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门 大戏楼 福字碑
1 毗邻北京著名的后海风景区咫尺之遥的地方,有一座清朝遗存至今保存最完整的王府 —— 恭王府(和第)这座有着200多年历史的王府原为大贪官和珅所创建。 恭王府有三绝一宝 :三绝是西洋门、大戏楼和福字碑,一宝是福字满园。
2 第一绝——西洋门
西洋门,顾名思义,是按照西洋风格而修建的一座汉白玉石拱门,是北京城里唯一一座保存到现在的清朝西洋门。西洋门位于恭王府后花园的正前方,算是后花园的大门,门额上外刻了 “ 静含太古 ” 四个字 ,门内刻了 “ 秀挹恒春 ” 四个字 ,意思就是说,站在后花园里,既可以享受太古幽静,也可以拥有春色满园。体现了深邃浑厚、怡然自得、沉雄苍古的意境。内外八个字蕴含着道家的哲学思想,也可以说囊括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悠扬和西洋建筑的奔放。实唯有其一,无需它物的深刻含义,也可说是对整个萃锦园艺术风格的总结。
西洋门不是和珅建园子时候留下的,而是恭亲王奕䜣改建的。这座具有西洋建筑风格的拱门、正门 ,处于萃锦花园的中轴线上, 据说这种门当时在北京只有三个,如今只有此门流传下来。因此成为恭王府的一处点睛之笔。
3 第二绝 —— 花园大戏楼
大戏楼是恭亲王宴请和会客的娱乐场所,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座全封闭式大戏楼,民间将之称为 “ 大戏房 。” 花园大戏楼位于恭王府的邀月台东部,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可容纳200余人,在这里看戏。
大戏楼最绝妙之处在于 :虽然没有任何音响设备,却能从各个角度听清台上的声音,完全可以感觉到余音绕梁。 这是因为戏楼在建造的时候采用了独特的聚音木材,以及独特的内部声学结构设计,使得戏楼内部可以聚集声音,使得声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戏院的底部其实是被掏空的,放的是很多口青铜大缸。这一巧妙设计增大了共鸣混响空间,无论在戏楼的任何一个位置,都能清晰地听到台上的声音,根本不需要任何传声工具,用手工实现了余音缭绕。
整座戏楼很宽广,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戏楼完完全全是楔形榫卯结构搭建的,没有一颗钉子,但却构成了一座雕梁画栋、结构复杂的高楼,十分厉害。
用紫硬木雕花屏障隔离前台和后台,整个戏楼天花板上和四面墙上画满藤萝和紫花。四壁彩绘均为人工涂绘,气势古朴优雅,样式十分精美,使观众有种在藤萝架下看戏的感觉。
据说,该戏楼是清朝南方的某位官员为讨得恭亲王的欢心,特请南方的能工巧匠精心建造的。屋顶是采用了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三券勾连搭式结构,戏台的棚顶高悬着二十盏大红宫灯,地面则是二十张井然有序的八仙桌和太师椅。
厅内南边是高约一米的戏台,戏台上方高悬着 “ 赏心乐事 ” 的金字黑匾,寓意为愉快的心情。令人感到非常诧异的是,大堂上方为何绘满了倒垂的藤萝?原来,当时这种大堂内的戏楼在北方还很少有,就连慈禧太后那有名的颐和园德和园大戏楼都得坐在院子里看戏。恭亲王担心僭越礼制获罪,便在屋顶画满藤萝,意思是表明这是藤萝架而非大堂,足见其对这座大戏楼的上心和重视。据说当年除了外请戏班子来演出外,兴趣所致王府的主人也会上台和仆人经常在这里同台演戏,自娱自乐自唱,而且王府中的红白喜事也都是在这里举办颇多。时光倒置,遥想当年京城里的京剧名角都以能在此戏台演出为荣。
民国时期曾有一位欧洲音乐家来北京演出,后来兴奋地称赞大戏楼的音色效果,比欧洲的戏院还要好。 而在改革开放初期,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来华访问时,曾点名想去恭王府大戏楼见识一下传闻中的神奇声色。 后来在近两小时的演出中,李光耀如醉如痴,对这一中国古典建筑的智慧,倍加称赞。

4 第三绝 —— 福字碑
恭王府的 “ 福 ” 字碑,为康熙御笔之宝,隐于萃锦花园秘云洞中,谓之 “ 洞天福地 ” 。这个 “ 福 ” 字,刚劲有力,颇具气势,右上角的笔画像个 “ 多 ” 字,下边为 “ 田 ” 字,而田字却不封口,意味着封土无疆,财无止境。 而左偏旁极似 “ 子 ” 和 “ 才 ” 字,右偏旁像个 “ 寿 ” 字,故整个福字又可分解为:多田多子多才多寿多福,巧妙的构成了福字含义,极富艺术性,且意味深长。更为珍贵的是碑右上方,刻有康熙玉玺以镇福,因此 “ 福 ” 字被誉为天下第一福。
福字碑上的字是康熙皇帝亲自动笔写下的,目的是为了给年迈多病的祖母孝庄祈福所用,寓意福寿安康。相传,孝庄皇太后在六十大寿之前突生重病。康熙帝效仿古人为祖母祈福增寿,沐浴斋戒三天并创作了出这幅绝世的珍品。孝庄皇太后收此大礼后不久,身体痊愈。而孝庄也借此碑的灵气而成为清朝最长寿的皇后。
这块福字碑本来是皇宫里的珍宝,紫荆城的镇城之宝。 却被和珅弄到了手里,和珅收买了看守和太监,偷偷把这块碑运出了皇宫,但因为福字碑是宝物,轻易不能见人,因此他就将这块碑藏了起来,福字碑被发现的时候是在府中的秘云洞,也就是和府的中心位置。 福字碑被和珅藏的 “ 很深 ” ,却又敬如神明。
和珅从故宫中偷运这个宝贝却不能见光,供人观赏。于是和珅费尽心机将其藏于王府花园滴翠岩下的秘云洞中,掷重金用最好的太湖石材,建成了一条石龙假山,日常精心供奉,动不动就是三跪九叩,由此可以看出和珅的对此石碑的重视程度。藏于自家的假山洞中,假山造成龙型,作为镇宅之宝。也是因为此物的尺寸很有讲究,能放进但拿不出。就连安放这座福字碑的龙假山也有门道,据传闻这是用糯米浆鸡蛋清混合调制砌筑成的,坚固异常,龙山上置两口缸,缸底有管子通到龙山上,通过往缸中注水的办法来增加龙洞中的湿度。龙山下幽静的洞天福地,常年恒湿恒温。高129厘米 , 宽54厘米 , 福字碑就藏在龙洞正中。
福字碑不仅因为康熙留存人世的题字极少,倍显珍贵;而且还因其巧费心机的字形令人惊叹。因此常聚集不少游客,仔细研读,拍照留念,希望沾些福气。
嘉庆三年(1799年),乾隆驾崩,和珅被抄家。抄走金银无数。唯一没有被抄走的宝物就是这福字碑,今天我们才得以有幸可以看到。
据说当年嘉庆查抄和珅府时,想把这个福字碑移到皇宫,但是和珅设计巧妙,动福字就动龙脉,但眼看着一整条龙的 “ 心脏 ” 会被挖去,这是皇帝最忌讳的。嘉庆皇帝大怒,下令将龙山封死。从此,康熙墨宝福字就在史书中消失了。
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恭王府视察时,发现滴翠岩的石岩造型酷似 " 二龙戏珠 " ,依据 " 遇龙必有皇家之物 " 的说法,让工作人员仔细查找并掘开被封堵200多年的秘云洞,使福字碑重见天日。
5 一宝 —— 福字满园
恭王府又叫万福园, 整座恭王府宝气不散,据说是因为府内各处藏着多达一万多个福字,可谓处处被福笼罩。和珅在设计这座园子的时候,共设计了九千九百九十九只蝙蝠,代表着福气满满。留心观察造型多见蝙蝠倒挂,寓意 “ 蝠到 ” 。也取谐音 “ 福 ” 。除了蝠池(观月台周围的水池),后面的蝠厅和中间以邀月台为身子的整体蝙蝠形建筑造型外,其它蝙蝠都藏身于长廊雕版之中,唯有这第一万个“ 福 ” 不是蝙蝠,而是作为一绝秘宝的 “ 康熙皇帝福字碑 ” 。
6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财富,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宝贵遗产。我们应该尊重历史,保护文物。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看到清代恭王府三绝,西洋门、大戏楼、福字碑和一宝,福字满园的精髓。

恭王府三重奏2
庆王府 恭王府 公主府
1 如果说世间万物都有灵性,恭王府被“ 蟠龙水 ” 包围着的明珠一般美丽的建筑,自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是一个充满着忧伤气质,命运多舛的苦命宅园。
2 嘉庆四年(1799年),和珅被处死之后,嘉庆帝即将这座豪宅的西半部,赐给了他那个只要和珅府不要皇帝位的十七弟永璘。之所以只给他一半,是因为当时,乾隆皇帝的十公主及其额驸丰绅殷德还住在和第里。
3 和孝公主,是整部清朝历史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公主,其生母为乾隆皇帝晚年的宠妃汪氏。乾隆四十年正月,当这位性情、外貌全都酷肖其父的“ 最幼女 ” 来到世界时,乾隆皇帝已然是六十五岁高龄的老人。十公主虽身为女子,但天生神力,能开十个劲的硬弓,时常陪着父皇骑马打猎,乾隆因此爱她胜过所有的子女,他不止一次叹息:“ 你要是个阿哥,这个皇位将来非你莫属啊!” 的确,十公主非但武功卓绝,而且胸襟非凡,当和珅春风得意时,驸马倚仗其父权势行为娇纵,公主就曾经严肃地训斥他:“ 你阿玛受我父皇厚恩,不思回报,却只知纳贿。我都替你们担忧啊,到了身家不保的那一天,连我也要受到你们牵累!”
4 十公主的话,虽不幸言中,但嘉庆皇帝最终还是念着兄妹之情,没有剥夺他这个小妹夫的爵位,公主夫妇也仍然住在原来和第的家里。这座和第宅也就因此一分为二,西为庆王府;东为公主府,一直到道光三年(1823年)九月,十公主去世,整座和第的府邸才全部归到庆王名下,而那时,庆王永璘已经死去三年多了 ……
5 恭王府作为一个大型宅第应始自和珅的和第。东路的 “ 多福轩 ” 应为和珅家人的起居之所;乾隆五十四年固伦和孝公主下嫁和珅之子,我们根据有关史料和古代传统习俗推测和珅应将 “ 多福轩 ” 等东路院落作为公主下嫁后的生活居所。
6 和珅获罪后西路居所赐予庆郡王永璘,并且东路建筑内发现的高等级彩绘也证明,“ 多福轩 ” 等东路建筑应是由固伦和孝公主一直居住到去世。
7 庆王府时期,“ 多福轩 ” 被回收后究竟由何人使用因资料匮乏尚不得而知。恭王府时期,“ 多福轩 ” 成为奕䜣在王府中的会客之所,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 总合史料研究和现状堪察,我们分析:“ 多福轩 ” 自建成,在固伦和孝公主入住 “ 和宅 ” 前以及恭亲王奕䜣入住前进行过较大的修缮工程,其余则是根据使用需要进行的日常维修和养护。
8 恭王府自建成之日起,经历了乾隆到宣统七任皇帝,史学界有 “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 ” 的说法。
恭王府是最不像王府的一座王府,因为它一半是和孝公主府,另一半是庆王府永璘宅邸。

和珅 永璘 奕䜣
1 若论我国古代豪宅排名,除了故宫,那就当属恭王府了。
历史上著名的豪宅如:杭州胡雪岩故居,平遥乔家大院等与恭王府相比,那都是小麻雀,要知道,恭王府的前身那可是 “ 大贪官和珅的府邸 ” ,这实力绝非一般商贾富豪可以相比的。
恭王府可以算得上是 " 中国第一豪宅 “ ,占地六万平方米,而在此居住的三任主人都是风光一时无双的传奇人物。
2 恭王府的第一任主人是有 ” 清朝第一贪 “ 之称的和珅,一部《铜牙利齿纪晓岚》让全国人民都记住这个大贪官和珅的名字,在当时他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恭王府位于北京什刹海前海西街,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多重院落,朱漆大门上镶嵌着象征亲王身份的金黄色门钉。
清朝的王府基本上都围绕皇宫而建,集中在什刹海地区,而恭王府是目前保存的最好的一座清代王爷府,也是离皇城最近一府,从王府的东侧门到皇城北门,骑马不超过五分钟。
恭王府是最不像王府的一座王府,因为它一半是公主府,另一半是官员宅邸。
恭王府自建成和府后,就已经具备了今天的规制,布局和郡王府基本相同,分为东路、西路、中路三路,东西两路用于居住,中路用于仪式。
嘉庆皇帝扳倒和珅后,给他隶属二十条死罪,其中一条是所盖金丝楠木房屋奢侈,僭越逾制。
和珅府邸逾制的地方何止使用金丝楠木这一条,就和府西路四合院 —— 锡晋斋来讲,它台基高二尺八寸,正厅七间,这就已经是亲王的规制(皇家正厅最多为9间)。正厅东西北三面都是两层仙楼,全部用金丝楠木隔断分隔空间,隔断上方窗格镂空的位置都是用极薄的蓝色丝绸,裙板上镶嵌工艺精湛的雕饰,这种“ 大屋中施小屋,小屋上架小楼 ” 的装饰,也是只有皇家才能用的。而这个仙楼的格局,和紫禁城中宁寿宫格局一模一样。
乾隆在位时,曾到过和珅府邸多次,也就是说和珅的逾制乾隆心知肚明,比如铜路灯,太平缸等。
3 恭王府的第二任主人:不爱江山爱和宅的永璘。
和珅府邸的豪华,不仅一般老百姓遥不可及,就连王公大臣也都羡慕不已,庆亲王永璘就是代表人物。
乾隆年间,几个皇子私下议论立储之事,永璘满不在乎的说,即使皇帝多如雨落也轮不到我,将来无论哪位哥哥当了皇帝,只要把和珅的宅子赐给我,我就满足了。
永璘不爱江山爱豪宅的性格,令嘉庆帝十分放心,永璘一直在和府生活了二十二年,基本保持了原来的格局,没有进行改建。
传到永璘的孙子奕劻时,奕劻已经被降为辅国将军,身份与郡王府标准不符,咸丰初年,将府邸赐给恭亲王奕䜣。
4 恭王府的第三任主人:恭亲王奕䜣重建王府。
恭亲王奕䜣夺位失败后,在仕途上几经浮沉,并未得到咸丰皇帝的重用,1861年,慈禧联合恭亲王发动辛酉政变,搬到八大辅臣,走上了政治舞台。
1884年,慈禧借口 “ 委靡因循 ” 免除他一切职位。本来胸怀天下,准备大有一番作为,却躲不过最无奈的臣子命,在最失意之时,他重新修建了王府花园,将这里当成他躲避喧嚣的地方。
奕䜣死后,长孙溥伟成了恭王府的新主人,这位小恭亲王风度翩翩,擅长辞令,是溥字辈中年龄最长的,溥伟本以为自己有机会继承皇位,但可惜,慈禧太后在咽下最后一口气前还是选择了年幼的溥仪,清王朝覆灭以后,他不甘心,四处奔走,策划复辟活动,为此他几乎卖掉了所有财产。
1912年3月,溥伟将府中除字画外的所藏文物以40万大洋卖给日本山中商会的山中定次郎。
1921年,溥伟又以8万银元的价格,将府邸抵押给西什库教堂,1932年,辅仁大学以108根金条购入恭王府作为校舍。
5 新中国成立以后,恭王府曾被公安部宿舍、风机厂、音乐学院等多家单位使用过 ,后来在多位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历时28年,完成修缮工作,成了当时中国唯一一座对公众开放的清代王府。
恭王府历任和珅、永璘和奕䜣三代主人,除了第二任庆亲王永璘外,第三任恭亲王奕䜣,在原和珅时的基础上对府邸进行了扩建,才有了如今的格局。
和珅 永璘 奕䜣
1 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藩之乱被平定后,清朝历代皇帝再也没有分封过实权藩王,就算是皇子,轻易也不得离开京城。
既然不能离开京城,皇子皇孙们的王府就都修在了北京城内。其中,规模最大的清代王府要属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柳荫街的恭王府,但很多人只知道 “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 ” ,以及恭王府一度被认为是《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原型,却不熟悉恭王府三位主人的故事。
当然历史上恭王府的主人不止三个,但历代主人里,这三个人最具代表性,他们分别是钮祜禄 · 和珅 、爱新觉罗 · 永璘 、爱新觉罗 · 奕䜣。和珅的名字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乾隆四十年(1775年),他千挑万选相中宅址,开始着手修建精美的 “ 和第 ” 。
2 “ 和第 ” 就是 “ 恭王府 ” 的前身。从和珅开始,住进这座府邸的三代主人要么绝后,要么子孙凋零、不成器。1799年2月22日,和珅被赐自尽,这座府邸一分为二,一半住着他的儿子儿媳丰绅殷德与固伦和孝公主,另一半住着嘉庆的同母弟弟,庆王爱新觉罗 · 永璘 。
和珅只有2个儿子1个女儿,次子早夭,长子丰绅殷德与固伦和孝公主的唯一孩子也早早夭折,丰绅殷德本人则36岁便去世。道光三年(1823年),固伦和孝公主去世,原来的“ 和第 ” 完全变成 ” 庆王府 “ ,但那时候,庆王爱新觉罗 · 永璘也已经去世3年多了。
3 永璘有6个儿子,多数早夭或者被治罪、革职,继承他爵位的是第3子绵愍。然而绵愍寿命不长,只活了40岁,一生无子,他去世后,由五弟绵悌接手爵位,没想到绵悌很快就犯了事,于是绵愍的嗣子奕劻(他六弟绵性的亲儿子)袭封庆郡王。
爱新觉罗 · 奕劻虽然顶着大伯儿子的名头接手了爵位与王府,但他也很快因为获罪弄丢了王府所有权。不过搬出庆王府后,奕劻运气就变好了,甚至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获得加恩,成为铁帽子王,聚敛钱财无数,连生6个儿子12个女儿。
4 奕劻搬走后,这座王府就被咸丰皇帝赏赐给弟弟恭亲王奕䜣,奕䜣成为这座王府的第4位主人,“ 和第 ” 也正式变身为 “ 恭王府 ” 。然而奕䜣的4个儿子不是早夭就是短命,长子只活了28岁,次子好一些,活了49岁,至于三子、四子,都早早夭折了。
奕䜣的长孙溥伟,1921年为了筹谋清室复辟竟然用8万银元将恭王府部分抵押,之后他无力偿还债务,收不回祖产。而1937年,奕䜣的次孙溥儒又以10万银元的价格卖掉了恭王府的花园。
5 至此,属于恭王府的帝国贵族光芒彻底消失,如今的恭王府,已经成为北京什刹海西南角的著名景点。接连三位主人,要么绝后,要么子孙凋零、不成器,或许恭王府三位主要主人和珅、永璘、奕䜣的命运,早就和清朝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了。

恭王府三重奏3
和珅 永璘 奕䜣
1 恭王府,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柳荫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建筑群,曾先后作为清乾隆时期权臣和珅、清嘉庆时期庆僖亲王爱新觉罗 · 永璘的宅邸。咸丰元年(1851年)清廷赐封此宅邸于恭亲王爱新觉罗 · 奕䜣,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
2 恭王府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初为大学士和珅的私邸。同治初年,这里的第三代主人恭亲王奕䜣,身兼议政王、军机领班大臣等要职,重权在握,显赫一时,乃大筑邸园,同时也对府邸部分进行了修缮与改建。我们看到的恭王府的建筑规模与格局,就是在那个时候最后形成的。
3 根据现有的文献记载,在这块位于京城前海西岸,被 “ 蟠龙水 ” 环抱着的风水宝地上,元、明两朝曾经有过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香火旺盛,游人如织,就连皇帝也来此礼佛上香。大约十六世纪中叶,该寺院才逐渐荒废,沦落为明朝廷的供应厂;清朝入主北京以后,在这里建造大小不等的院落若干,供内务府等普通旗人居住。
4 乾隆四十年前后,在皇帝面前红得发紫的和珅,相中了这块四周萦水,遥接西山,而且又离 “ 皇上家 ” 不远的风水宝地,遂以高价购买下这里的多处房产,建造成大名鼎鼎的 “ 和第 ” 。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和珅开始在这东依前海,背靠后海的位置修建他的豪华宅第,时称 “ 和第 ” 。 有说法称,明弘治年间,大太监李广也曾经置第于此。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弘历归天,次日嘉庆褫夺了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两职,抄了其家,估计全部财富约值白银八亿两,相当于清政府十五年的财政收入,所以有 “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 的说法。同年正月十八,即1799年2月22日,和珅被 “ 赐令自尽 ” 。而宅子本身,则如愿归 “ 爱豪宅不爱江山 ” 的胞弟庆僖亲王永璘所有。
5 与此同时,嫁予和珅之子的乾隆之女和孝公主,仍居住在半座宅第中。
嘉庆四年,和珅因罪赐死,嘉庆皇帝遂将这座宅第转赐给他的小弟弟庆郡王永璘。永璘大概算得上历代主人里最为钟爱这座豪宅的人。早在和珅当道时,乾隆的诸位皇子便凑在一起商订,将来不管谁当了皇帝,都要 “ 办 ” 掉和珅,惟十七皇子永璘说 :“ 将来不论哪位哥哥当上皇帝,只要把和珅的这座豪宅赏给我,我就知足!”
6 说到永璘,或者许多人都不太熟悉,但若提起他的孙子,那个与李鸿章一起同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的庆亲王奕劻,恐怕又是无人不晓了。奕劻也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贪官,但与清末那一群懦庸无能的王公贝勒相比,他总还算是一个敢于负责,能够委以重任的人。因此,从同治朝起,奕劻便得到慈禧太后的宠信。在咸丰将府邸改赐恭亲王奕䜣之前,他一直以辅国将军的身份在此居住。
7 至于说恭亲王奕䜣,那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他参与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其后(1853-1898年之间)的几乎全部重大政治活动, “ 辛酉政变 ” 时,就是他把慈禧扶上了 “ 垂帘听政 ” 的宝座 ……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奕䜣,整部中国近代史,乃至后来的中国历史就会改写。
咸丰元年,即1851年,清末重要政治人物恭亲王奕䜣成为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改名恭王府。“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 ” 是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对恭王府的评价。民国初年,这座王府被恭亲王的孙子溥伟以40万块大洋卖给教会,后由辅仁大学用108根金条赎回,并用作女生学堂。新中国成立以后,王府曾被公安部宿舍、风机厂、音乐学院等多家单位使用过。
8 当年,恭亲王奕䜣调集百名能工巧匠融江南园林与北方建筑格局为一体,汇西洋建筑及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为一园,添置山石林木,彩画斑斓,使得整个后花园成了园林设计和建设的典范和样板,建筑艺术价值极高。如此说来,人们蜂拥而至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了。但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人都不是为了清史而来,也不是为了园林而来,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和珅而来,得益于纪晓岚和和珅在荧屏上斗嘴。
9 顺着人流或者说是逆着人流在恭王府的后花园转。园中的导游穿得十分艳丽,解说词里似乎也是张嘴和珅闭嘴和珅的。没有人提到嘉庆四年的正月初四,嘉庆褫夺了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两职,抄了其家,估计全部财富约值白银八亿两,相当于国库十几年的总收入。这样一个大贪官,原本是可以作为反腐倡廉的反面教员的。但人群中的人们似乎没有人管这一套。

和珅 永璘 奕䜣
1 和珅(1750-1799),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正红旗满洲人(后抬入正黄旗)。其五世高祖尼牙哈那巴图鲁,屡建战功,被封为三等轻车都尉。其父常保袭世职,到乾隆时,兼任福建都统。和珅童年时,和其弟和琳在家里接受过私塾教育。十岁左右时,被选为咸安宫官学士(为内务府负责创办的)。
和珅入宫后,他学习刻苦,聪明勤奋,读书过目不忘,《四书》、《五经》倒背如流,骑射、兵器均是优秀。和珅不仅学习好,而且长相俊美,18岁时,娶大学士英廉的孙女冯氏为妻。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和珅承袭三等轻车都尉;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以文生员挑补黏竿处充当三等侍卫,在銮仪卫当差;
乾隆四十年(1775年),擢御前侍卫,值乾清宫门,并兼正蓝旗满洲副都统; 翌年(1776年),便擢升户部侍郎、军机大臣兼内务府大臣又兼步军统领,充崇文门税务监督,总理行营事务;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在由云南回京的路上即擢升户部尚书、议政大臣,到京后又授御前大臣,充《四库全书》正总裁兼理藩院尚书,掌管吏、刑二部事务;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以钦差大臣身份督办镇压苏四十三领导的甘肃撒拉族人民起义;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升文华殿大学士;五十三年(1788年),晋封三等忠襄伯;
嘉庆三年(1798年)晋封一等中襄公。一二十年的时间里,和珅从一个三等侍卫升侍郎、御前大臣、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军机大臣,同时兼户、吏、兵三部尚书,成为乾隆朝晚期声名显赫、权倾一时的宠臣;
和珅大权在握,便排斥异己、结党营私、贪赃枉法,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嘉庆四年(1799年)。这年正月初三(2月7日),乾隆驾崩。第二天嘉庆帝就突然宣布褫夺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等官职。初八日(2月12日),被革职下狱,并抄家籍产。十六日(2月20日),嘉庆向内外群臣百官宣布了和珅的 “ 二十大罪 ” 。十八日(2月22日),被赐自尽。
2 永璘(1766-1820),爱新觉罗氏,乾隆皇帝的第十七子,与嘉庆皇帝同为孝仪纯皇后所生。关于这位皇子,文献记载不多。据《啸亭续录》言:庆僖亲王永璘,长的敦厚结实,皮肤黝黑;读书不多,但喜欢音乐、游嬉,经常微服出游,出入于市井狭巷之中,因此高宗皇帝对这个儿子也不大喜欢。
嘉庆继位后,对其严加管束,屡加斥责,永璘才开始有所自敛,燕居府邸以声色自娱。但这位皇子天性直厚,重视友谊,对手下比较宽纵,没有皇子的架子,护卫有时和其开玩笑也不斥责。嘉庆四年(1799年),仁宗亲政后,封自己的这位弟弟为郡王。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三月,永璘病重期间,嘉庆帝亲临府上探望,并进封为亲王。不久永璘死去,谥曰僖,是为庆僖亲王。葬于昌平流村乡宫上村西五峰东麓。现仅存墓前的碑楼及单孔石桥各一座。
3 恭王府的主人奕䜣,是一等贵族,所以他的府邸不仅宽大,而且建筑也是最高格制。明显的标志是门脸和房屋数量。亲王府有门脸5间正殿7间,后殿5间,后寝7间,左右有配殿。低于亲王等级的王公府邸决不能多于这些数字。
如果你看到深宅大院的门口耸立着石狮,你马上就可以判定大院的主人是不低于五品的官员;如果你再仔细数一数石狮头上的卷毛疙瘩,你就会进一步认定品极;皇帝门口的石狮上有13排疙瘩,亲王12排,爵位越低,数量递减。
房屋的形式、屋瓦的颜色也是不能僭越的。恭王府以前的主人是大奸相和珅,他修建了庆颐堂,模仿了皇帝的宁寿宫。嘉庆皇帝 “ 加恩赐令自尽 ” 时,这是其中的一条罪状。
因为知名,所以许多人只知道北京的恭王府是和珅的私宅,而不知道因改赐道光皇帝第六子奕䜣为王府而得名。甚至当自己走出那个热热闹闹的恭王府之后,对究竟谁是恭亲王还是一无所知的人也不会是少数。对绝大多数人来说, “ 和珅 ” 也并不是从书中读出来的,而是在电视剧里的王刚身上演绎出来的。
4 据说,不少王府都有后花园。但经历沧桑,早已面目全非。只有恭王府是北京现存最完整、布置最精细的一座清代王府。著名学者侯仁之先生甚至有 “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 之说,可见对恭王府地位和意义的评价之高。
5 和珅在花院门内竖起了 “ 独乐峰 ” 假山石,导游说很快他就有喜了。对面的水池修了个蝙蝠的形状,和珅就福运不断了。和珅的书房外面的柱子上都镶成了竹子状,以求自己的官运节节高。垂花门前的两棵龙爪槐据说和珅居住时就有,不知道有没有什么依据。
6 过去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今,读万卷书对许多人来讲已经是一种苛求了,行万里路的人倒是大有人在。只是,这种戏说历史式的 “ 行 ” 法,行得再多,似乎对开拓眼界、增长见识、提高修养也没有太多的帮助吧。

恭王府三重奏4
府邸 恭王府 花园
1 恭王府是位于风景秀丽的北京什刹海的西南角的一座王府,坐落于一条寂静悠长、绿柳荫荫的街巷之中,它就是现存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王府。
恭王府的前身原为清代乾隆朝权臣和珅的和第宅和嘉庆皇帝的弟弟永璘的府邸。
恭王府作为清朝亲王的府邸,其建筑布局规整、工艺精良、楼阁交错,充分体现了皇室辉煌富贵的风范和民间素净雅致的风韵。
恭王府由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南北长约330米,东西宽180余米,占地面积约61120平方米,其中府邸占地32260平方米,花园占地28860平方米。
2 恭王府自建成和府后,就已经具备了今天的规制,布局和郡王府基本相同,分为东路、西路、中路三路,东西两路用于居住,中路用于仪式。
恭王府由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府邸不仅宽大,而且建筑也是最高规制。明显的标志是门脸和房屋数量。亲王府有门脸五间,正殿七间,后殿五间,后寝七间,左右有配殿。低于亲王等级的王公府邸决不能多于这些数字。房屋的形式、屋瓦的颜色也是不能逾制的。恭王府的中、东、西三路各有三个院落,其中每一路的后两个院子是人们要游览的主要区域。

3 恭王府由于是在权臣和珅邸宅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和珅当年定罪的二十大罪状中就有关于内檐装修的 “ 僭侈逾制 ” 问题,如其中的第十三款 “ 查得和珅房屋竟有楠木厅堂,其多宝格及隔断门窗皆仿照宁寿宫制度 ” 。因此恭王府的内檐装修在王府文化中别具一格,其所表现的特点尤为突出:
一、规格最高,可与宫殿建筑比美:
恭王府几座主要厅堂的内檐装修不仅是多宝格、隔断,还可举出仙楼、神殿带毗卢帽的祭灶等装修也与宫廷中别无二制。并有室内假山水池,装修成室内小园林,更是别出心裁。
二、数量较多,形式多样:
恭王府从样式雷图中可以看到当年有内檐装修的建筑多达20余处,而且具有多种类型,如太师壁、宝座床、碧纱橱、祭灶、万字炕、几腿罩、落地罩、炕罩、真假门、仙楼、书阁、多宝格、顺山炕、前后檐炕等。
三、界划灵活,空间丰富:
恭王府内各厅堂的空间根据使用功能划分,格局多样,其主要厅堂既有肃穆、庄严的开敞式大空间,又有私密性的小空间,既有对称式的,也有非对称式的,还有可以灵活组合的。有的适合接待高级宾客,有的用于萨满教的祭祀活动,有的适合起居生活,有的作为寝息,不同的空间需求各得其所。
四、做工精细,技巧高超:
从恭王府的装修遗留物件中可知皆使用硬木,用材异常讲究,加工的木料可以作出细小的截面,雕刻花纹起伏精确,而且使用圆形或曲线拼出各种花格,只有在精细的加工之基础上才能完成,施工难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遗憾的是恭王府的原有内檐装修,绝大部分已经无存,通过研究王府文化,要进一步将其发掘出来,结合今后的王府博物馆展示要求,再现当年辉煌。

4 府邸中路最主要的建筑是银安殿和嘉乐堂,殿堂屋顶采用绿琉璃瓦,显示了中路的威严气派,同时也是亲王身份的体现。
东路的前院正房名为多福轩,厅前有一架长了两百多年的藤萝,长势甚好,在京城极为罕见。东路的后进院落正房名为 “ 乐道堂 ” ,是当年恭亲王奕䜣的起居处。
西路的四合院落较为小巧精致,主体建筑为葆光室和锡晋斋。精品之作当属高大气派的锡晋斋,大厅内有雕饰精美的楠木隔段,为和珅仿紫禁城宁寿宫式样(此为和珅僭侈逾制,是其被赐死的 “ 二十大罪 ” 之一)。
5 府邸最深处横有一座两层的后罩楼,东西长达156米,后墙共开88扇窗户,内有108间房,俗称 “ 99间半 ” ,取道教 “ 届满即盈 ” 之意。 后罩楼拦腰将恭王府隔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
恭王府花园分为东路、西路、中路多重院落,整个园林有6条山龙围合,东、西、南面各有两座山,中路后面有一山为中龙。 这个园林成于同治年间,集江南园林与北方建筑为一体,汇西洋建筑与中国古典园林于一园,是一座南北结合、东西合璧的园林精华。 恭亲王奕䜣精心营造的花园景观多过40余处,亲自将花园命名为 “ 萃锦园 ” 。
恭王府后花园又名锦翠园,园内布局、设计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造园模仿皇宫内的宁寿宫。全园以 “ 山 ” 字型假山拱抱,东、南、西面均堆土累石为山,中路又以房山石堆砌洞壑,手法颇高。山顶平台,成为全园最高点。居高临下,可观全园景色。徜徉于园中犹如漫步在山水之间。

6 与府邸相呼应,花园也分为东中西三路。
中路以一座西洋建筑风格的汉白玉拱形石门为入口,以康熙皇帝御书 “ 福 ” 字碑为中心,前有独乐峰、蝠池,后有绿天小隐、蝠厅,布局令人回味无穷。
东路的大戏楼厅内装饰清新秀丽,缠枝藤萝紫花盛开,使人恍如在藤萝架下观戏。戏楼南端的明道斋与曲径通幽、垂青樾、吟香醉月、流杯亭等五景构成园中之园。
花园西路的起点是榆关,一座缩小版的长城关口。榆关是山海关的别称,在此建造这样一座关口,应该有不忘祖辈挥师入关光荣历史之意。 西路最主要的景观以湖心亭为中心,围绕一池碧水依次建有秋水山房、棣华轩、诗画舫、澄怀撷秀、凌到景等建筑,是整个后花园最具园林味道的区域。

7 花园内古木参天,怪石林立,环山衔水,亭台楼榭,廊回路转。月色下的花园景致更是千变万化,别有一番洞天。诸多中外游客慕名而至,寻觅着翠山碧水、曲径幽台在诉说的如烟往事。
恭王府花园在园林分类上说,应数皇家园林之列,在设计上与故宫后花园非常相似。此类花园的特点是规整有余,而活泼不足,缺少江南私家园林的多变和巧思。

8 恭王府的府邸堂皇庄重,花园优美繁华。在王府、贝勒府扎堆的前后海,恭王府以其富丽而被称作 “ 城中第一佳山水 ” ,更因其堪比故宫的府邸与花园建制而声名显赫。
恭王府由于是在权臣和珅邸宅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府邸与花园没有想到就成了旅游的热点。人挤人、人挨人,哪儿哪儿都是人脑袋,如今的恭王府是国家5A级景区,这个价值连城,见证明了清王朝由盛转衰豪宅的府邸与花园,现在普通百姓也可以一窥它的风采了。

作者简介,刘云平 男 1971年6月5日生。洪洞县小北门刘家二十三代传人,自由职业者。
从小热衷文学写作,先后花费20年时间创作了百集三重奏系列作品,达十多万字,先后发表在《万里飘萍》《东边井儿》《临汾平阳方志》《洪洞报》《槐乡大地·周末版》和《老家》等报刊。现为洪洞县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