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纪实·许昌视野·韩丽)
2021年3月19日上午,许昌市老字号文化专业委员会考察团在许昌市民协主席韩晓民、许昌市老字号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李士英的带领下,汇合禹州原文联主席杨永华,实地考察禹州神垕申报老字号的宇宝钧窑,天合坊。
宇宝钧窑老字号申请人,第四代传承人牛艳娇带领考察团参观钧窑展厅,为考察团一行人简单介绍钧窑的历史和文化,及钧窑的生产现状。宇宝钧窑坚持钧瓷传统工艺,依然采用传统手工拉坯为主,柴、煤窑烧制。钧瓷作品获奖众多。
✍🏻✍🏻✍🏻
在天合坊钧窑,老字号申报人王建红和第三代传承人王金和为考察团一行人讲解天合坊的历史兑变、发展历程和整合现状。据介绍,由王金合建立的第一家民间钧窑坊天合坊,率先烧出仿宋月白釉、天青、天蓝挂红斑釉烧制工艺,在当地、业内和同行中产生较大影响。考察团一行人在展厅观看考察了这些有着自然窑变山水神韵的钧瓷,这种古朴典雅、五彩渗化的钧品有着和传统钧瓷作品很大的区别,体会钧瓷新工艺。
2021年3月26日,许昌市民协主席韩晓民委托许昌老字号文化专业委员会李士英主任率领考察团再次来到禹州,汇合禹州原文联主席杨永华,前往申报老字号的任氏鈞瓷、卢家传承钧窑、席记烩面、扒村席家窑老字号单位进行考察。通过对申报企业和个体的实地走访考察,对照对方所上报资料,实地考察历史和现状,指导申报单位按照老字号的标准要求,做好申报老字号的完善工作,以便能顺利通过老字号评选专家组的验收。
任氏钧窑的掌门人任星航大师亲自为考察团一行参观考察任氏钧窑做讲解,任氏钧瓷薪火相传、连绵不断,至今已经传承十代,历代均有钧瓷制作巧匠涌现。任氏钧窑颇具规模。
任星航大师带领考察团参观任氏企业,展厅的精品钧瓷无言中闪耀光芒、中国钧瓷烧制技艺传习馆古朴典雅,推开一扇窗跨出,在天台上看神垕的远山近水、春天繁花,体会中国钧瓷,禹州神垕……
在任星航工作室,任星航大师为考察团一行现场演示钧瓷制作……
起源于1898年的席记烩面在禹州也是禹州人家乡记忆的味道,申报人席顺保是第三代传人。络绎不绝来吃烩面的食客间接证明了烩面的好吃程度,也许只有亲口品尝过了才有发言权。我们去时已经中午,饭店生意开始忙碌,申报人席顺保和考察团沟通过情况后就进操作间忙碌,张得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高洪福陪同考察团对照申报的情况详细考察……
这一碗一碗的席记烩面,是一代一代禹州人记忆中的家乡味道……
下午来到卢家传承钧窑,卢家钧窑第六代传承人卢占召为考察团一行人讲述了家族家传百年钧艺历史,带领考察团观看展厅及钧窑。卢占召继承了家传百年的卢钧烧制技艺,复原古法制瓷;擅长手拉坯,与高校艺术学院对接教学,培养了一批优秀文化人才;优化传统卢钧孔雀蓝等釉方,使传统卢钧更具现代审美;实现了钧瓷与大漆、剪纸等多项非遗技艺的融合创作。
从卢家钧窑出来,雨渐渐大起来,一行人马不停蹄在大雨中赴禹州浅井扒村,考察申报老字号的席家窑坊……
扒村自古是陶瓷重镇,以白地黑花瓷为主。席家窑坊世代相传,延续至今……
申报老字号申请人、第六代传承人边凤娟先引导考察团一行观看了制作工作室,工作室没有成品,笔者边看边想这怎么感觉到老字号的规模呢?参观完工作间,一行人来到展厅,突然眼前一亮,这种水墨艺术风格的钧瓷平日见到不多,第一次见到这种具有规模的艺术品陈列,感觉眼观手拍都不够用了,有点遗憾没有带摄像机来……
第五代传承人席国现在满足生活需要的基础上,开始向工艺品延伸,开始注重型、釉、装饰等的相互搭配,相关技艺得以延续发展。第六代传承人席军晓、边凤娟、席红晓、席应州等传承人的努力下,扒村瓷发展迅速。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申请成立了席家窑坊,注册了“席家窑坊”商标。
在大雨中合影留言,结束一天的禹州老字号申报考察工作。