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许昌视野》韩丽
编者按:随行河南大学中国陶瓷研究院院长王洪伟老师神垕钧瓷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回来后手机丢失,神垕拍摄的各种资料找不回来,想写点见闻处于无米下锅状态,心情很无奈,今近日竟然发现其它数据库被遗忘的备份资料,除了录音资料全部丢失,其它图片大部分还在,意外惊喜……
前 言
2021年暑假,河南大学中国陶瓷研究院院长王洪伟老师大部分时间在各地做陶瓷调研,这天王老师留言说,已经到禹州神垕,可以来汇合,我们立马结束手边事出发赶往神垕。
📝📝📝
路上联系老朋友孔家钧窑总设计师四哥孔春生,此时出差外地,神垕行见不到四哥非常遗憾。
钧瓷人物背景
孔家钧窑掌门人孔相卿,禹州神垕人,当代钧瓷理论体系创立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非物质遗产钧瓷技艺传承人,第六、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河南省工艺美术协会钧瓷专业委员会主任,禹州市钧瓷行业协会会长,孔家钧窑有限公司艺术总监。
孔相卿对中国钧瓷工艺的影响和贡献,相信会被中国钧瓷历史永久记录,他不仅仅是这代人的工艺美术大师、钧瓷大师,他还是世界记忆中国钧瓷的钧瓷记忆符号,影响深远。
孔大师看我们对小香炉兴趣浓厚,拿一段香点燃放进去,若隐若现的缕缕青烟中香炉瞬间灵动有禅意,茶室还是刚才那个茶室,香味弥散中,茶室已不是刚才那个茶室;手边的钧瓷茶具也在沉思中雅致……
身为钧瓷学者的王洪伟老师调研行走中有很多新信息新见解,和孔大师在看似散淡的闲谈中,主题都是有关钧瓷的里里外外、钧瓷圈的家长里短,坐着聆听就是最直接最佳的学习时机……
王洪伟老师家学生假期和父亲一起同行学习钧瓷,在神垕略加指导,马上兼职小团体摄影师进入角色,谈话中孔大师带我们参观孔家窑………
对孔家窑最大的印象就是不忘初心,每次来孔家窑都会特别拍一下厂区、窑区,厂区所到之处保留着年代感,朴实无华,不过多修饰,布局大气有格局;在窑上看钧瓷,偶然抬头,对面的树木在蓝天白云下美的惊艳,目之所及,辽阔而清新。那一件件震撼世界精美绝伦的钧瓷,就是在这朴素的砖瓦厂区面世……
刚好有钧瓷作品五个釉色不同的双耳活环瓶,可以细细欣赏,在鉴赏中体会钧瓷器型釉色之美和差异……
有关钧窑、钧瓷、钧瓷传承工艺和钧瓷新工艺,听孔大师和王老师在随意沟通中慢慢了解钧瓷知识、钧瓷历史、钧瓷工艺的新旧差别、钧瓷市场的现状、钧瓷匠人的努力……
两个新式的小窑炉引起王洪伟老师注意,详细询问,里里外外观看,孔大师对窑炉的讲解很细致,钧瓷小白的笔者聆听到最后,总结一下自己的理解就是窑炉的大小及形状对钧瓷烧制的最终品质很关键,不过这句话没好意思说表达出来……
有关钧瓷的柴烧、煤烧、气烧,这些钧瓷领域的专业知识,现场聆听钧瓷学者和钧瓷大师简短对话,比书本上阅读形象直观……
对话钧瓷窑炉及窑变……
自然窑变的钧瓷作品双耳活环瓶,在蓝天白云下沉静,记录孔家窑年轮岁月……
孔家钧窑logo,在自强不息中,记录龙腾精神……
回到茶室继续闲谈,钧瓷的话题看似随意,各种信息在你来我往的三言两语中梳理出一个明朗的线条,说到钧瓷祭器,孔大师这里倒是有孔庙祈福供奉的成套瓷器,王老师闻言一刻也不耽误,立马提出去看一下……
进入大厅开灯后那一瞬间满满的都是震撼……
器型之美、釉色之美,钧瓷小白的笔者无法用正确的专业文笔来描述直击眼前钧瓷带来的震撼,只能用图片简单说明一下……
📸📸📸
📸📸📸
📸📸📸
对话钧瓷,你的理论思维,我的实践思维,汇集这一刻,让钧瓷更有视野、有高度、有纬度……
王洪伟老师家学生魏褀霖同学是第一次见孔大师,合影留念来一波……
夜幕降临的的神垕天空深邃的蓝,钧瓷学者和钧瓷大师在夜晚有个谈话的地方,据王洪伟老师说,他每次来神垕,会和孔大师在这里彻夜长谈,话题永远就是钧瓷………
魏褀霖同学让孔大师给自己签名留念……
孔家窑,中国钧瓷名窑,立足禹州神垕镇,做好禹州钧瓷,传承钧瓷技艺,传播钧瓷文化……
人物背景
王洪伟:社会学博士,文化地理学博士后,河南省禹州市人,现任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暨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河南大学美术学院中原民间美术研究学科带头人,任艺术地理学、中原陶瓷学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河南大学中国陶瓷研究院院长、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艺术地理研究所副所长、文化部和河南大学共建中原文化艺术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中国陶瓷史、中原陶瓷学、社会学和人类学、艺术地理学研究。
王洪伟教授和孔家钧窑总设计师孔春生合著钧瓷专著《钧窑铜系青蓝釉》一书,获得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
孔相卿大师钧瓷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