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诗歌联合会《修竹留云》第1683期

《西路军征战史概要综述》
(散文)(3)
作者:李希勇
主播:荷塘月色

鏖战倪家营的日日夜夜,西路军面对弹尽粮绝,数倍于己的敌军,四面堵截的形势,没有畏惧,没有退缩,而是团结一心,手持大刀迎敌而上,与敌苦战50多天,毙敌一万多人,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战歌。
在倪家营战斗最残酷、最激烈的时候,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女子先锋团担负起俺护总部向石窝山撤退的任务。在团长王泉媛、政委吴富莲、特派员曾广澜的指挥下,全体战士女扮男装改用番号与敌人激战,敌人轮番进攻,女战士用枪托、大刀、匕首、剪刀、木棍、石头与敌人展开殊死的搏斗,有的赤手空拳把敌人的眼珠子抠出来,有的把敌人耳朵、鼻子咬掉,残酷激烈的肉搏战使大部分指战员壮烈牺牲,团长、政委等30余名战士被俘。
至此,这支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组建,会宁会师后重新组建的我国红军史上规模最大,历史最长,战斗力最强的妇女武装部队,全部损失复没,余部在祁连山中坚持游击数月之久后流落、被俘,饱尝人间苦难。
1937年3月14日,西路军仅剩的3000多名指战员,全部集结到海拨4020米的石窝山雪岭上,为最大限度的保存骨干力量,军政委员会召开扩大会议,决定陈昌浩、徐向前回陕北向中央汇报工作;即刻成立西路军工作委员会,由李卓然、李先念、李特、曾传六、王树声、程世才、黄超、熊国炳八人组成。
李卓然负责政治领导,李先念负责军事指挥。剩余人员分路突围,将余部分三个支队分散游击。副总指挥王树声带700多人为一个支队, 与敌激战中队伍被打散,王树声、李聚奎、朱良才掩埋枪支,化妆为乞丐沿途乞讨,流落数月,吃尽苦头奔赴延安。
骑兵师政委张荣率妇女独立团余部和特务团及伤病员1000余人为一个支队,与敌多次交战,部分牺牲、部分被俘、部分流落,支队长张荣壮烈牺牲。
李卓然,李先念率领30军剩余五个营,约1500多人为一个支队。被打散的西路军又组成若干小分队,坚持在祁连山中打游击。也正是他们的坚持为李卓然,李先念支队西进新疆争取到了足够的时间。
李卓然,李先念支队先由石窝山向南进发,三天后转为西行进入祁连山腹地。在途中电台与中央取得联系,中央当即电令:“保存力量,团结一致,视情况可向新疆或蒙古转移”。千里祁连山冰天雪地,渺无人烟,许多战士被冻死、饿死。在重重困难面前,西路军战士依然没有动摇革命信念,他们凭借顽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43天的艰苦行军终于走出了祁连雪山。
走出祁连山人困马乏饥寒交迫,又与敌人在红柳园进行了激烈的战斗伤亡惨重,人员锐减到486人。从红柳园到星星峡是无边的戈壁沙漠,不时狂风骤起飞沙走石难以辨别方向,方圆百里又无水源,至今还是无人区,在这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九死一生的西路军将士战风沙、斗严寒、抗饥饿,还要与凶残的敌人浴血拼杀,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经过艰苦的行军,终于走出千里河西隔壁大漠,于1937年四月底抵达甘新交界的星星峡,脱离了险境。至此,保存了420余人的骨干力量。
(未完待续)2021.5.26

作者:李希勇,国学文化传承工作委员会委员。作品有:多篇系列红诗;数十集系列散文诗~向西藏进发;多篇父母情怀系列散文诗歌;长篇小说《不朽的丰碑》、报告文学《风景这边独好》等。长篇组诗《2020春天序曲》~中国武汉抗疫纪实,《我曾经是军人》被编入国学委员会《百年伟业》纪实丛书。

主播:荷塘月色,实名王春艳 甘肃省朗诵协会会员,甘肃诗词学会吟诵协会会员。热爱生活,爱朗诵,爱旅游,喜欢唱歌,看书写作。愿用声音和文字记录诠释生活中的点滴。


中华诗歌联合会总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