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老祠 月老祠堂 鸿禧堂
1 月老祠亦称月老祠堂、鸿禧堂,供奉可亲可敬的月下老人,为中国的爱神。
2 在美丽而浪漫的爱情故事里,月老手中的红线,成了少男少女的希冀与期待。古北水镇月老祠是由四个部分组合成的一个小院落,游客可以购买同心锁、许愿牌写下爱情誓言悬挂在月老脚下见证。正厅是月老殿,左右两侧分别是心语堂和爱情小商铺。月老祠内有着神奇喊泉,当贮水池水位处在将要溢出的临界状态,泉口的呼叫声一旦传入贮水池,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声学作用,如共鸣、回声、声压等,洞内水面承受声压的压力,诱发虹吸作用的发生,便形成呼之即涌水的自然现象。大声喊出 “ 我爱你 ” 喊泉就会帮你传递爱的信息。
3 月老祠是专为追求幸福婚姻的男女而设,里面供奉着专为世间有情人牵线搭桥的月老。大家可以过来拜拜。
月老祠,求姻缘的地方。大门有 “ 月老祠 ” 石刻和对联 :
诚意去,归去定是并蒂花。
虔心来,到来都是多情种。
4 杭州西湖白堤旧有月老祠,并祀花神。有两副对联,其一是:
廿四风吹开红萼,悟蜂媒蝶使总是因缘,香国无边花有主。
一百年系定赤绳,愿秾李夭桃都成眷属,情天不老月长圆。
廿四风是什么呢?二十四个节气的风吗?非也。 是指从小寒到谷雨,八个节气,每节气分三段五日,每五日对应一个花期,从梅花开始,以楝花作结。正是冬尽春来,花开最盛的时候。赤绳自是月老那根红线,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此联为清人魏滋伯作,佳处在上下联将月老与花神融合贯通,浑成一体。
上联廿四风,蜂媒蝶使,可言花媒,亦可喻人间媒妁,妙语双关。
下联——赤绳,典出唐人李复言《续玄怪录 - 定婚店》,故事谓月下一老人,主持人间婚姻,凡注定因缘者,降生前先以赤绳各系二人之足。秾李夭桃,喻花亦喻人,夭桃又为《诗经》咏婚姻之句。绮丽中复有典雅,可与香奁诗并驾。
魏谦升,字滋伯,仁和人。九岁能文,弱冠后雄长坛坫。尤工书。以廪贡生选仙居县训导,不就。家居西马塍,以著述自娱,垂五十年,有书三味斋稿。
5 另一副为:
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上联源自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下联源自元末高明《琵琶记》的典故。
6 还有一副月老祠对联是:
莫专问婚姻,凭他万事随缘,都是前生注定。
亦兼司禄命,笑我一官需次,也当此处邀灵。
明朝文学家张岱题在黄龙洞月老祠的,就有点苏轼《十里生死两茫茫》的意韵了——
云出无心,谁放林间双鹤。
月明有意,即思冢上孤梅。
可谓别出新裁,喜庆之时,想着白头偕老,生同衾,死同穴,细想之下,不才更有幸福感吗?
7 台湾省台南市的月老祠,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它位于台南市祀典武庙中。祀典武庙建于明郑时期,为省内武圣关公的信仰中心,也是官方主祀典的庙宇,被列为一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个月老祠最有名的就是它的那副楹联: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望世间眷属全是有情人。这句话还曾经引起一阵轩然大波。
8 月老祠、月老祠堂、鸿禧堂供奉的月下老人是主管人间姻缘之事的神仙。

燕云十六州 幽云十六州 幽蓟十六州
1 燕云十六州,又称 “ 幽云十六州 ” 、“ 幽蓟十六州 ” 。
2 燕云,一名最早见于《宋史 · 地理志》包括燕(幽)、蓟、瀛、莫、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
幽州、顺州、蓟州、涿州、瀛州、莫州、檀州这七个州位于太行山以东的华北平原,儒州、新州、妫州、武州、蔚州、应州、寰州、朔州、云州这九个州位于太行山以西的雁北黄土高原。东西六百多公里,南北约两百公里,面积约十二万平方公里,是华北平原的北大门。所处的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北宋叶隆礼在《契丹图志》说:“ 幽、燕诸州,盖天造地设,以分藩、汉之限,诚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 石敬瑭,为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的大将。936年,石敬瑭反唐自立,并向当时的契单求助。在契丹的帮助下,灭了后唐,建立后晋。接受契丹的册封为大晋皇帝。认契丹辽太宗为父,自称儿皇帝,并将燕云16州献给了辽国。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往后中原数个朝代都没有能够完全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战略意义使得中原的汉族政权感受威胁持续长达455年。并间接促使了辽、金、元的强盛。
4 中原农耕民族的战马养殖地,主要有两处,一是所谓蓟北之野,即今热察一带,一是甘凉河套一带。在宋初开国时,一个属于辽国,一个属于西夏,都不在中原王朝手里。其实养马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失去了天然屏障。
5 燕云16州包括今天的北京、天津全境,以及山西、河北北部地区。燕云十六州北部地区,囊括了燕山山脉,以及北太行山山脉,这两座相连的山脉,就如同两座天然的城墙,将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分割开来。为了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长城依山而健,长城的山道口处修建了如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雁门关等关卡。是中原农耕民族对抗游牧民族的最后一道防线。失去了这一条天然的军事屏障,中原的门户大开。游牧民族就可以直驱中原,饮马黄河。
6 而历史也证明了这点:辽契丹南下侵宋,并迫使北宋签订城下之盟,到金灭宋的 “ 靖康耻 ” ,蒙古窝阔台攻金时,走的亦是这条捷径。而清朝也是由山海关入侵,并最终结束了明朝的统治。
7 而在400多年间,中原各个王朝不懈余力的收服这一战略要地,后周柴荣继位之初,兵锋指向燕云十六州。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连克宁州、鄚州、瀛州!但因柴荣的驾崩,不得不撤军。到了宋朝,而宋朝的积弱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正是因为汴京的北方全无屏障。宋朝建立后,多次尝试收复燕云十六州。宋太祖设置 “ 封桩库 ” 。想用钱买回燕云十六州。宋太宗曾亲自北伐试图收回燕云十六州,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此后经过几次大战,未能收复失地,无奈只好签订了 “ 澶渊之盟 ” ,用利益换和平。虽然两国再无大的战争,但中原政权始终始终笼罩在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阴影之下。
8 直到四百多年后明太祖才全部收复了这一地区。更是把都城迁移到幽州、今北京,包括后来的清王朝建都北京,无不是为了加强这一地区的统治力,也彰显了燕云十六州、幽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古北水镇三重奏7
英华书院 月老祠 圆通塔寺
1 古北水镇景区,广泛还原或再现北京密云地区的古老传说故事,以及当地的古老工艺手工作坊也是一大亮点。
比如说,景区内儒家英华书院、道家月老祠以及释家圆通塔寺等建筑说明的是宗教礼仪的话,那么景区内的震远镖局、八旗会馆、杨无敌祠等等又是反映了当地历史的故事传说。
另外,根据当地的传统手工制作的烧酒、蜡染以及仿古巷内的各种手工小吃和演示也是彰显了当地的民俗特色。虽说这些景点不能完全还原当时的历史真实性,然而作为一般的观赏也会使人受益匪浅。
2 儒家的英华书院,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距今已有646年的历史了。“ 英华 ” 取自韩愈《进学解》中 “ 沉浸浓郁 , 含英咀华 ” 。创办人希望读书人可以沉浸在浓郁的书香中,吸取精华,故取名 —— 英华书院。
英华书院分为东、西两院。书院外长长的阶梯如同人生的学习之路,每上一层台阶就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走进方正明朗的书院,不仅可以参观到言居规格的讲堂,还能阅读各类书籍、期刊读物。
东院院门为金柱大门,悬挂 “ 英华书院 ” 牌匾,院门内有影壁,上书 “ 学 ” 字,东院为二进院。一进院为仪门,二进院为讲堂,讲堂后是水榭院落,在夏日荷花盛开时,可谓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有回廊、小桥、池水。可以感受荷花满池、清香环绕的优雅环境。
西院院门悬挂 “ 英华书院 ” 牌匾,院门内有影壁,倒座房外墙壁有 “ 为人师表 ” 四个大字,这是为了表彰孔子的。墙壁上雕刻的分别是梅兰竹菊和笔墨纸砚,显示出英华书院浓厚的书香气息。
西院为三进院。一进院为门厅,有两个庑房。二进院为讲堂,有两个厢房。三进院为文昌阁,供奉文昌帝君,是民间和儒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利禄之神。
文昌阁前有一个汉白玉牌坊,为古北口名人冯树明捐赠。牌坊正中上刻 “ 英华书院 ”,两侧的小木牌上有 “ 酷读圣经鞠躬 - -,荣归故里饮水思源 ” ,石坊两侧刻的对联是 :
松柏有心荣称桑梓,
圭璋无瑕荫及芝阑。
3 古北水镇,有一个据说是北京 “ 道教最灵月老祠 ” 的景点,吸引了很多希望能够求得佳偶的游客。
月老祠就在汤河边,门外有一副对联,
上联是:诚意去,归去定是并蒂花。
下联是:虔心来,到来皆是多情种。
真是好意头啊!
月老祠并不大,只有一进院落,正屋中供奉的就是月老的雕像。月老须发皆白,面容慈祥,右手握着姻缘簿,左手腕系着红绳,两名童子分立左右,身前供奉着两根红烛,红色的桌帘上印着——龙凤呈祥,一片喜庆祥和。
月老祠到处都挂着火红的姻缘牌,红彤彤照亮了从冷至热,从春至秋。满满的,都是虔诚和期盼。是啊,谁不希望婚姻美满,家庭幸福呢!
月老祠门窗上的木雕,有梅兰竹菊,也有人物肖像,清丽雅致。 月老祠院子里面有个月亮门,进去之后就是喊泉,大声喊出 “ 我爱你 ” 喊泉就会帮你传递爱的信息,可以一起游玩。

4 圆通塔寺位于古北水镇西侧的山腰上,圆通塔为古北水镇地标性建筑。圆通,在佛教的教义里就代表了观音,也代表了圆满通达,和佛教的思想不谋而合。
顺山路直上,不久就见到了山门,这是由观音院和圆通塔两大建筑群组成的圆通塔寺,为四进的院落。
迎面的山门匾额上写有 “ 无上菩提 ” ,提示每一位来者:此地避开市井尘俗,为最高之觉悟境界。二进山门匾额上写有 “ 天王殿 ” ,四大天王于此护持佛法,惩恶护善。穿过院落,绕过焚香之鼎,便是三进院大士殿。这里提示人们要修身律己,心持善念。
再往后走,便是四进院毗卢遮那佛殿。它的后门写有一副对联:
千机普育菩提妙回导归净土,
万法朝宗娑婆含识同赴莲池。
横批:法乳千秋。意为性清净故,云渡禅修。
近观圆通塔为八角形砖木结构,塔高七层。据说圆通塔的基座代表了正大方正的社会礼法、道德规矩;塔身则代表着圆融通彻、八面玲珑的高度智慧;塔顶代表着天帝造化、天启神圣的高贵圣洁。
圆通塔还有两层地宫,石窟和斋房。也是为游人体验修禅的地方。站在圆通塔下,整个古北水镇及司马台长城的全貌美景,尽收眼底,这里也是拍摄古北水镇全貌的最佳位置哦!
圆通塔寺可为来此旅游禅修的宾客和居士提供住斋房、吃斋饭、抄佛经、品佛茶的场景式体验。
5 古北水镇里儒家的英华书院、道家的月老祠、释家的圆通塔寺都是中华民族宗教礼仪的 “ 历史遗物 ” 和 “ 文化遗存 。”

古北水镇三重奏8
古老 水镇 年轻
1 古北水镇,北方的江南水乡。这里有碧水蜿蜒的河流,这里有青砖碧瓦的小屋,这里有随波荡漾的乌篷船,这里有蔓延曲折的青石路。闻着小镇的清新淡雅,看着小镇的古色古香,体味水镇那份独有的温婉与神韵、夏日与秋天、古老与年轻。
水镇并不是乱说的,古北水镇本身就坐拥鸳鸯湖水库,水韵风光自然是绝佳的。另外小镇的一大特色就是泡汤温泉,温泉之水还是来自于地下深处的铁质温泉,再加上精心营造的水乡景象,让古北水镇成为公认的北方乌镇。
2 古北水镇并不是什么千年古镇,而是一座古老和年轻并存的水镇。为何这么说呢?
首先是古老,水镇背靠的就是司马台长城,长城自然是古朴而沧桑的,而且司马台长城还有 “ 最美 ” 、“ 最险 ” 这样的称呼。另外在古镇内坐落的杨无敌祠、依旧带着郎朗读书声的古老英华书院、佛教的圆通寺塔院等等都是其古老的一面。
年轻则是因为这座古镇的建成时间其实是非常短暂的。也因为是新建,使它比很多古镇多了一些人性化的服务,对于很多喜欢游览古镇的朋友可能不是很适合,但是对于夏季、秋季想要找一处度假、休闲的地方,却绝对是不容错过的选择。从饮食到住宿,都要更加现代化。
而且也因为这样的年轻,让古北水镇的夜晚更加的璀璨和充满活力。如今的水镇已经成为北京最受欢迎的夜游之地,优美的夜景让很多人都可以放下繁忙的工作所带来的疲惫,好好地享受一下身心放松的感觉。
3 在古北水镇,除了可以感受时光的缓慢流逝,还可以用酣畅淋漓的运动去迎接夏天。对于运动爱好者来说,没有比骑着单车游长城更惬意的事了。选一辆 “ 爱车 ” ,沿着汤河岸边专属的观景路线骑行,柔和的山风轻拂脸庞,眼前尽是水镇的夏日风光。 待身体被 “ 酣畅淋漓 ” 唤醒,你可以释放内心的激情,重返孩童时代,尽情地玩水。在长城脚下亲水畅玩,才是夏天的正确打开方式。
记忆中,夜市与夏天是分不开的,似乎夏天一到,夜市就显得特别热闹。以夜游著称的古北水镇,它的夜晚自然是不安静的。日月岛广场的啤酒夜市一派喧闹,集市摊位整齐划一地摆着,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望京街的音乐水舞秀是大小朋友们最喜爱的节目。一座古建筑为背景,水舞跟随音乐和灯光,时而变幻成朵朵莲花,时而水火交融,令人啧啧称奇。不仅如此,水舞秀还配有3D投影,真正是一场视觉、听觉和触觉完美结合的表演。 你可以在这里看云、观星、听风,融情于山水间。即使离开了小镇,星空相伴,夜宿在长城脚下水镇的画面依然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探秘古长城、寻访老街区、体验非遗文化。 无论你是文旅爱好者、运动爱好者,还是拖家带口的亲子家庭,在古北水镇,总有一种适合你的夏季开启活动。

4 秋风过境,古北水镇的红叶就逐渐爬满了各个小巷,满墙都是我们俗称的 “ 爬山虎 ” 。红绿色之间泛着金色,让古北水镇的灰白建筑变得灵动艳丽。水镇最美的地方其实都藏在胡同里,两墙夹着色彩浓郁的秋色,成为拍照的绝佳之地。
古北水镇中,山风清凉,红叶尽染,暖黄的树叶随风吹落水中,汤河水的波光浮动山影的暖色。这座长城下的红叶小镇,正在变得更加秀美。 帝都最浪漫的秋色在这里,水镇之约,秋日的明丽与浪漫。在2018年北京旅游市民评选活动中,古北水镇成为排名第一的观赏红叶最佳目的地。
不同于香山、红螺寺、坡峰岭等景点里漫山遍野的红叶,古北水镇的红叶季,有着植物与建筑、景色与人文相结合的独特美感。 当你的心踏上长城下的红叶水镇,那些旖旎和绚丽的风景,将成为你最美的秋日回忆。
5 古北水镇的夏日与秋天,古老和年轻并存,前者能慢慢赏析古代建筑遗址所留存的厚重文化,后者能体会到处在现代化的服务中找到一份散漫的欣慰快乐。

古北水镇三重奏9
杨家庙 杨无敌祠 杨令公庙
1 北京密云的古北口还有个名字叫虎北口,从幽州出发经古檀州、今密云向北出塞外,古北口是最著名也最方便的关口。在历史上它长期都是游牧民族铁蹄南下的重要通道,它不得不目睹着并不结实牢靠的关口被一次次打开,它目睹了太多的战争、血泪与生离死别,但它只能默默无语。
2 杨业是北宋名将,戏曲中常称杨继业。杨业骁勇善战,屡立战功,因为每次都能取胜,所以被称为 “ 杨无敌 ” 。 杨令公是抗辽名将,最终由于小人奸计,兵败殒落。由于杨令公声名远播,备受世人爱戴,辽代就有人在密云古北,修建杨无敌祠来祭奠。
3 公元1004年,辽宋两家签订澶渊之盟,争取到了此后一百二十年的相安无事,古北口成了每年双方使节互访的 “ 和平通道 ” 。
4 古北口北门外的一座山坡上,有一座庙宇,供奉着为国捐躯的大宋英雄杨业。顾炎武在《昌平山水记 · 京东考古录》中引《密云县志》说 “ 威灵庙在古北口北门外一里,祀宋赠太尉大同军节度使杨公 ” 。从101国道向北出古北口隧道不远处,路边有个很小的提示标牌上写着 “ 杨令公庙 ” ,如果不去特别注意的话根本看不到。
据说,“ 杨无敌庙 ” 始建于公元1025年(辽圣宗太平五年,宋仁宗天圣三年)。这个庙现在叫 “ 杨家庙 ” ,供奉对象包括所有民间传说故事和戏曲中虚构的杨氏家族及与杨家有关的人。当地历史专家确认,这里就是庙的原址。古北口作为驻兵营城,当年有东、南、北三门,现在东门和南门都拆毁了,但 “ 古北口北门 ” 还在,与顾炎武的考证完全吻合。
5 但无论 “ 杨家庙 ” 还是 “ 杨令公庙 ” ,都是在后来复修或重建时被改动的结果,它最早的名字叫 “ 杨无敌庙 ” ,因为在辽宋交战的当年,杨业有个威风八面的名号,叫 “ 杨无敌 ” 。在澶渊之盟后历年出使契丹的北宋使臣诗文记载中,这个 “ 杨无敌庙 ” 被多次提到,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
6 宋代诗词有关杨业最早的是刘敞的《杨无敌庙》,作于公元1055年,最晚的是苏辙的《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过杨无敌庙》,作于公元1089年。由诗词可知,至少在北宋年间,诗人们所见的庙宇,名称应该还是 “ 杨无敌庙 ” ,也称 “ 威灵庙 ” 。杨业是在山西雁门殉难的,他战败被俘绝食三日而死,头颅被装在一个盒子里传入辽南京(幽州),与古北口完全不相干。几十年后,纪念他的庙宇却出现在属于辽地的古北口,看起来有点不合情理。

7 顾炎武就此认为后人把 “ 杨无敌庙 ” 修建在杨业从未到过的古北口,是搞错了雁门关的北口与密云古北口之区别,他甚至讥讽道 “ 作志者东西尚不辨,何论史传哉 ” 。其实,这是顾炎武自己没搞明白杨无敌庙建在古北口的历史原因。澶渊之盟辽宋和好后,双方都谨慎遵守协定保持着相当稳定的睦邻关系,达一百二十年之久,辽圣宗耶律隆绪很可能出于某种政治考虑修建此庙,以此表示和好 —— 向一个英雄的对手致敬让和好的愿望显得更真切。而古北口是辽宋官道上的分界点,纪念庙宇修建在辽宋通使的必经之路上,其政治效应与影响力显然是巨大的。当然,也有可能是当地汉民在契丹默许下兴建了此庙。
8 杨无敌庙始建时,诸如七郎八虎 、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佘太君升帐、十二寡妇征西之类的 “ 杨家将 ” 民间虚构传说还没有开始,所以当初的供奉对象想必只是杨业一个人。原址上的杨无敌庙从何时改名为 “ 杨令公庙 ” 或者 “ 杨家庙 ” ,已经不可考了。庙宇名称的变动,呼应了英雄家族滚雪球式的壮大,也让这种纪念在一定程度上从真实的历史走向了虚构的民间故事。这种改动虽然见证了一种 “ 民心所向 ” ,但或多或少,故事的虚构性和传奇性淡化了历史真实的严肃性。爱国肯定是爱国的,祭拜和供奉英雄也是真心实意,然而在爱国和牺牲之间,却没有捷径可走。一旦看不清历史真实,总以为牺牲是别人的事情,是天神下凡拯救地球,那很容易在自己必须有所牺牲时就去哭倒长城。
9 有意思的是,在距离原址十公里之外的旅游景点古北水镇,也修建了一个 “ 杨无敌祠 ” ,供奉群体跟原址的杨令公庙大致上是一样的。不过杨无敌祠在设计理念和建筑风格上,与景区的民居情调保持了一致,很容易被当成一个深进深出的农家客栈,不仔细留心的话,不太能看得出是大名鼎鼎的 “ 杨无敌庙 ” 。由于是依山势而建,它高出景区街道三米多,大部分游客在下面与它擦肩而过。当然凡事皆有利弊,古北水镇的杨无敌祠虽然融入了浓浓的商业风,但它依托古北水镇的景区资源,不仅能够得到良好的日常维护,还有了景区为它提供的游览流量。只要你愿意,只要你留心,你一定会看到它,一定会感受到杨老令公的爱国情怀。

古北水镇行10
1 2021年7月3日上午6点,天高云淡,风和日丽。我准时来到地铁望京西站,乘坐970路车,到密云再乘坐51路公交车去古北水镇旅游。历经3个多小时的奔波,古北水镇的魅影便逐渐出现在我们眼前。
到了停车场,一看密密麻麻的都是车,就好像走进了一个卖车的市场。我们一下车,导游就把水镇旅游的几项重要的事项说了一遍,然后我们就各奔东西,开始了自己的旅程。
2 古北水镇位于北京密云古北口镇境内,坐拥鸳鸯湖水库,背靠中国最美、最险的司马台长城,是京郊罕见山水城结合的自然古村落,旅游度假景区。房屋上的青苔,脚下的石板路,古老的震远镖局,古镇的气息翩翩而来。我站在山顶教堂处,蓝天白云之间,俯瞰到了水镇全貌,景色非常壮观。古北水镇有许多著名景点,我沿着导游指引的路线,一步步走进了古北水镇的历史深处。
历史悠久的青石巷,错落有致的民房,古老的客栈,青灰的砖瓦,勾勒出了它的古典美。古北水镇三面环山,地处要塞,是自古以来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明清两代皇帝都派重兵把守。将领和士兵都把家属带来,久而久之这里就有人安家落户,最后成了这个古北水镇。

3 来到古北水镇,必须要去参观欣赏司马小烧,我们一进酒坊就飘来扑鼻的酒香。这里可以观赏制酒工艺的流程,闻到醇厚浓香的烧酒,体验制作酒糟菜肴,让人足以垂涎三尺,留恋忘返。别看这小小的酒坊,却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完整的做酒工艺。
走进永顺染坊,可以感受到旧时中国毛织物染色及漂白业务的传统做法,也体会到那时人们的聪明智慧。
步入英华书店,是砖瓦房,山墙中式建筑,传统居民的设计。这里古朴厚重,是陪伴人们看书的好地方,也是享受午后阳光的最好去处。这样你就知道这个古镇,到底经历了多少沧桑和不朽的边关历史。
我们又来到了震远镖局,可以让我们走进镖师们的真实生活。镖局保存得十分完整,共分四层,其中有信房、帐房、客房、会客房、卧室等等。
古北水镇到处都是小桥流水,还有古老的斗篷船穿梭在河道中,坐在乌蓬船上远处可以看到山上卧龙般的司马台长城。近处可以看到那边人来人往的桥,可以看到那船行驶过后的波浪和水中成群游来游去的鱼儿,更有江南水乡的韵味了。

4 来到古北水镇,必须去看一看,夜晚的灯光给司马台长城和古北水镇增添了几分热闹。司马台长城是国内一家开放夜游的长城,可在游览水镇时,或沿路欣赏特色场馆,参与互动体验,或乘坐游船直抵长城脚下的鸳鸯湖码头,步行2分钟至索道检票口,乘坐缆车登长城,提灯夜游司马台,俯瞰灯火倾城的古北水镇。这样你就可以感受到这里浓厚的边塞文化气息。
来到古北水镇,必须晚上去听一听从酒吧里飘出的悠扬的音乐和看一看这里的夜景。坐在河边,一边看着灯光挂满古镇的每一个角落,五彩缤纷,一边听着从酒吧里传出悠扬的歌声。这样你就可以体会到这座长城古镇的美丽悠闲。

5 接着我们又逛游了剪纸、年画、染布、风筝等做法,游览了八旗会馆、月老祠、杨无敌祠、又去了司马台长城等美不胜收的景点,去感受古北水镇的迷人景象。由于人越来越多,我们只好向停车的地方走去。人还是那么多,人挨着人,遮阳伞挨着遮阳伞,好几次遮阳伞都碰到我的头上。
我们出了古北水镇,发现来的人越来越多,都是来看夜景的。这太阳高温遮挡不了古北水镇的美,也遮挡不了人们来看水镇美景的心。
6 这一次到古北水镇,让我收获了许许多多的乐趣,唯一使我遗憾的是没能看上古北水镇的夜景,据说那儿的夜景非常漂亮。古北水镇是中华民族智慧劳动的结晶,它闪耀着灿烂的光芒。
经过这次旅游,我对古北水镇有了不少的了解,既收获了许多历史知识,也收获了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无限快乐!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不能忘记的古镇, 这个古镇的每一个角落都透露它的美丽沧桑。这就是我那难忘的古镇 —— 古北水镇 。

作者简介,刘云平 男 1971年6月5日生。洪洞县小北门刘家二十三代传人,自由职业者。
从小热衷文学写作,先后花费20年时间创作了百集三重奏系列作品,达十多万字,先后发表在《万里飘萍》《东边井儿》《临汾平阳方志》《洪洞报》《槐乡大地·周末版》和《老家》等报刊。现为洪洞县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