的原创手工壶作品彰显个性,设计理念是对钧瓷细节细化,突出设计者的创作思维……

郑教授为老同学分享自己的原创作品获奖情况……


这个霸气內蕴的主人杯送给王老师家公子、我们的随行临时摄影师魏祺霖同学了……




郑教授的作品……

获赠郑永彪教授的著作作品,签名款,带回来学习……


获赠签名款作品

三、晋晓红

左起:李帅、王洪伟、晋晓红、韩丽、温红顺
告别郑永彪教授,我们驱车在神垕街道穿行,在这里行驶不时的要上坡下坡,转眼来到一条小路,刚欣赏一下两侧田野,就看到前方有一别致小院,王老师说到了……

这家的女主人晋晓红女士王老师事先没有做背景介绍,气质娴雅的晋女士为我们泡茶,闲谈中意外知道晋晓红竟然是我老同学的表妹,还是著名钧瓷学者、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晋佩章先生次女。

晋晓红女士和王洪伟老师也是初中同学,老同学见面叙旧,话题围绕钧瓷主题聊了很久,晋晓红继承父业研烧钧瓷,以煤烧钧瓷为主,作品釉色温润质朴,器型端庄厚重,多有创新。其作品以传统器形为依托,兼顾具有时代特点审美观,融入其作为女性的细腻感,作品造型优美,风格典雅,获得业界同行和藏家的认可。后起之秀,钧瓷新星。

因为手机丢失,拍摄的晋晓红作品图片丢失,在看钧瓷时看到珍藏的晋佩璋大师的作品……

📝📝📝
四、华龙钧窑•杨发

合影左起:魏褀霖、王洪伟、杨发、韩丽、李帅
到达华龙钧窑时王老师的老朋友董事长杨发大师已经在等,杨老师有个特别为建党一百周年创意设计定做的红船作品,我们到达杨老师就献宝一样给我们细致欣赏这件红船,在一旁为我们讲解创作思路,作品看点,这艘红船体现了钧瓷人强烈的时代关怀和政治情愫。


红船,特别献礼建党一百周年

华龙钧窑董事长杨发是神垕本土人,从小深受传统钧瓷文化熏陶,毕业于神垕陶瓷高中后进入钧瓷一厂工作,先后在成型、造型、烧成等车间从事一线工作,为以后从事钧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一长工作期间曾向多个老艺人学习施釉、配釉、造型设计等技艺。2006年创办华龙钧窑。
杨发和他的华龙钧窑早期以煤烧钧瓷为主,后期以研烧钧瓷酒器及日用餐具为主,为业界和消费者所熟知和认可…




这个山水画一样的笔筒特别美,笔者对着这个笔筒拍了又拍,内心赞叹钧瓷之美……

钧瓷细节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