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刊前语
我印象中的李发模
文/陈金茂
李发模是我刚添加不久的微信朋友,在这之前更是从未谋面过。但这并不影响我对他的“熟识”程度。他是我心仪已久的诗人之一。
我刚入道,他就以一首长篇叙事诗《呼声》享誉诗坛。该诗叙述的是男女知青的爱情故事,因家庭出身不同而酿成悲剧,女主人公在跳崖自尽时,发出撕心裂肺的呼声:
“不是我想死,不是我想死啊,祖国,/我怎能割舍你生我养我的深情:/我还年轻,我要活,我要活啊,祖国/我是千万个同命运的孩子中的一人! //隔着千山我看不见你的面庞啊,我爱过的人,/隔着万水你听不见我在高崖上的呼声:/我有冤,我有仇,我有恨啊,但愿我的呼声能在你的心上引起共鸣……”
姑娘临死前的呼喊,喊出了诗作的真正立意。
这诗发表在1979年第二期的《诗刊》上。我记得那时的《诗刊》,只有32开大,薄薄的一小冊。但就是这样“其貌不扬”的刊物,却在诗坛引发了一场“鼓与呼”的风暴。《呼声》荣获中国首届诗歌奖,被前苏联作家叶普图申科,誉为“中国新诗的里程碑”,李发模被公认是当时中国最有诗人气质和诗歌才情的作家。
李发模跟共和国同岁,早过了退休年龄,况且也已“功成名就”,完全可以尽享“人间烟火”。但他没有,依然孜孜不倦地爱诗、写诗,从事一切与诗有关的事业,诸如创办“李发模名家工作室”,将写诗当作人生的一份担当与责任。
为了编这一期《纽约My诗刊》的“诗推荐”,我上了他的微信“朋友圏”,意外地读到了他自撰的“简介”文字:
“李发模,贵州省遵义市人,生于
1949年,一个退休还写诗的老汉。……心脏搭桥安支架,几次险些死去,后来才知阎王爷也很累,趁他老爷子休息,我钻了几回空子。他一生气,要我到120岁时,再设桃花坎。深知文字是岁月,诗歌是生命文化,还活着,就还债吧,自已保佑自己!”
把诗歌当作生命,把写诗当作还债,真正爱诗爱到骨子里的,才能说出这番掷地有声的话来。写诗是一个漫长的功夫活,类似于宗教(诗字就是寺之言),没有信徒般的虔诚与毅力,何言“诗人”来哉 ?!对于李发模来说,没有比“真正的诗人”更贴切的称谓了!
让我吃惊的是,退休后的李发模创作活力不减当年!2020年,年已71岁高龄,还抱病深入乡村走访脱贫攻坚模范人物。经过两个月的艰辛创作,长达4000多行的长诗《命的边缘》脱稿,经过多次修改,最后呈现出一部充满时代气息和人性光辉的诗歌力作,可谓呕心沥血。作品将贵州脱贫攻坚英雄的初心与坚守,人类对幸福生活的热望与淬炼,以诗歌艺术的形式全面展示出来。
此外,他还及时捕捉灵感的火花,写下了大量的精粹小诗。本刊选登的《朦胧也是长相忆》,就是其中的一组。
刚读第一首,我就为之忍俊不禁:
情 况
向西去找月升,
碰见落日,
说方向错了;
向北去找东风,
遇见冰雪,
迎春花谢了。
南北都找遍了,
返回自己,
已不是东西。
开门,妻儿询问:
你是谁?
诗句凝炼,且富有张力;诗人活用“东西”,最妙的妻子的“询问”,其幽默风趣,跃然纸上,并委婉地透出人生积淀的一种睿智与机警。
在品读这组诗时,我发现诗人在诗中“X月X日改抄”的标注字样。可以想象,这些短诗都是平时有感而发写下的,在搁置一段时日后,又拿出来雕琢打磨。
为什么他的短诗总是那么晶莹剔透耐人寻味?李发模在《诗之我见》中这样说道:
“诗歌通向人心和世界的通行证,就是诗人首先要以自己的劳动、学识、阅历、睿智、发现帮助世人减压,摆脱束缚,从而打开通向相亲相爱和奋发向前的通道。如此,这世界就会跑过来拥抱你。”
这似乎可以从中寻得答案。
每年四月,是美国的诗歌月。诗人艾略特曾在《荒原》一诗中声称: “四月是最残酷的月份”。公园里的樱花开了,却被新冠病毒与仇亚恶行锁在家里。本刊推出中国杰出诗人李发模专辑,似乎也是为了减轻这份“残酷”,让诗歌来滋润春萌回归的心绪。

2021/04/08于纽约 石竹斋
李发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省诗人协会名誉主席,一级作家,著名诗人。已出版诗集、散文集等共60余部作品。长诗《呼声》获中国首届诗歌奖,被前苏联作家叶甫图申科誉为“中国新诗的里程碑”,是当前中国最有诗人气质和诗歌才情的作家之一。

朦胧也是长相忆
□ 李发模
❍ 情 况
向西去找月升,
碰见落日,
说方向错了;
向北去找东风,
遇见冰雪,
迎春花谢了。
南北都找遍了,
返回自己,
已不是东西。
开门,妻儿询问:
你是谁?

❍ 自 问
往古谁在痴望,
而今我自闲观。
月白知已,
日红已远。

❍ 清 明
青翠哪枝好?
清明已旧,
爱巳孤瘦。
暗香疏影,
独把残梅嗅。
断魂多少,
不怨东风,
问先人知否?

❍ 水站着
水一旦站着,
倾泻形而上的空间,
阳光晒不死,
它有雷雨。
水是生命,
抚摸人间,
它来自天地内心,
疼人类。
神秘血液,
生万物之灵,
水里日月,
给岁月以体温。
人生窄小,
善水无边。

❍ 鹭 鸶
鹭鸶在你肩上休息,
阳光就肆无忌惮,
观音能在香火中微笑,
远方的梵音就近。
吃甘蔗从巅巅到头头,
越吃越甜,
针尖插进下意识里,
痛是血性,
不疼是血液。
人体也就物质与精神,
加油盐
与清水煮萝卜,
“勒”有灰色,
“俭”就菜色。

❍ 皎洁之死
性格与命运对话,
激情插嘴,
人活一口气,
真爱是生机,
无情再万金,
也半生半死!
真心死在皎洁中,
一场月,
一地月,
朦胧也是长相忆。

❍ 睿 语
1
骨是人体的禅杖,
肉神秘,
血是一泓睿语。
2
人之所有,
包括一个空间,
如水的目光,
润泽天下。
3
有的原因睡了,
有的色彩,
在购买青春。
4
白日的表白,
有金币的温存;
花香,
是雪白的。
5
人与人之间
是两面透明的墙,
是目光与眼泪;
某些微笑是模糊的。
6
雨丝与光线,
是上苍在缝补人世。
雷电的解释,
禾田清楚。
7
山口水口门口人口,
口口是回,
有家可回,
山水明媚!

❍ 滚下来
一轮落日从山上滚下来,
那是白天的财产啊!
啃过上天碧碧的蓝,
一雷从山上,
滚下来。
圆月圆滚滚的眼神,
也从山上,
滚下来,
那都是天下人的呀!
少人过问。
人世,
圆滚滚发着磷光的颅骨,
滚进地里,
碑有记忆。

❍ 月 圆
夜的上旬和下旬,
一老一少,
把月合拢为碗。
碗内老天倒给人类生计,
十五夜月亮光光吃饱了饭。
日月点火和淬火,
把天空
打造成人间最牢的碗。
纵然阴天,
云隙还有不大不小的蓝,
供应人们的望眼。

❍ 人类一家
人类一家,
有大地兜底,
时空一院坝,
怜爱温柔的月色,
应是人类的目光哟。
当今70亿人口就一口大锅,
喂饱所有的未来,
有谁,
量过自然母亲的腰围?

❍ 黑五类
听见星月在拼命呐喊,
夜不是黑五类
看见黑眼珠子
在白色眼圈内转动,
东山“哇”地一声
吐出红日,
拂晓颤栗。
迎接太阳,
懂了夜的沉默是金,
光芒的轰轰烈烈,
因为夜的养份,
才明白花红的好心情。

❍ 热血过冬
夏绿抢劫春红,
通灵天机,
鸟啼婉转。
绿在包装整个世界,
甚而,想象的苍白;
秋实租用夏绿的青涩;
烈日在空中烧火煮云;
热风说:不哟,
那是天碧在练仙丹!
每夏,
人都要这么高温一次
一腔热血,
才好过冬。

❍ 吆 喝
吆喝把自己出售给乡野,
收费热汗。
热汗给乡民支付金秋,
乡民再把身心,
借租给庄稼,
再一声吆喝冲云霄,
入夜星辰,
也金满斗了。

❍ 备战备荒
云在备战备荒,
一会儿
乌云翻滚。
天公公,
下大雨,
万仞高山上梯田,
也像孩子,
借雷喊“吃大米”。
在乡下,
乡民的身份证,
是山水,
土地就是时空,
勤俭是命根!
2021年3月16日改抄

❍ 独 坐
空荡荡的
独坐山顶,背景半日夕照
远山秋色
扼守于东,望西
黄昏勒马,暮初携星月
照另一峰,不!也就一点点
一尘粒
空荡荡的
鹰在远去

❍ 在高原
山与山的跨度,云与云的禁区
峡与峡的雾挤
天蓝助目仰望,风助鸟飞
蓓蕾绽放阳春,暗泉含蓄
幽径散步虫唧
阳光在高处,与高树
组建高地高速跨山过云
轮碾过峡
桥桥与隧道拱背掏心
河流在说些什么
山揣过往,世界又是个什么

❍ 乘 车
车把人揣在怀里,车轮
从一条路到另一条路上
人间,就这么移动着
时或山村
时或城市
河山在车窗外,车厢似孕妇
每个目的地,在等人出世

❍ 天上会议
云在空中开会,讨论晴雨
鸦翅列席
闪电以尺衡量雷雨的议论
再让江山讨论站起的树绿
和流动的水碧
晚霞飘忽,在黄昏喝酒多了
红着脸儿坐西天的位置
不知天外还有什么议题
许多星星进入夜空,是等着
召开群众大会吧

❍ 黑云天
天也脸皮厚,才不是哩
如同人有脸,树有皮
云后日月关门做些什么
人们都看到的,云开傍晚
落日脸红嫩白
风传天堂后院是伊甸园
嫦娥和夏娃都爱云掩
第二天早起,一个在看莲花
一个偷吃禁果
天与人不分高下
爱的天堂和地狱
只人心隔肚皮

❍ 状 况
开窗,黎明白我一眼
风吹落叶
关门,夜黑吓我一跳
灯光出色
打开手机,移动右手
理性在左脑,世界
在两眼圈内说说笑笑
才一对视人生相似
低头也生疼,移动脚步
寂寞很无聊,骂一声“老鳖”
问是谁
没回音

❍ 明 白
这下我明白了,太阳是红的
江河是水的
梦中把月亮挂上瓜架
也是白的
醒来看兰草含露,也是水的
灵思突然发抖,伸手摸摸日子
红与黑在远远招手,喂喂
你是我的
❍ 人生果
不好明说,就挤眼暗示
哟!树上是人形的果子

❍ 上苍在跳绳
山脊逶迤,上苍在跳绳
阳光在教它
泉说我也会跳,路说我也会跳
鸟儿在树上跳上跳下
虫儿在草上跳上跳下
上苍告诉我,云在空中跳广场舞
是风教的
我说上苍,你已是老头儿
舞还跳得这么好,你的老婆一定时尚
她是做什么的
是你们的妈妈呀!大地是你们的母亲
上苍说,岁月一根绳子,一头连远古
一头,牵在今人手上

❍ 谁骂天是老东西
谁骂天是老东西,老家伙
人再老,也是小子
是玉皇大帝说的,五尺高的代号叫人
千仞高的代号叫山,万里长的浑名叫水
心里有数是血肉里长出来的
世人的脊梁和时日的大腿
是宇宙给的
夕照在弦月的耳边说怪话
说黑是天黑的,白也是天白的
天的桌子是云雾密谋掀翻的
夜雨时,谁在说老天老了呀
星星都在哭泣

❍ 天的叮咛
天地腋下,那是人的魂
日月口中,那是天的叮咛
地上古今,谁卜的卦
人生怨恨,谁播的种
季节一片一片,谁当药片吃了
真的病了么?构筑早晚的晨昏归来
地球这果子熟透了
挂在星系枝上,谁有野心
还想独吞

❍ 人的内心
夜的碗里有那么多星星的炒豆
昼的盆中有这么多人的肉体
时空会过日子
人的内心,一半白天,一半夜晚
一把豆豆,一捧相思
一定要有天空配对日月,自然
就能配对人世
鸟飞天空,鱼翔海洋,都是懂的
天和地说,别在人嘴中蹲挤
2021、1、30
李发模:诗之我见
(2010年08月26日)

诗歌走到今天,表现手法多元,是好事。好在何处?是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诗的无限的丰富性。尤其是在中国文学转型期,诗歌的创新和探索在文学领域中起到了先锋和促进作用。在经济大潮中,诗歌坚持“清贫”和“清纯”,在民间和网络中,保持一种生命的立场,在生活现场,给世人一种新的发现和创造。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诗歌“病”了。病在何处?点滴的“我”、轻浮的“痛”、自以为是的“清高”,不负责任的“扯蛋”……将诗歌“玩”成文字和技巧乃至口水话的空壳,摸不到“心的跳动”,伪诗泛滥成灾。
诗之病,一是“诗离人远去,人离诗远去”;二是在“自我”圈里把“你”和“他”划在圈外,划地为狱;三是一轰而起的“恶搞”,真正意义的诗歌日趋贫乏与苍白;四是某些诗人、编辑、选家和诗评论家各玩“花招”,既玩弄和误导了读者和初学写诗的作者,又把诗歌推到了边缘,越来越远离赖以生存的土地和人心。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在危害中国诗歌的未来。
原因在哪里?一是诗歌对人与自然的生存关怀和生命意识的缺失;二是人间有好诗,是某些选家没发现甚而有偏见;三是主导媒体没能理直气壮地传播;四是诗与时世的变化不发生关系,不关心民生与社会的发展,诗歌通往读者和世人的通道被“游离、脱离、漠视”的泥沙堵塞了。是的,诗是主观的创造,诗中诗人主观的渗透,本我的存在与发现,本身就源于社会和独具民族文化的本质特征。但问题是一些诗歌没有了生命与生活的痛感,缺少真诚、真实与真知灼见,重技巧性写作,漠视人类良知,在题材的选择、语言的凝炼、哲思的追求上缺少新的创造和发现。
诗是很真诚而朴素的,真正优秀的诗歌是充满大爱的。有人问我,诗的立意与诗人该站的高度?我说,只要与民心等高并与之贴心,知天高地厚那就是“高”。诗能与时速共跑且能在转弯之时勇于担当负重前行,喊一声“杭唷”或“啊嗬”,那就是诗的声音。有人说,诗人是站在上帝身旁传达旨意的人。我想说,上帝是什么?天意!天意是什么?是人与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离天意最近的地方,就是离土地和人心最近的地方;那也是紧贴人类灵魂和世界利益最亲近的地方。贴近生活,靠读者近些,也就贴近了天意也贴近了诗歌。
新时期以来,就诗与时事而言,老一辈的创作是“我不怨恨”,朦胧诗时期是“我不相信”,继而是“诗到语言为止”和“我就是我”……现在是“诗要回家”而非“返归丛林”一丝不挂。诗是诗人灵魂自由的绝唱,要取得这“自由”,我看过一位诗人的心得,其大意是,诗人一要是“潜水者”,即潜入芸芸众生之海洋的秘密深处,去寻找高尚的、可给人类带来暖意和生存下去的阳光。二要是“钻探者”,就是去探索人类灵魂和良心的秘密,对天与人、生与死作出自我独到的见识,引领人类与自然更好更和谐地生存。诗歌通向人心和世界的通行证,就是诗人首先要以自己的劳动、学识、阅历、睿智、发现帮助世人减压,摆脱束缚,从而打开通向相亲相爱和奋发向前的通道。如此,这世界就会跑过来拥抱你。
有文章说,在当今,许多人把这世界当作大痰盂,还在之上贴出“禁止随地吐痰”的标语。联系到我们诗坛,除了一些口水诗的随地吐痰,还有人在打打杀杀的“丛林原则”中杀戳道德这个最低标准。忘了人是社会的人,诗歌进入读者内心,也就进入了一种社会评判价值。因之诗歌要遵从人类生存和生活的法则,即爱和被爱,从互助到互爱这个“社会原则”。而于这个原则之内,诗歌,作为招魂的艺术,凝炼的每字每行都是人之生命血液的流淌,从内心出发,在宇宙精神中独往来。诗之标准是什么?正常;正常是什么?知行合一。何为知行合一?就是诗歌要扎根泥土,弯下腰,就像躬耕的老农收获低垂的谷穗,给人以精神营养,又能让人在人生的冬天感到温暖。
诗,是生命与生活的痛感与愉悦。
知行合一,亦即继承与创新。何为继承?我说,你看那孝敬之“孝”字,老字开头,子字承接,就像一把血脉的钥匙。以它,可以打开做人作诗的时空与境界。孝顺而知敬畏与感恩,从先贤那儿认祖,到“无为”那儿得“道”。道是什么?你看那“道”字,之上两点在天是日月,在地是水火,在人是身心;而两点之下是“一”,即万事万物和从一而始、乃至一切运行的规律。再之下是“自”我之自知自悟,读“道”,亦即智慧与悟性;再加一走“之”践而行之为“道”。我们当今的诗歌,“坐而论道”多多,“行而论道”稀缺。我们还缺那“儒”字的内涵,即“人”“需”什么?那“佛”字的深意,即“人”先要斩割其“弗”是人的邪念与随心所欲,知其“果”之“因”是因言行之“因”而得其“果”。再加上那“道”,写诗做人,实际上是于当今现代化的进程中,诗人的先进性和个人性需要融入世界面向未来的价值观。时代需要大作品也需要灵动小巧的好诗。探讨诗的本质特征和时代精神,需要的是清新之风与鲜和之气。
有人说诗歌是“血的蒸气”,诗应找回落在时代后面的“灵魂”,我很赞成这说法。我们都在讲“诗学‘,而真正的诗学,就是要学会尊重他人,克制自己,学会以诗缓解人们的心理压力,给人以安宁。
当今,世界正从“物欲”转身进入“身心”的价值时代,这时代不听“抱怨”甚而“咒骂”,需要的是承担,靠的是诗人人格的实践和诗的质量。诗歌是一个民族最后的良心,对诗没有敬畏之心的写作,先锋、经典、多元、包容就会形成一个怪圈。圈内热闹,圈外冷清。该怎么办?我认为,一要去“偏见”,二要去“沉闷”,三要“通风”,四要防“老化”,五要跳出“圈子”,六要贴近“生存的土地和人心”。艺术本身没最完美的艺术,都有残缺和遗憾。所以我们诗人之间,穿旗袍的别骂穿中山装的,穿短裙的别骂穿农民装的。当今诗坛最需要的是生活与宽容。生活即食、色,宽容即和谐。我们活着,我们写诗,活着不容易,写诗是熬心血。尊重前辈,呵护新人,让诗在我和我们之中,亮出我们为道义值班,腰系人间烟火色的诗人身份证,给这世界一种新的发现与创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