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都市文学社
〈总第272期〉
《童年的向往》
作者:徐建华
主播:方 音
外一首
《童年游戏“过家家”的回忆》
作者:徐建华
总编:阳光波
图片来源于网络

童年
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
写满了纯真和渴望
温温软软明明亮亮
有鱼儿在游
有小鸟在飞翔
有花儿在开放

童年
在a,o,e里开启
在田字格里漫游知识的海洋
在红旗的一角红领巾
明悟祖国钢铁长城的伟大和强盛
盼望着长大报效祖国
童年
花朵一样的笑脸
小小的心里装满幸福
在祖国的花园里成长
稚嫩的肩膀
在风雨里博击
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领航

童年
一个回不去的梦
多少甜蜜多少向往
若能逆袭年轮
绷起手脚听老师讲课
再去小沟里捉一回鱼
学小鸟飞翔
5月31日写于天津

献给六一儿童节而作
童年游戏“过家家”的回忆(散文)
文/徐建华
我们那一代人,小时候没有什么好玩具。男孩子小时候的玩具是爸爸给找个木匠,做个小木车,前面拴根绳子拉着玩;或做一把木手枪,和小伙伴们玩“打野战”;长大一点的孩子,就让大人找个散了架的木桶,把箍桶的铁圈子取下来,再用一段二尺多长的粗铁丝把一头弯成一个带钩的半圆,推着铁圈子玩“滚铁环”。女孩子们爱玩的游戏有“踢毽子”“丢手绢”“跳皮筋”等,但最喜欢玩的还是“过家家”。
她们找几个伙伴到门口的垃圾堆,拣些打烂的有花有色的盘盘碗碗的碎片回来,在一个靠墙的地方摆上一排溜,花花绿绿的,很好看,这就把小家家布置好了。再用树棍在小家家周围画上方圐圙子顶院墙,中间还留个大门。把爸爸的大小酒盅盅偷拿出来几个,算是锅和碗。再折几根大扫帚上的芨芁棍儿掐短,顶筷子。把家里玩的宝贝小布人儿拿出来当自己家的孩子。
那布人儿做法也很简单,用块小白布片儿,里面包上点烂棉花,用线扎成个扁圆形,这就是娃娃的头。再用小花布剪成一个平面的棉袄形(像个倒着的“凸”字),两边是袖子,中间是腰襟。再用蓝布片剪成以一个裤子形状(大约像个“八”字)。然后用浆糊把头粘在袄的上中间,把裤子粘在袄襟下面。压在炕头席子下面等干了拿出来,真像个小人人儿,就能玩了。极个别有钱人家的孩子,就抱着个像真人似的洋娃娃出来,我们看见羡慕得不得了!但是据人家说:“很贵!天北京才有!”(就是小孩儿想说的“天津北京”)
记忆里,我把自己做的小人人儿拿出来,放在小家家里,给他铺上一块布片顶褥子,再盖上一块布片顶被窝,一会儿抱着假装亲,一会儿放下让他睡觉。还有一个小伙伴,当娃娃的大大(爸爸),一家三口人,亲亲热热地过起了“小日子”。
先做饭:把家里的小米偷上一撮放在大酒盅盅里,倒一点水,假装熬粥。拉动旁边放着的一截树棍,嘴里学拉风箱的声音:呼嗒呼嗒……,拉了一会儿饭熟了,喊那个站外面假装干活儿的小伙伴:“他大大,回来吃饭吧!”那个人哈哈地笑着回来了。正吃着,小娃娃哭了,我假装妈妈哄孩子:“别哭了,吃奶吧!”把小人人儿捂在胸前,真是煞有介事的。我们俩唱起了大人教的儿歌:“老婆汉汉,香油罐罐,还有娃娃,亲热一家。你是大大,我是妈妈,娃娃奶名,叫个花花……”
我们也玩得高潮起伏,学大人吵架。假装孩子哭个不停,大大火了,大声怒喝:“连个孩子也哄不住,吵死人啦!”我说:“你有本事,你哄吧!”把孩子摔给他。他被激怒了,把我们摆好的小家家用手一哗啦,摊了!
我这下子才从玩的角色中走出来,大声喊:“你太坏了!我告我妈去”……
四十多年过去了,现在每回想起玩“过家家”的游戏来,我不禁地会“噗嗤”一声笑出来,那是多么的天真无邪!看现在的孩儿们不再玩我们那时候的游戏了,2-3岁开始就独自拿着个手机或平板玩电子游戏,不愿出门(有的是家长担心孩子安全),不让走进自然(很多家长逼迫自己的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不愿和小朋友一起交流。我想,如今孩子们童年生活应有的那种乐趣都去哪了?
真愿过去的那些有趣的儿童游戏回归,让它们回到孩子们的身边,回到孩子们的家中,回到孩子们的心里....


个人简介,徐建华,笔名,圣华,1986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工程师,曾经是沈阳铁路局华强实业公司工作,本人中华传统文化传播者讲师,孝道协会讲师,在全国讲座孝道几百场,写作传统文化作品三百多篇在全国各平台发表,爱好写诗二十多年,紫罗兰文学杂志社签约作者,上海诗刋作者,全国各平台发表作品千余遍,本人写作的作品,本人获奖2021年春晚诗歌大奖赛,特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